李 创 斌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
——对S大学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
李 创 斌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本科人才培养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任务,是随着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历史发展和专业转型而不断发展的。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探寻其在不同时期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特点,发现其在人才培养专业化过程中的基本特征,总结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启示,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启示和借鉴。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当前我国承担幼儿园师资职前教育的学校类型多样,既有举办历史较为久远的长期从事本科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高校,又有由传统幼儿师范学校升格而形成的大中专院校,同时还包括由成人高校转型而来的承担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设置的高等学校,还包括一批新近设置本专业的其他类型的大中专职业院校,幼儿园教师人才单位培养呈现出多元性、多样化的特征。在众多设置有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院校中,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培养本科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转型,既体现出了专业历史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发展需求。针对此类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能够较为清晰地发现其转型过程,梳理出此类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变革过程,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S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获批设置于1982年,自获批成立以来围绕着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了数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修改。从宏观角度进行考虑,在其发展过程中,围绕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大学内部人才培养定位的变革,主要经历了创立——专业化发展——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等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前后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转型。
1.创立时期:基于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匮乏的背景
基于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培养设置本科学前教育专业。S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当时主要是承担部分幼儿园的师资培训任务,主要采取的是短期集训的方式进行幼儿教师素养提升。此后,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影响,我国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学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一大批承担幼儿教师培养的大中专院校纷纷停止办学,S大学在此期间也停止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由于受到社会影响,这一时期,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幼儿教师数量大为缩减。改革开放以后,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学前教育事业也处于恢复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恢复重建、新建了一批数量较多的幼儿园,与此同时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弥补广大幼儿园对教师数量需求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国内逐渐恢复、新建一批幼儿师范学校承担起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任务。为了满足幼儿师范学校师资数量和素养的基本要求,基于社会对合格幼儿教师需求的迫切要求,S大学重新申请创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获批设置后,围绕着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更新。但是由于当时我国并未专门出台相应的幼儿园教师的人才培养标准类的指导性政策文件,致使这一时期的人才培养缺乏专业性。
2.专业化发展: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背景
经过多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匮乏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由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转型与升格,传统的幼儿师范学校纷纷转型升格为本专科学校,原有的以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培养为使命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也随之发生转变。
2012年,国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出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1]为承担幼儿教育工作的幼儿园教师提出了专业化标准。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也需要将专业化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以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围绕专业标准,S大学学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设计进行了全新的设计。
3.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时期:基于国家卓越教师培养的背景
随着国家对专业化幼儿教师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为了培养优秀的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教育部在2014年出台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提出“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2]。基于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S大学申报并获批了首批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项目。围绕着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定位,在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优秀幼儿园教师的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修订。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为了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核心层面的问题,不同时期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围绕着三个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发生了两次大的转型。
1.第一次转型:由科研工作者向幼儿教育工作者转型
专业设置之初:学前教育科研工作者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S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在1982年成立之初,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教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培养的人才具体去向定位为“中幼师教学科研工作者、学前教育研究机构专业研究人员以及地方学前教育管理部门专职从事研究工作的教研员”,*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在人才素养定位方面主要侧重于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承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所必备的科研素养等内容。之所以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此,既有社会发展宏观原因,同时又有局部微观原因。从S大学创办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背景来看,当时学前教育整体发展实力较弱,学前教育工作的从业主体学历水平较低,大学毕业者参与学前教育工作人数更少,S大学所属地表现更为明显;长期以来,人们在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间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认为大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刻板化认识使人们无法在大学人才培养和幼儿教师之间建立联系;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歧视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一个影响因素,由于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大众群体更多看到的是幼儿教育工作从业者的保育素养,没有将学前教育工作的从业者当成专业人员对待,人们普遍认为幼儿教师不需要由大学进行专门培养。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主体而言,当时专门培养幼儿师资的学校——幼儿师范学校整体师资力量较为匮乏。鉴于上述原因,当时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将人才培养定位于能够承担科研机构和中幼师教学科研任务的‘科研工作者’。
20世纪末期:学前教育领域幼儿教育工作者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经过将近30多年的发展,随着国家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随着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招生就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截止20世纪末期,该专业原有的仅仅局限于培养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的目标定位已经不符合该专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无论在招生还是就业方面都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限制性瓶颈因素。故而从上世纪末期开始,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进行了改革,将人才培养由设立之初的科研工作者逐步转向幼儿教育工作者,其具体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培养定位主要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幼教事业管理者、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线教师、幼教集团从业人员”等。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作为承担国家免费师范生人才培养的专业,该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师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这一时期,随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转移,其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也相应发生了转变。由过去注重承担科学研究素养的倾向转为在注重科学研究素养的同时,关注幼儿园一线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素养的养成,目前,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由原来的科研工作者转向了幼儿教育工作者。
2012年:“专业化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2012年,随着国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该专业又在原有既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基础上,再次修改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专业性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幼儿园导向。围绕专业化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逐渐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掌握承担幼儿教育事业必须的基本能力素养的优秀幼儿教师,人才培养规格直接转向优秀幼儿园教师。
2.第二次转型:由幼儿教育工作者向卓越幼儿教育工作者转型
2014年,随着国家卓越教师计划的出台和实施,S大学成为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项目的承担单位,为了凸显国家卓越幼儿教师计划所提出的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培养出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2]的卓越幼儿园教师,该专业对既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调整。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出“师德高尚、专业素养深厚,具有独立承担幼教科研工作、保教能力和水平较强、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具有卓越幼儿园教师潜质的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编.2015级本科生学习指导手册.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应该指出的是,在国家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以来,该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既有的专业化的幼儿教师转型为具有成为卓越幼儿园教师潜质的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其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更加强调基于专业水平的优秀教师的培养。在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指引下,考虑到卓越教师所具有的内隐性和潜在发展性的特点,这一时期的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为具有成为卓越幼儿园教师潜在特质的优秀幼儿园教师。
课程设置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也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如前所述,S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大体上经历了前后三次人才培养定位的转变,伴随着每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变革,其课程设置也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别。三次不同的课程设置变革既有课程设置类型上的变革,也有课程设置内容上的变革,同时更为核心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内部课程设置的变革。
1.不同时期课程体系设置的变革
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当围绕着不同专业特点进行专业化、体系化的课程体系设置,然而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较而言,存在着起步较晚、成熟度不高的现实困境,致使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大体上经历了松散化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化课程体系的发展阶段。1982年专业创立之初,由于宏观上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尚未健全,全国较大范围内在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因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大多是按照教育学一级学科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再适当加上一定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课程,在整体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上所体现出的是教育学一级学科课程主导,整体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较为松散。20世纪90年代,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多年发展,国内相关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都进行相应的反思,尝试在各自的学校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调整,改变了传统的由教育学一级学科课程设置为主的课程体系,逐渐探索出了具备专业特写的课程设置方式,但此时仍然没能够完成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化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该专业在课程类型设置上体现出了较为精准的“专业化课程”的设置。这一特点主要体现为,课程类型设置上遵循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围绕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遵循《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精准化、体系化的设置。
2.不同时期课程内容设置的变革
具体的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围绕着专业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步伐,也经历了相应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内容也经历了由教育学课程内容为主,学前教育课程为辅向学前教育课程为主,教育学课程为辅转变,再向学前教育课程为主,其他相关课程支撑的转变。在专业成立之初,基本上是按照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进行课程内容设置的,仅有的一部分学前教育课程在其内容上也并没有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特征,当时的课程设置其实是教育学专业课程的翻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专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逐渐有了专业自觉性,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开始对原有的教育学专业的与学前教育专业无关的课程进行了舍弃,加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内容建设力度。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专业认知和课程理念的影响,尽管从内容上进行了一定水平的变革,但是与今天所倡导的专业化仍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到了21世纪,特别是伴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在内容设置上,突出了以往的由大教育学其他专业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取向,开始对课程内容进行较为彻底的变革,其突出表现为在这一时期,课程内容的设置由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需求为定位,加大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比例,将其他对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具有支持作用的课程内容作为配合,较大程度地体现了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的专业化特点。
3.不同时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变革
根据对不同时期该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尽管不同时期学前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比例有所不同,学前教育专业类课程设置在具体内容上也是具有较大差异的。在专业成立之初,该专业所设置的课程是以教育学类课程为主、部分学前教育类课程添加其中的方式进行课程设置的,但是无论是在教育学类课程设置上,还是在学前教育类课程设置上,尤其后者最大的特点是基础理论性课程占据主体地位,仅有的一点实践类课程和研究方法类课程也是以理论化的形式出现的,并没有体现出实践性的特色。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变革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该专业在专业类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不断变革,变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断增加学前教育专业类课程设置的比例,但由于受到学校通识课程设置的思路的影响,尽管专业类课程设置的比例增加较多,但是在仅有的专业类课程设置比例范围内,依然不能将专业型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类课程进行较为齐备的设置。在这一时期,增加了的学前教育专业类课程打破了传统的以理论课为主的设置方式,增加了专业实践类课程和研究方法类课程的比例,但是这一时期的实践类课程和研究方法类课程仍然集中体现为以课堂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没有达到实训实践类课程设置的初衷。随着国内外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幼儿园一线对教师素养要求的变革,该专业从2012年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迄今为止变革程度最大的一次调整。在这次专业类课程调整过程中,除了国家所规定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外,其余的所有课程均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着实践需求、政策导向以及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前教育专业类课程设置方面既注重基础理论素养,又注重实践技能素养,同时对于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设置比例也进一步加大。除此之外,在课程实施方式上也进一步强化了实践取向。
S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代表了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同类型学校该专业发展的过程,其所经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转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S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梳理,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首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社会发展特别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性制约因素。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门人才的承担者,对学前教师职前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受到社会发展现实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除此之外,不同本科高校所处的地域位置也是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基本社会现实因素之一。由于不同本科高校所面临的地域差异,其所呈现的地域文化差别较为明显,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特征。
其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体现出和一般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差别,发挥出质量为本、引领方向的基本功能。以社会现实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指向进行人才培养的调整,并非意味着高师人才培养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社会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要先于社会发展现实状况,体现出超前性的特点。在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要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培养出符合社会数量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但更为主要的要体现出质量为本的最终追求,着力于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下功夫。其人才培养质量要区别于一般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采取错位发展的基本策略。
再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基于不同院校原有的专业历史积淀,避免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大范围的趋同化倾向。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实施,这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依据。但是不同学校原有的历史积淀、优势特色各有区别,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过程中,既需要考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同时又需要体现出不同院校专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所提出的相关要求有所取舍,做到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基础,同时要突显出不同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传统特色。
最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方面实现有机整合,避免人为粘贴倾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两大主体部分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得以实现的具体保障。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时,首先需要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顶层设置,确定好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定位。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顶层设置确定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逐步分解,最终确定其得以实现的基本课程体系和框架。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着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上的脱节、移植、拼凑现象,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涵盖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课程体系设置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2]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2014—08—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408/t20140819_174307.html.
[责任编辑 向 宁]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ining for Preschool-education Majors:An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Programs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in A University
LI Chuang-bin
(SchoolofEducation,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Shaanxi)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undergraduate preschool education is to train undergraduate talents, which is developing along with the various historical processes and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 of undergraduate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the target orientations and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examines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highly specialized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and sums up its inspiration of undergraduate preschool education. Moreover it provides us with a chance to get some enlightenment and lessons for the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preschool-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transformation
G652
A
1674-2087(2016)04-0055-05
2016-11-11
李创斌,男,山西永济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