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镇学区教场庄小学 钱红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若干重点
河北省正定镇学区教场庄小学 钱红霞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成功运用合作式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而且也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合作式学习 数学探究 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正确认知,逐步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借助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运用数学。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当学生学会初步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录像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记录,结果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学生的统计数据还是存在很大差别。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的数据不一样,能不能想想办法呢?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开始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放完录像后,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合作效率。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有限,学习新知识时经常遇到困难。 例如,十几减的退位减法,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卖桃,盒里有10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教师提问:“小猴子还剩几个桃子?”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独立思考几分钟后,有的学生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教师说:“小组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学生一听立刻活跃起来,交流各自看法。可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定能取得预期效果。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分组讨论中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
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体现在传授知识上,越来越多地表现于激励思考,教师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创设者,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时而是一位评论者。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而学生要想在课堂中有更多的展现机会,需要不断学习进步。
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总结、延伸尤为重要,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散乱,因此要进行总结,在课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生物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合作小组形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训练计划对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进行培训与指导,需要所有小组成员在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基础上通过每个小组成员长期、主动努力而形成。
参考文献:
[1]宋丽华.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方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
[2]张香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J].学生之友,2013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