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突破:翻译研究二十年走向图式研究的思与想

2016-03-20 18:25喻礼会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组块编组图式

喻礼会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528436)

一、 翻译学二十年研究现状

(一)传统的翻译研究成果综述

自从1959年雅可布森发表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并随着1964年尤金奈达发表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和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翻译研究的语言学研究视角便得到译界的充分重视, “语言成分分析理论、句子结构理论、语篇理论、语言系统功能理论到语言交际理论等各种语言学分支理论都被应用于对翻译现象的分析与解释[1]”。

但翻译的语言学研究不能解决诸如翻译者的主观因素、影响翻译的社会、政治因素等问题[2],为解决这个问题,翻译研究先后出现文化学视角、译者主体性视角、信息论视角等,主要研究社会文化对翻译活动各要素的影响。文化学视角“在翻译研究中引入综合文学、诗学、文化的各种系统功能概念,将翻译研究的范围从文本的单个语言层面扩大到内外结合的社会文化领域中;译者主体性的视角着眼于研究译者通过翻译参与的社会现实、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的构建,即“译者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3];信息论视角则着眼于翻译的转换中介研究,为翻译领域的机器翻译研究提供研究价值。[4]

这些视角的翻译研究成果已为可观,以《中国翻译》为例,在知网中搜索近二年的翻译相关研究论文,以 “语言与翻译”为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近二十年的相关论文有496篇;以“文化与翻译”为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近二十年的相关论文有589篇;以 “文学与翻译”为关键词显示有362篇;而以 “译者主体性与翻译”为关键词搜索到近二十年有114篇论文。

(二)成果、问题与挑战

纵观以上语言学、文化学、文学视角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几乎每一次语言学研究、文化学研究、文学研究领域的革命都在不久后之带来了翻译研究新理论的提出,这充分证明了两个方面,一是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翻译研究的整体来说都有应用的价值,所以必然地引起了翻译学者的重视; 二是翻译研究还没有统一成立自己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或范畴。

其问题的实质是,翻译研究的跨学科研究已十分充分,而本体研究却很薄弱,就如罗娜所说,目前翻译 “研究的领域广泛综合,充分建立了学科性联系,但现有的译学理论还远远没有涵盖译学的全部[5]”。跨学科研究固然重要也必要,但是,如果本体研究不做强大,翻译学就很难成为独立的学科,因为离开了翻译本体的研究,这些交叉学科的外缘研究就没有一个核心,而缺少了核心的吸引力,翻译学的众多分支研究很可能会离散然后进入到别的学科的范畴里去。

所以,为了使现有的、有广泛学科联系的研究成果,发挥它们应有的、对于翻译本学科的价值,现在必需要做的是,立足翻译活动过程本体,研究翻译经验本体各要素及要素间关系,“解释翻译经验的每一环节与要素”, “对语际转换过程中的每项 “意义”的生成过程给予明确的科学界说,推导出参照性转换程序”[6],翻译学才可能成为一个宏大有机的独立学科。图式翻译研究为这一挑战提供了思路。

二、 图式翻译研究起步

(一)图式概念及图式理论

哲学家Kant于1781年发表观点说,图式就是纯粹先验想象力的产物或者说是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的结构[7]。随后,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指出图式就是人们对过去事件和经验的功能性编组[8];再接着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同一类客体或活动的基本结构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在大脑中形成的框图[9]; 鲁墨哈特 (Rumelhart,1980) 认为图式是人们认知的建筑块料 (或 “组块”),是所有信息加工所依靠的基本要素。

通过这些图式的定义看出,图式就是对经历过的各种信息和经验 (包括概念性认识和事物的程序性认识)以编组的形式进行的加工和表征呈现。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这一编组密码,能帮他理解和接收新事物;而如果获取了这一密码,就能轻松解读出他的语言传达的信息。对于译者来说,既应该获取源语使用者的编组密码,解读信息,又应该以译入语使用者的编组密码表征信息,以使译入语读者轻松接收和理解信息。所以,从微观上来看,翻译活动其实充满了图式解读与图式转换,把握这一图式原理,形成一个图式编组及图式转换系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翻译的科学性。

(二)现阶段图式翻译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目前,图式在翻译领域已引起了足够的重视。王立弟、刘明东还提出了 “语言图式”、“语境图式”“文体图式”和“文化图式”四个概念[10]。杨培根认为认知图式在翻译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从认知图式中的内容图式、语法图式和形式图式三种图式出发,探讨了科技翻译中的忠实与变通的问题[11]。

图式翻译研究立足于翻译活动过程中主要的活动,即思维活动,研究了参与翻译思维活动的部分要素如语言图式、语境图式、文体图式、内容图式、语法图式、和形式图式,为翻译本体研究提供了有效视角。

但是,目前的图式翻译研究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研究不系统也不深入,只是研究了极少一部分知识图式或认知图式,而且仅当作一种翻译思维方法,没有提出系统的研究框架;二是对图式翻译理论的应用研究开展得很少,三是没有将图式翻译的研究与其它视角的翻译研究之间的关系理清楚,使得图式翻译的研究与其它视角的翻译研究一样,各自为阵,不利于翻译学科的整体建构。

三、图式翻译研究发展构想

原则上说来,指导学科建设的有效学术思想,要涵盖本学科的核心要素与其它组成要素,最重要的是能指导本学科的核心要素的发展,同时也要能指导本学科其它组成要素的发展,还必须正确建立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吸纳其它学科的成果但服务于自己学科的核心主题。翻译学科的核心要素是翻译活动本身的开展,为了有效地帮助开展翻译活动,翻译研究者应该考虑到活动开展的各项组成要素如译者的主体性、文本的语言机制、双语的文化因素等等的参与原理,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各要素间关系的处理原理。

从图式翻译研究视角出发,图式翻译学需要研究参与翻译思维活动的全部图式,含语言学的、文化学的、文学的等等方面的图式,包括宏观的图式也包括微观的图式;研究翻译活动开展过程中图式的转换原理、转换策略;研究转换策略选择中处理各参与要素间关系的伦理问题;研究图式转换的美学价值等。

(一)意义及意义的编组图式

Leech指出词汇表征的 “概念意义、联想意义 (含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12]和胡壮麟研究的意义间关系 “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13],代表了目前学者们对意义的理解与认识,形成意义图式。

这些意义都被 “分节”为特定规格的意义“组块”,按一定的方式编组,才能由特定语言符号表征。对这种分节与编组方式的概括的、抽象的、一般性、原理性的认识,就形成意义的编组图式。

编组方式包含要素有空间、维度、时间、规格、反向关系 (肯定与否定、虚与实、上下级、由里到外与由外到里)、联配等等。因语言表征符号的限制,中英二种语言下,意义的组块结构式是不一样的,从编组结果看来,呈现出大小、长短、宽窄规格上的不同;前后、上下、左右、高低等空间上的不同;呈现出三维、二维、一维等维度上的不同;呈现出先后、早晚、时间上的不同以及意义组块的联配的不同。翻译时,译者要按照译入语读者脑中已有的图式及图式编组来表征源语的意义,才有利于译入语读者轻松接收信息。

(二)意义的表征图式

译者要使用双语表征意义,需要建立起双语的表征图式。双语的表征图式都涉及词汇表征图式与结构表征图式这二个层次。有些意义是无法用词汇表征的,而需用结构表征式来形成一个意象或路图,借此来指向意义,如主题意义。从语言结构规定上来看英语,英语以主谓宾为结构支柱,以定状补为次柱且以插入、补足的形式出现,形成主次分明,合为整块的层级插补式表征图式。而汉语的结构表征图式却完全不同于英语,汉语多以主题述题展开,尤其是它的述题,呈逐个向前排列的形式,就如竹节一样,节与节之间无法形成主从关系,都是平等向前排开,形成的表达图式特点为 “一节一节散开式”表征图式。

(三)转换图式

由于以上所示二种语言的意义编组图式与意义表征图式的差异,翻译时,就有必要对源语意义组块重新切分编组,以适应译语意义编组系统与意义表征系统的需要,也只有进行了恰当的图式转换,译者才能成功地帮译入语读者接收源语信息。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组块转换图式。比如零转换 (即源语言下的意义的编组图式与译语言下的意义编组图式一致时,不需要转换)、意义组块增减间的转换 (如大规格的意义单组块与小规格的复意义组块间的转换)、表征方式反向间的转换 (含位先与后、上与下、空与实、深与浅、夸大与缩小、阴与阳等等间的转换,推变拉,带动变刺激)、表征方式总分间的转换 (如具体与抽象、现象与本质、过程与结果间的转换、表征借体的转换、意义块组合的转换、表征结构的转换等等。

(四)转换伦理研究

翻译是一种思维转换活动,是通过表征图式实现意义图式及各意义要素间关系。但意义图式的多样型以及意义要素间关系图式的复杂性,给翻译活动带来重重困难。翻译转换的伦理研究目的就是为解决各种困难提供一个思路,以方便译者选择不同的转换策略。翻译研究史上对于忠实与自由,归化与异化的讨论正是一种伦理思考。二种语言意义图式与表达图式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参与翻译活动的众要素中哪些要素可以实现,哪些可以不用实现,哪些要突出,哪些要弱化,都涉及到一个伦理选择。作为译者,他是“一种社会性、历史性的、文化性的存在,他与文本的主客体。之间包含着认知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因此,译者在与众多要素的关系中也必然带来一定的伦理实践影响,有必要“从传统中国对翻译行为的伦理诉求、翻译伦理与翻译政治的关系、译者道德问题以及翻译伦理思想的阐述方法等多个方面揭示中国传统翻译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14]”。

四、 总结与展望

翻译是一种思维活动,但相区别于其它的思维活动的是,它是一种专一于图式转换的思维活动。翻译活动开展的效果完全取决于译者的转换伦理先入、译者的图式储存 (包括语言学图式、文化图式、意义加工编组与表征图式等)、以及对图式转换原理的认识及运用策略。所以,图式翻译研究将翻译各项参与要素统一起来,将各层次转换的理论系统起来,有望构成一个全新的、各支理论相互开放并共同指向翻译活动本体的、协调的、完整的体系。

但是,图式翻译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对于意义图式、表征图式、转换图式的研究,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格上或系统性上,都需更深入的研究,对于转换美学,研究还很肤浅。未来,加深这方面的研究,才能使图式研究的完整性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姜秋霞,杨平.翻译研究理论方法的哲学范式[J].中国翻译,2004(6):10-14

[2]王婷婷.翻译的文化视角与社会翻译学[J].陇东学院学报,2013(4):19-22

[3]王祥兵,邹兵,伍志伟.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J].上海翻译,2013(3):20-24

[4]赵侠.信息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3(6):70-73

[5]罗娜.翻译学理论的融通、创新与拓展[J].当代外语研究,2014(2):69-72

[6]曾利沙.翻译学理论多维视角探索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7]雷晓东.概念流利与图式理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50—152

[8]Barlett,F.C.Remembering.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9]彭开明,杜成,徐建英.认知图式理论在翻译建构中意义及其具体运用[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1—124

[10]王立弟.翻译中的知识图式[J].中国翻译,2001, (2):19—24.

[11]杨根培.从认知图式看科技翻译的忠实与变通[J].四川外院学报,2005,(3):178—18

[12]Leech Geoffrey.Semantics [M].Harmomdsworth:Penguin,1974.

[1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4]王大智、于辉.中国传统翻译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其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70-73

猜你喜欢
组块编组图式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基于灵活编组的互联互通车载电子地图设计及动态加载
组块理论的解读及启示
融入注意力机制的越南语组块识别方法
一种自动生成某型部队编组ID的方法
组块构词法研究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表观对称的轮廓编组算法
陆丰7-2油田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低位浮托安装关键技术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