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2016-03-20 00:30
广东青年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意识形态立德树人

刘 凌

( 华南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统战部,广 东 广 州 510631)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对策

刘凌

( 华南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统战部,广 东 广 州 510631)

摘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保证中国大学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条件。目前,虽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增强,主动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高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此,高校需要构建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站稳意识形态工作的立场;面向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宣传思想的能力水平;面向鲜活的校园生活,构筑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

关键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立德树人;大学精神

当前,党中央非常重视宣传思想工作,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党的事业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4年底,中央下发了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专门文件,对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全面的指导意见。同时,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全球化信息技术、外来思想等多方面的挑战。在此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发展,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面向全媒体时代,构建新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格局,是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予以回答的问题。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研究综述

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研究成为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和宣传部门、主流媒体关注的热点议题。从中国知网收录国内公开发表论文的情况来看,截止到2016年4月30日,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为主题的论文有329篇;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为主题的论文有7篇。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围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遵循原则、基本格局、面临问题、创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叙述观点与理论思路。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教授撰文指出,“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正面引导。二是直面突出问题, 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三是重视网络建设,壮大主流舆论。四是坚持德才兼备,建强工作队伍[2]。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齐卫平教授认为,“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对在高校意识形态战线上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四种意识”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职责,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决定的重要任务,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担当使命和执行任务的内在规定。”[3]

聚焦网络新媒体,关注和思考网络舆论、新媒体传播技术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热点。有学者认为,在当前师生价值观念多元与多变、社会思潮在高校渗透与聚集、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建设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宣传思想工作三支队伍,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任务,提升队伍的政治意识、阵地意识,不断增强课堂教学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以及阵地管理能力[4]。还有的学者认为,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构筑了一个复杂的多元舆论生态环境,一方面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一个快捷传播信息的公共平台,另一方面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复杂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 ,建立师生共同话语体系,建立和完善舆情应对机制等,有效改进和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5]。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新媒体不仅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工作创新的机遇。刘丰林认为,“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全媒体这一全新媒介形态带来的诸多挑战和机遇,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紧迫性,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效能,关键在于强化全媒体意识,树立全媒体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理念,打造新平台,构建新格局,完善新机制。”[6]

对于如何创新拓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也有国内学者提出了初步的思考,主要观点包括:加强校园网络立体化建设,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特点,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加强新媒体管理队伍建设,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提供保障[7]。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个案审视

多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在办学上切实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宣传思想工作上,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凝练大学精神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思想工作领域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为我们审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

(一)坚持党委领导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领导班子坚持思想政治学习,提升意识形态领导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每年制订理论学习计划,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论坛、年度战略发展研讨会、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平台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提升领导班子把握形势的能力,提高党委领导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在学习主题上,主要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与形势发展相关的思想理论以及重要领导人讲话,同时针对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开展有关现代大学治理与制度建设方面的专题学习,力求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与高等教育理论学习良好的结合起来。这种理论学习的结合,从高校党委把握办学方向来看是有力的。多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学校发展大局,体现在宣传上就是落实党委管宣传、管意识形态责任,一把手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上党课,参加二级单位民主生活会,听取二级党委书记述职,带头抓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各级党员干部严明政治纪律,恪守政治规矩,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目前高校普遍形成了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党委委员集体学、中层干部分班学、二级单位分头学、各类干部分层学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学习体系,对加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健全,初步构建了新的宣传思想工作格局。大多数高校构建了系统的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机制,加强了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统筹功能。在宣传思想制度建设上,推进科学规范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多数高校都修订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大学生研究生思想政治建设、论坛讲座管理、教材管理等方面的文件制度,促进了宣传思想工作制度体系的完善。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应急协调处理机制。在舆情应对方面,各高校普遍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学校党委负总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形成了安全工作研判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工作预案机制、协调联动和应急响应机制。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积极组织教师申报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招标项目,鼓励教师优先选用“马工程”教材。规定教师须“根据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教学上的适用性等原则选用教材”。建立了教材使用情况审批备案制度,确定了教材使用单位和人员责任制,规范了教材的选用原则和审批备案程序,以确保无政治性错误的教材进课堂。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制定了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形成课堂听课、巡课和教学督导等常规机制,实行调停课情况的年度通报制度。通过这些措施,把课堂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落在细处,形成依法从教,从严治教的局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教学改革。按照教育部规定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严格落实思政课学分制教学原则。

注重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建设,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育人环境。建立健全了形势政策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制度。定期邀请地方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到校做形势报告;建立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思政第一课”、听思政课制度。创建良好学习平台,依托校院两级党校,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建党纪念日、国庆纪念日等各种重大节庆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此外,学校还通过品牌项目建设,突出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发挥先进文化的正能量。不少学校通过校史教育,挖掘校史故事,凝练大学精神,夯实了师生文化价值认同基础。同时,积极开展有意义充满正能量的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积极健康的大学生人格。

(三)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确保了主流意识形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导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升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促进意识形态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的有效融合。在日常课堂教学和讲坛中,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立场;鼓励教师敢于和善于回应师生关切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理论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解答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家“万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宣部“四个一批”专家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计划,积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促进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高校积极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党校和教育部门哲学社会科学骨干培训班学习,增强后备力量。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力度,提升师德师风水平。注重充分发挥党建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建立以教学团队、科研团队、重大协同创新项目、师生联合团队等为依托的多种新型党组织;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这些都有力提升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同时坚持以荣誉为引领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工和集体予以表彰和奖励。在宣传上,学校也不断发现并推出在教学科研一线默默奉献的典型人物事例,激励广大教工学榜样、促发展,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此外坚持将思想政治建设与解决教师现实困难问题结合。关心教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教工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合力。高校全体教职工都负有育人责任,华南师范大学明确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为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学生政工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同时坚持高标准选配宣传思想干部,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为依托,努力建设学习研究型队伍;对专职辅导员,坚持例会制度,探讨工作交流做法,举行专题讲座、培训,开拓工作视野,着力提升学生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构建了全媒体宣传格局,讲好学校故事。有力地向社会推介高校改革创新发展成果,塑造了良好的大学社会形象。在对外宣传中,学校除了报道学校一些重大创新成果外,还注意突出师生视角,策划推出一线师生情况等,建设了一个立体、丰富的高校形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传播正能量。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建立学校新闻网、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综合服务平台等全面的网络信息宣传体系,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新闻报道,加强学校重大信息及时公开和广泛传播,反映学校师生活动和关注的热点话题,吸引师生关注学校发展建设。认真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网络用户实名注册制,切实抓好网络课堂、网络社区、论坛BBS、博客、微博等的管理。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发现校园安全隐患、突发事件等问题,并把师生对学校管理的合理诉求和建议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协助做好新闻危机应对,使学校在突发事态处理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加强了对讲座论坛出版物的管理,确保符合主流思想与价值观。健全和完善讲座论坛管理机制。在哲学社会科学课堂、讲坛、讲座、报告会等方面,高校制定了专门管理规定,有规范的审批流程。加强了对报刊出版物的管理。对各类出版物进行了全面清理,制定了规范的出版物备案审批流程,实行出版物年度登记备案制,加强校内各类出版物的管理,严把各类刊物的政治关。

三、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当前,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化,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在,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加剧,世界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处在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攻坚期,经济关系变化、利益调整,人们思想观念出现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极其重要;当前思想理论领域噪音杂音时有出现;互联网等传播手段的出现,对传统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多年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一)构建宣传思想大格局,凝聚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不少学校虽然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的宣传思想工作格局,但部分师生仍然将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归于学校的一些党委部门和部分政工工作人员,认为宣传思想工作只是少数部门专门工作人员的事情。事实上,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教育学校全员有责。一些专业教师认为自己只负责知识学术的传授,不负责学生思想教育。但这并不符合我们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求,按照我们的办学要求,专业教师在做好专业传授的同时,同样对学生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而且专业教师因为知识上的权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大学,不能只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也要培养思想道德品质过硬的人才。必须树立思想教育工作人人有责的意识,才能形成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良好态势。

(二)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高校在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样性都日益明显,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方法相比现实情况来说显得相对滞后。在共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如何根据师生中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思想教育;如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在新形势下,如何转换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的长效机制等,这些都对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主动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高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高校在不断构建以网络为中心的宣传架构,学校主页、新闻网、官方微博微信、综合服务平台等各类新媒体都在有序运行,在师生中的影响不断扩大,但随着网络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全媒体”和“自媒体”时代加速到来,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倒逼态势。如:师生习惯于通过校外商业媒体了解信息,挤压了校内媒体的影响空间;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力量相对分散、容易限于疲于应对的被动状态;学校虽然已制定了相关方案制度,但如何有效应对网络突发舆情提升处理能力需要加强。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策思考

宣传思想工作是涉及人的思想领域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发挥积极影响。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站稳意识形态工作的立场

当前,我国正面临推进实现“四个全面”的艰巨任务,对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而言,我们要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义的理解认识。要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把握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依据中国梦的内在要求,自觉履行高校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过程中的责任担当。要进一步引导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校师生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高校内部二级党委和职能部门要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坚定自觉地站在第一线,直面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及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切实履行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部署指导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抓好队伍建设等重要责任。各级党委一把手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真正做到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把握本单位部门思想状况,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政治责任。

高校党员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增强政治意识、恪守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带头弘扬清风正气;敢于坚持原则,不回避矛盾,敢于发声、真正树立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

(二)面向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宣传思想的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8]这是对宣传思想工作基本职责的时代定位。学校宣传思想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转化为工作设计、体现为工作理念、具体为工作任务,落实到服务教学中心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努力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奋斗目标上来,把师生员工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实现这些目标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价值认同感和事业向心力,不断巩固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当前,教育部正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制订十三五规划,推进高校分层分类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根本任务。如何将高校调整到建设高水平大学思想上,需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各单位的领导担负起宣传思想之责,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宣传思想工作格局。

(三)面向鲜活的师生校园生活,构筑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

宣传思想工作效果来自于鲜活的基层,要深入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将视角对准一线教职工,发现并推出一线教学科研典型,反映鲜活的校园师生生活。要强化正面舆论宣传,加大对学校办学成果、师生先进事迹的报道,进一步突出以高水平为导向的办学特色。要加强网站和新媒体建设,丰富网站内容,探索传统、新兴媒体互动,使网站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

要传承大学优秀文化传统,加大对学校独特的文化精神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对学校的精神文化的体认和坚守;强化大学精神文化传统的激励作用,持续开展大学精神讨论、优秀学人追寻等各类文化寻踪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投身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历史进程;加强校史文化建设,不断凝炼和提升大学精神,构筑师生共同的价值和精神追求。

要构建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坚持学术立校,鼓励师生勇攀科学高峰,营造自主发展、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氛围;推进大学荣誉制度建设,提升大学荣誉精神引领力量;积极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培育建设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特色品牌,构建卓越的大学生形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2] 袁贵仁.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5(Z1):9-11.原载《求是》2015年第3期.

[3] 齐卫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强化“四种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2015(4):4-9.

[4] 朱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2):96-99.

[5] 刘俊,周映萍.多元舆论生态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策性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4):64-65.

[6] 刘丰林,孟三爱,王春生.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刍议[J].领导科学论坛,2014(13):43-45.

[7] 蒋菲,杨凯,张艺兵.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创新调查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5(5):19-22.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

[责任编辑:何丽娟邵明众]

收稿日期:2016-02-10

作者简介:刘凌(1972-),女,湖南长沙人,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硕士,主要从事宣传思想理论、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46(2016)02-0051-06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LIU Ling

(Office of Publicity and United Front Work,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31)

Abstract: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in maintaining the smooth running of socialist-oriented schools and a key issue to cultivate qualifie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At present,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united ability of the ideological work, improve its pertinences, efficiency and long-term mechanism,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in activ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et ideology highland and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fo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build a large pattern of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trying to stand on a firm position when facing the task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when facing the task of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to construct a common spiritual and cultural homeland based on vigorous campus life.

Key words: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deology; moral education; university spirit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意识形态立德树人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