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

2016-03-19 17:02
今日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写作学写作知识特级教师

第一场主题:

写作教学的内容选择

主持人:吴勇 江苏省特级教师,“童化作文”的倡导者

演讲嘉宾:叶黎明 上海师范大学语文和课程论博士、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精彩内容:

写作知识观是教师理解写作课程的关键。面对教材中的习作任务,“必须借助必要的课程知识予以解决。”教师要根据基本的表达方式进行“分类开发”,“为写作做一个知识性定位”,在确定好类型后,再对教材中的习作任务进行“任务修改”,“创设真实化的读者,选择具体的文体”。

写作知识的开发与教学策略。当习作任务依据“分类开发”的策略完成“任务改写”之后,就应进行下一个教学策略——细处施教。“教师针对具体的写作任务、训练文体或语篇,制作清单式的知识要素,这份知识清单,应然以‘如何做的程序性知识为主。”有了基于课程层面的写作知识的梳理与选择之后,叶教授提出了基于生本理念的知识教学层面的三个路向——知识“例文化”“图像化”“过程化”。

叶教授所主张的写作知识的教学路向,这与交际语境习作所倡导的“话题、读者、目的、文体”等要素是不谋而合的,特别是依据习作任务制定“知识清单”以及通过知识“例文化”“图像化”“过程化”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规范表达”,都是交际语境习作重要的理论支撑。

第二场主题:写作教本与写作学本

主持人:陈建先 江苏省特级教师,“本位语文”的倡导者

演讲嘉宾:丁炜 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精彩内容:

如果说叶教授的演讲是关注习作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那丁炜博士的演讲则侧重于阐述“用什么教”的问题。丁炜博士主张习作教学应有自己的媒介——写作学本。写作学本从它的特质来看,既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起点,又是终点,要做到“两点清明”;既有前写作指导,又有写作及后写作指导,突出以“过程为纲”;既强调写作本身的评价,又强调对写作以及为了更好地写作的“三重评价”。写作学本从它的内容来看,分为思想内容体系和语言表达方式体系。思想内容体系强调了交往的话题以及交往的语境,语言表达方式主张“3-2-1”体系的构成,即三个面(句、句群、篇)、两个点(功能与内容)、一条线(并列与连贯)。丁炜博士主张通过习作学本“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写作学习,让学生乐于写作,易于写作”,顺应学生“已有的表达经验与学习写作的心理过程”,从研究层面完成了将习作知识通过写作学本进行“规范表达”的理论建构。

第三场主题:习作评价的目的、标准与策略

主持人:罗良建 成都市教研员,“三味语文”的倡导者

演讲嘉宾:邓彤 博士、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上海市黄浦教育学院特级教师

精彩内容:

如果说前两场评论意在引导老师们探讨习作教学“教什么”以及“用什么教”的问题,那最后一场论坛则可以定义为“怎样教”的问题。邓博士开篇引用崔允漷教授的一句话:“要像上课一样关注评价!先学会评价再学习上课!让评价引领教学!”习作评价的目的不应只是为了说作文的好,而是为了激励学生将作文写得更好。因此,要善于运用“分布式评价、样本分析与切片分析式评价、量表评价甚至大数据习作评价”等策略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引领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或他人的习作做“深度分析”,甚至“改造课堂流程”。由此可见,促进写作学习的评价不光体现了评价增值的核心理念,更是生本课堂最具灵魂的艺术。

猜你喜欢
写作学写作知识特级教师
写作知识:简化、转化、内化
——评丁丹丹老师的作文指导课
改革开放时代的写作学
——《当代写作学40年(1980—2020)》序
高校写作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写作知识:简化、转化、内化
写作教学应致力于写作知识的选择与开发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文章学、写作学与文艺学的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