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教育:对学校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2016-03-19 02:48潘娜
江苏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校本课程课堂教学

【摘 要】学校文化建设要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要有可操作的校本课程体系,要有让学校文化立足的课堂教学。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培育和践行以“德润文光”为理念的学校文化,通过文化的濡染、文化的培育和文化的毓养等文化机制,实施“大成教育”,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幸福家园。

【关键词】学校文化;校本课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7-0021-02

【作者简介】潘娜,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文化濡染:顶层设计,臻“大成”之境

1.汲取文化精髓,奠实发展根基。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地处古城苏州的核心区域,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2015年恰逢“县学750周年,新学110周年”校庆之年。学校人文传统源远流长,名人辈出,从这里走出去的历代状元有9位。中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胡绳幼年也在此就读。校内近五百年的大成殿横匾上书“德润文光”四字为学校校训,意为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德才兼备,德才并美。秉承校训精神,学校挖掘内在潜能,形成核心价值观,在传承和融合之中,使教育具有文化的生命力和生长点。

2.挖掘人文底蕴,确定发展目标。学校研究儒家经典中“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学思结合”的教育方式、“知行合一”的教育过程,挖掘学校丰厚的人文底蕴,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转化,建设厚重大气、灵动雅致的苏式学校,培养修德怀爱、博学笃行的苏式教师,培育崇德尚美、乐学善思的苏式学子。

3.架构文化体系,分步发展实施。学校文化建设以追求“大成”为目标,以“德润文光”为核心理念,以道(志向)、德(行为)、仁(思想)、艺(修养)为四大支柱,以立德树人、课程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评价系统构建、校园环境优化、文化符号设计六大工程推动教学改革。立德树人,引用了孔子思想中的“明德润身”理念,古为今用;课程教学改革,引用了“学思结合”理念;教师队伍建设,引用了“博学笃行”理念;评价系统构建,引用了“知情意行”理念;校园环境优化,引用了“天人合一”理念;文化符号系统设计,引用了“融古贯今”理念。

二、文化培育:艺术课程,博“大成”之雅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构建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所有学科都有校本课程,都编写了校本特色教材。下面以艺术学科为例,做一介绍。

1.前瞻理念多维。艺术教育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针对目前小学艺术学科边缘化、艺术课程单一的现象,学校研究艺术教育的课程、教材、活动、评价体系,探索全新艺术教育模式,使学生的生活因艺术而幸福完整。首先,提升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彰显“人人都是艺术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其次,为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可能性。学校遵循艺术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课程平台和机会,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

2.课程设置多元。学校设立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课程,即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提升型课程。基础型课程就是国家课程,即音乐、美术两门艺术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拓展型课程分必修的艺术启蒙校本课程和学生任选的艺术兴趣小组课程。艺术启蒙校本课程渗透于国家课程教学之中,丰富内容,拓展广度和深度,提升艺术素养。艺术兴趣小组课程,学生可任选,包括琴、棋、书、画、传统工艺等,每周定时、定点、定人,在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提升型课程是根据学生的艺术兴趣、艺术特长成立的艺术社团。提升型课程分为必选和任选,必选课程有乐理知识、少儿声乐等四类;选修课程有昆曲、评弹等八类。提升型课程也是在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为学生艺术素养深层发展提供空间和平台。

3.课程实施多样。基础型课程的课堂教学以体验性教学策略为主,通过聆听、对比、律动、游戏等方式感受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拓展型课程以体验、参与、再体验的教学策略为主,给予学生充分选择学习艺术课程的自由,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升型课程以体验、参与、表现的教学策略为主,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艺术特长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艺术通感,继而创造美。

三、文化毓养:对话教育,奠“大成”之本

课堂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立足点,学校倡导回归教育本原,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德润文光”文化与现代教学思想的融合,学校提出对话教育主张。

1.目标生成“三新”。课堂教学在目标定位上追求“三新”:一是新的关系,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新的共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三是新的自我,用人性重构课堂文化,用平等培育师生的人格力量,锻造睿智、儒雅、开放、包容的苏式教学风格。

2.建构操作系统。首先,课堂教学建模,突出对话特质。对话课堂教学模式以“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因材施教;以“对话”为策略,通过“问题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凝练共识——迁移应用——对话拓展”六个环节的学习传授知识技能;以“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彰显学科特质,实施对话策略。学校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切入各个学科,直抵学科本质,提出对话教学主张。语文学科:对话体验,情智共生;数学学科:对话思维,自主构建;英语学科:对话情境,生动表达;品德学科:对话生活,健全人格。我们先以品德学科为突破口,提炼出实施品德学科的对话策略,有感知策略、交流策略、辩论策略、反思策略、模拟实践策略等。学校由此推及所有学科,提炼出其他学科特质的教学基本策略,使“对话”能够真正在全学科的课堂里落地生根。

3.评价体现人文。学校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以科学的评价标准、多元的评价主体、有效的评价方法体现对话教育理念。在学生评价上,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维度目标来构建生动、立体、个性的绿色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评价分两部分,一是过程评价,关注教学流程。以学评教,以教评教,以练评教。二是结果评价,做实三级质量分析。第一级,教师个人教学质量反思;第二级,教研组教学质量分析;第三级,学校教学质量剖析。在评价方式上,有学生的评教评学,有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家长的议教议学。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学校将坚定地高擎苏派教育的旗帜,塑德润之气,育大成之才,使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栖息的家园。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校本课程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