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坤(西藏大学政法学院,西藏拉萨850012)
法治背景下西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张坤坤
(西藏大学政法学院,西藏拉萨850012)
摘要:西藏地处祖国的最西南部,是边疆地区,国内外环境复杂,是西方势力“西化”和“分化”的重点,也是祖国反分裂的主要阵地。所以,对西藏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问卷调查和马克思方法论,对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系统阐释,分析了西藏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在此教育过程的作用。并从内涵、关系、途径三个方面提出了西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西藏大学生
*本文是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项目“西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差异性调查研究——以西藏大学为个案(项目编号2014QCX084)”阶段性成果。
Abstract:Tibe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motherland,is the frontier region,environment is complex,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s west the focus of the "westerniz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also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motherland split. Therefore,colleg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Tibet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 to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system,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Tibet university educ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and socialist rule of law's role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And from the connotation,relationship and way three aspects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ibet.
Key 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rule of law;Tibet university
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此决定中我国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1]。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依靠力量,西藏高校大学生更是不断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力军,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应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把依法治国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法治通常的理解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同时,法治又是指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是党和国家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从1954年宪法颁布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法制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早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就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到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正式写进了我国宪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至此,依法治国作为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的地位更加巩固,推进工作也有条不紊。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时就已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以此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表达形式,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而提出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西藏人民紧跟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也是引导西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世界观,积极投身边疆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重要抓手。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在新时期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共同思想基础。依法治国在整个核心价值观中处于核心基础地位,是其精髓所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国家政治伦理道德方面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回答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民主社会的关系、世界文明与中国文明的关系,吸收了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政治道路、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是成文的规则,而作为政治伦理价值观,则是人们内心的政治信仰。一个国家的旗帜,一个社会的发展道路,既是一个政治问题,又是一个价值观问题,社会成员有什么样的政治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价值导向。在其包含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层面是基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关注的,而在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四个维度中,法治则处于核心地位。法治是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进而取得更大成绩的保证。可以说,没有法治,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纲领,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我国宪法和法律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其根本来源于人们的最基本的价值诉求,是人们的道德底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3]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历史的选择,更是绝大部分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体现。西藏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接班人,更应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和法制意识。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联系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环节。缺少了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法治的载体,是法治的基石,缺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他们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始终贯穿法治教育,把法治信仰深深植入每一位大学生的心中。
(一)突出十八大主题,深入进行法治理念信念教育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法治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依法治国是国家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必由之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成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准备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法治理念对于国家而言这是方向问题,但对于个人而言,则是信念理念的问题,对大学更是如此。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贯彻落实十八精神为契机,突出法治主题,深入进行法治理念信念教育。就国内实际情况而言,各种思想泛滥,各种意识不断激荡,西化和分裂思想依旧存在。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剧,各种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注重即时的感性思维,忽视理性的人文思维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难题。因此,要进行法治理念教育,既要有开放的眼光,又要立足与中国实际,针对错误的思想进行甄别,敢于分析和批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融入法治理念,使个人理念与法治理念相结合。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通过法制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法治信仰
信仰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而法治信仰,简言之就是对法治奉为自己准则。现在大学生对法律了解甚少,法律意识淡薄,更无从谈起法治信仰,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强化法律观十分必要。首先,法治精神的建设要同校园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校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观念的重要基础。其次,要突出高校法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明确教育观念以及价值观念。
(三)校园环境,营造法治氛围
校园是大学生朝夕相处的地方,也是接受思想,开始形成自己价值观的地方,在这里学生不仅仅学习文化知识,还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在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和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青年强则国强,如果青年价值观有问题,那么会导致青年误入歧途,对自己是一种伤害,对国家是一种损失,因此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例如“法治教育进课堂”,“法律辩论赛”等活动,让青年大学生了解法律,从而规制自己在生活以及学习中的行为,进而形成自己的法律信仰。以法律处理自己的问题,用法律处理好宗教与自己价值观的问题。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兼顾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
网络的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在宣传主流文化和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网络充斥着各种思想观念。因此,要在利用网络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监管。高校学生更是围绕在网络世界,如论坛,QQ,微信等各种网络平台,因此,高校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让学校每个角落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流思想。同时,还要看到网络不好的一面,如鱼龙混杂。加强监管,屏蔽不良信息,垃圾信息,为在网络空间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层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共同价值追求。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西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征程中,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西藏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站在反分裂的第一线,维护祖国统一,是民族团结的实践者,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长期稳定。在对西藏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法治教育既是灵魂教育,也是教育的灵魂。我们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0日第6版.
[2]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M].北京:中国长安版社,2009.
[3]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2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