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文(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王培文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教学评价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构建有效实用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及提高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的含义及意义、构建评价体系应循序的原则、评价体系内容和研究趋势等方面对评价体系研究进行综合评述。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课题项目:本论文是平顶山学院2014度教学改革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际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4-JY15)的阶段性成果。
Abstract: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Building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of practical teaching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regulating teaching manag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This papersummarizes and reviews the evaluation system comprehensively from connotation of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the principle that should be adhered to in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system,the content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urrent research.
Key words: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evaluation system;evaluation index
自从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十六号文”以来,许多高校都开始进行实践教学教育改革,如何科学准确评价实践教学质量及效果就成为开展实践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但在实践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却是个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很有必要。就作者所查阅知网和惠普数据库情况来看,近些年来,关于实践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在逐年增多,文章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简单述评。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意义,评价就是对事物具有价值与否及价值大小的判断活动,也就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价值判断。思政论课实践教学评价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是实践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从事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依据特定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客观评价标准,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做出的价值判断。
如何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有些学者认为它有利于规范、监督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检验实践教学效果,以及深化实践教学改革[1,2]。有些人认为它是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需要[3,4]。有人认为它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助于师生互动和构建和谐的师生和同学关系[5]。
由此可见,学者们普遍认为构建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对于高校思政课、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从现有资料来看,学者们对不同类型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评价过程及结果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多数学者都有类似的看法,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
(一)评价理念相对落后
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评价理念落后突出地表现在缺乏对过程与方法的考评,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提高和能力提升[6]。有些学者认为:第一,评价出发点不正确,单纯地将考评结果作为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奖惩的依据;第二,评价过多关注知识内容,而忽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查;第三,评价标准过多强调一般和共性,而忽视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第四,评价对象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未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第五,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过程,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2,7]。由此可见:实践教学评价理念落后的问题还是表现为教学单位和教师未能够从指导思想上认识到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并且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全要素进行评价。
(二)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多数学者认为目前的评价体系过多倚重实践活动后收交的文字材料,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提升与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的考察;过分重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7,8]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实践教学在评价中所占比重过低;第二、实践性教学评价缺乏比较明确的标准,不注重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第三、实践评价内容不够完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难以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及素养方面的发展状况;第四、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侧重于检测学生理论知识的把握,未能对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给予全面的评价[8]。
(三)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目前多数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基本上局限于教师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评价主体过于狭隘。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等,也缺乏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评价。这就导致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有学者认为这种实践教学评价模式是一个他评的过程,它是一个外部显性的评价行为,具有直接性和外显性,虽对实践行为构成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对实践行为的主体来说,他评不够周全,还要有自评来补充。自评通过对自己的实践目标、实践过程、实践效果的反思、认识、批判、重构等,加强自我意识的重塑和自主行为的重构[9],能够发挥一种内隐性的作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宏观评价也往往处于缺失的状态。
(四)评价方法单一、标准模糊
目前高校采用多是结构式评价,不符合多元评价发展趋势[9]。有学者认为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不明确,定性分析为主,量化指标欠缺,评价结果过于主观片面[6]。虽有学者提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应该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单元内与单元外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落实。对于为何出现这些现象?有学者认为其原因在于教学评价对象的模糊化、课堂教学价值把握的主观化以及教学评价取向的行政化,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10]。
对构建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进行研究的学者不多,有学者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和人的本质理论,实践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11]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学者们都认为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有学者认为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该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理性的统一,系统性与导向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统一等原则[3]。有人从把握评价目标明确性,评价原则科学性,评价体系综合性方面提出遵循要求[12]。有的认为应遵循导向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4]。翁高花、林其昌、姜德琪等多从全面性、针对性、引导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提出遵循基本原则。[13][4][14]有的学者认同这些原则中的某几个,但是强调自己认同的原则如:导向性原则,突出重点原则,独立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15,16]。
综合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在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所谓导向性原则就是遵循政治导向性,因为高校思政课是国家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养成良好道德品行的基本方式,政治导向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实践教学必须服务于这个根本原则,因此,建构的评价体系就必须体现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必须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科学性原则是指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坚持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的统一。其首要要求就是客观性原则。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反映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历史和现实,体现思政课教学的客观要求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检验。其次是合理性,即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客观地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各种价值关系:教与学、教学与管理、个体和群体、学校与社会等各种价值关系。
系统性原则也就是整体性和全面性,就是评价体系必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手段等子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要素、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实施教学评价时应切实管用、行得通。构建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不仅要求各项指标具有符合实际的具体内容,而且要尽量简便、明确,便于实施,同时每一个评价指标都进行量化分解,赋予不同权重,便于测控。
实效性原则就是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的构建应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进和创新,而且要引导教和学双向活动,进而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实现教育人才的目的。
大多数学者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内容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有学者认为构建评价体系要坚持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2]。有的围绕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内容来设计实践教学独立的评价体系[3]。有的认为构建路径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评价理念,确立科学的教学评价目标,确定多元的教学评价主体,拓展多维的教学评价向度,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模式[17]。有的认为目标与标准系统、检查与评估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和调控与反馈系统四个分模块完备是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具备的系统结构[15]。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应确立以人为本、注重发展、重视过程的教育评价理念,完善考核内容、规范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方法,同时健全相对应的保障机制[7]。也有从实践教学管理、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过程与效果等方面初步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作了思考[18]。
综合学者们研究,从确立实践教学评价目标来说应该坚持多元目标:坚持真理目标和价值目标的统一;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的统一;检验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对理论的运用能力和检测学生发现解决新问题、创新理论发展能力的统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主要由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学生、指导教师、同行专家等组成。大学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涉及他们的评价包括三方面:对教师的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根据评价体系指标,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态度、表现及效果等进行综合评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是教学管理部门的本职工作,他们评价的参加实现了教学单元内评价和单元外评价的有机结合。
从宏观的角度看,实践教学评价客体包括主管部门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教学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等。从微观的角度看,评价客体则为学生和教师,各自的指标有所不同:对学生评价要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评价。对教师评价从组织能力、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进行评价。
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必须注意四种结合:考核目标上要注意对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领导、组织、管理、保障,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过程及效果与学生在知识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能力素质提高相结合;考核内容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标准方面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考核方法方面坚持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单元内考评与单元外考评相结合。
应该说,在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方面研究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环节。实践教学之所以比较难以评价,其关键就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缺失,因为前面研究方面往往定性研究有余,而定量研究不足;泛泛原则研究有余而具体操作研究不足。就作者所见,学者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从不同角度来选取的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就作者所知,王祝福研究实践教学指标较早,他从课堂化和课题化两个层面设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从课堂化出发,确定三个评价指标:1.知识的连续性、高级化;2.课堂组织的论坛化程度;3.班级化程度。从课题化出发,也确定三个评价指标:1.课题的课程化;2.学生参与的兴趣度;3.教师指导的有效性[19]。
有学者设计了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规范、实践教学测评等四个一级指标和学生理论水平提高度、实践领导体制、教师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测评等二十七个二级指标[1]。有人设计了对实践教学总体评价、理论知识掌握评价、基本政治情感评价、含有政治倾向的行为情况、现实社会问题态度评价等五个一级指标方面和教师教学水平、主客观认知提高程度、对马克思主义等的信仰、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学校社会的政治倾向转变等等十多个二级指标[12]。当然也有不少教师设计的实践教学评价主要集中于对学生的评价,确立了多元评价主体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评价目标三个一级指标和十个二级指标[6]。
孙英等人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他们设计的评价体系包括指导思想,领导、经费投入,纳入教学计划,考核评比,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内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动手能力,社会评价、就业及特色等十二一级指标。还有二十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均设计分数和比例权重[20]。有学者设计教学准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过程、实践效果、成绩评定评优、总结及资料归档等七个一级指标,十八项二级指标,每项指标的评价等级为四级,每一级都有评价的标准[21]。戴志国从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保障、教学规范、教学监控和效果考评五个方面出发设计指标体系包括理念、保障、规范、质量、监控和考评等五项一级指标和实践育人、组织经费保障、教学常规检查和对教师及学生的考评等十一项二级指标[22]。
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学者们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作者认为要看何种目的:如果是实践教学水平评估,那自然要从宏观来设计,对包括理念、保障、组织、规范、监控和效果等方面设计并按计划开展综合考评。如果是实践教学实际来说,那就要侧重于比较实用的指标体系。
一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据作者统计,自从2008年王祝福发表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文章以来,以后每年都有研究文章发表,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2009年3篇,2010年8篇,2011年10余篇,2012年20多篇,2013年30多篇,2014年以来又有不少文章发表。由此可见,实践教学评价研究受到重视,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
二是侧重于实践经验之总结,理论研究薄弱。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应该既有理论分析方法,又有实证研究方法。然而目前的研究,或进行经验描述,但是零散杂乱、缺乏整体感和完整性,或从价值角度提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及构建原则等宏观论证,鲜有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也比较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的成功经验,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需要科学化和学术化。
三是从跨学科角度研究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缺乏对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借鉴。首先,实践教学评价研究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与大学生专业课实践教学评价相联系,未从专业课实践教学评价中汲取理论或实践经验。其次,多数研究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架构出发,没有学习其他学科关于实践教学评价中吸收和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成果。
四是研究成果水平不高,重复建设严重。从2005年中央16号文件发布以来,随着实践教学的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文章开始出现。众所周知,我国知名专家学者主要进行科学研究,不太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或教学改革研究,进行实教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很少。从事实践教学评价研究的人员多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他们的研究水平整体不高,因而文章发表档次也不高。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文章不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许多文章从题目到内容基本雷同。
五是加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前景广阔。现在许多高校都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特别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现有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集中在高职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评价领域比较缺乏,即使在高职院校目前评价方法也不具系统性,缺少科学研究方法和质性工具的使用;评价过多关注目标的达成与否及程度,对实践教学效率等缺乏研究关注。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领域是一个亟待深度探索的研究领域,因此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成鑫.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2015(2).
[2]涂刚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
[3]于宏.构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J].文教资料,2014(26).
[4]汪永芝,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研究[J].当代高教论坛,2010(8).
[5]仇文利,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评价探究[J].高教学刊,2015(23).
[6]周蕴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13(6).
[7]张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11,27(5).
[8]林其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7).
[9]高继国,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5).
[10]张丽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
[11]刘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理论探索[J].前沿,2010(10).
[12]李晓曼.“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与效果评价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8).
[13]翁高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与体系建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
[14]姜德琪.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3(9).
[15]范海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5).
[16]贾茂来,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7).
[17]王茂涛,等.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13(11)
[18]冯淑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9).
[19]王祝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67.
[20]孙英,梅岩磊.探索特色评价体系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J].当代职业教育,2014(4).
[21]王勇,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讨——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践教学为例[J].学理论,2015(20).
[22]戴志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5(2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145-04
作者简介:王培文(1974-),男,河南省南阳人,平顶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文化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