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 王 静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
问题驱动思维,打造深度化学课堂
◇ 江苏 王 静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驱动学生思维,诱导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实践体验、互动交流,从而启迪学生智慧,提升学生能力,打造深度课堂.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问题驱动学生思维,打造深度化学课堂略谈了几点看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促进学生有效思考的内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质疑性、开放性以及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之火,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以问题为驱动的化学课堂,提出有效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仅仅只是教学的开端,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驱动下,教师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深入分析以及有效解决问题,从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比如,在探究“铁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条件”时,笔者提出:现有铁粉、 FeCl3溶液、FeSO4溶液、新制氯水、KSCN溶液、KI溶液等,请根据所提供的药品以及氧化还原基本原理,讨论验证Fe2+和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1: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振荡试管再向试管中加入3 滴KSCN 溶液,经过实验观察,发现加入新制氯水振动后,其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滴入KSCN 溶液后,其溶液由棕黄色转变成血红色.
实验方案2: 在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实验现象为铁粉部分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学生经过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这样,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实验,不仅激活了学生灵动思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观察发现和动手操作能力.
综观平时化学课堂教学,常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或分析、解决化学问题时,往往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将思考方式局限于某一知识表面上,或照搬硬套,忽略知识之间的差异,盲目求解,从而导致认知出现偏差,出错率较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变式教学,通过变换和延伸问题,或加强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真正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比如,讲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计算”时,有这样一道题:试求出常温下0.01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此问题较为简单,笔者在此基础上对原问题进行了如下变式:
变式1: 常温下,将pH=2的盐酸溶液稀释到10后,试求其pH.
变式2: 常温下,将pH=1的盐酸和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变式3: 常温下,将pH=2的HCl和pH=12的NH3·H2O等体积混合,判断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
通过变换和延伸问题,使学生了解不同情景下pH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狭隘性,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