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策略

2016-03-19 15:11韦民伟李红波
关键词:发展策略内涵特征

韦民伟,李红波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网络教学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策略

韦民伟,李红波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网络教学文化具有教学情境的跨时空性、网络交互的可视性、教学群落的复杂性等特征。在明确定位网络教学文化的整体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强化网络教学的物质文化建设、优化网络教学的技术文化建设、完善网络教学的行为规范建设,以推进网络教学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学文化;内涵;特征;发展策略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迅猛改变着教育的组织形式。从传统教学发展而来的网络教学,在教学方式产生变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新问题,如虚拟与现实的冲突、人机交互的僵化、网络学习的迷航等。究其原因是没有建构网络教学顺利实施的内在文化,从而使实践性的教学出现偏差。笔者认为,文化即是人化的过程,网络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即是在网络教学文化土壤中孕育而成的一个过程。

一、网络教学文化的内涵

教学文化研究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主要起源于对学校文化与教师教学观念的探讨。“教学文化”(cultures of teaching)概念首次出现在1986年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教学研究手册》(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第三版中,该手册将教学文化作为独立的一章加以探讨。“最早对‘教学文化’下定义的是费曼·内姆瑟和福楼顿(Feiman-Nemser & Floden),他们认为教学文化是教师们共享的信念和知识——信念是教师关于工作的‘正确’方式,以及对教学回报的看法;知识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方法。”[1]国外对于教学文化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教师文化,即在很大程度上将“教学文化”等同于“教师文化”。近年来,我国对教学文化研究的成果也逐渐增多,“目前国内关于教学文化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文化的意涵、文化传统与教学、文化变迁与教学、教学中的文化冲突与适应、多元文化与教学及网络文化与教学等六个方面”[2]。对于微观的网络教学文化的研究,至今还是一个空白,只有少量研究对宏观的网络教育文化加以论述。[3]。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文化,具有与传统教学文化不同的特性,它是由网络技术全方位渗透教学而催生的教学文化。“网络教学文化”是指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全方位渗透教学而营造的网络环境中,以教师为主导、遵循教学规律的师生互动而逐渐形成的包括教学价值观念、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物质文化和教学技术文化的文化体系。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与传统教学文化的环境相比,网络教学文化所处的独特情境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全方位渗透教学而营造的网络环境。第二,网络教学文化的师生互动是以教师为主导、遵循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网络教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其活动方式是以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体现的。第三,教学价值观念、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物质文化和教学技术文化既是传统教学文化的基本结构,也是网络教学文化的基本结构,但是这些基本结构在网络环境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变化。第四,教学价值观念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的育人观念,教学行为规范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的师生互动教学行为基本规则,教学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物质文化,教学技术文化是指师生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教学的一系列智能技术。第五,文化体系是指包含网络技术、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教学规律、教学价值观念、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物质文化和教学技术文化等基本要素的文化复合体。

二、网络教学文化的特征

在明确网络教学文化的内涵之后,我们还需要对其特征予以剖析,以更好地把握其本质。与传统教学文化相比,网络教学文化具有教学情境的跨时空性、网络交互的可视性、教学群落的复杂性等特征。

(一)教学情境的跨时空性

教学情境的跨时空性,是网络教学文化区别于传统教学文化的根本性标志。境作为日常生活概念出现已经无从源考,“但作为教育领域的学术概念提出不过百年历史”[4]。“教学情境是经过教师加工的特殊的微观教学环境。它能通过呈现材料为学生获取文本知识提供台阶;它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悟,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它能促使学生依据情境信息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5]可见,传统的教学情境是发生在班级授课制的课堂当中,是一种微观的教学环境,其主要创设方式是为学生提供文本型的材料,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增长。教学环境是教学情境的载体,网络教学情境随着网络教学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根本性变革,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微观与宏观相交错的跨时空特性。“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教学环境已经不是一个单体空间的概念,而是由数十、数百乃至数千个空间及其管理控制平台组成的数字化多媒体视听应用群落。”[6]显然,网络教学环境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已经从微观、单个的教学空间延伸至数量无比庞大的群落。在这个群落中的教学情境,师生之间的交互呈现跨时空的特性,教学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时空,而是可以延伸至每一个场所和切换至每一段时间。教学情境的跨时空性,为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等提供了保障。

(二)教学交互的可视性

“交互(Interaction)”是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术语,现已成为教育技术学和远程教育学研究的活跃术语。“在麦加利辞典(Macquarie Dictionary)中对交互的一般定义是‘相互作用 (Action on each other)’,在《教育大词典》中将 Interaction 翻译成术语‘相互作用’并将相互作用定义为一个因素各水平之间反应量的差异随其他因素的不同水平而发生变化的现象。”[7 ]“交互”的概念比较宽泛,本研究限定于教育教学领域。对于“教学交互”的定义,有的是从学生主体的视角出发,如“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它包括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各种物化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7];有的是从教学信息的视角出发,如“教学交互的本质是教学信息在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双向流动。教学信息包括二大类信息:一是知识信息,也就是教学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二是状态信息,就是关于教学情况的信息,包括教与学双方的反馈信息”[8]。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并非指学习),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对教学交互的定义,应该充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能力。因此,网络教学中的教学交互,是指教师精心为学生设计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资源中的师生交互,同时对学生的信息给予及时反馈,并使用恰当的手段促进学生与教学资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可视性(Visualization)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把科学数据转换成直观的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10]教学交互可视性,就是教师采用可视性技术创设可以被学生感知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文本信息、视频信息等可观察的教学资源与学生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从而推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群落的复杂性

“群落是一个生态学概念,又称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或特定环境下,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并相互协调、平衡,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的多种生物物种有规律的组合,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10]。“群落”概念引申至网络研究中具有新的内涵。“网络社会物种与自然界物种并不一样,自然界物种是根据他们的形貌、特征、习性、活动方式进行定义。网络社会物种则是因网民的兴趣而予以界定,并且网络社会群落中的版块是因这种兴趣的存在而设置。”[11]由此可知,网络群落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基于某些兴趣而进入特定网络空间中互动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网络共同体。另外,网络群落与网络共同体是两个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概念,网络共同体不仅具有明确的目的,还具有紧凑的结构,而网络群落不仅能表示网络共同体的集合特性,而且能够形象地体现网络共同体的演变过程。它不仅包括目的性的,也包括自发性的;它的结构可能是严密的,也可能是松散的。显然,网络教学群落作为网络群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虚拟学习社区就是典型的网络教学群落。虚拟学习社区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为:“首先,虚拟学习社区的创生和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其次,虚拟学习社区在外部环境和内部随机运动双重作用下涨落和涌现。”[12]这意味着网络教学群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涌现、从无序到有序的涨落、从初始模型到不断完善、从自发到自主的自组织过程,这就是它的复杂性所在。

三、网络教学文化的发展策略

在明确定位网络教学文化的整体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我们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看成是不可逆转的生命实践,通过网络教学的物质文化、技术文化和行为规范的建设,促进网络教学文化的发展。

(一)定位网络教学文化的整体育人功能

任何形式的教学,其最终指向都是学生的发展,网络教学也不例外。文化是育人之根,网络教学文化是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网络教学文化的建构,需要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凸显网络教学文化的整体育人功能。所谓“整体的人”,是集理性精神、知识和能力为一体的人,这也是网络教学文化的整体育人功能定位的起点。首先,网络教学文化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匿名交流平台,充斥着大量的没有社会责任约束和宣泄“本我”等不道德的非理性信息,网络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即培养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复杂的网络信息,增强他们处理网络信息的自律性。其次,网络教学文化的功能在于提升学生的网络知识管理能力,“网络知识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网上各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搜集、加工、存储,并以方便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使用的过程,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真正起到知识共享的目的”[13]。这里的知识是广义上的知识,是指对网络信息、数据等资源的管理。第三,网络教学文化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14]在信息时代,网络学习能力作为学习能力的一种特殊形态,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仅包括使用网络去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而且把网络当成认知的工具,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强化网络教学的物质文化建设

文化既存在于抽象的思维空间,又依托于具体的载体。网络教学的物质文化建设,除了自组织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网络教学信息的自组织建设。“网络信息自组织是基于因特网的信息自组织,它所揭示的是网络信息系统中信息的运动规律,是指网络系统无需外界指令而能自行组织信息,自我走向有序化的过程”[15]。网络教学信息的自组织,不仅具有网络信息自组织的特性,也具有教学的他组织特性。网络教学信息的自组织建设,不仅要注意其自组织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他组织的超文本信息,为师生提供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交互性能良好的界面。

(三)优化网络教学的技术文化建设

网络教学的技术文化,是指基于网络的教师教的技术文化和学生学的技术文化的总和。网络教学中教师教的技术文化,是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应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最优化地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的总和。学生学的技术文化,是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基于自身制定的学习目标,应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与教师交互并达到一定学习结果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的总和。可见,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网络教学的技术文化建设,不仅要提高网络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技术和学生的学习技术,还要将两者有效地整合,不断优化网络教学的技术文化建设,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四)完善网络教学的行为规范建设

网络教学行为规范建设,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制定的行为标准和导向,从而最大限度地明晰师生网络教学行为的边界,保障网络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核心是提高师生网络教学的适应性。其建设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完善网络教学基本行为规范,以增强师生对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道德自律是网络行为的内在自我约束力,网络基本行为规范则是网络行为的外在社会约束力,两者缺一不可。网络教学基本行为规范是对网络教学活动的时间、场所、硬件设施、使用方式、责任等方面的说明。其次,完善师生网络教学标准。网络教学标准包括网络教学的系统架构、资源和内容、师生身份标识、交互方法、学习反馈方法和评价等。如网络课程标准、BBS学习网站的使用规范等。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网络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教学文化既有传统教学文化的部分特征,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我们应通过网络教学的物质文化、技术文化和行为规范的建设,并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形成有效的网络教学文化,促进网络教学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Feiman-Nemser S & Floden RE. The cultures of teaching[M]// MC Wittrick.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3rd edition). New York:Macmillan,1986: 508.

[2]肖正德.教学的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7(4):64.

[3]冯锐.网络教育文化之内涵及其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3(7):29-32.

[4][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62.

[5]李国华.教师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情境[J].教育科学研究,2007(10):39.

[6]钟晓流.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设计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0(6):5-10.

[7]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2):12-14.

[8]蔡宪.论教学交互[J].江南学院学报,2001(1):95.

[9]张湘.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图式交互可视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124.

[10]剑波.信息生态学[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5.

[11]左家伟.网络社会群落的生态稳定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9.

[12]覃泽宇.网络化学习的复杂性及其研究的复杂范式[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22.

[13]刘霞.浅论网络知识管理[J].情报探索,2005(6):30.

[14]毕华林.学习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构建[J].教育研究,2000(7):78.

[15]虢毅,方平.网络信息自组织透视[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6):460-462.

[责任编辑苏良亿]

The Connotation, Featur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ternet Teaching Culture

WEI Ming-wei, LI Hong-bo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eaching culture”, this paper brings out a new concept of “Internet teaching culture”, and analyzes its connotation. The authors hold that Internet teaching culture has features like crossing space and time function of teaching situation, visibility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and complexity of teaching community. According to four aspects, which are locating the function of cultivating people as a whole, strengthening material culture construction, optimizing technologic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refining code of conduct construction, the authors come up with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Internet teaching culture.

Key words:Internet teaching; teaching culture; connotation; fea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16.02.024

[收稿日期]2016-01-10

[作者简介]韦民伟(1979—),男,壮族,广西柳州人,广西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计算机教育应用;李红波(1962—),男,广西平乐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育、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6)02-0159-04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内涵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挖掘习题的内涵
抓住特征巧观察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