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锋,刘延明,黄晓东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高职教育参与留守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探析
——以广西为例
唐锋,刘延明,黄晓东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留守农民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工作,留守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角色责任、年龄等一系列原因继续留在农村,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压在了留守农民的肩头。高职教育参与到留守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中,一方面可以提高留守农民的素质,同时也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留守农民;职业教育培训
2000年广西城镇化率为28.2%,到2004年城镇化率突破30%以后步伐明显加快,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2014年,广西城镇化率为46%,年末常住人口为47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87万人,乡村人口2567万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地、大量地转移,传统农民正逐渐划分为留守农民和农民工两个群体。留守农民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继续在农村劳动及生活,成为留守族。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有素质的现代农民,需要留守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参与到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及目标,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
一、留守农民的主要特点
留守农民是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成为农民工或经商后剩下的、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劳动力[1]。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相关劳动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即从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农民向工人转移,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农民开始分化为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和继续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留守农民”两大群体。
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都进城市工作,成为了农民工,留守在农村的农民从人口特征上看,主要有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以及一些身体残疾或者有精神疾病的中青年。从年龄上看,留守农民主要是14岁以下的正在上学的儿童,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而广西的留守儿童比例已超过40%。其次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一方面他们需要留在农村帮外出工作的子女照顾孩子,另一方面由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在城镇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及有比较浓厚的土地情结,所以选择继续留在农村。从心理特征来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降低了留守农民的整体素质,影响了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量繁重的农活落到了体力、脑力本来就比较差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身上,结果就出现留守妇女缺乏关爱、安全感、心理寂寞;留守老人缺乏沟通交流、生活孤苦无依;留守儿童因为得不到父母关爱,缺乏归属感、安全感等一系列问题。
二、高职教育参与留守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这些规定表明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满足生产方式改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对受教育者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参与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留守农民的素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随着大量的有能力、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涌入到城市工作,继续在农村从事农业工作的留守农民大部分是老妇弱病残等农民,留守农民存在着受教育程度低、能力差、生活孤单寂寞、缺乏安全感等特点,这样情况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同时也不利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国务院2005年10月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需要职业教育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要高职院校改革培养模式,高职教育要为建设新农村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高职教育参与到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中来,利用高职院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对留守农民进行包括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法律法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全方位的交流、培训,有利于提高留守农民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丰富留守农民的生活,为新农村的建设添砖加瓦。
(二)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一是为社会经济产业升级提供支撑;二是为民族制造提供优秀的创造人才;三是建立合理的教育结构。更加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定位职能,就是要服务社会,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的技能型人才[2]。高职教育主动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主动承担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是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重大突破,是一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现代农业水平、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强农惠农的举措,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高职教育迎来的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高职教育参与留守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可行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参与留守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正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国家、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有素质的劳动者。
(一)高职教育为留守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在规模上有保障
截止2014年,广西普通本科院校23所,独立学院4所,高职院校37所,高职院校的数量占广西高等学校的57.8%,高职教育占据了广西高等教育的大半壁江山。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近几年,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专业开设和办学的数量上都有了明显的增加。高职院校专业方向的设置覆盖了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急需大批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首当其冲成为培养人才的主力军。[3]”高职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高职教育的发展看,高职教育为留守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在规模上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二)高职教育为留守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在质量上有保障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技能的实用复合型现代职业农民。他们的特点是动手实践水平好,在拥有技能的同时还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愿意主动参与到农村建设及发展中,而这类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主要由高职教育承担,高职学院的学生80%来自农村,除了对来自农村的学生进行培养教育,高职学院也有责任对留守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养,留守农民素质的提高,也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本科及以上的学校比较重视理论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较低,更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教育介于本科及中职教育中间,其培养的人才既重视实践动手能力,也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他们具有开阔的发展视野,具有较高的情商和良好的沟通应变能力,具有勇于面对实践第一线、合理运用实践技能应对富有创造性的挑战,具有良好优良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观。[4]”所以,高职教育有实力保证对留守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
四、广西高职教育参与留守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一)抓住千人计划契机,掌握留守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需求
广西从2010年开始实施“干部交流锻炼千人计划”,当年从各高校、机关事业单位选派1300多名干部到区、市、县、乡镇单位挂职锻炼,至今已选派超过6000人挂职锻炼,同时,每年均会从各高职院校选派至少一名教师去农村锻炼,且每年选派的人数不断增加,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今年选派到基础贫困村做第一村支书的人数为5人,以广西37所高职院校计算,从2010年到2015年,从各高职院校选派到农村进行扶贫、脱贫的第一村支书近500人。高职院校教师选派到贫困村做第一村支书,是高职院校参与留守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契机,高职院校应紧抓机会,利用第一村支书对留守农民进行调研、走访,了解本村留守农民人数、年龄、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从事的主要劳动、接受的职业培训情况及想要进行的职业教育培训内容。
(二)主动承担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教育应利用教师挂职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契机,在调研留守农民基本情况及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的基础上,主动承担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以我院为例,今年5名教师分派到5个贫困村做第一村支书,如能做好这5个村的留守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广西今年将有185个村由高职院校完成对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应根据留守农民的文化程度、就业取向、年龄、发展意向进行分类分层的培训设计,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例如对年龄大、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主要进行一些农业技术、生产管理与销售方面的教育培训;对留守的农村妇女,加强法律咨询、健康知识、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她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留守的青壮年农民,培训的内容可以围绕特色农业、旅游农业及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政策法规等全方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留守儿童,可以组织教师及教师子女到农村与留守儿童交流、搞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童年生活。这一举措将大大提升留守农民的素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同时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学院领导转变教育观念,制定留守农民教育培训计划
高职学院领导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教职工参与到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中来,如果学院领导不重视教师挂职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工作,不重视高职教育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仅仅依靠挂职第一书记的力量是无法实现对留守农民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的。学院领导应该认识到对留守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是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宣传学院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学生80%来自农村,对留守农民进行保质保量的职业教育培训,必然会提升高职院校的知名度。故学院领导应安排相关部门在本校教师挂职的村庄制定相关的培训项目,由各系部及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负责承担对应培训项目并定期对留守农民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四)政府鼓励高职教育参与到留守农民的教育培训中,并给予资金扶持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主要还是靠自己,国家财政对普通本科教育的投入远远高于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另外,“有关对教育成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2.64倍。[5]”高职教育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就需要各种实训实验设施及基地,而学院经费不足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直接制约了高职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对留守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数量及质量。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需要高职教育为其培养有技能有素质的建设者,除了鼓励高职毕业生回到农村、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由于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壮年农民大量转移到城镇工作,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恰恰落到了留守农民的肩头。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激励高职院校参与到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中来,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责任编辑:蒋国平)
参考文献:
[1]马建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研究[J].职教论坛,2014(10):51-56.
[2]熊能,李雄.江西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路径研究分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5.
[3]李建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西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
[4]沈汉达.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经营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85.
[5]曾阅林.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The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es Part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bout Left-behind Farmers——Taking Guangxi as an Example
TANG Feng, LIU Yan-ming, HUANG Xiao-dong
(Guangxi Hydraulic and Electric Polytechnic, Nanning 530023,China)
Abstract:Left-behind farmers is a special group in new urbanization, for the reason that a lot of rural labor force to work in the town, who are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e left-behind farmers stay in the countryside for the level of education, responsibilities of roles, age etc.In this situation, the left-behind farmer hav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the new countryside. On the one hand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emaining farmers,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improve the social service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wh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volved in the left-behind farm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left-behind farmers;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高职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专业的对策建议”(20103YB183);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服务建设对策研究”(KY2015YB412)。
收稿日期:2016-01-12修稿日期:2016-01-28
作者简介:唐锋(1981- ),女,广西桂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3-0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