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初探

2016-03-19 14:32
关键词:宣传思想工作互联网+互联网

方 建 宏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2)



“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初探

方 建 宏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32)

摘要:“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面临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冲突,集中表现在宣传思想阵地拓展更广,宣传思想队伍要求更高,大学生群体思维更活跃等方面。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推进党的宣传思想在校园和网络阵地的渗入,实现网上网下互通驱动;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宣传平台建设、校园先进文化创建等重点阵地建设,不断筑牢宣传思想工作的根基。

关键词:互联网+;宣传思想工作;阵地意识;大学生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3.022

高校是多元文化交织和意识形态抢占的主要阵地,是“发出党和人民声音、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依托”[1]。当前,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下,对深入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在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互联网+”,宣示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2]。面临着历史发展的新机遇,“互联网+”在高校应用具有普遍认同基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7月)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5.94亿),网民年龄段10-29岁占55.2%,其中以大中专院校学生为主要群体[3]。高校是互联技术研发和渗入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新媒体运用的主力军,加强与互联网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其次,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战略发展,为新时期创新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习近平在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4]。这为当前高校把握宣传工作主方向,拓展阵地渠道,创新阵地建设方法开辟了新思路。其三,“互联网+”加速了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深度融合”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它不仅仅加速了全球信息的传播,还加快了各个产业之间、资源整合方面的提速。传统教育行业势必会步入“互联网+”的快车道,享受到资源整合的“红利”,为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平台和传播渠道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各行各业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和变革,传统教育行业也同样要在这场风暴中接受洗礼,以适应新常态下的新挑战。首先,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环境更加复杂。一是信息的互联互通使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境外敌对势力的渗入、西方利益文化思想的传播、多元思潮在校园的积聚交锋等等。这些思想和行动通过互联网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利益争夺,还体现在精神信仰、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冲突和交锋,而这种抢占由于有了先进技术手段的修饰,变得更加隐蔽,使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二是宣传思想阵地领域更广,难以控制。传统的高校宣传思想阵地主要集中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图书馆、报告会等渠道。这些校园阵地建立时间长、经营时间久,区域尚局限于校园内,主动权掌握在高校手中,易于利用。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手机、电脑、无线技术等的广泛深入普及,传统宣传思想载体的影响力有减弱态势,高校掌控宣传思想内容难度越来越大,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面临新媒体的不断冲击。第二,“互联网+”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要求更高。“互联网+”时代实质上对老路子、旧方法进行改良改造,破除落后思想、守旧观念。然而,在“互联网+”促进校园建设进程中,“一些宣传思想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仍然停留在防、堵、守的阶段,自认为高大上,呼一声应者云集,要不然就挥舞大棒,张牙舞爪,根本不把学生的诉求当回事”[5],这与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习近平要求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强起来,要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尚有距离。同时,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模式,已经逐步深入运用到了“智慧校园”平台建设,通过技术手段来加强校园宣传思想阵地建设迫在眉睫,也是对当下高校宣传队伍综合能力提升,适应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第三,大学生群体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更强。据2014年一项关于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显示,“在移动互联网和即时通信工具的双重作用下,当代大学生可以借助手机、IPAD 等工具直接访问互联网,手机普及率和借助手机进行网络信息传播的大学生已经接近 100%”[6]。APP、二维码等各种便利网络产品的开发和使用,让“手机依赖症”、“网虫”等网络综合征成为依附在新时代大学生身上的标签。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思想对虚拟网络的依赖,被不良网络信息侵害,也对高校巩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构成了挑战。

三、“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的路径

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家深化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要抢抓机遇,积极应对“互联网+”的重重挑战。在“互联网+”的新常态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示是:高度认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要推进高校“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而应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7],将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得更科学、更牢固、更久远。

1.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阵地意识

“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8]。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潮流中,我们要在风云变化的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中把握主方向,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中保持清醒头脑,要在中西方多元文化融合和冲突中找准着力点。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要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为指导,高度认识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9]。这一目标是高校和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必须认清和牢牢把握的重要遵循。我们要把实现“两个巩固”作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的立足点、聚焦点和着力点[10],充分发挥宣传思想阵地引领作用,让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要以201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的行动准则,不断增强阵地意识[11]。新媒体、大数据等拓展了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如何加强阵地建设,占领主阵地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强化阵地意识,以高校网络媒体等为阵地建设重点,让党的思想理论占领阵地,让党的声音畅通传播渠道,让学生成为坚守阵地的拥护者。

2.推进校园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融合,实现网上网下互通驱动

新媒体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高校宣传思想阵地范围更广,形式更加多样化,校园传统宣传思想阵地的功能和作用也在不断转变。面对“互联网+”的冲击,高校要积极主动适应,让党的思想和声音实现全面覆盖、深入推进,从实体校园和网络校园两个主阵地合理布局,抓实抓牢。

一是高校要重视舆论宣传阵地建设,把校园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抓手。首先要把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议事日程,明确校园阵地建设的战略定位和主要任务。其次要加强阵地建设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硬件”方面要不断健全校园网络设施、宣传电子设备、各类场馆、各类报刊、活动场所等的建设,只要是有利于宣传思想工作传播的平台都要建立,只要是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教育的资源都要努力保障。“软件”方面要提供组织保障、人员保障、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等等,要建立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的完善制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是高校要着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正面迎击互联网挑战,用互联互通的网络思维打造为我所用的网络宣传思想阵地。宣传思想工作要借力“互联网+”实现资源整合,加强信息技术的互用互助,加强信息传播的互融互通,加强功能和效果的互享互补。高校要着眼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多措并举,促进校园传统阵地和网络新兴阵地的融合和发展,引领和规范网络阵地的建设,使网络舆论传播中国好声音;用网络技术促进校园阵地的转型发展,提高校园传统阵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抓好“三个环节”重点建设,筑牢阵地建设根基

一是抓课堂,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以“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要“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主阵地”[12]。校园主阵地的重要载体就是课堂,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不断锤炼,严格要求,不断创新,夯实学识基础,认真领会和把握新时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高校要努力运用现代化技术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13]。

二是用创新,丰富网络宣传平台建设。网络宣传平台阵地既包括了高校的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官方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也包括了教师的博客、微信等,还有大学生自己的手机微信群、QQ群、飞信等。网络阵地掌握在不同的群体手中,控制难度相应加大。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尤其是大数据手段,对校园网络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和预测,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将一些潜在的错误观点、言论或者可能发生的状况通过分析研判,使其消失在萌芽状态”[14]。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建立起教学计划-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监控等多位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创新教学模式。要鼓励开发实用和适合教师教、学生学的软件、APP,通过大数据整合资源,开辟宣传思想的新阵地、新领域。要把传统媒介经过网络技术处理,进行数字化加工,促进宣传思想更易被大学生所接受,让他们成为主动传播先进文化思想、自觉捍卫网络阵地的主力军。

三是树典型,推进校园先进文化创建。宣传思想阵地的建设需要强大正能量的推动,特别是在各种文化各种思潮交汇的“互联网+”时代,需要用英雄人物事迹来感染人,增强中国信心,需要宣传身边先进典型激励人,激扬中国精神。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要立足于先进典型的宣传和教育,通过构思英雄人物的“微电影”、创作探寻身边典型的“微课堂”等“微文化产品”,让高大上的先进形象通过移动互联终端走到学生身边。要着力于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旨,创立宣扬先进典型的网络品牌栏目,强化舆论思想阵地的引领作用。如团中央、全国学联组织以网络投票等形式开展“大学生百炼之星”活动,通过网络寻找、网络报名、网络投票,要求参评对象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事迹,并通过各类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这项活动引起了强烈反响,有效地将身边先进典型的形象、事迹、故事进行了传播,同时在传播的过程中利用各级团组织官网、参与活动学生的“朋友圈”等渠道使先进思想渗透到网络的前沿阵地,推进了校园文化阵地的创建。“互联网+”可以让先进人物更加鲜活,让先进事迹报道更加全面,让身边故事更加真实动人,让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更加立体化。同样,高校可以通过先进典型宣传丰富和净化网络文化,引领校园网络新风尚,筑牢阵地根基。

参考文献:

[1]切实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七论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5-01-28(1).

[2]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33.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22)[2015-10-2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t20150722_52624.htm,2015-07-22.

[4]陈力丹.习近平的宣传观和新闻观[J].新闻记者,2014(10):3.

[5]周守高.认清高校当前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三个挑战[EB/OL].(2015-02-01)[2015-10-21].http://www.qstheory.cn/wp/2015-02/01/c_1114210273.htm.

[6]李书民.手机媒体对大学的影响[J].中国统计,2014(7):56.

[7]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J].中国科技奖励,2015(8):39.

[8]曹征海.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N].人民日报,2013-11-09(7).

[9]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J].党建,2013(9):4.

[10]新华社评论员.肩负“两个巩固”的历史重任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之三[N].新华每日电讯,2013-08-24(1).

[11]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J].党建,2015(2):11.

[12]袁贵仁.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5(3):10.

[13]刘川生.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N].光明日报,2015-02-14(3).

[14]谢晓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要“互联网+”[N].人民日报,2015-09-11( 5).

责任编校:汪沛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Building Publicity and Ideological Front at Universities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FANG Jian-ho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Anhui, China)

Abstract: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the building of publicity and ideological front at universities is facing the reform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gra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featuring wider publicity front, more qualified publicity teams and more active thoughts of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ies, the front of ideology, must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and its front awareness. We must promote the penetration of the Party’s publicity thoughts on campus and the Internet front and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We mus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et publicity front and the building of advanced campus culture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of publicity.

Key words:Internet plus; ideological and publicity work; front awareness; university students

收稿日期:2015-10-29

基金项目: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3szxm174)。

作者简介:方建宏,男,安徽黟县人,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6)03-0098-04

网络出版时间:2016-06-23 16:44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60623.1644.022.html

猜你喜欢
宣传思想工作互联网+互联网
高校教师思想理论学习的思考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