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晓涌(楚雄师范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微形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甘晓涌
(楚雄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近些年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形式”发展势头迅猛,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切实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传输平台,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之路,以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微博;微信;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据统计显示,在全国大学生中,采用微信、微博等“微形式”的学生已超出了总数的三分之二,由于微博、微信等具有快速的信息传播速度,便于同开展即时分享因而备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就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更愿意借助于微博、微信等形式加以发布。如今,微博、微信等微形式已经成为重要的管理运行模式,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应充分了解“微形式”的特点及优势,充分借助于微形式,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思政教育有序开展
随着微博、微信等微形式信息传播平台的兴起,大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更新、更有效的平台。以微博、微信等微形式为平台,有助于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借助于高校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可以向大学生宣传、传播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内容,借助于高校社团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微博、微信活动方式加以创新,将高校现代化管理理念,在“微形式”载体的作用下,逐步朝着大学生群体中加以传播,打破传统单一化发布通知等情况,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同时,还可借助于微形式平台宣传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
(二)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
高校学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在微博、微信等微形式平台的帮助下,有助于实现学校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高校借助于微博、微信,能够及时洞悉学生最新思想动态,了解其兴趣、爱好及关注的事件。面对学生微博或微信上所发布的情感困境、生活或学习困难、抱怨、意见等等,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并做好思想工作,对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加以调整,结合学生反馈情况,对教育及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三)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微博、微信等微形式平台已经发展成为高校大学生普遍应用的互动媒体平台。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校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借助于微博、微信等了解学生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并及时发布最新动态,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校及教师的关爱与温暖,继而更好地配合其管理,促进思政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转变传统思政教育理念
一方面,应树立“即时性”理念。“即时性”是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最基本特点,高校学生普遍应用微形式平台,而这种“即时性”几乎已经消除了信息传播的过程,使消息传递与分享成为瞬时过程,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一对多、多对一及多对多。借助于微博、微信平台,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大学生节奏,转变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开通微博、微信等客户端,坚持“即时性”理念,通过微形式平台对最新时事热点问题加以发布,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讨论,使学生借助于新型载体进行业余学习,同时,结合思政课堂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在微形式平台上就热点话题同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其思维能力。当面对突发性事件,应借助于微形式平台,对事实进行发布,阻断谣言散步,科学地引导舆论的走向。
另一方面,注重树立“多维互动”观念。包括师生、生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思政教师可结合教学计划,借助于最新时事热点作为案例开展教学,课后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需内容,在微形式平台上发表自己对于该事件的认识和评论,教师可参与其中,就评论展开集中点评,针对好评论给赞,也可一对一开展交流,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展了课堂教育。不仅如此,微形式平台有很多热点实践、娱乐八卦、读书小组等话题,学生之间可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他学生开展交流、互动,自由表达自我观点,极大地提升了其独立思考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家长、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十分方便,教师定期发布学校及学生动态,与家长共同分享学生学习及生活情况,有助于合力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思政工作效率。
(二)构建“微形式”思政教育运行机制
加快构建微形式运行机构。在高校党组织、团组织的领导下,制定科学的思政教育目标,并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管理。高校党委及有关部门应提高对“微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认识,构建高校微形式平台运行小组,由主管领导、教师等作为组长,宣传部门负责“微形式”平台的管理、监督,团委及学院辅导员、思政教师为小组成员,协助开展运行工作。思政教师机学生干部、党员骨干力量等也加入其中,共同开展调研,掌握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思政教育思路及方案。
建立健全“微形式”保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由掌握“微形式”技术及思政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负责微形式平台的正常运营与管理,解决其运行中可能面临的技术问题,加强监管,一旦遇到摇言、不良信息散播行为,及时加以阻止和删除,并加以处理,确保各部门微形式平台科学运行。不仅如此,还需要构建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为微形式平台设立专项资金,用以保证该平台的管理、维护与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微形式”思政教育联动机制。加强对各环节、各级教育的引导与监管,构建以高校思政教育微形式平台为核心,各级微形式平台相配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管理运行体系,同时,严格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高效地联动处理机制。
(三)打造“微形式”思政教育平台
构建思政教学“微形式”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在大学生中的广泛普及,构建思政教学微博、微信平台,使思政课程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扩展师生视野与沟通途径,更好地促进互动式教学。借助于微形式平台,开展特色化引导,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要求学生加入微形式平台,教师可不定期地发布教学成果与心得、体会、课件等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加快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如在微博上进行红色电影《血战台儿庄》超链接的发布,组织大家观看,并通过微博组织学生对该电影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培养爱国精神,感受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并对自我思想上的不足进行自我感悟。
借助于“微形式”平台进行引导,培养大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借助于教师引导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构建组织“微形式”平台。借助于“微形式”平台,为各级团组织、团支部等提供建设、组织、交流及展示平台,加强团组织与大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良性互动与合力效应。
(四)创新“微形式”思政教育内容
借助于微形式平台发布思政教育内容,应注重内容与时俱进,确保师生紧密联系,引导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一方面,加强思政教育信息的整合与加工,以微形式平台作为中介,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具体而言,所发布的思政教育内容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发展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核心,注重创新及信息的多样化特征。通过制定完善的保障政策,构建思政教育资源库,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多方面内容录入其中,增强教育信息的比重,维持思政教育的优势。同时,应把握时代需求,结合时政热点难点问题,将其加以梳理分析,形成通俗易懂教育内容加以发布,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气息与吸引力。教师还应注重把握好思政教育信息的质、量关系,扩展信息量的同时,还应保证质。
另一方面,应注重兼容包并,提高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要求微形式平台所发布的思政教育内容涉及面广,如国、内外时政热点、学术专家观点、身心健康、娱乐、民生等各方面信息。同时,该平台应登录边界,使学生随时对有关信息加以浏览,发表意见,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所发布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提高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如可设置就业服务版块,培养学生科学的就业及择业观念,或构建勤工助学板块、助学金资助板块等,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还应构建心理学模块,为学生提供有效地心理诉求途径,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其良好发展,构建生活板块,解决其对餐厅、宿舍、图书馆等所存在的意见,完善服务系统的同时增强思政教育与引导。
总之,新时期在微博、微信等微形式载体的支持下,高校可以有效获取更丰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思政素质的提升,帮助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借助于“微形式”的强大沟通功能与信息传输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继而更高效地开展思政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逐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艳.高校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9(5):219-220.
[2]王云海,李峰,李彦.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21(2):198-200.
[3]刘琳,李英.高校学生使用微博和社交网站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南京理工大学的调查[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116-118.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 Blog, WeCha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momentum,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must seize this opportunity, and effectively use thes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latform, and combine them with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xplore the new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Micro Blog; WeC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5-0252-02
作者简介:甘晓涌(1972,12-),女,云南楚雄人,本科学历,楚雄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