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婷(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5)
高职院校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史文婷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5)
[摘要]在以往的传统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均为验证性内容,缺乏探索性实验。本文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高职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高职
药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其中,药理学所阐述的药物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均来自动物实验和临床医疗实践的研究。因此,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课往往从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均为验证性内容,缺乏探索性实验。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照葫芦画瓢。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已于201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学院升格后以培养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药理学实验教学做了一些改革探索。
首先,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多一些练习操作技术的机会。笔者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的现象。所以,教师应秉着少讲多练的原则,尽量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各种途径的给药方法、动物的捉拿法、采血及手术操作等。通过实验掌握各项操作技术,可为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临床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在实验结束后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如“传出神经药物对瞳孔的影响”,通过实验,学生能观察到用药后动物的变化。有些药物效应可以用数字表示,如瞳孔大小、体温高低。有些则可以用阴阳表示,如对光反射等。教师应对学生强调:无论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都应如实记录,而不能因为本组与其他组结果不同而编写数据。实验结束之后,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特别是没做成功的实验,一定要分析自己失败在何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等。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并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行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药理学的考核主要是以理论课的内容为主,故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实验过程也只是机械地重复实验讲义的步骤,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动手,下课后直接抄袭实验结果,对实验课缺乏必要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实验的乐趣。比如讲到硫酸镁的中毒及解救时,先让学生思考:“如果给家兔注射硫酸镁,会观察到哪些表现?该采取什么抢救措施?”接着,给动物注射硫酸镁,验证是否与推测的现象相符合。最后给予动物氯化钙解救,提问学生:为什么钙剂可以解救硫酸镁的中毒。这样,学生带着好奇和问题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角色,能大大提高学生对药理学实验的兴趣。另外,实验课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能够融声、形、像、文字、动画于一体,以它特有的魅力诱导、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将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2.2 及时小结加强记忆
药理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论课所学的内容。做完实验后,立刻小结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另外,还可以联系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加强记忆,减少遗忘。例如“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实验”,可联系理论课中的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同时结合实验结果,启发学生思考“氯丙嗪和阿司匹解热作用的比较”并以讨论的形式从作用部位、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等多方面比较两类药物的区别。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又利于学生们明晰思路,分析实验的成败。由此,学生对氯丙嗪和解热镇痛药的解热特点理解和记忆得以加深,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以往的药理学实验几乎都是些验证性实验。大部分的实验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学生按部就班地验证理论课讲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示教和详细的讲解,而不需积极主动地动脑筋去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被动、依赖性的教学局面。这样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我系逐步开展了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只保留了部分代表性强,比较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如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等,增加了探索性、设计性实验。例如“局麻药的表面麻醉比较”的实验。实验前,由教师将所需药物按要求配制好后,分别放入同样大小、外观一致的试剂瓶中并随机编号为1、2等。带教教师与做实验的学生都不知道每瓶的具体药物是普鲁卡因还是丁卡因,等实验结果出来后再揭开谜底。这样既可以弥补验证性实验没有新意的不足,又可以克服学生不认真实验,由已知的理论结果推测实验现象,从而完成实验报告的不良现象。实验的本身就是一个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出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索的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过去的“要我做”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做”。
实验考核是评价学生对实验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药理实验考核模式要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药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故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是非常有必要。以往的实验考核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依据,学生只要按照实验讲义的要求完成实验,便可获得很好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改善此种考核方法的弊端,我们扩大了实验教学的考核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实验技能考核、平时考核、综合性实验设计能力及期末考核等方面。其中,平时考核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内容。期末考核主要是通过现场考核方式,学生抽签完成相应的操作步骤,分数计入期末实验成绩。因此,通过采取综合考察的方法,改变了学生在实验中的被动地位,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
通过以上这些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同时促进了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蒋小红,睢凤英.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训[J].中华中西医杂志杂志,2003,4(16):70.
[2]刘会民,毛讯,于伟凡.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2):66-67.
[3]林大江.谈实验教学及技能操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