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视角下现代大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6-03-19 03:35:16刘宏达
高校辅导员 2016年3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大学

◇刘宏达*

整体性视角下现代大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刘宏达*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将现代大学的目标任务与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现代大学的治理结构与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现代大学的内涵发展与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升、现代大学的管理创新与辅导员队伍的实践创新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现代大学建设的共同发展。

整体性;现代大学;辅导员队伍

整体发展思想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心话题,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核[1]。整体发展思想既强调各部分的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也强调部分源于整体而又反作用并丰富着整体。十八大以来,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实施、“五位一体”发展任务的推进,都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在整体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及“双一流”建设等高等教育创新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从整体性视角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对于任何一所现代大学来说,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从现代大学建设的整体性视角进行科学把握。一方面,辅导员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才培养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现代大学制度的其它组成部分相互关联、相互推进,形成整体推进态势;另一方面,现代大学制度的整体性推进与辅导员制度的自身推进形成内在的契合性,现代大学的目标任务与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现代大学的治理结构与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现代大学的内涵发展与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升、现代大学的管理创新与辅导员队伍的实践创新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把握这种整体性,有利于在推进现代大学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在现代大学目标任务中进一步厘清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

现代大学的发展必须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进行。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一方面需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成为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完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配强包括辅导员在内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并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因此,进一步厘清辅导员队伍在现代大学建设中的工作职责,是现代大学完成其目标任务的重要前提。

2004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有明确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时势政策教育与维护稳定、经济资助、就业指导、班级与党团建设、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骨干培养等八个方面。虽然已有的文件没有对班主任工作职责进行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一般集中在引导学风建设、参与学生思想教育、协助班级管理与党团建设、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指导职业规划与发展、建设班级文化等六个方面,与辅导员的职责形成互补互促关系。

当前,现代大学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结合校情制定实施细则,对工作职责和政策性规定予以细化,使之操作性和规范性更强。二是进一步提升对辅导员职业身份价值的认识,他们既是教师,但又不同于普通的专业课教师,主要通过与大学生日常性的交流沟通来教育和帮助大学生,其身份价值在于“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三是要正确处理辅导员工作任务的整体性与层次性,文件中规定的工作职责是对于辅导员群体作出的整体性要求,具体到任何一个辅导员个体,难以系统完成上述全部职责,需要高校根据辅导员个体的专业特长进行个性化安排,使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具有层次性,既有普遍性的要求,又有特殊性的要求。四是要对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的工作分工与协作进行具体的界定,特别是要对辅导员如何协调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明确界定。

二、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中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

现代大学的治理具有系统性,包括大学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化设计。教师和学生是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而这二者与辅导员队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兼具干部与教师的双重身份,现代大学重视教师参与治理本身就应该包括重视辅导员队伍参与治理;另一方面,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高校与大学生交流沟通最直接的联系人和中间人,现代大学重视学生参与治理必须重视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发挥。因此,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是现代大学完善其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

现代大学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选拔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发展机制四个方面。围绕这四个方面的机制建设,国家层面已有一系列较为明确的政策规定。在选拔机制上,一是明确了配备标准和方式,如高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要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班主任;二是明确了选拔标准,如辅导员选聘除要求“政治强、业务精、纪律

严、作风正”外,还要求“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以及“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专业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等;三是规定了选拔程序,如要求辅导员的选聘工作要“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由“高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等相关单位按辅导员任职条件及笔试、面试等相关程序”组织进行等。在培训机制上,一是制定培训规划,如201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建立辅导员在岗培训证书制度,规范培训记录,把培训情况和学习成效作为辅导员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新任辅导员要进行入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等;二是规定培训工作量,如2014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的基本培训期限做出明确规定,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等。在考核机制上,一是明确了考核的主体,即“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二是明确了考核结果的运用,如“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与晋级挂钩”,根据职业能力考核将辅导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次等。在发展机制上,一是明确辅导员教师身份,“辅导员培养纳入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与专任教师同等待遇”,其职务晋升应岗位单列、评审单列,注重工作实际考察等;二是明确对辅导员在干部管理政策上给予倾斜,如根据任职年限和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的行政级别、作为学校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等;三是明确对辅导员的发展给予条件上的保障,如要求在岗位津贴、工作条件和通讯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支持辅导员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参加国内国际考察交流、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的博士等。

当前,现代大学在全面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管理机制。一是制定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划。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现代大学内部治理重要的主体予以系统建设,明确目标、确定原则、设计推进路线图,着重优化辅导员队伍的数量质量、人员结构和管理机制,进一步畅通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校管理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对接,同时不断健全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二是进一步细化辅导员管理制度。一方面结合各校校情制定具体的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的实施细则,重点解决辅导员队伍配齐建强、相对稳定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针对国家层面没有具体化及没有涉及到的一些政策进行制度探索,重点解决辅导员的专家化培养、班主任教学科研任务与班主任工作的协调等难点问题。三是增强辅导员培训的针对性。一方面是根据辅导员工作要求制定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对辅导员进行分层分类的专业培训,按要求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教育部和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要结合本校工作积极探索开展专职辅导员的学历提升、实践锻炼以及兼职班主任的岗前培训、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等活动。四是构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平台。一方面要在制度设计上鼓励优秀的专职辅导员相对较长时间地甚至是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另一方面在辅导员岗位设置和管理上搭建有利于职业化的发展平台,鼓励辅导员侧重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某一个专业领域发展,如学生学业发展辅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辅导、网上思想引导等,学校则在工作条件、职称职级等待遇上提供制度保障,鼓励他们成为这一专业领域的专家。

三、在现代大学内涵发展中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现代大学建设的根本方向。现代大学的内涵发展就是要深挖潜力,通过治理结构的变革、管理方式的创新、资源配置的有效调整等来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功能的实现,其中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又

是重中之重。辅导员队伍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服务的重要职责,毫无疑问是促进大学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现代大学内涵发展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就是要通过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的水平,更好地促进和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于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定》中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是对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出的总体要求,“应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是对专职辅导员提出的具体素质能力标准,“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原则上应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则是对兼职班主任提出的素质能力要求。此外,“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是对辅导员工作方式提出的要求,“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指导学生和关心学生”是对辅导员工作职责提出的要求,“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高校稳定”是对辅导员政治素质提出的要求,“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策,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等则是对辅导员专业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

应当说,上述对辅导员素质能力的要求较为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但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信息化和国际化背景下,辅导员队伍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素质能力。一是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协调能力。着眼于全面育人,要统筹学生的学习指导与生活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提升与专业发展能力提升、优秀学生指导与弱势学生帮扶等多项工作;着眼于全程育人,要统筹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离校不同阶段的教育、网上网下行为的引导、校内校外生活的指导等;着眼于全员育人,要统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哲学社会科学及其它各门课程育人的联系,协调与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后勤服务人员等育人主体的合作等。二是进一步提升学生事务管理服务的信息化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下,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树立信息化和大数据工作思维,掌握和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平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事务的信息化水平等。三是进一步提高实践育人的整体推进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阵地和平台建设,通过深入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军事训练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校内教学部门的合作,通过丰富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育人的意识和能力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区等社会力量的合作,通过基地共建、活动互补等促进校内外实践育人资源的有效整合、实践育人机制的协同创新。四是要进一步提高以文化人的创新能力。大学文化兼容并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与学生息息相关,又深受学生喜爱。利用文化载体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资源,又要合理利用国外先进的文化成果;既要传承大学长期积淀的文化精神,又要不断创新大学的独特文化;既要通过网络吸收和过滤社会文化对大学的影响,又要通过网络不断扩大大学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和辐射范围。

四、在现代大学管理创新中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实践创新

现代大学建设是一个不断重视和促进管理创新的过程,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重视人的因素,即“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二是重视制度的作用,即通过制度的变革不断地促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辅导员队伍是现代大学中教师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另一学生

主体又密切相关,而辅导员队伍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辅导员队伍的实践创新是现代大学管理创新的应有之义。

近些年来,各地各高校创造性地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创新。一是创新辅导员的配备方式,即在以院系、专业、年级为单位配备辅导员、以班级为单位配备班主任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化分工的需要,探索配备专业性辅导员、团队班主任等新方式。如在辅导员的配备上,有的高校成立大学生社区管理中心,配备学生社区辅导员,负责社区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成立学生学业发展辅导中心,配备学生学业发展辅导员,负责学业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成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中心,配备负责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指导的辅导员等。在班主任配备上,有的高校成立选修课程班级、学生骨干培养班级、学生兴趣成长班级、创新性人才培养班级等并配备班主任或班导师,发挥班主任在学生学业学术方面的指导作用。二是创新辅导员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即以坚持公开选聘为主要选拔方式,探索在实践培养中直接选聘辅导员等新机制。有的高校以“2+3”、“2+2”等方式培养和选聘辅导员,即选拔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先担任两年的专职辅导员,后推荐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就读期间同时安排他们担任兼职辅导员,毕业时将其中表现优秀者直接选聘为辅导员。三是创新辅导员的培训学习机制。如教育部每年组织高校优秀辅导员国内高校访学和挂职锻炼、到国外大学学习培训、到西部高校志愿服务等。许多高校也不断地选拔优秀的辅导员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见习或顶岗实习、到企业或基层挂职锻炼等。四是创新辅导员班主任的科研提升机制。如教育部每年设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等,许多高校也在中央基本科研资助经费中设立辅导员专项课题,有的高校还为工作满四年的辅导员设立为期一年的学术休假制度等。五是创新辅导员的奖励机制。除教育主管部门每年评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外,各省(区、市)也纷纷开展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有的省设立辅导员专项奖励资金,按年度对优秀辅导员进行奖励;有的省每年开展“十佳优秀辅导员”、“十佳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获奖的辅导员还被授予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等。

以上实践创新进一步激发了辅导员的活力,促进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各地、各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地方、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创新不够,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创新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创新理念,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挥其在现代大学治理中的特殊作用紧密联系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将辅导员队伍与其他管理队伍、教辅人员相等同,要通过特殊性的政策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要创造条件让符合条件的优秀人员通过竞争上岗脱颖而出。二是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着力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数量不足、稳定性不够、素质能力不适应等各种现实问题,不断创新辅导员的选拔与配备、培养与培训等管理机制。三是要进一步创新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努力解决困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落实难、执行难等问题,另一方面要为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创新提供帮助和支持。四是要进一步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如让学生参与评价辅导员的工作、让辅导员与班主任互帮互评等,鼓励和奖励能够长期坚守工作一线、所带学生中有突出表现的辅导员。

[1]王晶雄.整体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核[J].求实,2004,(7):41-44.

[2]袁贵仁.努力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N].人民日报,2014-1-20.

(责任编辑:黄立清 马加名)

G641

A

1674-9618(2016)03-0004-05

刘宏达,男,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思政司函[2015]7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CCNU13T0300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大学求学的遗憾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2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中国火炬(2009年12期)2009-10-17 02:27:06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