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涛 付 轲*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借贷畸形消费现象探析
——基于某学生深陷P2P网络借贷困境案例分析
◇舒 涛 付 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模式正在发生改变,网络借贷兴起。众多P2P等网络金融服务平台业务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但大学生本身并不具备足够的承担借贷风险的能力,大学生网络平台借贷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也给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要建立长效的高校与家长交流双向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状况;要开展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引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做好预防措施;要建立健全高校与社会联动的网络管理工作机制;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注重短期资金帮扶机制建设;要完善高校相关网络监管的校纪校规,开展普法教育。
互联网+;网络借贷;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正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传统的金融模式正在发生改变,P2P、020等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网络借贷兴起。作为新的金融平台,网上借贷有着程序简单、方便快捷和平台多样化等优势[1]。正因为如此,众多P2P等网络金融服务平台业务对大学生很有吸引力,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但是学生作为以家庭给予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消费者,本身并不具备足够的承担借贷风险的能力,大学生网络平台借贷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也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笔者结合新的时代环境,以大学生网络借贷为切入点,以某学生深陷网络金融借贷平台的案例为典型考察对象,分析当前针对大学生的网络金融借贷平台的特点,及由此引发的大学生消费行为、思想和心理问题,以期为新形势下学校的安全稳定和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大学生借贷消费的金融平台发展迅猛,层出不穷的广告宣传、多种多样的中介服务,使大学生网络借贷和消费有着自身的特点和问题,笔者将结合高校真实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P2P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指的是提供P2P金融信息服务的网络平台,P2P可翻译为“人人贷”。其经营模式主要是搭建第三方网络平台,为有投资理财和融资贷款需求的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实现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据借款人发布的信息,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贷。
(一)案例简介
南昌某高校学生L某因经济需要,通过小马贷金融服务平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马贷”)进行P2P网上借贷。小马贷则借此收集借款人信息资料,在网上各大借款平台发布借款信息,网贷平台
进行审核,审核成功放款,借款人拿钱,中介抽头渔利。
L某通过该平台所借的第一笔借款消费完之后,为按期偿还第一笔借款,他再次通过该平台办理了第二笔贷款,当第一、第二笔借款消费完后,L某又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偿还前面借款。如此周而复始,越借越多,陷入恶性循环。L某前后以此种方式借款9次,总计金额高达5万元。
同时,L某通过小马贷平台,利用虚拟交易,寻找借方投钱。虚拟交易完成后,由小马贷套现,提取现金交给L某。L某通过虚拟交易向借贷平台借款5880元,当月偿还本息高达8000元。另外,L某还通过瑞银和悦德进行分期取现交易,分别是8000和5000元,当月偿还本息分别高达8600元和5600元。
L某前后通过网络金融借贷平台借款初步合计68880元(实际还款已达8万余元),其中大部分钱财消费损失殆尽,资金链出现断裂,从而要面对滚雪球式的债务。此时,平台负责人提出希望其再介绍学生通过平台进行借贷事宜,已有发展下线类似传销模式之嫌疑。L某深陷其中,意识到这是无底洞,焦虑恐惧,情绪极其低落,一度想放弃学业,精神几近崩溃。在这个过程中,L某并未及时向家长和老师反映问题,沟通交流。后当家长和老师知晓后,在大家帮扶下,L某逐步走出困境。
类似上述案例,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网专门刊文,揭露当前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不良P2P借贷平台亟待整治等问题[2]。
(二)问题概述
上述是一起典型的大学生深陷网络借贷而出现畸形消费的案例,是当前大学生借贷消费与校园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大学生网络借贷利用的是网络P2P交易平台模式,其实质仍是民间借贷范畴。由于在现今法律体系下,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仍存在漏洞,所以民间融资行为秩序仍比较混乱,借贷的风险巨大。
高校学生进行网络借贷,动因多是超前消费。现在大学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消费水平较高,另外接触网络频繁,接收信息量大。P2P模式的金融平台能够很好满足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需求,并且过程简单,学生往往顾忌少,很快就能从平台上进行借贷,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由于大学生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过度超前消费带来债务偿还问题。而且大学生超前消费往往不会和家长、老师沟通,即使出现债务问题,也不会及时向家长反映,问题越积越大。由于非银行金融平台利息率高,时间越久,利息越高。案例中的L某深陷其中,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正常学业和身心健康,给学校和家庭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P2P金融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为丰富和便捷的融资渠道,使短期内缺少流动资金的客户能够很快解决现金流的问题。但是现今如诺诺镑客、瑞银、悦德等P2P金融平台与诸如小马贷等中介平台结合,推出面向大学生金融服务项目时,问题相对更加复杂[3]。分析其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一)大学生网络借贷的诱惑性
“大学生贷款,无抵押,当日放款,方便快捷。”在本案例的处理过程中,L某向老师展示了诸如此类的宣传语,而且校园中此类广告已经非常普遍。例如,某“名校贷”项目宣传称:专注于全国大学生网络借款,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消费、创业、助学、分期付款、应急等借款服务,助力大学生放飞梦想。这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极具诱惑。
另外,网络平台衍生出的趣分期、分期乐等众多借贷公司,鱼龙混杂。平台商家通过此类宣传,扩大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对于需要用钱的大学生来说,网上借贷比银行借贷更具有吸引力。
(二)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合法性”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民间借贷款项利息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借款利率的四倍,实体民间借贷往往是签字画押式借贷,资金往往是大笔借入或借出,更容易判断是否是高利贷。结合本案例,L某在向学校保卫部门陈述中,其第一次通过小马贷介绍借款8000元,实际取款6300元,当月本金和利息却
要还8700元,中介抽头渔利和平台获利合计2400元,远远超过了银行借贷利息。
从中可以看出,现今面向大学生做的P2P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环节,化整为零,将抽头渔利和抽点利息分开,从而避开了法律规制环节,具有了“合法外衣”。
(三)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往复性
大学生作为非独立生产个体,不具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能力,其生活来源主要是来自父母的生活补给和奖助学金等补助。在此案例中,L某所联系的借贷平台,进行的消费借贷往往都有最低的借贷额,并且诸如诺诺镑客等金融借贷平台,在面向大学生借贷时还会收取不低于2000元的押金,实际上变向增加了大学生借款比例。所以当大学生开始一个网络平台的借贷时,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必然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等等,直到成为“黑户”。
(四)大学生网络借贷的风险性
网络借贷给涉世不深、法律知识缺乏的大学生带来巨大风险。网络平台借贷是周而复始的循环,窟窿只会越来越大。南昌高校学生利用小马贷贷款并欠款的大有人在,且金额巨大,有的高达二、三十万元,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带来严重的隐患,需引起高度关注。而且此类项目避开了法律规制的环节,很难帮学生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纠纷。
另外出现债务危机时,中介机构往往会借此向借款的学生施压,鼓动其介绍更多的学生通过该平台借钱,发展下线,以利于中介机构从中抽头渔利,大学生金融借贷平台的巨大风险性可想而知。
互联网经济模式下,信息流、资金流等更迭频繁,短期现金需求量大幅增加,大学生作为时代烙印深、特点鲜明的一个群体,其行为模式和当前的大环境密不可分[4]。只有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借贷问题,才能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及家庭教育的缺失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大学生在普遍相对富裕的环境下成长。在本案例中,与L某父母交谈,得知该生是独生子,从长辈到父母都非常疼爱他,他每月生活费超过2000元。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缺失、溺爱带来大学生金钱需求的不断增加、物欲及享乐主义蔓延,催生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
(二)网络环境的多样化及复杂化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提供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便利,但它本身不具有甄选辨别的功能。由于信息更迭迅速,也带来了信息甄别的难题,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虚假信息、欺骗性信息比比皆是。
(三)高校日常监管力量的不足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但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师资力量严重滞后。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与学生数量是1:200的比例,但是很多高校人才紧缺,能够投入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专职人员数量有限。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量倍增,网络舆情难以监控,相关部门领导及辅导员很难掌握完全的信息量以及班级所有人员的日常消费、生活等情况,这也为校园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四)相关法律机制的缺失及滞后性
目前,民间借贷比较普遍,但是系统性规范民间借贷特别是网络借贷的法律缺位,为相关行为进行规范缺少了重要依据,更多依靠的是民事主体自身的自觉和传统交易习惯[5]。所以民间网络借贷的不规范性问题很突出,打法律“擦边球”的现象很普遍,这也为大学生网络借贷的权益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大学生短期现金消费和网络消费很普遍,淘宝购物、团购美食成为现今大学生生活的普遍现象,如何针对案例中已出现的问题,对大学生网络借贷、超前或畸形消费行为进行规范、教育和引导,维护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成为“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一)建立长效的高校与家长沟通交流双向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状况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加油站,而家庭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避风的港湾。大学生多样的想法和理念家长往往会更加了解,家长掌握着学生最原始的“成长资料”,通过建立“高校+家长”的联动机制,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习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实际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建立学生消费信息资料库,对可能出现的消费问题展开跟踪调查和研究,及时和家长沟通,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
(二)开展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引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应该积极从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另外开展心理发展及正确消费观念再教育,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树立科学的理财和消费观。另外可结合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开展新生日常消费情况的摸排调研,跟踪调研消费畸高或者短期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及时了解其消费动向,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健全高校与社会联动的网络管理工作机制
我国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机制不健全,中介和网络借款平台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化整为零,将原先高额的整额利息化作抽头渔利和抽点利息两部分,规避了现有法律环节。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应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优化高校网络端口设计,主动拦截一些带有非法性质的网站平台,净化校园环境[6];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校园网络管理工作。
(四)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注重短期资金帮扶机制建设
L某向校方反映了通过网络金融平台进行短期借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相当的比例,这对校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更严峻的挑战,相对于此案中家庭经济状况相对宽裕的当事人来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偿还能力更差,风险更大。
高校应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帮扶工作机制建设,及时了解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消费现状,不定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抽样调查或入户调研,开展针对特困生的短期资金帮扶机制,减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网络金融平台借款的可能性和数额,及时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五)完善高校相关网络监管的校纪校规,开展普法教育
在新形势下,高校可结合网络金融借贷平台特点,汇集相关学生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同时结合现今“互联网+”的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修改完善校纪校规,在法律法规及条例的框架内,对学生相关金融借贷行为进行规范。积极开展大学生普法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在进行网络金融借贷时,既要守法,又要学会在法律框架内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1]杨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财会金融,2013,(19):222-223.
[2]白皓,沈方伟.“月光族”变“月供族”!谁引诱大学生陷入过度超前消费?[N].中国青年报,2015-11-30.
[3]王久才,田金花.大学生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5,(16):73-75.
[4]宫慧菁,吴珏贤,等.基于消费角度的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学生对网络借贷的使用意愿[J].商场现代化,2015,(8):261.
[5]宫源,王佳琪,黎汉英.建立面向大学生创业融资的P2P平台可行性探讨——以西安市大学生为例[J].中国商论,2015,(16):68-70.
[6]吴晓光,曹一.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J].南方金融,2011,(4):32-35.
(责任编辑:孙大永)
G641
A
1674-9618(2016)03-0076-04
舒 涛,女,南昌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付 轲,男,南昌大学理学院辅导员,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