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红,阮守江
(装甲兵学院图书馆, 安徽 蚌埠 233000)
军队院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理论基础研究
杨秋红,阮守江
(装甲兵学院图书馆, 安徽 蚌埠 233000)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分层次多元的,图书馆提供的学科服务也应该与此相适应。从图书馆的概念与性质、用户的潜在本质需求、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等方面深入探讨军队院校图书馆关于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基础。
图书馆;嵌入式;学科馆员
在军改大潮下,军队院校图书馆面对的读者层次多元化,有大学生士兵、本科学员、学院干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普通士兵、外籍学员、离退休老干部等等。复杂的读者用户群体,他们的信息需求也是分层次、多元的,图书馆提供的学科服务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学科服务无所谓高低之分,只有是否适应需求。通过研究、挖掘、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构建与用户需求完全一致的嵌入式学科服务体系,是当前学科服务工作中重要任务。这不仅是学科服务体系的设计问题,而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优化、不断调整、不断推进。
近年来,嵌入式服务的话题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早在2005年4月,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Buley图书馆的远程教育馆员就提出:伊拉克战争提出了嵌入式记者的概念,那我们就可以有“嵌入式图书馆员”的概念。嵌入式记者的使命是更好地报道战事,而嵌入式图书馆员则是提供对图书馆员自己和图书馆资源更好利用。
CNKI“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类目下有关“嵌入”的文献2012年十月有175篇,到了2015年7月则迅速增加到564篇,其中较早的一篇文章是2001年的一篇题名为“以嵌入式数据库方式开发图书干网络数据库”一文。2007年发表的《嵌入式数字图书馆工具条的设计与实现》一文,在图书馆中正式提出并引入嵌入式工具。2006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出“融入一线、嵌入过程”并实施了全新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机制,标志着国内的学科服务以“嵌入”为标志,开始了从第一代学科馆员到第二代学科馆员的转变。2008年,有关嵌入式学科馆员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产生积极的影响。军队院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在理论上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军队院校图书馆从实施以馆舍和空间为主题的阵地服务,将到馆服务展现延伸到一切用户所在的地方,包括用户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野外训练基地、甚至虚拟空间,适应用户的需求和行为的改变,体现了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这一图书馆宗旨的重新确立,反映了军队院校图书馆在数字化网络化这一新的信息环境变化的去试下做出适应性选择和战略调整。
Martin A.Kesselman说过:如果我们真的希望用户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并且以用户为中心,我们就需要嵌入。嵌入式服务是我们图书馆人未来的重点。纸质图书作为科研、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文献资料将继续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电子资源的增加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图书馆和图书馆员融入到用户之中(办公室、实验室、家里、会议室、野外训练基地、甚至移动设备)正是所谓的嵌入要点。
图书馆要避免被边缘化,就得与所服务对象保持高度的相关。国外的图书馆界认为:为了维持相关,图书馆就不得不在用户需要时在用户所在的地方提供资源和服务。虽然近几年图书馆一直通过个人接触、电话、电子邮件与用户保持联系,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嵌入用户的过程。图书馆员还只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中介,还只是承担传递的角色,信息资源并没有通过图书馆员的专长和技能直接转化为知识。然而,图书馆对科研和教学的支持不仅是对用户的帮助,而且对掌控预算的决策者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嵌入式服务对所服务的用户和图书馆自身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图书馆已经不是原来物理图书馆的概念,而图书馆员也不是只能在图书馆里提供服务的人。
一个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全靠通过满足用户的需求来显现出来,而对需求的了解和把握是能否满足需求的前提。传统的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往往缺乏深度的沟通,图书馆员只是被动地满足用户表达的需求。因此,军队院校图书馆只有建立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加强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互动的频次和深度,才能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服务全院官兵。
嵌入式图书馆员的价值主要由其为用户及时提供重要的信息而确定,甚至预期用户没有意识到和没有表达的需求。这些服务包括:1深度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发现、获取、综述、分析和综合相关信息,解决用户问题;2最新信息通报,监控信息源,提供对用户重要而相关的独家信息,对其工作具有重要影响;3了解课题组的工作,并了解信息管理的责任,维护一个组织良好、信息丰富、协同合作的工作场所。
读者的需求是变化的,因时间和环境而不同。为此,需要通过对需求的跟踪来设计和开展不同的服务。国外图书馆界调查得出:超过一半的嵌入式馆员要承担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1.与用户群的工作进行协同或提供某种助益;2.与多名固定用户多次会面讨论信息需求并提供结果;3.在图书馆以外(如办公室、实验室、家里、会议室、野外训练场、甚至移动设备)提供有关信息资源或信息管理工具的培训;4.与用户群高级成员会面,讨论信息需求与服务;5.参加与用户的专长领域相关会议、课堂或学术研讨;6.参加用户群的会议了解其工作和信息需求;7.协同或支撑用户群的电子交流和协同工作空间,包括电子邮件、维基、博客和其他网络化的工作空间。
长期以来,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一直表现为联络关系,由学科馆员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传递给用户,或者将用户需求带回图书馆。图书馆员这一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新时代将被赋予新的角色,图书馆员将了解和支撑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通过嵌入模式,寻求提高学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将联络嵌入研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科馆员制度给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关系,拉近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图书馆员与用户的合作关系存在已久,从最原始的选书,到后来的指定教学参考服务,图书馆员从未脱离用户的支持而存在。但之前的合作是松散的,浅层次的,更多体现在馆藏层面,还缺乏图书馆员对用户教学科研的深度支持。学科馆员的卓越只有融入用户的教学与科研过程当中,建立与用户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真正体现图书馆员的价值与作用。只有关注了用户的需求,与用户的教学科研需求保持一致,这样有效的合作会促进馆员与用户间的紧密联系。
传统的图书馆学教导我们:图书馆是中介机构,图书馆员是文献与用户之间的中介。这一理论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每个图书馆员,也牢牢地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和我们的行为方式。
现在,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资源、网络信息、开放获取资源正在成为信息资源的主体,也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首选。用户可以通过自助和搜索引擎等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实现对信息需求的满足。所以问题出现了:当所有的信息都能在网上得到,我们还需要图书馆吗?
图书馆中介的功能越来越弱化,我们图书馆人就要重新定位我们自己。图书馆员必须摆脱对中介的认知和依赖,以全新的学科信息专家的角色,融入用户的团队,嵌入用户的过程,实现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深度合作,利用图书馆员的学科知识、信息专长和人际沟通能力,有效地在用户的科研过程中发挥能动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给用户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建立我们自己作为信息专业人员的职业形象。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馆长曾指出:“我们的确不再真的需要拥有一个集中的服务点,到2012年,我们有望离开图书馆的大楼。”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初步成果,让我们开始反思图书馆学到底是什么?图书馆学的基本属性是服务,在如今网络发达,信息丰富的时代,我们的服务完全可以脱离图书馆这一实体而存在。嵌入式图书馆和馆员改变了传统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向用户提供图书馆与信息服务的方式。
如果说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只是管理和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嵌入式服务解决的是与用户的距离和沟通问题,而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则是解决了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价值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我们对图书馆,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学的认识、重新考量图书馆学的学科边界和学科范式,重新构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理论体系。所以,图书馆学一定是面向知识利用与增值的一种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
嵌入式图书馆员服务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藩篱,从舒适而熟悉的环境中走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并且赋予全新的工作内容与责任,这是对图书馆员知识、能力乃至心智的重大挑战。Jake Carlson和Ruth Kneale的就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成为团队成员,了解团队运作的方式,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角色与责任,保持与他们互动并互相支持。2.获得组织和同事的支持。在馆外工作不仅是嵌入式馆员的变革,而且对全关而言都是全新的变化,要争取图书馆管理层和全馆同事的理解和认同。3.具有企业家意思。嵌入式图书馆员的成功在于你具有企业家的能力,如能动地发现和抓住机会,善于推销自己。4.接收风险。在一个新的环境下将图书馆员嵌入其中开展服务,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都是一种风险。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一定带来投资的回报。5.将图书馆学移植到其他学科。要能确定用户的需求并转化为相关的信息生态语言。多数用户对图书馆员的工作知之甚少。向用户阐释你具有的知识、技能和专长,但必须与他们相关、对他们有意义。6.建立信任关系。研究人员需要了解你和你能做什么,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将你作为有价值的同事和资源。7.离开你舒适的地方,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但不必惧怕。相信具有你的合作者可能所不具备的技能和视角,这是非常宝贵的。8.勤于思,更要敏于行。良好的计划是重要的,但重于言,最后的成功取决于采取的行动。
无论军队院校图书馆还是地方院校图书馆甚至公共馆,嵌入式服务都还是刚刚起步,许多图书馆都还在探索和试验,一些图书馆刚刚开始思考和设计。但是,图书馆在今天和未来的用户环境下的生存价值,将始终是图书馆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嵌入式服务,嵌入的不仅是手段和方式,同时也是服务内容的深化和对服务深度、服务效果的要求。我们只要坚持将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技术、人员与用户紧紧绑定,以支撑科研、服务创新为使命,军队院校图书馆的服务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1]田 涌.个性化图书馆的实现[J].图书馆学刊,2011,(7).
[2]包 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校外访问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5):65-68.
[3]张冬荣.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23-30.
[4]李 伟.高职院校图书馆嵌入专业课程式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5):84-86.
[5]李 伟.支持专业课程教学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探要 [J].图书馆学刊,2015,(3):56-59.
[6]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3):3-10.
[7]宋生艳.嵌入式学科服务:内涵、特点与模式研究[J].晋图学刊,2015,(2):24-27.
(责任编辑:王 莉)
G251.5
A
2016-10-25
杨秋红(1984-),女,辽宁葫芦岛人,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E-mail:273303516@qq.com.
1671-802X(2016)06-0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