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3-19 00:46王晓平
关键词:物资应急物流

王晓平

(商丘学院, 河南 商丘 476113)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晓平

(商丘学院, 河南 商丘 476113)

应急物流系统的完善性,对一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国不但是受自然环境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而且是重大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发生的频率高而且种类繁多,带来的损失影响非常大。因此,对应急物流系统的研究,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应急物流;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体系

一、应急物流溯源

我国是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公共事件较多的国家之一,突如其来的灾害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4年的防控禽流感、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特大雪灾、2010年玉树地震以及8.12天津港特大爆炸等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等问题。突发性事件爆发后,为了避免受灾面积、受灾情况的不断扩大加重,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来解决或处理灾后重建、卫生防疫及恢复生产等问题。完善的应急物流系统能高效快速协调运作,将应急物资以最快效率及时、准确地运往受灾地区,能够有效的减轻灾害程度,缩短受灾持续时间,减少受灾面积,将危害程度最小化,避免灾害演化成灾难,因而提高我国的应急物流发展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应急物流就是在某地发生突发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战争动乱等)时,要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灾害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并且及时、快速、准确的将受灾地区所需要的物资送往目的地,以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需求。应急物流针对的是突发性事件,因此,应急物流的各种功能活动整合运作程序一定要精简化,要用最快的方式供应物资需求品和救援人员。

台湾“国立交通大学”运输研究所的许巨秉教授对应急物流的定义是:“为了满足紧急情况下受灾人员的紧急需求,从救灾点向突发事件发生地,对应急物资、信息以及服务有效流动计划、管理与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中对应急物流的定义是: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是社会物流的一个重要分支节点,是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秩序稳定和救灾具有保障作用。

应急物流具备两个作业要求:首先,时间最短化;其次,最大程度的减小受灾面积;实现效率第一、效益第二。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多主体参与性的特征。

二、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应急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引起重视时间较短。在2003年欧忠文、王会云、姜大立提出应急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是以“时间效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为目的的活动。SARS疫情、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的处理,反映我国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其中的全民参与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这套机制,可以对各种国内外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尽量确保受灾地区人民生活的稳定。我国应急物流具有浓厚的军事化色彩,通过军队物流系统的有效整合和优化,实现了军队物流和地区物流系统的高度统一,协调发展,快速响应等特点,极大的确保了救灾医疗人员及设备和救灾物资的迅速到位。灾害发生后,政府和军队都做出了迅速的反应,消防官兵和武警官兵在灾害发生时实施紧急救援,政府及时对受害居民进行安置并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

(二)应急物流能力较低

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应急物流保障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是我国在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时,仍然难以保证第一时间的应急物资保障。我国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与美国、日本等物流先进的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灾害应急物流预案存在严重的弊端,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不足,导致应急物流的保障能力受到威胁,信息化水平偏低,缺少应急物流统一共享机制,信息的分散和传递的不及时性,更是无法满足紧急状态下的物流需求。政府、企业以及爱心人士在面对灾情时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指挥协调,缺乏配合。曾蓉娣、姚楹、张鸿萧研究了我国铁路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问题,指出快速、高效的铁路应急物流体系是铁路正常运营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仍处于“重处置轻防范”的阶段,只重视营造“反应文化”。发生重大灾害过后,不只是要关注事后救助,应该更多关注事前预防和预测。为了更加及时的营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使各类自然灾害对人类的损失降至最低,有必要加大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三、我国应急物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应急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对骨干运输通道有较强的依赖性,运输能力季节性变化明显往往呈现出运力不足;铁路网络结构相对薄弱,民航支线机场数量缺乏,运力有限;公路基础网络技术状况差距大,通达度与衔接度明显不足;内河航道等级偏低等。运输网络布局差异大,呈现出东、中、西三大地带交通设施依次弱化,部分区域运网较稀疏。我国在对于应急物流交通运输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法律的保障机制不健全,指挥体系的不完善,运输工具以及交通网路不发达等问题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二)应急物流的组织机制不健全

我国很多与灾害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没有配套建立起来,制度上的不完善,必将导致救灾工作的无法可依。一方面,我国应急物流所需的组织与协调人员大部分都是各级政府从各单位抽选取,组成临时的危机处理小组,为了有效的快速处理危机问题,不惜一切的成本和代价来处理危机事件,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应急物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各类应急物资从采购、储备到运输、调拨、配送、回收等方面,还存在着缺乏组织和指挥,彼此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以及整合等方面,没有系统的法制化的应急保障机制,使得整体秩序紊乱,应急物流成本费用也在大大的提高,整体系统效率的低下,遗留问题较多。

(三)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

救灾物资储备库代储点少、分布不均衡、硬件设施不完善、存储物资种类单一、数量不足等各种问题严重,发生灾害,应急物资运输难以开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巨大威胁。在我国,灾区所需的救灾物资以及应急设施,通常情况下是由政府组织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应急捐赠,而社会各界的捐助物资比较容易出现种类单一、供需失衡、利用空间较小等问题,因此,受到外界社会积极响应速度的影响,较易出现救援初期应急物资短缺,然而后期物资饱和,甚至是供过于求,出现严重浪费等现象。

(四)应急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信息报告不够及时,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杂乱,出现虚假信息和谣言难辨真伪,引发恐慌,发生突发性事件后,尤其是地震之后受灾地区几乎中断了与外部的所有联系,缺乏统一的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无法准确掌握紧急情况的详细资料以及所需物资的生产和分布情况,对运力的数量和状况也不清楚,造成分析判断不准确,无法制定出正确的应急物流决策方案,因而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而且各级政府只是掌握了本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的基本情况,与外部运输方式间缺乏相应的沟通,一旦出现应急物流需求往往因衔接不畅而延误。

(五)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建设薄弱

目前我国在对应急条件下的交通线路的维护和抢修、临时场站建设等方面的领导体制、征用相关设备、实施程序、补偿和抚恤等方面还没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建设相对薄弱。各类预案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可操作性与真实情况有很大的差别,演练方面又缺乏演练基地加强训练,并缺少专业人员指导。由于我国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的欠缺,所以对重大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安全事件的处理时,对于社会发展的需求难以适应。

(六)缺乏应急物流知识和预案演练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时间紧迫,这就要求人们做出快速反应,由于缺乏应急知识,相当一部分人在遇到紧急状况时会瞬间被吓到,变得不知所措,尤其是缺乏应急预案的演练,难免会影响救援的时间和效率。临时紧急召集制定计划,导致各方救援物资和救援人员缺乏协调性,没有统一的指挥和调度,彼此之间责任和分工不明确,缺乏沟通和了解,容易造成救援的混乱和救援工作延误等情况。

(七)缺少受过专业培训的应急物流人员

重经验和操作是物流业本身就具有的特点,应急物流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经验外还应有着良好的应变能力,如此在面对特殊情况和危机时才能够妥善处理和化解。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应急物流管理队伍,参加应急物流救援的主要是政府人员、企业人员及事发当地的军队和武警。而部分部队官兵缺乏应急救灾的经验,对正常实施开展救援行动带来严峻的考验。

四、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道路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应急物流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建立良好高效信息系统,能够让人们在灾难发生前有所预警;高效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及时共享运输及仓储等相关信息;发达的物资储备设施及畅通的交通运输保证了灾后救援物资的及时到达,两者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建立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多维立体的运输网络,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援助任何有需要的地方。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为了提高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水平,应该加强物流体系的建设,建立反应速度快和覆盖范围广的物流基础设施。

(二)构建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机构

应急物流的专业性要求很强,需要专业知识来指导才能发挥出应急物流的高效率。因此,在处置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当从制度安排的高度,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而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在采购、运输、配送等不同的方面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地杂乱无序现象。为此,要快速有效的建设军民、政企一体化的建设方针,计划组织实施一体化的指挥调度,加大组建专业团队的救援队伍以及配备现代先进装备,统一兼顾供给和需求,全局统筹安排各个渠道的各种资源分配,使我国的应急物流发挥到最大的效益。

(三)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

1.实物储备方式的转变及市场化和政府储备的结合

在市场化储备方面,鼓励并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等企业的加入,充分利用物流企业专业化优势进行存储,必会降低物流运行成本,提高应急物流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政府在根据市场化对等原则的前提下,对所在应急物流中用于社会承担起责任的企业,理应建立合理的补偿制度。政府储备方面,应加强物资储备管理建设,对于待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分布、规模及结构进行合理化设计。

2.应急物资储备模式的转变及实物与合同储备方式的结合

对于储备物资中不能进行大规模储存的食物和饮用水,要实行动态式储备。可由民政部门提前与提供主要应急物资的企业签订采购合同,在紧急需求下,签约企业迅速提供价廉优质的物资,这样既可以保证应急物流的需求,避免商家趁机涨价,又可以减少因储备物质的资金占用。

3.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数据库,实现储备信息的共享

要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监督和运作程序,定时总结更新数据库,加强库与库的联动作用,建立一个反应快速、层次简洁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有关部门既能了解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也便于政府明确捐赠物资的重点,避免出现物资供需失调的情况。

(四)构建应急信息多样化平台

建设通讯网络基础设施,搭建标准统一的信息平台,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般情况下的通信网络非常方便快捷,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也初显成效。通讯网络运营商要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加紧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和扩大信号的覆盖区域范围,形成高效率、高覆盖的层面,灾害发生后出现通讯盲点时,在专业人员的指挥下,第一时间抢修设施设备,尽快消除盲点,确保通信畅通。因此,要将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和政府有关的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这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应急物流信息网络体系,成为具有整个应急物流体系的有力信息支撑和中建力量。

(五)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的法制机制

首先要不断完善应急法律体系,构建系统配套、功能齐全的应急物流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完成对应急物资筹措、采购、配送和分发的全过程;其次,制定全国性的紧急状态法律,建立系统化、正规化的保障机制,明确紧急状态下各地区之间、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最后要加强地方性立法,在全国性法律的基础上,结合各行政单位的不同情况,建立相应应急法律法规。

(六)加强应急物流知识的普及和预案演练

“时间就是生命”突发事件的时间较短,危害性较大,为了将损失降到最小,在平时应该大大加强民众对应急物流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让民众了解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基本知识和应急方法,尤其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以使应急物流人员更加了解应急物流的目标任务、运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提高全民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应急意识、团队意识,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学习日本、美国的应急工作经验,做好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

(七)大力培育应急物流的专业人才

恶劣、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的灾后环境,对应急物流保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急物流的管理人才中包括指挥决策能力性人员、出色的科研工作人员、技术性专业人员以及灵活的操作性使用人员等,这些人员是应急物流体系的重要力量,他们都充分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建设专业团队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员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提高专业人员的操作速度及执行力度,强化他们的应变能力,加大专业人员技能建设的力度,有效快速的处理并化解危机。要加强对物流专业队伍的培训,还可以开办应急管理训练基地,这样能够使志愿者和应急人员的技能有所提高,对于弱势群体要进行应急避险常识的宣传与普及,以提高自救互助的能力,从而减少损失。

五、结论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它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正常的生产及生活秩序的快速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快速有效的应急物流,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在紧急事件发生的应对准备,在紧急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时把合理的数量及质量的应急物资以合理的方式快速有效的送达各公共事件突发地。要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尽早的建立快速又高效的应急物流体系。

[1]孙永春.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2]刘利民.我国应急物流储备优化问题初探 [J].物流科技, 2012,(2):39-41.

[3]吴 茜.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

[4]高 慧,蒲云虎.救灾应急物资的道路车辆配送调度模型研究[J].甘肃科技,2011,(12):35-38.

[5]朱丽羽.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物流管理, 2015,(11):14-15.

[6]张 革.我国应急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商业时代,2013,(8):34-35.

[7]张 旭,郑瑞巧.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76.

[8]杨 锋.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9]黄润霞.探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J].物流科技, 2011,(11):75.

[10]于 华.当前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商业流通,2014,(6):20.

(责任编辑:王 莉)

F724

A

2016-11-25

王晓平(1982-),女,河南新乡人,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E-mail:sofbusiness@qq.com.

1671-802X(2016)06-0083-04

猜你喜欢
物资应急物流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被偷的救援物资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救援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