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物史观重新审视历史发展的相关问题

2016-03-18 08:22房广顺
理论探索 2016年2期
关键词:历史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

房广顺

〔摘要〕 面对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回答和解释人类历史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反对和抵制虚无主义历史观。科技进步并未改变人的历史主体地位,要坚持从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说明历史的起源和动力;时代变迁的极其复杂并未改变历史演进的规律性运动,要坚持历史发展演进过程的复杂表面是由客观规律决定而不是自发或自然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的关键性作用并未改变人民群众的历史决定作用,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世界发展的曲折并未改变共产主义是人类归宿的历史必然性,要坚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论断。

〔关键词〕 唯物史观,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6)02-0013-05

唯物史观提供了认识人类历史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实现了人类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伟大飞跃。唯物史观的确立使我们较为清晰地看到了人类从远古走向当代并进一步走向未来的一般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找寻到人类社会不断从较低层次发展到较高层次的内在动因和基本力量,并为人们解读历史谜团、填补历史空白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演进,当代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人类社会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解读过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不断受到质疑甚至遭受颠覆。围绕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围绕20世纪以来重大历史问题的颠覆性认识,是历史虚无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中才能找到答案。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集中回答和阐述了历史的起源、演进、主体、归宿等若干核心问题。笔者拟结合当代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带来的思想认识上的挑战,通过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般叙述,为坚持和运用唯物史观解读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一、科技进步并未改变人的历史主体地位

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动力与根源是人类长期探索的核心问题,以往一切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无不在这个重大问题上进行艰辛的探索并提出自己的主张。进入新世纪,在人类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引起人们对自身历史地位的疑问。在有些人看来,科学和技术似乎已成为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发展不再由人的主体地位所决定,最终的结果来自于科学技术的根源和动力作用。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提供了认识历史起源和历史动力的科学观点,既是解读以往历史的方法,更是捕捉时代发展带来的新的历史问题的钥匙。首先,唯物史观坚持世界是物质的,坚持和强调在物质世界寻找社会发展的根源和动力。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上帝的恩赐,也不是理性的发明,而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和表现。人是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其次,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自身创造了自己的历史。由此,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客观物质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发展又是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探索和认知的,人类通过主观努力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新的更高级的形态发展。由此表明,从人的产生及其发展来看,人们的“自由的有意识的” 〔1 〕46实践活动造就了人自身,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劳动创造了人;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发展来看,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在发展中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关系,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缔造了人类社会,而不是人们的理念决定了人类社会。从人和人类社会自身探寻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根源和动力,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为人们正确而科学地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展望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但是,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在给人类提供更多认识客观世界的技能和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困惑。科技进步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依赖科技的支撑,世界联系性的加强使各国的发展演进更加依赖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从而使社会发展动力问题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近年来,社会思潮的复杂化和邪教的嚣张,从反面说明如何认识和对待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根源与动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不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加以科学分析和鉴别,就会混淆人们的思想,对历史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首先,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充分证明了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充分证明了社会发展演进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类社会本身。科学技术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在自身发展中的内在需求作用下经过科学家的努力获得进步并造福人类。其直接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往的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生产关系进而社会关系的变革,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思想基础和制度条件。没有生产力的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群众生活的诉求,就不会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次,世界联系性的加强是人类实践发展的结果,它只是给各民族各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并由此造成了浑为一体的国际社会。由于世界联系性的加强,促进文明与文化进步的内部因素从一个民族扩展为整个世界,每个民族因为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而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获得了促进自身发展的更加强大的内在需求和内在动力。所谓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发展动力需要外部因素带动的认识,是把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人为地割裂在世界整体之外,混淆了全球化时代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外在因素。全球化越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就越需要内生动力的驱动,一个民族复兴崛起目标的实现就越需要内部力量的凝聚。再次,邪教的出现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样文化的急剧交融交锋对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巨大冲击,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当今时代和当代社会。同时也不难看出,邪教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猖獗具有深厚的国际斗争背景,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争夺世界霸权的衍生物,也是一些人摆脱控制、以暴制霸的极端表现形式。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坚持人的历史主体地位反对期盼外来动力,坚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反对破坏自然、神秘化自然。

二、时代变迁的极其复杂并未改变历史演进的规律性运动

人类社会已经有数十万年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代才进入到文明时代。以往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总是被历史表象所迷惑,难以看到历史发展演进的内在规律和本来面目。进入新世纪,世界范围多重层面的联系性和交互作用,凸显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复杂与曲折,国际社会各种力量的折冲樽俎带来许多新的未知因素,人类追求的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不断被地区冲突和局部纷争所干扰,历史仿佛又进入到杂乱无章的自然过程。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提供了透过历史表象探究历史本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也是一种规律性现象,在似乎没有规律可言的表象的背后是由一种规律性的原动力推动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特质表明,只要科学地研究和认识历史过程,就能够掌握这一客观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影响和引导人类社会走向美好的未来。唯物史观关于历史演进的一般原理是,由于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决定人的本质的关系,作为社会关系核心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透过生产关系的种种迷雾可以看出,生产力是社会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演进要求生产关系的发展进步,进而要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发展演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演进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是由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唯物史观关于历史演进的一般原理还认为,由于人类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因而社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并非直线发展,而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世界发展一般性与各民族发展特殊性的统一;既要看到社会发展总体上不断向更高的形态演进,也要看到社会发展的某一时期或阶段所出现的倒退现象;既要看到世界发展的总体特征,又要看到各国发展的特殊情况,世界发展的进程是总体一致和各国差异的统一。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联系性不断深化的当今时代,各国发展的道路更加复杂多样,客观规律常常被复杂的国际形势所掩盖,光彩夺目的表面的背后才是规律的客观存在。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联系性的加强是社会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既是人类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提高的产物,也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产物,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人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并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信息化快速发展,世界联系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共同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使以往较为简单的社会关系更加复杂,使以往较为缓慢的社会发展呈现一日千里的态势,这就增加了人们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难度。工人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夺取政权斗争的胜利,并不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自然发现,也不会因为这一胜利而降低建设社会主义的难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必须在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作用下拨开复杂的表面现象,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其次,自发性不能破解影响社会发展的现实矛盾和复杂问题。事物发展越复杂越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善于探索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然而,客观规律的发现不是自然过程,不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就不可能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即使认识到规律的存在也难以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规律。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自身建设中,批判了工人运动中的自发性思潮,强调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要求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工人阶级的头脑,提高阶级的自觉和历史的自觉。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为了客观准确地把握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趋势性变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了适应后金融危机调整期世界经济的新情况,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价值观自觉分析形势的新变化与新发展,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在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既不能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优势而丢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也不能因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时辉煌而抹煞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艰巨性和残酷性,尤其是不能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客观规律、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历史人物的关键性作用并未改变人民群众的历史决定作用

历史主体问题是长期以来争议颇大的问题,并由此引发许多具体的问题和争议。在当代历史舞台上,政治家、科学家等历史人物的活动仍然占据着信息传播的主角地位,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纵横捭阖的决策职责仍然掌握在决策者手中,历史似乎仍然处在英雄决定一切的时代,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不仅揭示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客观规律,而且提供了透过历史过程把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其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谁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问题上,深刻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绝大多数人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等思想观点,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在于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动员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顺应人民群众意愿、满足人民群众诉求的实践中获得了英雄的地位和称号。其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不仅说明了历史的过去,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历史的未来,人类最终解放归根到底要靠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力量,“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1 〕283。其三,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与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并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人类发生发展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忽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错误的,否定历史人物的历史关键性作用同样是错误的。其四,历史的发展是在生产力决定性因素作用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缺乏对任何一方的深刻探究都不能反映历史发展的全面或全部,历史发展的“最终的结果”是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即“一个总的合力” 〔1 〕697所造成的。

历史发展演进到21世纪,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科学结论遇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第一,科技进步形成的虚拟世界使历史创造主体受到网络空间的挑战,网络空间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产生着新的业态,需要对传统物质生产和财富生成的一般规律作出适合网络空间的解答。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虚拟空间和虚拟人物。一方面,人们能够在网络虚拟空间活动,可以脱离现实的社会关系进入无他的“自由”空间,并给自己带来因进入虚拟空间获得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但不能回避的问题是,网络技术是人的发明和人的创造,进入网络虚拟空间所享受的仍然是人的劳动成果,网络空间赖以存在和运行的客观基础仍然是现实空间,离开了现实社会,网络空间的虚拟世界就不可能存在和运行。另一方面,人们获得了与网络虚拟人物沟通交流的可能与机会,甚至可以摆脱现实社会为自己营造一个脱离社会关系的网络主人的环境。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网上的虚拟人物是以社会的现实人物为基础和原型的,离开了人们搭建虚拟空间的实践活动,就失去了可供活动的虚拟世界。同样,人的价值归根到底不是在网络空间而是在社会空间实现的。第二,相信大多数、依靠大多数、服务大多数是21世纪对执政党的基本要求,是唯物史观永恒的铁律,那种被少数人追捧甚至模仿的思想和方法需要甄别和辨析,否则在科技和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必将混淆正确与错误,给群众和社会造成误导。《共产党宣言》关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1 〕283的论断既是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性质的规定,也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为人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空间,个人的创造性得到彰显,但个人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其他人的支持。凡是脱离了社会实际需要、违背了多数人诉求的“发明创造”都不会取得成功。第三,引导人们科学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领袖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对各种否定党的领导、党的领袖、党的历史的观点和做法绝不能任其发展和流传。马克思在谈到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时候就指出,实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使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 〔1 〕281,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 〔1 〕285,否则他们一切斗争所取得的胜利都“只是暂时的” 〔1 〕281。领袖的地位和作用以人民群众的决定性历史作用为前提,但没有党的领导和领袖的指导,就不可能形成一个革命的阶级,人民群众的力量就不可能得到集中和发挥。因此,诋毁群众历史主体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诋毁领袖历史关键作用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四、世界发展的曲折并未改变共产主义是人类归宿的必然性

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远古走到当代历经了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复杂过程。封建社会末期启蒙思想家提出了自由民主人权的口号,设计了以“三权分立”为特征的政治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洪流中、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在资产阶级看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高程度和最后阶段,资本主义是人类理想的最后终结。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暴露了这种制度的虚伪性和剥削实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 〕284科学结论。160多年来,历史的演进不断证实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历史归宿的这个重要论断。但是,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后,关于未来发展趋向的问题出现了各种新的议论。以美国学者福山为代表的“历史终结论”,以苏东剧变为依据认为共产主义已经失败,资本主义将是历史发展的最后阶段。与这种观点相适应,出现了多种关于共产主义已经消亡的论述,出现了诋毁和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时对历史的未来走向产生怀疑,实质是历史观的变化和逆转,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的历史观,透过历史发展的表象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必将走向共产主义,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最终归宿。唯物史观以社会存在为基础,深刻分析了社会发展演进的内在规律,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探究了历史的演进,解释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只是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重大进步,但资本剥削劳动的本质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只是提供了消灭剥削、实现人类解放的一般物质条件,并不是人类解放的标志和归宿,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进而实现阶级和国家的消亡,才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归宿。这一归宿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苏东剧变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某些国家的倒退是历史发展曲折性的当代表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选择,不仅没有否定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证明了唯物史观所阐述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发展总体前进中的曲折性,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内容。1992年,针对苏东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的冲击,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战略家的世界眼光,既阐述了“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2 〕382的重要论断,也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2 〕383。进入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各领域的较量更加尖锐和复杂,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点上认识历史发展未来归宿的重大问题。首先,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的发展没有改变其阶级统治和阶级剥削的实质,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决定的,也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尽管资本主义在当代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处于优势地位,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不变,其发展的一般进程和最终结局就不会改变,改变的只能是走向灭亡的过程将会比人们期待的更漫长,走向灭亡的路径将会比人们预计的更加复杂和多样。其次,世界上反共产主义势力在一定区域的猖獗和发展,并未阻止各国共产党和进步的左翼力量在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世界上复兴社会主义事业的活动正在蓬勃开展。进入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突出特点是既遭到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全方位攻击,又遭到来自某些地区反共产主义势力的围剿,马克思主义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每隔几年就会爆发一次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没有因为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而消失。2008年由美国金融危机肇始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危机,不仅以事实证明了资本主义灭亡的不可避免性,而且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大兴趣和对社会主义的热切追求,社会主义以适合各国、各民族实际的新形式蓬勃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模式和经验。再次,世界社会主义在某些国家和某些地区的暂时倒退并非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和新趋向,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国外有学者指出,“现在,世界上有一种成功的可以取西方模式而代之的发展模式——这就是中国模式”,“中国正在迈进面向自身的世界”,“中国的道路就是全世界的发展道路” 〔3 〕103-105。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 〔4 〕习近平还指出:“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5 〕11这是坚持和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定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典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它所包含的科学原理就是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深刻把握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历史将进一步证明,资本主义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而非人类历史的归宿或终结,共产主义才是历史发展不可动摇的客观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叶·格拉契科夫.中国正在迈进面向自身的世界〔C〕//李慎明.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 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N〕.人民日报,2015-09-1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周 荣

猜你喜欢
历史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