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微信”形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

2016-03-18 19:54金绍荣白晰瑀袁梦真
高校辅导员 2016年2期
关键词:党课学生党员微课

◇金绍荣 白晰瑀 袁梦真*

“微课+微信”形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

◇金绍荣 白晰瑀 袁梦真*

“微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应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拓展大学生党员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丰富教师教学方式和互动渠道,实现教育路径上的虚实结合,师生“线上线下”互动,达成“党课”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为此,可以引进“微课+微信”的形式,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课学习的兴趣,提升高校基层组织党员教育实效性。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可以从内容设计、主体联动、机制推动、技术保障四个维度来构建“微课+微信”的形式,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运行体系,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双微”教育的有效、有序运行。

微课+微信;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组织建设,改善党员教育方式和形式。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应该牢牢抓住党建这一主题,不断探索党员教育的新渠道。审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现状,还存在着形式“老化”、内容“虚化”、功效“退化”等问题。为此,在“微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正确分析社会环境的新特点和大学生党员的新需求,积极探索党员教育新载体。在“微时代”下,以信息图、短视频、微信群为主元素、“语音+图文”为主途径的“微课”已成为一种学习潮流。为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依托此潮流,设计出“微课+微信”形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以此来增强学生党员对党课学习的兴趣,提升基层组织党员教育实效性。促使大学生党员教育“与微俱进”,满足学生党员“适时、适地、想学就学”的需求,必将成为“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微常态”。

一、“微课+微信”形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内涵

(一)“微党课”: 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线下“微路径”

“微党课”是指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开展,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由其中某一党员围绕某一主题,就自身的思考与认知来向大家阐述、宣讲,在与组织成员的交流互动中,启发思维,碰撞思想,帮助全体成员对主题有清晰而深刻认知的一种党员教育新形式。因内容精炼,形式新颖的缘故,“微党课”教育形式在大学悄然兴起。“微党课”相较传统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实效薄弱的党课而言,具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特点,是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一种党教新载体。它在党员教育上能够有效做到“三个统一”,即教育内

容与时代发展要求的统一,教育方式与新技术应用的统一,教育形式与大学生群体特性的统一。“微党课”教育通过观点宣讲、小组讨论、对话交流、反思总结、思想报告等形式,对当下热点话题、时政要点、研究专题等进行系统化、高效化和新颖化的探讨与整合,充实和丰富了基础党组织的理论教育体系。

(二)“微信”平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线上“微路径”

“微信”是一种免费的即时通讯服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信息传递,资源共享、提供服务等多种自媒体活动,可以在“微信”平台上便捷的发布信息,浏览资源,实时交流。“微信”正以其卓越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在网民市场中迅猛发展开来。而将“微信”平台运用于教育领域,也日益成为一种教育发展新潮流。如在学生党员教育领域,“微信”平台可以通过推送贴近大学生党员生活实际的内容,发布紧跟当前党员教育发展前沿的讯息,突破传统党员教育形式单一、效率低下、效果微弱的桎梏,拓展教育空间,便捷学习时间,使大学生党员教育能够做到“三个提升”,即提升大学生党员参与性和积极性,提升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党员教育的互动性和及时性。可以说“微信”平台凭借其强大的便捷性、时效性、互动性和普及性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学习平台。

(三)“双微融合”: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线上线下“联动”

“微党课”作为一个教育载体,“微信”作为一个传播工具,两者交互融合,相辅相成才能推动大学生党员教育在新时期的良好发展。“微党课”的教育内容,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在通过“微信”平台的推送之后会传得更远、播得更广;而“微信”平台会因为“微党课”正能量的积聚和教育实践的应用收获更多的受众群体。无论是“微党课”还是“微信”平台,二者都处于方兴未艾的上升期,两者的协同联动不仅会促进彼此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推动新时期党员教育的革新。因此高校应精心打造“双微融合”的联动机制,构建网络教育红色阵地。教育者将精心制作的“微党课”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广,为党员构建一个联结个体学习与集体教育,联系现实学习与虚拟学习的二度空间。通过构建一种全新的党员教育范式,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二、“微课+微信”形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的优势

(一)“双微增能”: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一方面,“微课”之“微”,在于使大学生党课课堂教育形式细微化,教育内容精微化,学习时间个性化。使用“微课”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传统党课大课堂、多听众、长时间的弊端,与时俱进、尊重个性、平等互动、短小精干的“微党课”满足了90后大学生党员的多样需求[1]。例如,通过推出“党知小讲堂”、“党史共回忆”等一系列的小型专题,将党课的教育内容微分化、系统化、精致化,改变了传统党课教育教学重点模糊、内容繁杂的弊端。

另一方面,“微信”之“微”,在于使大学生党课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途径简便化、方式多样化。大学生党课与“微信”结合,党课教师不再仅仅是传统教育中授课者的角色,更是大学生党员学习心得的倾听者、学习困难的解决者、学习过程中的陪伴者。党课教师与学生党员距离被“微信”拉近,教师可以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兴趣,并及时做出调整,提高大学生党课教育的针对性;学生可以及时与教师交流思想,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效果,对教师提出学习中的要求及疑问,使学生党员的教育主体性地位得以彰显,提高了学生党员参与党员教育的积极性。

可见,“微课之微”与“微信之微”的“双微结合”,不仅能达到传统党课教育的已有效果,更能实现1+1>2的“双微增能”效果。

(二)双线互动: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协同性

通过“微课”与“微信”的双线互动,使大学

生党员教育能够达到“多方合力,协同联动”的效果。具体来讲,一方面,实现党员教育线上线下互动。线下的教师通过课程讲解、专题讨论、主题分析、合作交流的“微党课”形式,系统化、精细化的初步论述党员教育知识,使得大学生党员能够集中研讨相关问题,思索相关观点,而后学生通过在线上“微信”平台自行浏览查阅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困惑,分享学习感悟,进一步巩固所学和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实现党员教育个体与集体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由学生党员个体自主学习为先导,学生主动接受“微党课”教育,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探求思想真知。而后要过渡到集体联动学习,学生彼此交流学习经验,探讨相关问题,进行思维碰撞,达成目标共识。而教师在“微党课”教学之后,通过“微信”平台这一便捷手段,与学生达成及时有效地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提升教育的个性化辅导,最终形成从个人到集体的“课堂、网络”双重互动模式。

可见,线下“微党课”的知识讲解、学生研讨、教师点拨等形式与线上“微信”平台的“学生自学、疑难交流、资源分享等方式的协同联动能够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氛围,线上线下互动的双向性,个体与群体互动的联通性,个体与个体互动的针对性,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协同性。

(三)虚实结合: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适切性

虚,指的是要以国家政策理论、党建基础理论、党员教育基本原理这三方面作为基础,主动占领大学生基层党建的虚拟世界。实,指的是要从大学生党员的生活世界、认识世界、群体特征、教育需求等维度来探讨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具体原则、工作路径、教育方法。一方面,由实到虚,是指“微党课”教育内容在符合大学生党员的生活实际,根据大学生教育原则、方法,在工作路径建构的基础上延伸,到以“微信”平台为主的大学生基层党建虚拟世界的建设和占领,使其符合大学生党员的基本生活现状并能迅速融入大学生群体,成为大学生党员生活学习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虚及实,指的是在“微信”平台上展开大学生基层组织党建工作,要关注大学生党员群体的行为和关注焦点,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找出大学生党员的真实教育需求,进一步发掘大学生党员的内心世界以及群体特征,完善教学资源库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切实制定与大学生党员需求、意愿、个性的贴切度更高的“微党课”教学课程。

可见,“微课+微信”的党员教育形式能够实现虚实结合,分别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对大学生党员教育进行深层次剖析,使大学生党员教育在符合理论原则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符合大学生党员的现状,满足大学生党员在党课学习的需求。

三、“微课+微信”形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的运行

(一)主题鲜明:把握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的运行方向

“微课+微信”形式的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主题鲜明的教育方向的引领,主要应抓好三方面的方向引领。

1.党性教育方向

党性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组织观念,它是我们党能够始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重要保障。为此,“微课+微信”形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必须把党性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主要方向,把党性原则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基层组织要自觉遵循学生党员教育规律、学生党员成长规律和学生党员教学规律,切实履行培育优秀大学生党员的应有职责,始终围绕党员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实践培育四个方面开展教育工作。对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导,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追求,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

2.人才建设方向

大学生党员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培育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此,“微课+微信”形式的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必须牢牢把握“两个需要”

的标准,即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2]。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指导大学生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会,勤于实践,自觉练就一身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

3.服务宗旨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微课+微信”形式的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方向,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服务学生党员学习,关注学生党员成长。具体来讲,其一,加强对党史党建的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紧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大学生党员要不断从中汲取先辈们服务人民的有益经验,从身边小事做起,踏实干好本职工作,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其二,培育大学生党员的服务精神,大学生党员必须始终把自己看成是普通学生群体中的一员,虚心听取普通学生的意愿,积极为同学服务,热心为同学解忧。其三,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党员必须具备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服务社会,完善自身的责任意识,只有具备这种责任担当,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振兴。

(二)内容多样:夯实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的运行基础

在点击率就是生命线的新媒体时代,党员教育要想获得大学生党员的认可,在内容上必须结合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着力解决他们的困惑和解答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他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为此,“微课+微信”形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应做到以下三点。

1.推送贴近大学生党员实际和教育需求的内容

“90后”大学生党员个性独立、思想活跃、激情饱满,所以“微信”平台推送内容应该从大学生党员生活实际出发,将重点放在“小事小情”上,“谈身边事,讲身边情,说身边理”,通过短小精干的教育内容触发学生党员思想上的共鸣。而在“微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党员明晰自身发展所需的素质与要求,帮助他们在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和思想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觉把自身的理想抱负和国情社情联系起来,把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把自身的成长规划和祖国发展规划整合起来,提升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2.设计有关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专题栏目

为了大学生党员能够切实把握自身成长脉络,教师能够整体把握学生党员成长过程,微信平台可以开设诸如党政政策学习、成长困惑解读、党性知识分析,先进故事展播、先进文化传承等专题栏目;结合大学生党员生活需求和成长经历,整编大学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微文学”、“微电影”、“微征文”、“微图文”等形式展示,搭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新园地。

3.开展上级党组织定期制定的时政学习活动

依据上级党组织要求,各高校要阶段性开展有关时政专题的学习。为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切实关注时政要点,结合国内外时政背景和国家方针政策进行精确解读,构建时政内容切合大学生教育的关键路径。在线下“微党课”中组织学生党员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和方法探讨,在学生党员自主学习和教师专业指点相结合的方式下,认真研讨时政专题,学习先进思想理念,紧跟党的步伐。而在线上,大学生党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发布每次学习的感想和存在的困惑,在线与老师、同学交流,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网上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效果评估,对优秀学生寄予适当奖励,对学习效果不佳的同学进行针对性辅导。

(三)技术精细:优化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的运行条件

“微课+微信”形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若想吸引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必须拥有以下三方面的精细技术作为支持。

1.互联网新技术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对高校教育方式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当下“互联网+”的概念早已成为国民关注热点,“互联网+教育”将会有力推动

大学生党员教育方式的创新[3]。具体来讲,在“微党课”课堂上,教师通过制作“微图文”、“微视频”,带给学生更为生动化的体验。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实现师生间更便捷的信息交流,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线性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党员教育发展。为此,“微课+微信”形式的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的有序运行还离不开互联网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基层组织应该大力培育互联网新技术人才,创新党员学习新模式,反转党课教育课堂,保障“双微教育”的顺利运行。

2.教育设计技术

“微党课”的设计应该主题突出,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做到大主题小切口,切入点选取准确,内容短小精悍。不管是视频形式的“微党课”,还是图文形式的“微党课”,都应该言简意赅。另一方面,微信“平台”是大学生党员教育运行载体,教育者应从学生党员的兴趣、需求和学生党员生活实际来安排内容。如组织一个以阅读红色书籍为主题的群,老师们布置经典书籍让学员们阅读,而后在群中进行探讨,交流读书经验,教师们也可以在群中解答同学们的读书疑难。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利用好“微平台”,让学生党员愿意学,乐意学。

3.活动设计技术

“双微教育”在学习活动设计方面要有所革新。其一,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设计配套的互动学习活动。其二,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个性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其三,构建模拟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党员在虚拟环境下自觉感悟党性成长。其四,展开学习研讨活动,通过主题报告、头脑风暴、无领导讨论等形式提升党员教育的活力[4]。

(四)机制健全:保障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的运行秩序

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必须依托高校实际和大学生党员教育特点,构建多重保障机制,确保“双微教育”的工作成效。

1.建立健全动力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动力机制。其一,建立教师绩效综合考评机制,要从教师党性素质、教育水平、学生口碑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系统化评价,从而精确评析教师党员教育成效。其二,建立大学生党员党性水平测评机制。要从党建理论水平、组织纪律表现、思想汇报质量、学生群众基础等多方面综合考评大学生党员的党性素养。其三,建立起师生积极性激励机制。基层组织要健全相关激励措施,对教育成果优秀的老师和学习成效良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充分调动师生双方互动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良性发展。

2.建立健全约束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完整健全的约束机制,是“双微教育”有序运行的有力保障。其一,对“微型党课”的主旨内容进行约束。紧扣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加深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的忠诚这个中心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保障“微党课”内容的科学性。其二,对教育信息传播过程进行安全约束。在微信“平台”上,设立相应的信息安全专员,全面监察信息传递的过程,确保信息传递的正确性。其三,加强师生的网络行为的道德约束。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以及网络信息监管机制尚未健全,大学生新型“微党课”会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为此,必须对流入平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净化,采用实名制发表信息,设立言论问责制度。

(五)主体联动:培育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的运行动力

“双微教育”路径的有序运行离不开“四方主体”的“四导联动”机制的保驾护航。

1.上级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教育进行引导

上级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引导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理念引导。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党员生活实际和党员成长成才的需求,尊重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利用“微信”平台受众广泛,资源共享的特点,及时发布党的最新动态,理论前沿,目标方向,引导学生党员个性化,系统化成长。另一方面是行为引导,大学生党员要切实做到为人民

服务,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身边普通同学。为此,上级党组织可以到各高校实地考察,利用“微党课”的课堂机会,亲身讲演,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党员具备远大理想和高尚品行,使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内化于心,自觉构建党性承诺。

2.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大学生党员教育进行督导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抢占党员教育的网络思想教育阵地,继续巩固发展现实党教阵地。在“微信”平台的推广宣传中通过理论角度、党性熏陶,形势教育,目标激励等内容构建主流思想教育体系,在线下可以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的方法来宣扬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化主题思想教育[5]。此外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带好教师团队,悉心指导教师们“微党课”的开展方式,培育教师“面向信息化,面向专业化,面向未来化”的工作能力。总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秉持生本观念,不断提升自身党建工作能力,推动新时期“双微融合”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大学生党员对基层组织教育进行主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导力量,“双微教育”路径要求学生党员必须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党员要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开发利用里面的丰富资源,不断汲取有益知识,充盈自身头脑。通过学习,认识自我不足,进行自我剖析,进而做到自我改进,同时,大学生党员必须时刻对自身行为、思想进行反思、无论是课堂上与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还是在网络上发布的自身动态信息,都要进行深度剖析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善自身,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最终成为优秀的大学生党员。

4.教师对大学生党员教育进行全面辅导

教师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的另一重要主体,必须认真履行自身“教书育人”职责,在“微课堂”上宣传党的先进理念与光荣事迹,辅导学生党员的党性理论知识学习。在网络教育中及时上传更新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的疑难困惑。此外要密切关注学生党员的心理状况和生活困难,当学生党员情绪波动或心理抑郁时,应及时与之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情况,对症施治,尽快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党员成长动态,对学生党员的成长要做到正面鼓励与反面批评相结合,做到全方位、立体化育人。

注: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骨干项目“大学生基层党组织‘五微一体’的党员教育模式研究”(编号:15JDSZ303)、西南大学教改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导向的农林经济管理本科生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编号:2014JY017)、中央高校基金项目“社会转型进程中高校师生伦理关系的嬗变与重构”(编号:SWU1509128)的阶段性成果。

[1]张海华,孟莹莹.“微型党课”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高校辅导员, 2011,(2):47-48.

[2]沈荣华.未来中国人才政策发展趋势[J].中国人才,2013,(17):26-28.

[3]林莉君.世界名校课程在家就能上[J].创新时代,2015,(7):10-11.

[4]肖东宝.Learning2.0:理念、学习活动设计及其管理[D].浙江师范大学,2010:26.

[5]欧洪湛.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21-23.

(责任编辑:神彦飞 郝 卿)

G641

A

1674-9618(2016)02-0057-06

金绍荣,男,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副教授。

白晰瑀,男,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

袁梦真,女,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党课学生党员微课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