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逸馨*
高校综合改革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研究
◇盖逸馨*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与进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创新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创新,需要在国家全面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直面高等教育发展的挑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回应国家、高校和学生三个层面的关切,创设新的条件,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高等学校;综合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
高校最核心与最基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最中心的任务是立德树人,重视人才培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高校必须坚持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有效性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相关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切实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在全面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不断深入改革,完善相关体系也为继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供了充足而持久的动力。
(一)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新形势下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小康社会能否全面高质量建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能否按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要想从根源上破解高等教育深层次矛盾,就必须坚持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服务水平。要想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准确研判形势发展,准确掌握新要求。因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适应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综合改革潮流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履行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为此,高校应正确把握时代背景和改革需要,准确把握发展方向,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主题,认真履行好高等教育根本任务,主动承担起提升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使命,准确把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中心途径。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新形势下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供充足动力
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和看待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和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改革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高校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因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应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目的,对不适应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旧有模式与体制、内容与方法等进行改革,从单项的、个别的改革转变为综合改革,从增量的、跃进式的改革推进到存量改革,从表面的、浅层的改革进入到深层改革,紧跟全面综合改革步伐,不断为实现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创新,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在新形势下有其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方向和思路的调整,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其办学内容和模式越来越灵活,国际化速度越来越快,程度越来越高。当前众多的留学项目为大学生提供了开拓视野的机会,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学生拓宽知识渠道,提高语言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但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通常情况下,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大学生短期出国交流或联合培养的首选地。受中外文化差异性的影响,一些受到外国文化熏陶的大学生归国后会对中国的传统与文化产生质疑,甚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认同。要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与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社会生存的网络化
在互联网日益渗透进社会生活的背景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所需外界信息、拓展社会视野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网络化生存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生存特征之一[1]。网络一方面利用其自身流动性、开放性等特征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首先,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化生存影响。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很多大学生容易失去正确的判断力以至误信不实信息。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向国内传输,对我国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造成严重的冲击与淡化。很多大学生把网络当成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与人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过分沉溺于网络,导致他们判断力降低,人际交往能力减弱,生活圈子大大缩小,久而久之各种身心疾病随之而来。
在网络化飞速扩张的时代发展潮流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有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提升。
(三)人才培养中的就业导向化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科技不断进步,竞争不断加强,人才市场越来越需要知识储备水平高、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全能人才。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由国家统包统分的传统制度早已成为历史,单纯的技术性人才或者知识型人才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通过增强自身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从而提高培养质量的旧有方式面临巨大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无法忽视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不得不逐步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过程中适当关照大学生的就业需求。高校要转变传统理念与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发展和就业的全过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就业做出正确合理的导向性帮助,从而最大程度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
(一)切实回应国家、高校和学生本身三个层面的关切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关系到高校的发展进步,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命运。因此,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国家关注、高校关切和大学生关心的大事。要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就必须以实际行动与切实可行的举措回应国家、高校和学生本身三个层面的关切。
1.国家关切:党和国家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繁荣昌盛的主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这一表述紧紧扣住了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实质和解决核心,有力地回答了“如何培养人才”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高等教育核心理念,积极响应国家的关切,切实深入思考,围绕高等教育根本任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在当前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准确抓住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促进其正确价值观念的培育和养成。
2.高校关切:高校要求培养符合自身人才培养定位的大学生
高校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摇篮,同时大学生又是高校得以延续发展的最根本因素。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学校自身定位相一致。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以国发〔2015〕64号文件的形式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作出了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的历史性决策[3]。在“双一流”这一重大战略性工程中,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要与之相匹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得以顺利实现的有力保障,是高效准确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来实现工作的发展创新。
3.学生关切:大学生要求成长为素质全面、能力过硬的毕业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工作,其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因此其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都应该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目的就是让自己成长为知识储备丰富和综合素质能力过硬的全面人才,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综合考虑大学生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来提高工作实效性并发展创新。
(二)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1.积极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重知识、重理论、重教学,但对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与“育”的并重还没有充分重视。因此,要培养适应当代市场经济的人才,就必须推陈出新,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1)知识与能力并重
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凸显和巩固了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地位。随着全球化和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加上当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力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储备不再是考验一个人的全部标准,更重要的标准是能力素养和价值追求。时代的发展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只有知识与能力同时具备,才能符合当今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成长的唯一途径。现在的高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锻炼能力、提高素养的平台。
(2)理论与实践并重
当前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等日常思想教育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主渠道得到了重视,而主阵地的作用有所忽略。课堂教育的优点在于可以将整个学科理论体系完整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但其弊端是缺乏实践,从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只有用总结出来的理论再来指导实践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要求,达成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是一个逐渐内化与外化的过程,而只有真正实现内化与外化达到统一,才可以称得上是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即大学生最终将学习来的思想理论真正付诸于实践,唯有如此,思想政治工作才算取得了实效。因此,要推动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教学与教育并重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经常将教学与教育的概念混为一谈,但实际上教学与教育无论从概念上,还是实践中差别都很大。教学仅是教育的一种途径,教学重在传授知识,而教育更多的指向是育人,包括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和身心发展等方方面面。目前一些高校存在重教学轻教育的现象,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教书”二字,使得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利。要提倡教学与教育并重,重新树立起“教书育人”的教育价值观,使立德树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推动教育与教学走向统一,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途径。
2.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创新的本质是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和常规戒律。只有在创新突破中才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1)全面落实辅导员的教师身份
辅导员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日常事务管理以及中国梦的践行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因此,首先应该明确辅导员的实际定位,采取实际措施从根本上改变把辅导员看作行政工作人员的错误观点;其次应该提高辅导员的薪资待遇,充分调动起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与动力,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提升有着直接而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逐步明确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程化管理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不论党团活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还是心理咨询与教育,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成熟的工作体系、工作程序和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稳定的支撑作用。在某一种意义上讲,组织形式与实施效果等都与课堂教学相类似,可以按照课程来管理。
(3)鼓励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要依靠的是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而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在学科建设领域的作用则被相对忽视。随着《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颁布,辅导员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同时也要求辅导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必须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结构、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一定的研究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学术研究,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深度拓展以及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当前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创新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注:本文系2014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4ZXB014)、2015年教育部辅导员精品工作项目“自主学习分享”——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与辅导员课程模式研究”、2016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首都高校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1]黄莺.网络化生存状态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8):66-67.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责任编辑:孙大永)
G641
A
1674-9618(2016)02-0012-04
盖逸馨,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团委书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