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及其教育体系构建

2016-12-09 03:11:59王妍稳张海成张彦彦
高校辅导员 2016年2期
关键词:入党思想大学生

◇王妍稳 张海成 张彦彦*

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及其教育体系构建

◇王妍稳 张海成 张彦彦*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在不同年级、不同成长阶段,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构建科学的分阶段教育指导体系,开展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阶段;身心发展

在本科生教育管理中,有些教育者将总的教育目标作为各年级的教育方针,不加以区分与细化,导致不同年级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基本相似。这忽视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忽视了不同成长阶段学生在思想状态、道德品质、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1]。为准确把握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笔者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届全体毕业生5058人进行了为期四年的全样本跟踪调查。在每年的10月份,各学院按照党委学生工作部要求统一组织学生在指定时间、地点,进行问卷填写,确保调研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覆盖面。调查内容涵盖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生活状况等多个层面。

一、关于不同年级大学生特点的调查结果

(一)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在入党态度方面,积极争取入党的学生比例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分别为84.8%,77.1%,84.3%,83.5%。大部分学生入党的积极性一直较高,在大二时略有下降。学生在大一、大三和大四时,明确表示不入党的比例集中在4.5%左右,相差不大,但是在大二时该比例增加至7.5%。如图1所示。

图1 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大一阶段表示“积极争取入党”的学生比例最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进取心强,入党的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人特别是家长影响,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网络信息及社会现实,

部分学生过度关注社会的负面消息,导致部分大二学生入党的热情度下降。经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各党团组织的教育作用,大三、大四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又有所回升。

(二)入党的动机

调研中,入党动机分为追求理想信念、对党有信心、寻求政治荣誉感、谋求仕途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其他六个方面。为了追求理想信念和因为对党有信心而加入共产党的从大一到大四分别为37.6%、29.8%、39.5%、53.0%;为了谋求仕途发展和增强就业竞争力而入党的,从大一到大四分别为51.3%,57.0%,49.4%,37.0%。如图2所示。

图2 入党的动机

由数据可以看出,有超过50%的学生申请入党怀有功利心,其中大二时表现最突出,有23.7%的学生为了谋求仕途发展而入党,33.3%的学生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而入党。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态度出现转变,在大四时入党态度端正的学生比例已经超过半数,说明大学阶段的教育取得一定的效果。

(三)对作弊的看法

对考试作弊的认识不仅体现了学习态度,更说明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在该项调查中,对作弊行为表示理解和曾参加过作弊的学生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对作弊行为表示反感,从不作弊的学生比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包容性增加,对于诚信的是非观念判断能力出现倒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大二时对考试作弊行为反对的学生比例出现低谷,28.1%的学生选择了“说不清”,表现出了大二学生对诚信这一道德底线的模糊。如图3所示。

图3 对作弊的看法

(四)对专业的喜欢程度

由于专业涉及农林大类,而且部分学生在专业录取时被调剂,大一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较低,喜欢所学专业的仅占55.1%。随着专业学习的加深,学生对专业认可度有一定提高,到了大三时喜欢专业的学生达到最大值63.4%。可能由于农科专业的就业状态并不理想,大四学生对专业的喜欢程度下降至59.4%。明确不喜欢本专业的学生在大二达到最大比例23.8%,对所学专业说不清楚是否喜欢的学生在大一达到最大值36.3%,说明在低年级开展专业教育、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增强专业自信,非常重要。如图4所示。

图4 对专业的喜欢程度

(五)心理调节能力

除大二外,感觉大部分时间很开心的学生比例维持在50%左右。大三、大四认为自己很开心的学生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该数据在大二时出现了低谷。选择“很压抑,没有快乐体验”的学生,在大二为7.8%,是选择该项比例最高的年级,因此应该重视一二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如图5所示。

图5 大部分时间的心情

(六)各阶段遇到的困难

调研将学生在校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分为生活问题、经济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和其他五类。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从大一到大三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习问题,可能是因为前三年的学习压力较重,学生对学习成绩较为担忧。在大一时有40.6%的学生认为学习问题是大学的最大困扰,其次有20.4%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够理想,这说明学生面临大学的适应性问题。除了学习的困惑外,大二学生认为经济问题造成了困扰,可能是因为农科院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大二时花费增加,生活费紧缺。在大四时,选择“其他”的比例最高。在座谈中了解到,“其他”主要包括就业的困扰、自我认识困扰和感情困扰等方面,在一、二年级主要表现在对爱情和自我认识的困扰,在三、四年级主要表现在对就业的迷茫和不自信。如图6所示。

图6 在大学的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二、构建分阶段教育体系

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规划指导应该贯穿大学始终[2]。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的发展是一个由不稳定向稳定、由不成熟向成熟、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成长过程的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育总目标的同时,应该制定更加详细的分阶段教育方案,各阶段之间相互协调、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相互链接,才能确保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一)引导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帮助一年级学生适应大学

一年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充满憧憬,理想信念及道德意识处于单纯、懵懂、理想的状态,对专业尚未形成清晰的认知,大学生活尚待适应。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应该突出适应性教育与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第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入学教育理论体系。从专业认知入手,通过专家教授主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专业课程体系与科研方向;通过知名校友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就业基本情况,增强专业认同感与专业自信;带领学生参观学院的实验室,让学生领略科研的魅力,感受知名教授学者的风采;开展校史校情教育,促进学生认知学校、认知学院,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设党课、团课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对社会不良现象的认知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3]。

第三,重视文化育人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特色文体活动,搭建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引导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对他们严格要求,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宿舍为单位,以班级为集体,指导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家文化,让每个刚到大学的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集体活动中找到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加强学生集体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的培育。

第四,着力开展优良学风示范班建设。做好班级和团支部干部的民主选举与培训,完善班级制度建设,促进班级“互帮互助互爱、自信自立自强”的氛围形成。构建班级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杜绝学生上课迟到、旷课、上网痴迷等现象的发生。充分发挥高年级品学兼优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聘任优秀高年级学生作为班主任助理。落实党员挂牌宿舍制度,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正能量的指引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五,把握学生心理状况。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心理普查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测评结果制定合理的心理指导方案,及时缓解学生因不适应带来的心理压力。在生活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与教育工

作,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好资助育人工作。

(二)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帮助二年级学生渡过低谷期

二年级大学生在熟悉校纪校规、校园环境及文体活动后,对大学的新鲜感逐渐退去,而此时尚未形成明晰的生涯规划。因此对大学生活呈现出了倦怠感,缺乏前进的动力,自我要求降低。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每天接收着不同价值观念的冲击。处于“思想教育间歇期”、“自我要求倦怠期”的大二学生,思想上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同时,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二年级大学生的关注。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均出现了低谷期,心理压力增大、生活状态并不理想,因此,加强对大二学生思想动态的深度把握,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质量,针对性制定大二学生的教育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网络上建铸意识形态教育阵地。以党团活动为载体推进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党情及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制度的认同,加强党性培育。利用体验式教育、养成教育等先进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的生活与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增强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理性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

第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目前,高校的文体活动的参与主体为大一学生,大部分二年级学生淡出了文体活动的舞台。这种状况给正在适应大学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最需要综合能力提升的二年级学生却失去了更多锻炼机会。因此,应该转变思维,除了新生入学教育及部分文体活动面向一年级外,大部分活动为二、三年级量身打造。鼓励已经适应大学生活的二年级学生,挑起各类学生组织学生干部的重任,在服务同学、奉献他人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和自我效能感。鼓励学生参加公益实践活动,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锤炼个人道德品质。

第三,加强专业教育。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但是对专业的认知依然薄弱,特别是在一年级末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无论转专业成功与否,都需要加强专业思想的引导。应面向二年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立项,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感受科研,加强专业认知与自我认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与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关注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动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思路,及时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摒弃不良生活习惯。邀请学习成绩突出、科研能力较强、乐于公益实践的高年级学生与大二学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利用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奋发图强。面向大二学生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场,剖析自我,找到个人的职业锚,按照个人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差距,设计大学生涯规划。

(三)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引导三年级大学生做好职业定位

第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以此为工具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加强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爱国奉献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需求结合的重要性。鼓励三年级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项目,在公益实践中亲身体验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个人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第二,重视专业实习与实践。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机会,鼓励其到企业、到工厂、到基层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加强对专业的了解,提升专业技能,增加专业自信,逐步确定就业目标。进一步完善个人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初步完成职业定位。协助大学生做好学业追踪工作,以特色班会的形式,提醒其开展学业自查,审查个人必修课程、通识课程、选修课程、课外实践创新等项目是否达到毕业要求,力保学生在四年级末能够顺利毕业。

第三,加强宿舍阵地建设。调研中发现,三年级的大学生宿舍环境较差,应继续加强三年级学生宿舍文明建设,严格限制宿舍抽烟、无节制打游戏,通宵上网等不良行为。实施五星级文明宿舍工程,每周不定时抽查宿舍,所得评分最终与宿舍的星级、综合测评及奖助学金直接挂钩。

(四)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协助四年级大学生实现满意就业

面对出国、考研、考取公务员、企业就业等多种选择,依然有部分四年级大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迷茫导致了他们“随大流”或者频繁改变就业意向等现象发生。应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其认知自我,理性职业选择,并对不同选择的学生分类指导。针对直接就业的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内容涉及就业信息获取、简历制作、笔试准备、面试技巧等方面。在学生完成就业后,开展职业素养提升相关培训,确保学生能尽快适应职场环境,顺利实现个人角色的转换。

第一,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避免他们的焦虑情绪的积累,及时缓解其在考研、出国申请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提高其抗挫折与打击能力。

第二,开展毕业生教育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教育,加强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婚姻观、两性观。积极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开展感恩主题活动,引导他们反思成长历程,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通过毕业生主题服务月,做好毕业生的档案整理派遣工作、户口迁移工作、行李寄送工作,毕业手续办理工作,让毕业生感受母校的温情,以情化人,做好最后的温情教育。

综上所述,高校应从学生入校开始,面对心理与思想尚未完全独立的学生,从“抱着走”,手把手教给他们如何与人正确相处,如何面对大学的爱情;逐渐过渡到“领着走”,引导学生学习党的先进理念,形成辩证思维;最终实现“独立走”,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分阶段教育指导体系,就是按照不同年级学生在思想状况、道德品质特点、生涯规划情况、心理健康水平等实际需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分层次、系统性的教育。在一年级重点强调大学生活的适应性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二年级加强思想引领与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渡过对学业和未来的迷茫期,明确奋斗的方向;三年级通过专业实习与深化认知,进一步剖析自我,找到个人的兴趣点,确立个人的生涯规划目标,提升个人的综合技能;四年级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加强大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

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分阶段教育开启了教育模式的一次改革,使得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然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大学生群体是复杂的、层次多样性的,在同一年级中不同学科、性别、民族、籍贯的学生同样具有差异性[4]。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与引导标准,应该在宏观指标之下实现多样化。应该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构建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指导体系,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分别设立综合测评方案,切实增强教育方针政策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引导性。

[1]周荣繁,雷延峰.大学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2):102-103.

[2]冯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服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高校辅导员,2012,(5):3-6.

[3]杨振斌.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5,(3):1-3.

[4]欧渊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类指导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责任编辑:神彦飞 郝 卿)

G641

A

1674-9618(2016)02-0071-05

王妍稳,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辅导员,助教。

张海成,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讲师。

张彦彦,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科长,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入党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憨娃入党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4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26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入党志(外一首)
中国火炬(2011年3期)2011-12-23 13: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