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

2016-03-18 15:24:11金凤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广东广州510507
关键词:社会转型思想道德价值观

金凤(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广东广州510507)

社会转型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

金凤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广东广州510507)

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社会转型期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该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社会转型期;解决对策

社会转型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既能享受到丰硕的物质成果,又易受不良价值观和现实矛盾的冲击,出现崇尚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严重制约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面对新时期下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应做到与时俱进,要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文化。

一、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价值观

(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概念

我国对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源自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明确了中国的社会转型要以经济体制转型为基础,也就是说,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全新确立。它是一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在体制上的变革,也体现在人的意识形态的变化上。[1]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特点

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入使人在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以及价值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凸显了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追求不同,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必然会带来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很多人不再看重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只在乎眼前的、个人的得失,这种功利性的价值观会极大地腐蚀人的心灵,导致道德虚无和利己主义的严重膨胀。

二、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2]这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但受社会转型期不良价值观夹杂一些丑陋的社会现象正侵入校园的影响,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也不能被忽视。

1.崇尚良好公德,知行不能统一

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把对良好道德的认知与自身的行为实践统一起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身上还是存在较严重的“知”“行”相悖的问题。他们虽然具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也认同、崇尚良好的社会公德,但在行动上却往往止步于对不良社会现象或不道德行为的思考或批判,并没有意识、意愿去对不良行为做出矫正或改变。

在笔者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离开教室前是否会主动关闭电灯时,69%的学生选择“会主动关灯”,另有28.7%的学生选择“没有留意过”,还有3.3%的学生选择了“不关也无所谓”。但实际上,根据笔者连续多次地观察,超过半数的情况下都是学生已全部离开教室,但灯还是开启的状态,真正有意识在离开教室前要关灯的学生很少。

2.强调职业追求,理想信念淡薄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进行职业规划时理应把个人的职业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而事实上他们更倾向于把职业追求和现实回报结合在一起,以满足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很多大学生在做职业定位的过程中好高骛远,表现出对在大城市工作的趋之若鹜和对高薪的强烈渴望,却很少有人考虑去国家最迫切需要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地方工作,去积极、主动地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工作中普遍存在有学生入党动机不纯的问题。这部分学生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在将来找工作时增添胜算,越早入党对今后的发展就越有利,俨然把入党当作是满足个人事业发展所需的手段而不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和坚持,更不是发自内心地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

3.奉行利己主义,趋优心理作祟

大多数学生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或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利己主义。遇到问题时,总希望他人能更多地发扬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自己能躲在后面就尽量不要冲到前面;对待评优或奖、助学金评比,则往往费尽心机,明里暗里地相互较劲,总觉得自己天经地义地就该获得这项荣誉,一旦荣誉授予了他人就会心怀不满或妒忌生怨。

此外,一些大学生还会怀有一种“趋优心理”,在选择朋友时不再单单出于感情,而是要结交一些在某方面条件优越的,日后能为自身发展提供帮助的人做朋友。[3]在消费观念上认为只有“贵”的才是“好”的,购物时只顾自己喜欢却全然不考虑父母的承受能力,生活中一定要穿名牌服装,用高端化妆品,玩高档手机,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逐利意识浓厚,法律意识薄弱

学生考取大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更高级的文化知识、掌握更专业的技术技能,但偏偏有些大学生把在校的多数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了追逐经济利益上,比如在宿舍里搞经营,兜售食品、日用品,通过招募同学做校园代理或为客运公司拉拢节假日客源以获取提成等等。当前,大学生校内从事商业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虽然学校明令禁止,但治理效果却并不明显。

更需警惕的是,有一些学生自身法律意识薄弱,只为获取更大程度上的利益回报而不惜为校外的培训机构做虚假宣传,坑害身边的同学;也有学生在做网上兼职时遭遇“刷单返利”陷阱而损失大量金钱;更有甚者采用为手机充话费等手段对自己的同学实施诈骗,最终害人害己。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于功利化,单纯地理论灌输难以破解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不能贴进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就难以使之入脑入心。具体表现为:

第一,教育目标泛化、不明确。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本应顺应时代潮流,从实际需要出发,但如果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过于抽象,只是一味强调大学生应当具有高尚品德而不去思考到底该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及在何时能到达何种高度,那么这种道德教育就没能做到结合实际,自然就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教育对象忽视个体差异。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标准上的千篇一律和模式上的一成不变使高校不能就学生的自身特点划分具体层次和辨别具体方向。很多高校都无视学生个体间差异的存在或忽视学生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这一特征,不能“以学生为本”,导致学生对于过度强调目标达成的教育过程感到压抑,进而排斥。

第三,教育内容重政治理论,轻基础道德。比起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一般性的公民道德教育,高校更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比如共产主义道德等思想的灌输。这种本应“育德”,实则“育政”的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很难贴近,更谈不上内化,结果就是造成了当前良莠不齐、参差不一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局面。

第四,教育方法忽视道德践履。长久以来,高校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以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显性思想道德教育,而对通过其他载体或外部环境来进行引导与教化的隐性教育则重视不够,即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实践锻炼。学生很少有机会在没有明显教育强制性和教化压迫感的环境中接受道德上的感染与熏陶。

第五,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依照考试标准,以考试分数来评判道德教育的质量难以准确测量到大学生真正的思想道德水平。绝大多数高校没能从实践的视角去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结果就是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水平定位模糊或把握不足,学生对老师仅凭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所做出的评判结果不够认同,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也必然是大打折扣。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问题的主因

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功利社会氛围、消极舆论文化以及来自高校和家庭的教育缺失是大学生形成较强烈的利己主义与逐利意识的主要原因。

(一)功利社会氛围的影响

市场经济本身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促进作用,比如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精神,强化拼搏竞争意识。但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秩序和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少数人的利益得到强化,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等客观事实给部分大学生在对价值取向的理性思考上带来了挑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开始影响这部分人的实际行为,他们学着把钱的多少作为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视当官发财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变得更加注重经济利益而无视道德责任意识的存在。结果就是,有人出现了强烈的厌学情绪,有人暴露出严重的诚信缺失,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他们心目中发生动摇。[4]

(二)消极舆论文化的影响

传统的新闻、广播影视媒体以及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如微博、微信等,在加快人类思想解放,拓展了人类视野的同时,也将各种社会制度下庞杂多样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给了中国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几乎是在随时随地地接受多元文化的洗礼,思想上难免受到一些消极、不健康的乃至错误的舆论导向影响。有些媒体和舆论不但没能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反而倡导追求享乐、崇尚媚俗,甚至出现个别所谓的社会名人诋毁伟人、诋毁革命先烈。在这些消极舆论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开始对我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产生排斥,对一些现行合理的价值观念出现抵触,对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悲观失望。

(三)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总体上,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且往往是以实现管理目标为导向,而对于“隐性”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是否真正实现考量较少。学生则因更看重专业选择和就业前景,强调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使得“唯分数论”的绞索越扎越紧,可为评优获奖不惜“卑躬屈膝”,但绝不会拿思想道德品质的高低论英雄。不能否认,这种局面的造成是学校在“育人”方面的工作失误,也可以理解为传统的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家长自身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的效果,家长日常言行举止的好坏对孩子的道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大学阶段心智已趋于成熟,更何况学校里还有辅导员和心理老师的监督管理,作为家长已没有必要再时刻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了。其实,家长同孩子适时进行沟通和交流是缓解当代大学生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四、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除了传统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理念之外,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积极教育理念则强调德育教育要从大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出发,通过营造并引领他们有效利用积极的外在教育环境,激发其自身的潜力与资质,最终提高道德品质。[5]

(一)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传统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单纯地把德育看作是将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准则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学生对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只能被动地接受和继承,他们只是学习和实践社会规范的产物。而积极心理教育模式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主体,是先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学校和教师要明确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善于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鼓励学生自己“照镜子”来发现不足,还要相信学生敢于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有能力做出改正。高校只有做到尊重大学生、信任大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主动性和创新热情,才能帮助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扶正祛邪,补漏纠偏。

(二)开展形式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说白了就是消除大学生思想道德上的问题,这种认知阻碍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潜能的开发。而积极教育理念则坚持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心里潜能和成长潜力,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恰当的环境条件下实现对自身积极潜能的开发,最终积累成为独立的道德思想。这种价值取向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结合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较强的特点,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更加积极的认知方式来开展,比如辩论会、沙龙活动或类似于西方互助会的表现形式;内容可扩展为学生自身积极情绪或情感体验的分享,也可以是积极意志品质或思维活动的展现。总之就是要以感性化的教学手段来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三)拓宽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

积极心理学强调,每个个体都具有多种基本需要,都蕴含巨大的潜能,都重视自我发展,这种人性观决定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或照猫画虎,应该在把握目标和理解内涵的基础上向多元化发展。高校要摆脱传统道德教育“治病救人”的功能,要把学生看作是充满潜力的个体,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与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满足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对健康、积极道德的认知需求,同时也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一些新的机遇和活力,高校在同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上应注重多渠道和多途径。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官方的思想道德教育公共账号或沟通平台,以平等、开放的姿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具体需要,争取做到就地可以帮助学生,时刻可以鼓励学生,以此来打破思想道德教育仅局限于课堂的瓶颈,有助于实现教育的最佳结果。

五、结语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校在做好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要持续加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关注和建设力度,做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相结合,真正建立起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

[1]李星辰.论中国社会转型期主导价值观的构建[D].开封:河南大学,2009.

[2]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光明日报,2014-02-26(1).

[3]张翔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与及策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

[4]甘春晖.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探析[D].贵阳:贵州大学,2007.

[5]周炎根,仲云香.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理论与改革,2010(1).

(责任编辑:刘生平)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JIN Feng
(Guangdong Agriculture Industry Business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507,China)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works as the ba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ure th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countermeasures

G641

A

1009-931X(2016)03—0036-04

2016-04-12

金凤(1977-),女,湖北武汉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思想道德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02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06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32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09:58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5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