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转教风促学风的新型教学关系的思考

2016-03-18 04:10朱新民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风学风师生

朱新民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构建基于转教风促学风的新型教学关系的思考

朱新民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校风的集中体现,他从不同的维度展现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师生的精神风貌。对培养良好的风气,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文化,深化学校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核心作用。构建新型教学关系是实现教风学风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文中在对教风学风建设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关系的具体思考。

构建;教风学风;教学关系;思考

推进职业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职教效果和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培养良好的风气,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文化,深化学校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措施。

1 教风学风与教学关系

1.1 教风学风的内涵

教风是教育群体德才兼备的综合表现,是教育群体整体素质的核心和关键,是教师队伍在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治学等方面的集中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教风是一个学校崇高的精神旗帜,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风好,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社会声誉和社会可信度。因此,教风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教育群体是由教师个体组成,对教育个体而言,教风就是各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态度作风、精神面貌、行为形象、方式方法、个人风格、人格魅力等的综合体现。因此,每位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显得尤为重要。斯大林曾经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高尚的灵魂,便是高尚的教风,有了高尚的教风,便是最优秀的教师。

“学风”,最早起源于《礼记·中庸》,它将学风描述为“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忠实的加以实践”。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等。学风从狭义上讲就是每位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精神风貌、学习态度、学习风气以及生活中各种状态的综合表现。因此,教风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据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2 教风、学风与校风的关系

校风既包括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也包括校园的氛围和校貌。校风、教风、学风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归宿;教风是基础,是前提,是良好学风的根本和导向;而校风则是教风、学风的综合反映,是高校师资队伍和学生团队精神面貌以及优秀校园文化的展现。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2 构建新型教学关系对转教风促学风的重要作用

所谓新型教学关系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伙伴关系。包括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监控、教学考核与评价等内容。它要求教育群体从指导思想上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观念和理念上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参与教学创新的主动性和互动性。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引领作用,增强教师适应社会需要的市场意识和满足学生需求的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在新型教学关系中扮演合适的角色,才能意识到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建立在良性互动、和谐共融、协调配合新型师生关系基础上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伙伴关系,将促进个体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理念和态度作风的转变、精神面貌和行为形象的更新、方式方法和个人风格的改进、个人气质和人格魅力的提升,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教育群体教风的根本转变。通过教育群体良好教风的示范和引领,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激情,营造轻松自由、积极互动、充分交流的教学氛围,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群体学风的彻底转变。因此,构建新型教学关系对转教风促学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 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关系的措施

3.1 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1.1 明确师生在教学环境中的角色定位,确立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他在教学中应占主导地位。他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讨论和课训练习等互动活动。学生则是教学方案实施的执行者或落实者,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他们除了认真聆听教师的课程讲授和接受课程训练外,还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和教学互动活动,保质保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训练任务。并独立自主地表达个人诉求,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没把握的难点问题,并寻求难点问题的最终解决。

3.1.2 处理好权力与权威的关系,不能以权力取代权威

教师的权力是由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或学校规章制度授予的,具有鲜明的强制性。对学生来说只能接受,而且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就会感觉到来自教师的强烈压制和压力,从而对教师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和逆反排斥心理,不利于教师教学组织的顺利进行和取得理想教学效果。而权威则是因教师个人较高的综合素质、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超强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的一种服从和崇拜而产生的威望。对学生来讲是主动接受和服从,从而产生愉悦和自觉的行动。并积极主动配合、参与教师的教学组织工作,确保取得预期甚至超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保留权力和树立权威的关系,把握好科学合理运用权力和权威的分寸,尽量在守住权力底线基础上通过权威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行为。

3.1.3 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尊师重教、尊生施教的互融性师生关系平台

教师应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构建符合现代教学需要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够理解尊重学生也就是尊重自己的观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思想等决定了其自尊的需要,以及对得到别人尊重的渴望。有时甚至滋生一点点虚荣心和面子需求。因此,教师在把住人格底线和维护自身尊严的前提下,适度照顾到学生的合理诉求,很容易赢得学生的拥护,得到他们的敬重,从而营造尊师重教、尊生施教、人格平等的教育教学氛围。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恰当,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开展教学。不能表现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傲慢,也不能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而无视学生的存在。这样一定会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尊重。因此,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

3.1.4 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融洽、情感互动、共同研讨的新型教学伙伴关系

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配合,才能构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配合默契的具有极强创造力的高效教学团队,建立彼此信任的师生加朋友关系。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一定要与学生做好关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激励等方面的充分沟通,确保师生在教学认识和教学目标上达到高度统一。然后,通过平等协商制定师生双方都能接受、对彼此皆有约束力的课堂教学“游戏规则”,从而保证整个课程教学稳定、持续、有效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课前、课中、课后、及课外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就重点难点问题、学生感兴趣甚至敏感的非政治问题与他们开展讨论研究,并加以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师生相互融合、彼此信任、情感互动、尊师重教、尊生施教的新型教学伙伴关系,最终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3.2 提高教学过程组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要充分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强化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意识,体现灵活性和柔性。教学过程组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决定着教学计划是否能执行,教学目标是否能实现,教学效率是否能提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等。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同时,不要照本宣科,一成不变,而要注意适当的灵活性和柔性,做到随机应变。在内容安排上做到复杂与简单结合,枯燥与趣味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结合等。在教学节奏上做到松弛与紧张结合,快速与缓慢结合等。在教学互动环节中做到主导与主体融合,主动与被动结合,整体与小组结合,任务与激励结合等。在时间分配上做到长时间与短时间结合,变动与固定结合等。确保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融合互动、宽松和谐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3.3 确定符合职业岗位需要和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把握按需定教,因材施教,供需平衡,精简适用,乐意接受的原则。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在确保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和课程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尽量将符合职业需要和满足学生需求的内容融合安排。既要安排培养支撑学生和帮助学生未来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社会知识、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的内容,还可适当考虑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相关特长爱好方面的内容。这样,教学内容不仅更加多元化,而且更加丰富化。在落实具体教学内容时,应注意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坚持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够用,社会实践经验也有,突出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职业教育理念,使教学内容更贴近职业岗位、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需求。

3.4 选择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采取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讨论、相互达成共识、形成一致结论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实际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最具有互动特点的教学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法和课堂讨论法,在实施这两种教学方法时,都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构成不同的学习团队,使他们形成良性互动的竞争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扮演主导和引导角色,学生扮演主体和主角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激情。同时,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和辅助手段,增强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

3.5 创新课堂教学监管制度,规范师生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应根据课程特色和教学需要,在遵守基本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监管制度,制定一套具有鲜明课程特色和符合课堂教学需要、能被教师与学生同时接受的课堂教学监管制度,规范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但是,在具体操作时不能死板僵硬,导致操作困难,或缺乏操作上的灵活性,使课堂教学监管制度变成一纸空文。要做到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尊重个性,注重全面发展。而且能够体现人性化,柔性化,服务化,协调化,民主化,市场化。

3.6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坚持掌握“应知”、突出“应会”、关注综合素质、注重岗位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原则。坚持过程考核为核心、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考核为重点、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有奖有罚、有褒有贬的考核激励机制原则。建立既能反映学生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功底,又能体现其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期末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学习优劣唯一标准的一锤子买卖的单一的考核评价指标的做法。进一步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重,提高平时考核成绩比重,甚至尝试开展取消部分课程期末考试或取消试卷考试试点,把过程考核成绩作为课程成绩。使我们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全面、更权威、更透明、更公平、更准确,更大限度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的比例,减少上课违纪(大学生上课不良表现顽疾:玩手机、睡觉、迟到早退)的概率。

4 结语

只有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要素着手,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关心和相互合作的教学平台;理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才能确保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处于主导和引领地位,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处于主体和中心地位。从而构建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伙伴关系,确保师生在新型教学伙伴关系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得到全面充分落实,推动学校教风的根本转变,促进学校学风的根本好转。

[1]于涌,樊伟峻,付林鹏,等.礼记(含大学中庸)[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2]杜飞.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杨江水.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新困境与新出路[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http://baike.so.com/doc/1487208-1572608.html.

Constructing a New Teaching Relationship Based on Reforming the Teaching and Study Style

ZHU Xin-min

(Hube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Wuhan 430079,China)

The teaching and study style is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school spirit,showing the spirit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the school's campus culture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s.Developing a harmonious study and teaching atmosphere plays the irreplaceable and the core role to form a distinctive school culture,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Building a new teaching relationship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he teaching and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This paper,based on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ing and study style,proposes constructing a new teaching relationship in which teachers play as the leading factor while studentsare the main body.

construction;teaching and study style;teaching relationship;thoughts

G715

A

1671-8496-(2016)-04-0109-04

2016-09-28

朱新民(1964-),男,教授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行为与教育心理、交通运输与物流等

猜你喜欢
教风学风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高校教师教风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分析研究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浅谈新课改对初中教师的要求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学风就是质量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