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论高职院校思政课课改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朱静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化发展,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然而从各个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程改革而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广大教育者的进一步的生化探究。基于此,文章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改革方面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阅。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改;问题;对策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teaching modes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been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refor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discusses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curriculum reform;problems;countermeasures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以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为社会培养、输送大批技术力量雄厚的技术性人才。然而重视技能教学,轻视理论教学的课程安排模式在各大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导致了基础理论类课程的教学基本处于形式化,而基础理论类课程中不可或缺的思政课也沦为了“鸡肋”,从而导致了思政课对于学生价值观、思想观的作用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思政课课改奠定了一定的基石。
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于我国公民必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无不凸显了高职院校教学中思政课的重要地位。
(一)学生正确价值观树立的必然需求
随着社会中不良风气(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等)在各大高职院校的蔓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已经迫不及待了。
(二)学生思想综合素质提升的内在条件
近些年来,缺乏职业道德以及较低的思想素质在高职院校毕业生中普遍存在,这给社会用人单位带来了极大不便以及诟病,因此,高职院校想要对于学生思想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进行彻底改变,就必须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思政课教学不断使得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思想素质有所提升。
(三)学生历史使命感强化的必然方式
培育学生历史使命感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学生历史使命感的培养、引导过程中思政课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通过思政课的理论教学中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于“中国梦”以及建设社会主义重任有所感知与承担。
(一)教学对象较为特殊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录取的来源较为复杂而且学生的层次处于七零八落的状况,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次,高职院校主要注重培养学生技能、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而导致学生在技能、实操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越性,而对于思想理论方式知识的学习却较为欠缺,使得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接受以及理解方面处于弱势,而高职院校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给思政课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二)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脱节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以及认识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在教学实效性方面的重要表现。然而随着近些年来各大高职院校的扩招,在思政课教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导致了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减弱,而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践教学环节严重缺乏,因此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观察、分析以及解决是难以达到的。
(三)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从而致使了学生功利性不断增强,精神严重缺失,且就业机制中对于学生思政课的学习效果没有有效的、直接的、科学的考核制度,而且在学生入党条件中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再者高校对于思政课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功能较为注重,而对于思政课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关注不够。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基本都是向学生灌输一些学生外在的需求而忽视了内在需求,思政课引导育人以及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导致了高职院校中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缺乏积极性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缺乏基础设施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科研教学基础设施设备方面较为欠缺,而对于一些基本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网络教学等)得不到硬件方面的支持。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利用网络的优越性来提高思政课的主动性以及教学效果的改善是目前思政课课改的主要方向。但现阶段由于高职院校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有限,导致了基础教学硬件设备的缺乏,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以及课程改革是非常不利的。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实际体验的机会
首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给予学生较多锻炼以及表现的机会,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对于思政课有浓厚的兴趣以及较大的热情、求知欲。比如思政课可以采取小组或者个人辩论、演讲的方式、师生角色互换、新闻播报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集体讨论等等。其次,思政课课程改革过程中可以进行专题性课程开展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自身专长或者特长为依据来选择课程主体。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知名的企业家来校做专题报告,可以将当前社会的热点或者难点作为专题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对于学生的思想认知有所改善。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与实效性
对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提议教师课程应与实际相联系,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课改来讲,学生基本都认为思政课的教学应有趣味性、而且应有时事热点的体现、不要进行死板教学、必须与社会问题相结合等等。从这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思政课课改应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当前各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这样才能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以及趣味性,教学内容才能得以优化,因此,在思政课课改过程中应对课程体系进行革新,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精简,适时的融入现实问题,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应对当前社会热点、焦点以及难点问题有所掌握,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有准确的把握,而且可以深入分析,这样课程才能吸引学生、说服学生。
(三)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
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水平受思政课教师素质的直接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对于担任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必须严格把关,为思政课教师创造、提高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以及教学水平。首先,制定录用制度,高职院校对于思政课的任课教师的资格应不断规范,而且必须对于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严格的把关,思政课教师必须对于思政课专业理论知识精通,对于毛泽东思想以及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理论体系必须熟知,并且对于理论知识体系要不断的更新,凭借可靠的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来影响、吸引学生,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其次,为思政课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为教师创造、提供其进修或培训的机遇,通过定修及培训,不断开拓思政教师的视野,使得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得以提升,为思政课教学方式的灵活化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奠定一定的基石,使得思政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最大化。最后,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修养,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提升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教学语言幽默风趣,兴趣爱好广泛,仪容仪表大方得体,知识涉猎较广,并以其优秀的人格魅力以及高尚的品质来引导、感染、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四)构筑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工作相融合的平台
就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脱离学生工作实际而导致“两张皮”问题的普遍存在,相关高职院校负责人应强化思政课教师对于课程教学与学生实际工作理念相切合的认知,让教师了解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两者均有较大的相容性以及相通性。因此,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与学生实际工作相融合是非常可行且必要的,值得广大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与尝试,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首先,以思政课为教学核心的教育理论平台,并且融入其他类理论课程(党课、军事理论课、人文素质选修课、入学教育课以及心理健康课等)。以专兼融合的方式为主,思政课教师为具体组织及实施者进行理论类课程的展开活动。其次,以思政教育实践为主体的教育实践平台,比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勤工俭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素质拓展活动等等。最后,以宣传阵地(报纸、宣传栏以及网络等)为主体的教育载体平台。从多个角度以及层面出发构筑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工作融合的平台,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思想品德。
就目前各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各大高校思政课均有开设,但是思政课的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而且学生也缺乏对于思政课的求知欲以及浓厚的兴趣。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思政课教师应在自我素养提升的同时教学模式应灵活多变,教学内容设置应有趣味性以及时效性,不断激发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对于学校相关管理人员而言,也应深化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工作实际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以及吸引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静,李春梅.媒体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6(1).
[2]易著梁,李锦明,伍玉凤.浅析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改革[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1).
[3]林昇.高职院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
[4]武立博.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亚太教育,2015(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230-02
作者简介:朱静(1986,3-),硕士研究生,讲师,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