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斌
(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长沙410075)
●新常态背景下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论坛●
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吴 斌
(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长沙410075)
按照国家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南大学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实践,有必要分析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当前面临的挑战,深入探讨对其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认识、主要标志、保障体系等问题,并经过总体设计、改革实践、成效检验,以期进一步推进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内涵式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层面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上升到“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重要内容之一的高度[1]。高校继续教育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成定局。
外延式发展强调规模,重在模仿,是一种静态的、粗放型的数量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则重视效能,立足创新,要求在停止扩张规模的前提下,保持其内在品质不断优化和自主提升,因而是一种上升式的、集约型的结构发展模式。外延式发展依靠外力(如工作单位对职工的学历要求、学校的招生宣传)牵动,而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内在要素和内在本质属性,包括社会文明与科技发展的需要、学校育人的使命、学习者全面素质提升的追求等[2]。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区别不是模式或方法的不同,而是两种教育思想和理论的不同[3]。大量事实表明,外延式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未来发展以及劳动者素质与能力发展的需要,内涵式发展模式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如何实现这个转变,我们面前尚有几个亟待重新认识并彻底解决的问题。
“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新中国教育中“成人教育”的概念始于文革后,1987年出台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强调,“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它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要求“普通高等学校要大力发展函授、夜大学”。决定明确了“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而继续教育是“对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经常地进行扩展知识、提高技能的教育”。随后于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1998年12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成人教育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这些都说明,继续教育在当时是成人教育的一个非学历教育的子类型。
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科技水平等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提出全新要求,终身学习成为时代主流,继续教育的内涵和任务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通知》将继续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并列,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这种将成人高等教育改称为学历继续教育的提法,被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于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再次采用,而在同一个讲话中,“成人教育”一词已经消失[4]。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继续教育改革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5]。但由于受成人高等教育重外延式发展的影响,继续教育改革也面临诸多挑战。
其一是继续教育如何转型的挑战。所谓转型,就是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速度要降下来,非学历继续教育则应当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继续教育转型是必然的,问题在于如何转变传统观念,摒弃效益引领的思想,透彻理解不转型就没有出路。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也是问题之一,高校如果不能根据自身优势找准学校定位,真正做到适应和引领社会需求,就难以牢固地立足于继续教育之林。
其二是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方面的挑战。继续教育必须依法依规,有序发展。目前,在国家层面,继续教育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有待加强;在学校层面,继续教育的投入机制、激励机制、监管机制依然不够完善。
其三是培养质量、资源、管理等学校设计与施行方面的挑战。当前对学历继续教育即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质量标准研究不深,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不能落实,加上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监控也难以到位。此外,在经济效益驱使下盲目扩大规模,教学资源跟不上需求,也是导致培养质量严重滑坡的原因。继续教育职能分散在学校不同职能部门削弱了高校综合优势的发挥、继续教育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难以适应转型发展需求、继续教育培训缺乏特色鲜明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各类挂牌和示范基地、培训项目资源及品牌较少等,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继续教育本应华丽的转身。
其四是安全办学的挑战。由于继续教育(包含学历和非学历)尚存在不规范的市场竞争和管理上的混乱,依法依规办学意识薄弱,办学环境复杂,虚假宣传多,合作办学监管难,社会认可度低等,严峻的办学安全形势使继续教育转型行动难以洒脱。
面对上述挑战,继续教育改革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内涵式发展。
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求高校继续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依法办学,依据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品牌,积极开发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的各类优势资源,寻求自身内在品质持续提升的科学发展模式。换言之,就是不断寻求以内在属性持续提升为原初动力的发展过程。
(一)从发展论角度看
内涵就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或原因,内涵式发展就是以内因为依据促进事物的发展。在继续教育中,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与目标原本是一致的,因此都是内因,但在外延式发展中,他们被错误地放到了矛盾的两方而对立,从而产生了种种问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并不是突发异想,而是回归到科学发展上来。
(二)从教育学角度看
政府、高校、学生、社会都要树立新形势下继续教育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也就是继续教育新的内涵。新的人才观指应坚持培养在思想、品德、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新的质量观指应坚持学生在哲学、人文、科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新的教学观指教学能适应继续教育特点而不是简单移用传统教育方法,新的评价观则指应关注师生以及管理层的努力度是否明显提升、努力的效果是否显著。
(三)从经济学角度看
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变以往盲目的经费投入为理性的经费投入,即着眼于实现最大化绩效,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充分提升的回报,同时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使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是放弃或否定效益,而是追求最终达到规模、结构、质量、资源、设备、效益统一的理性发展。
学历继续教育按照“依法依规、科学规范、控制规模、确保质量”的原则,实现由“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内涵”发展转变,非学历继续教育则从“适应社会需求”向“适应与引领社会需求”发展转变,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并受到全体劳动者广泛欢迎,是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标志。
(一)内涵式发展中的重要工作
围绕上述内涵式发展的主要标志,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去完成,最重要的是以下几件,每件工作都是一个标志。
1.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改革是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牢固树立继续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
2.构建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继续教育管理要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3.构建以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为主,与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共同有序发展的新模式。
4.大力发展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高端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控制成人学历继续教育规模,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实现继续教育事业发展转型。
5.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要按照“了解需求、精心策划、引领市场”的工作思路开拓市场。
6.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充分体现融系统性、前沿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7.构建职业教育、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不同培养目标要求的开放式、模块化精品示范培训课程体系。
8.汇聚整合一支有特色、高水平,具较大影响力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9.培养懂管理、善经营、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管理队伍,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服务流程。
(二)内涵式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高校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而强、由粗至细、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无异于一次脱胎换骨,因此应当允许有一个阶段,而不是通过几个调整就能完成的工作。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做到积极而稳慎,坚定而灵活,通过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途径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和高校在继续教育改革中共赢。
因为外延式发展遗留问题较多,有些问题还较深,所以继续教育转轨到内涵式发展需要有一个体系保障,这个体系由体制机制、机构设置、资源整合、市场经营、安全办学等五个方面构成。
(一)体制机制的保障
体制机制保障是指学校要正确、科学地定位其继续教育发展,进一步完善保障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继续教育发展转型目标不动摇。学校应组织力量研究继续教育发展规划,支持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教学工作,培养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制订有利于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措施。
(二)机构设置的保障
机构设置保障指成立学校继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督导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它们的任务是制订学校继续教育发展方针政策、开展继续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审定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和参与各类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等等。
(三)资源整合的保障
资源整合保障指将分散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继续教育职能统筹起来;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优势、行业优势,打造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培养课程体系;打通网络与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平台,大力发展在线教育,推进教学资源的使用、优化配置与共享;加强校企合作,共建行业、企业实习基地,以解决继续教育实训场地不足、针对性不强、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市场经营的保障
市场经营保障指培养懂管理、善经营、了解市场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探索开放式继续教育办学新模式;建立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的政策、制度、措施;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系。
(五)安全办学的保障
安全办学保障指加强学习研究,熟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精通业务,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制订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执行力。
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探索内涵式发展的办学模式,获得了一些初步经验。
(一)健全机制,注重顶层设计,实现继续教育工作由“简单落实”到“科学规划”的转变
按照国家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学校综合改革方案,我院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定位、思路、目标、措施,近期又制定了学校“十三五”继续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适应继续教育转型要求,我院建立了具有行业特色和综合职能的四大培训中心,积极与政府、行业有效对接,建立有色冶金、铁路交通、医疗卫生行业校企联合实训基地,激励竞争性获取外部资源。我院探索建立继续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在向社会展示办学成果和努力方向的同时,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
由于坚持依法办学、科学规划,我院的安全办学形势明显好转,管理能力、市场经营能力不断提升,合作办学单位的行为不断规范。我院也因此获得5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二)提升能力,规范教育管理,实现继续教育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这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我院主要做了四件事情。一是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二是开展职工业务培训,不断增强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安全办学意识和抗风险能力、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建立了部门目标管理制度,实施“项目成本核算”、“部门独立核算”,以及收入与发展相适应的部门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做到奖优惩劣;四是强化首问责任,提高服务质量。事实证明,我院管理队伍的协调配合得到加强,工作作风大为改进,执行力不断提高。
我院高度重视办学过程中的规范管理。在合作办学方面,我院对合作办学单位实行“双协议制”,即在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的同时签订廉政协议。我院开展了函授站年度工作考核评估,两年来,先后取消了37个在培养质量、教学管理达不到学校要求的函授站招生资格,教学秩序得到极大改观。
(三)打造精品,助推教育转型,实现继续教育培训由“适应社会需求”向“适应与引领社会需求”的转变
从2010年开始,我院逐步开展各个层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分别成立了有色冶金、铁路交通、医疗卫生三个行业培训中心及校外合作办学中心。深入研究继续教育发展规律及国家、行业宏观政策,根据社会需求及学校学科、管理优势,结合校外资源,打造了安全监察、科技创新、新型能源、企业高管、全科医生、国际化工程人才等十余个可推广示范的培训课程体系和科学规范的培训管理服务流程,并汇聚整合了一支有特色、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院已形成以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为主与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共同有序发展的新格局,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学员由2010年不足1000人,发展到2015年11000余人,平均年增长率为62%,非学历继续教育收入超过学历继续教育学费收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抓住机遇,探索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由“按企业要求培养”向“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培养”的转变
我院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
在培养模式上,学员坚持以企业需求为依据,通过企业师资与学校师资的紧密配合,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就业率达96%。在质量管理上,我院研发了一套完整的职业素养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初步建立了“双元制”教学模式,引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工具,对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数据化跟踪、管理与评估,确保质量可控。在学习条件上,我院建立了学习和在线考核平台,为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条件,开创了职业教育学习的新方法、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就业服务上,我院建立了就业持续服务体系,安排专人对毕业学员持续跟踪,对用人企业持续回访,建设校友会和在线人才猎头服务平台,为学员职业生涯发展持续提供支持与服务。
(五)开展研究,建立评估制度,实现继续教育发展由“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内涵”的转变
在学历继续教育方面,我院通过对质量监控及函授站考核评估国内外比较研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函授站考核评估机制研究、函授站管理工作考核评估实践、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体系研究等,构建了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及函授站考核评价制度。
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我院通过对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质量评价、追踪反馈等各环节管理要素研究和科学、规范培训管理服务流程研究,构建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质量评价制度。
在职业教育方面,我院通过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研究;教学过程监控、实训技能考核方式研究;毕业生技能、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以及毕业生就业、发展反馈分析,构建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结合继续教育发展改革,我院还主持了“高水平大学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9项省级教研课题。
(六)构建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由“分散建设使用”向“综合应用共享”的转变
我院充分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了四大平台。一是整合网络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管理系统,探索构建符合继续教育特点,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管理平台;二是根据学历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启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教育平台;三是为加强函授站管理,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控,构建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发布平台;四是深化教师互聘、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合作的办学模式,“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合作共享平台。
近年来,我校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经验和“十三五”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在中南地区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论坛和学术交流年会上交流,得到兄弟院校的肯定,有30余所高校到我校调研、交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继教简报[2016]07号专辑刊登,以《实现六个转变、助推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为题介绍中南大学继续教育的创新实践。湖南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推广我校经验和做法。
[1] 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0-29).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3/c_1117027676.htm.
[2] 张德祥,林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本质的历史变迁与当代意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
[3] 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9).
[4] 袁贵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EB/OL].(2015-1-22).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502/t20150212_185813.html.
[5] 中央政府.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EB/OL].(2014-8-18).http://www.gov.cn/xinwen/2014-08/18/content_2736451.htm.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Continu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Wu Bin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Hunan Changsha, 41007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makes further exploration on such problems as the basic knowledge, main signs and security system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of further improving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hrough the whole design, the practice of reform and the examination of resul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e's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deepening comprehensive reform on education and in combination to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reform;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2016-07-26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研究成果.
吴斌(1962-),男,湖南桃江人,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G720
A
2095-5987(2016)04-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