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摘要】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护理干预在减轻不良反应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60例。两组均实施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化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化疗结束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外周大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 可增强患者对化疗的配合程度, 减轻不良反应,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胃癌;新辅助化疗;护理干预;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192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目前, 胃癌治疗大多以手术为主, 但进展期及晚期胃癌术后仍然需要新辅助化疗治疗[1]。化疗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 往往会增加患者的不适程度, 进而加剧不良反应程度。本院对收治的胃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 年龄28~74岁, 平均年龄(53.82±6.73)岁。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20例、管状腺癌16例、印戒细胞癌14例、其他1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 年龄27~75岁, 平均年龄(54.01±7.01)岁。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21例、管状腺癌17例、印戒细胞癌13例、其它9例。经胃镜检查, 患者均确诊为进展期胃癌[2], 排除消化道出血、急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化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选取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行新辅助化疗, 化疗第1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00 mg/m2。取3.6 g 氟尿嘧啶加入泵中静脉滴注维持48 h, 在化疗第2天使用200 mg/m2亚叶酸钙静脉滴注2 h, 拮抗氟尿嘧啶毒性。1个周期为14 d, 1个疗程为4周期。化疗前, 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止吐, 化疗期间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实施全面的监测。
1. 2. 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2. 2. 1 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首先, 由专业医生统一进行培训化疗知识, 促使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的胃癌知识及化疗注意事项。在化疗前, 由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新辅助知识、成功化疗事例, 指导患者合理调整饮食方案, 全面解答患者存在的困惑等。同时, 为患者创建舒适安全的护理环境, 进行播放舒畅的音乐, 让患者进行意象性想象, 保持平稳的心态[2]。为了促使患者更加积极配合化疗, 应该强调家属行动对患者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因此, 可进行组织患者及家属展开胃癌保健知识交流会、护师咨询会, 加强患者对化疗中不良反应的认识。
1. 2. 2. 2 药物特殊护理 周围静脉毒性为奥沙利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因此, 在输注中应选取多途径中心置管, 输注中加强对患者不适感的询问, 若产生渗漏, 必须及时停止输液, 以地塞米松+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 并加以热敷硫酸镁[3]。在药物护理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提醒患者注意保暖,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等。
1. 2. 2. 3 药物不良反应护理 恶心及呕吐是新辅助化疗中常见不良反应, 因此, 在化疗前应给予患者使用止吐药物, 化疗时患者产生恶心感, 应尽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减少呕吐物进入气管发生误吸的可能性[4]。新辅助化疗有可能出现神经毒性的副反应, 导致患者产生肢体远端麻木、冷热刺激等表现, 因此,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调整剂量以及用药时间, 加强保暖措施, 指导患者掌握神经毒性反应的防治方法。在化疗期间保持房间通风透气, 加强患者体温监测, 有效预防血液方面毒副反应的产生。
1. 3 评定标准 按WHO急性毒性反应标准制订以下评定标准:①消化道反应:Ⅰ级为恶心;Ⅱ级为暂时性呕吐;Ⅲ级为需治疗的呕吐;Ⅳ级为难治性呕吐。②外周神经毒性:Ⅰ级为1周期内恢复;Ⅱ级为整个过程存在皮肤感觉异常;Ⅲ级为功能性损害;Ⅳ级为无法耐受。使用生存质量表(SF-36)[5]进行评价患者生活质量, 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功质量等观察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外周大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各方面相关, 比如: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周期调控、微环境不稳定等。为了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新辅助化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以降低肿瘤分期, 确保较高的手术疗效, 有效控制肿瘤的转移等。但化疗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恶心、呕吐、食欲降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造成患者营养不良, 降低患者免疫功能, 难以控制病情进展[6]。临床实践中发现,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及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缺乏全面的了解, 对化疗产生怀疑、抗拒等情绪, 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7]。目前, 现代医学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癌症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中, 尤为强调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 胃癌治疗已经不能单纯视为一种躯体疾病, 必须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强烈精神创伤的重视及护理。相关研究表明[8], 人体情绪处于低落状态, 副交感神经兴奋, 增加胃酸分泌量, 从而加剧胃黏膜的损害程度。当负面情绪与胃肠道不良反应相互影响时, 将会降低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因此, 在胃癌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过程中, 应该重视护理干预的应用。
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以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 增强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同时, 加强药物使用特殊护理及不良反应护理, 以确保较高的临床疗效, 减轻不良反应程度。以上表明, 观察组消化道反应、外周大神经毒性反应等发生率分别为20.00%、18.33%, 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0.00%、41.6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实施护理干预, 利于增强患者化疗耐受性, 确保较高的临床疗效, 减轻不良反应, 缓解患者病情进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俐. 护理干预对减轻胃癌进展期患者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31(17):43-44.
[2] 王位萍. 护理干预对减少SOX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不良反应的影响. 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3):85-87.
[3] 顾利利. 护理干预对新辅助化疗胃癌进展期不良反应的影响. 吉林医学, 2014, 35(35):7991-7992.
[4] 郑雪君, 翁钰倩, 陈力. 胃癌术后患者围化疗期的连续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35):91-94.
[5] 李春波, 何燕玲.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2, 29(2):116-119.
[6] 杨磊, 刘东霞, 卢海雷. 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护理.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7):4439-4440.
[7] 李晓聪, 陈延茹, 邱小丹. Ⅲ、Ⅳ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术前术中护理干预观察. 浙江实用医学, 2011, 16(6):453-454.
[8] 范玲, 徐海. 92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 21(7):876-879.
[收稿日期: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