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薛宝钗的商人秉性

2016-03-17 19:08陈歆馨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0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薛宝钗

陈歆馨(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0)



解读薛宝钗的商人秉性

陈歆馨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0)

[摘 要]自千古奇书《红楼梦》问世以来,各界学者读者对书中主要人物薛宝钗的性格特征、形象评价众说纷呈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解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商业文化以及人物的生活环境,认为自商贾之家出身的薛宝钗本人也带有明显的商人行为特征。通过对文本进行解析,更可清晰地看出宝钗的商人秉性以及这种性格特征对于促成“金玉良缘”起到了如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薛宝钗 商人秉性 金玉良缘

在《红楼梦》一书中,薛宝钗是仅次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重要人物。而这三者之间的婚姻爱情引发的“宝黛之争”直至今日也还未停止。从曹雪芹所著前八十回看来,薛宝钗自从入住荣国府便一直是通过种种旁人所述,将她的艳冠群芳、才华出众、人情达练的“完美”淑女形象展现于读者眼前。直而言之,便是仿佛薛姑娘绝无敌人也过于韬光养晦而丝毫不显个性,甚至似乎不见其抱有私心私情,整整是一个“完人”的形象。然而世上哪有完人?通篇看来,来自作者对宝钗的直叙极少,而从旁人眼中呈现出的“完美形象”细细品来却是溢满了商贾气息。

1 八面玲珑——促成“金玉良缘”

宝钗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灵活取巧以及待人接物的圆滑世故无论是在“贬薛”还是“赞薛”之中也是一致赞同的。虽说《红楼梦》中另一重要角色王熙凤也是个善于奉承迎合的人,但是与宝钗比起来,明显差了一大截。否则,如何有贾琏偷娶尤二姐被人议论“这个新二奶奶比咱们旧二奶奶还俊呢,脾气儿也好”?而宝钗却是从头到尾无一人指责议论,从上下左右关系中既可感觉到宝钗“和气生财”的商人秉性,也可观察出她作为商人高明的“公关技巧”。

1.1 与众人之间

自从在荣国府住下,宝钗就把府中所有人的关系打点得妥妥贴贴。第五回可见端倪:“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份从实,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首先从对比中占了上风,凸显了自身才德貌兼备的“完美”形象,其次也为自己留了退路:若是入宫不成,留在贾府做“宝二奶奶”也有了“群众基础”,便于施展拳脚发挥才干。

1.2 与姐妹们之间

看第三十七回,宝钗为湘云做东“海棠社”出谋划策后道:“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可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动,极赞想得周到,”忙笑道“好姐姐!你这么说,倒不是真心待我了。我凭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是个人吗!我要不把姐姐当亲姐姐待,商会那些家里烦难事,我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由此,则宝钗与众姐妹们之间特别是深受贾母宠爱的湘云之间的亲昵可见一斑。

1.3 与黛玉之间

黛玉是钗玉婚姻中的最大阻碍,也是宝钗的最大情敌。两人关系的转变以及后续发展对于“金玉良缘”的促成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黛玉在酒令上说了一句《西厢记》的话,被宝钗捉住,训以“大义”,羞得黛玉“满脸飞红,满口央求”,“一席话说得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殊不知宝钗貌似恳切的满口封建大义,答应不将此事“告与别人”,却不是为了保全黛玉的名声。倘若宝钗将此事扩散,被进而追问,就会暴露出原来宝钗自己也读过此类书的马脚来,否则又如何得知这个句子是出自于《西厢记》?但是天真而真诚的黛玉却是万万想不到这一层上面的。

黛玉入秋后病情日重,自知“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宝钗过来探望。黛玉因为日前得到宝钗的“善意”教训和“别说与别人”的承诺,又为她此时的关切所感动,不禁坦诚倾怀,自认多心,以至将自己的身世之痛寄人篱下之悲切切相诉。以黛玉的性格观之,可见已经是和宝钗真心相对,毫无隐瞒。但是宝钗却以一句“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幅嫁妆罢了”为答,心思仍是极为隐讳。这也是商人性格使然。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因而熟读运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的商贾甚多,宝钗恐怕也是其中之一。自此以后,黛玉对宝钗真诚相待,悉事告知,而宝钗仍然“守拙”避事内敛,在后来的“婚姻争夺战中”真真正正是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4 与贾母等之间

宝钗并不同于一般深闺女子。作为在商贾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她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看得比同龄女孩要清楚地多,虽然和黛玉一样早年丧父,却早早“留心家计”,“为母亲分忧代劳”,接触世面较多,懂人情世故。这从书中她对众人矛盾的调和劝解以及对宝黛湘等人以长姐身份教导中就可以体会。试想,若为一个十多岁的普通闺阁千金,能在如贾府那般的大院中打点上下左右关系中游刃有余,得到所有人的一致称赞,若非生于商贾之家,擅于商贾之道,如何能做到?由此可想,宝钗也深知于当时的礼法时代,在婚姻上的争夺光凭爱情是无法取胜的。所以最需要的是父母之命。有了父母之命,即使没有爱情,也能达到婚姻的目的。因此,她走的是上层关系——与贾母、王夫人之间的关系。

在二十二回中,贾母替她做生日是叫她点戏,她便投其所好,点的都是贾母爱听的戏,取得了贾母的“更加喜欢”。元春从宫中送来一个灯谜,她明明一目了然,心里甚至觉得“并无甚新奇”,嘴里却还要“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早猜着了”。就连那个心地鬼祟嫉恨心重且几乎和所有人都交恶的赵姨娘也唯独对宝钗怀有真心的赞美:“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来,果然不错。”而后来元妃赐物,单宝玉和宝钗相同,可见元妃对“金玉”的认可,可窥元妃对宝钗的赞赏。林林总总,皆见宝钗的“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2 金玉良缘

2.1 利益为上——“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

宝钗上京便是为了进宫,也就是自己的婚嫁。既然是要进宫侍驾,也就不会久留贾府。基于宝钗的“守拙”本性,自然是诸事“一问摇头三不知”。但是,虽然文中没有提到,可以猜想“进宫”之路必是没了下文。所以薛宝钗得另寻出路,那就是贾府的“宝二奶奶”的位置。这时候,接受王夫人之托,便是利用此机会树立在王夫人贾母等心中的贤妻惠媳形象,开始与黛玉在宝玉婚姻上的争夺,即是商场上的“预测行情,先发制人”。而后在院子各处承包管理事项上,提是“亲姨娘托我”,将出一大篇道理来训导诸婆子,宛然一管家主妇。对比之前样子,则“宝钗之心,读者皆知”。

2.2 金锁的真伪——“金玉良缘”

薛宝钗举家上京,本是因为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一是等候进宫选妃,二是薛姨妈想依附京中亲戚。当出现在贾府时,她正是一个“淑女”表率。然文中通篇并没有明文交代宝钗是否去选妃了,是否选上了,却在第八回中突然出现了金锁,提出了“金玉良缘”,颇为令人寻思。若宝钗真地是所谓“金命”,“非有玉的不嫁”,真地相信“金玉良缘”,为何还要去选妃,直接来贾府定亲岂不更为妥当?再者,王夫人和薛姨妈为亲姐妹,宝玉衔玉而生为京城奇谈,连冷子兴都知道,宝钗怎么会不知道上面的撰文,要“口内念道”,还要“念了两遍,乃向莺儿笑道”,引出一段“金玉”之话来,明显违背了她平时含蓄缄默的处世态度。为何不一到贾府就马上说出来?而且在太虚幻境中,完全没有显示玉钗的“金玉良缘”。可见,金玉之说金锁之物不知真伪。

金陵薛家是一等一的大财主之户,自己出了金子陪着宝玉来配锁錾文也并非不可能。因黛玉自小和宝玉一同长大,“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感情之深厚岂非旁人所能介入?其实,刚开始的宝黛之争处于劣势的是宝钗。然“善贾者,必相时度地,居物而擅其盈(善于经营的商人一定要审时观变,因地制宜,居有奇货,从而制胜商场,独占鳌头)。宝钗亦是“善贾者”,故此配一金锁(奇货),做出“金玉”之说,也不无可能。自此发展下去,则宝黛之胜负可以预想。

2.3 劝诫宝玉

自春秋以来,士农工商的“四民”并列制把商贾压地抬不起头。即使金玉其车华丽其服以招摇过市,也不能显示他们在社会上有什么地位。清朝建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扶商”、“恤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贾的地位,却仍然没有改变他们被轻视的处境。在当时重农轻商的社会环境中,商贾们往往千方百计地抬高自身地位,寻求攀附官场登上仕途的机会,又或许依托官宦,寻找靠山,以期得到政治庇护,使他们的经营能够更顺利更方便,获取更大的利润。李贽《焚书·又与焦若侯》中写道:“商贾亦何鄙只有?……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安能傲然之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说的正是这种关系。

宝钗进宫选妃也是因为要踏上宫闱妃嫔的青云大道,从此进入封建统治阶层,摆脱商贾阶级的低等出身。然而,即使出身“皇商”之家,家族经商致富过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生活,却也不能改变宝钗是一个商贾之女的身份。宝钗自知入宫选妃机会渺茫,因而把目标定在贾府的未来女主人位置上。可惜宝玉无心上学,宝钗只能频频劝诫,以至宝玉也道:“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可以想见,宝玉等也不能明白商贾阶级迫切想摆脱底层阶级的想法。宝钗所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不是暗示宝钗想要攀权附贵的心态,倒是体现了她想要摆脱本来身份的祈愿。

3 结语

所谓商人,即“贩卖货物的人”。在流传下来记载总结清代商人的经验教训,加以提炼而成为具有清代特点的商业理论,例如,商人经验的结晶《士商十要》内容中的:“凡待人,必须和颜悦色,不得暴怒骄奢,年老务宜尊敬,幼辈不可欺凌”,“凡与人交接,便宜察言观色,务要背恶向善,处事最宜斟酌,不得欺软畏强……”这些处世法则皆能在宝钗身上得到体现。虽是闺阁千金,身上也留下深深的商贾痕迹。

自《红楼梦》问世,对薛宝钗的评价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或抑或扬,特别是在玉钗婚姻“金玉良缘”上,有称之虚伪奸诈,有论之大气含蓄,有贬之冷漠无情,有赞之顺世明理……然而在笔者看来,宝钗即带商人秉性,万事以利益为重。在她的眼中,大约自己的婚姻也不过是一桩交易。她上京后于贾府笼络人心,疏通关系,八面玲珑,不过是为了完成一项这项重大交易:入京来把自己打发掉。不管贾府后来如何,她最后毕竟是达到了婚姻目的嫁入贾府,确确实实是完成了这笔“交易”。

在笔者看来,她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J].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2] 俞平伯,栖花.名家图说薛宝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 郭蕴静.清代商业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4] 田昭元,田亮.商贾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5] 赵国华,刘国建.从商经[M]. 2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6] 门岿.商贾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 王玉春.薛宝钗的双重性格与读者的双重评价尺度——再论宝钗形象的“阐释之迷”兼与白灵阶教授商榷[J].红楼梦学刊,2008,(2):66-74.

[8] 张白振.浅析《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形象塑造[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161-163.

[9] 冰虹.第三只眼睛中的薛宝钗[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4):85-86.

[10]白灵阶.关于宝钗的“藏”与“露”——薛宝钗形象“阐释之谜”的文本解析[J].红楼梦学刊,2007,(1):123-136.

[11]李景光.关于薛宝钗形象的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1993,(2):137-142.

[12]张雪.隔花人远天涯近——论宝钗形象的读者接受[J].作家,2008,(4):133-134.

猜你喜欢
薛宝钗
雪洞香冷—谈薛宝钗的无情
浅析《红楼梦》薛宝钗的形象与读者误解
薛宝钗是个传道士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形象对比
探究《红楼梦》薛宝钗为人处事的利弊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复杂形象与人物命运
淡极始知花更艳——小议薛宝钗
冷香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