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申良云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后勤管理处,广西 桂林 541004
弘扬壮剧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凯**申良云2
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后勤管理处,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壮剧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壮文化瑰宝之一,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它在传递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塑造着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一代新人,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已成为壮民族地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壮剧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精辟而简明的提炼和概括,并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广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营养,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可以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又可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壮剧作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已发展成为广西的特色文化精品,包含着壮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成为广大壮族同胞生产生活中的精神食粮。壮剧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明快的风格,易于激发壮民族群众情感,丰富文化精神生活,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高校肩负着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责任。把壮剧文化引进校园,有利于壮民族地区高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利用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1壮剧文化的基本特点
壮剧诞生于乾隆二十五年,是在继承壮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汉族戏曲艺术的营养,采用方言、俚语、谚语等语言形式而创造的,是壮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壮剧所弘扬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具有独特而多彩的壮民族地区文化特点。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壮剧在历代传人、艺人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与提高,在继承传统语言形式、音乐唱腔、表演技艺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思想特征,成为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戏剧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壮剧深藏着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因子,广泛地影响、引导和强化着壮民族同胞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和民族意识,充分显示出一个成熟剧种的特有品质,其历史影响、艺术形态、发展成就在尊崇人伦观念、规范言行礼仪、调和人际关系、调适群体生活、提升道德水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壮剧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能够为我国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和不断优化提供精神动力。壮剧作为一种壮族民俗文化,具有民俗文化的生活开放性,内容健康向上向善,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思想情感丰富,激发斗志精神。长期以来,壮剧文化反映壮族人民的情感思维、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对壮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壮民族地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和阐发壮剧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提炼升华壮剧文化原有的积极因素并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可以使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壮剧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更好地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活。
2.1壮剧文化有利于助推核心价值观生活化
壮剧作为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及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倡导息息相通,成为壮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壮剧文化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纵观壮剧文化剧目:《枯木逢春》《五四运动》《钱财与仁义》《爱在人间》等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壮族人民追求文明进步,勾绘社会共同理想,向往祖国繁荣发展,希望社会和谐稳定;《刺秦王》《太平天国》《夜明珠》《牢狱鸳鸯》等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珍爱生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宣传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瓦氏夫人》《焦裕禄》《一天卖两起》《金花银花》等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期待,抒发内心感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引导人心向上向善。壮剧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内容,彰显着坚忍不拔、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独特的思想道德意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对壮民族地区人民的道德感化和品德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已成为壮民族地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民众道德品质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大力弘扬壮剧文化,激发广大人民爱祖国、爱民族、爱乡土的情感,有利于提高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促进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实现壮剧文化发展繁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共奏,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2壮剧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广的历史起点上,壮剧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民族团结内容和时代进取精神。在壮民族地区高校育人工作中,必须发挥国民教育在壮剧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作用和教化的重要手段,加大壮剧文化的普及宣传,承担起融真善美教育为一体和美风俗、厚人伦的社会教化功能, 让优秀壮剧文化走向民间,普及大众,为群众喜闻乐见,助推壮剧文化有益于社会文明进步的因子进书本、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壮剧素材来源于壮民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深厚的壮族文化基础和高度的民族价值认同,在壮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中影响广泛。壮剧表现形式淳朴真实、自然大方,乡土气息浓郁、韵味和谐、幽默风趣,与深奥的政治理论和道德教义相比,更能迎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为大学生接受和理解,引起思想感悟的共鸣,能够让置身于壮剧文化浓厚氛围环境中的大学生,易于接受壮剧文化的思想观念和富于亲和力、通俗化、民族性、娱乐性的文化样式,从思想认知和行为表现上自觉接受并努力内化,以其历史厚重感和教化的渗透力散发出感染力量,有利于广大学生普遍接受壮剧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教化,树立文化自信与价值自觉,使壮剧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人才辈出。
3弘扬壮剧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职责。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壮民族地区高校可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把壮剧文化适度引进校园,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校园文化特点加以延伸阐发,引导大学生从壮剧文化中充分汲取价值理念和思想道德营养,努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3.1开展壮剧文化普及宣传活动
高校可利用当地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的资源优势,组织编写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壮剧文化通俗读物,找准宣传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突出民族性、地方性、时代性和人文性。通过宣传壮剧文化中的最美人物、最美精神,增加壮剧文化传播符号,运用喜闻乐见的独特表现形式和易于接受、传播的文化方式进行深入浅出的通俗解读,用大学生活中的身边小故事阐发大道理,教育身边人,做到情理交融,使广大青年大学生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在学习、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形成自觉意识和行为。把壮剧文化适度引进课堂,开设壮剧文化选修课程,根据学生接受程度选择壮剧文化中的优秀题材整合充实课程内容,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以“壮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组织开展富含壮剧文化元素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把网上的虚拟与网下的实际调研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终端设备,借助QQ、电子邮箱、BBS论坛、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宣传,将壮剧文化所凝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巧妙地注入网络文化,将传统文化经典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实地调研和媒体宣传,扩大壮剧文化在大学生当中的知晓率,进而培养大学生对壮剧文化的兴趣爱好和热爱乡土的文化意识,努力做到壮剧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实现大学生对壮剧文化的认识、认同和传承,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3.2发挥壮剧文化涵养化育功能
壮民族地区高校可围绕反映壮民族发展历史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制定涵盖壮剧文化在内的校园文化工程规划,建立传播壮剧文化的规章制度,加大对壮剧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的扶持力度,推出反映壮民族地区特色、民族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的精品力作,传播主流价值。组织大学生参观当地壮文化元素集聚的场馆、基地,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料向大学生传播壮剧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时代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并潜移默化为爱国敬业、崇德向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建壮民族文化社团组织,搭建文化传播载体,充分利用“壮族三月三”等壮民族传统节日所蕴涵的教育熏陶功能凝练价值共识,同时邀请国学名师进校园做讲座、开展壮剧文化艺术节等灵活多样活动,启发、激励、鼓舞和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塑造进步、仁受、奋进的中华优秀精神品格,让大学生在壮剧文化生活中获得身心愉悦,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价值观。
3.3加强壮剧文化传播队伍建设
壮民族地区高校可整合资源,开设涵盖壮剧文化内容的民族民俗文化专业,培养弘扬壮剧文化的传承人。招募熟悉壮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和壮剧文化特色的师生志愿者,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园传播者队伍,充分发挥壮剧文化在校园文化传承创新中的效应和作用,让高校师生在传播壮剧文化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与壮剧文化传承发源地的联系,选派教师深入实地调研学习,培养懂得壮剧文化艺术的优秀专业教师队伍,组织壮民族民俗文化专业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开展壮剧文化传播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壮剧文化的主旋律。聘请壮剧文化艺人到高校讲学、表演献艺,帮助广大学生接受壮剧文化熏陶,发挥国民教育在壮剧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壮剧文化的各类民间艺术创作,表彰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作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挖掘壮剧文化自娱自乐、自我提高的功能和壮民族地区民间习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调动师生参与创作的积极性,树立文化自信与价值自觉,提高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使壮剧文化薪火相传、人才辈出。
壮剧文化蕴含真诚、正直、善良、乐观的人性元素,壮民族地区高校充分发挥壮剧文化丰富的道德内涵和多样的艺术形式,作为校园文化载体贯穿到学生文化活动中,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生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实现壮剧文化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1).
[2]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1-12,516-632.
[3]张忠华.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 德育方法论的整合[J].道德与文明,2010(3):73-78.
[4]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J].山东社会科学,2013(3):11-15.
[5]程林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哲学研究,2014(5):10-13.
[6]王泽应.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伦理学研究,2015(1):6-10.
(责任编辑叶桂郴)
*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专项课题《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DSBD14YB2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项研究课题《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研究》(Y13XY01)。
** 作者简介:王凯,男,湖南望城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859(2016)01-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