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地方本科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6-03-17 11:39邓丽芳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转型政治

邓丽芳

转型期地方本科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邓丽芳

随着高等教育的优化调整,地方本科高校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地方高校能否从传统型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地方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思想决定行动,通过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基于目前对转型发展中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足,从理论、实践、文化、网络等方面来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助推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重要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为贯彻落实纲要任务,地方政府作出了积极响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2015年2月出台《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一个格局、一个体系、两个达到、四大突破”的目标,并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育并举,创新聚集高层次人才的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新突破。

每一次大型的高等教育改革,都伴随着高校教师的转型变化与发展。在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急剧变革的时代,为研究高校教师的成长机制与发展规律提供了难得机遇。当前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地方本科高校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迈进,教师素质是关键。同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地方本科高校朝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主抓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近年来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办学规模的急剧增长,学科专业数量的快速增加,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及伦理素养等还不能很好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素质能力已成为制约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目前,许多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高校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最终目标,忽视了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是促进教师树立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学校成功转型的有力保证。只有教师的政治思想观念紧随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以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一、加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校教育是教育培养人的工程,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事关学校的生存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当前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是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思路、办学模式的调整,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学校的转型发展不是外表的“挂牌”或“更名”,而是学校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进行人才的培养,是内含着人的发展的,因而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师生的成长发展,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涉及面广,时间长,是一项系统工程,转型的成功与否,”[1]不仅需要政策和制度的有力支持,还在于执行政策和制度的人,特别是学校的主体即高校教师。因此,要做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教师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鼓励教师们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来发挥自身聪明才智、提升职业技能,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实现自我蜕变、成长与发展。只有教师自我成功“转型”发展,才有可能有效促成学校的成功“转型”发展。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和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开展转型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围绕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在学校转型发展时期如何立德树人,以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助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1.提升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地方高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有责。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的德行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教师思想道德素养是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任务。

2.地方本科高校教师的立场选择关系到学校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时期,教师是选择安于现状,还是紧跟学校发展步伐做出相应的转变,对学校的发展影响极大。因此通过加强和提升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端正高校教师的思想信仰、价值取向和工作士气,促进学校教育实践的效率和效益,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保证地方高校的生产力。

3.提升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青年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重要保证。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加以教育和引导。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了,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以“学高为师,德为世范,行为标杆”的模式培养和造就一批批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材。

4.提升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坚实基础。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过程中不断强化教师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才能切实抓好立德树人这一“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2],从而增强高校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乃至国家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靠生力军。

二、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状况

10年国内学界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面临的师资转型发展问题;其二,教师德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理论研究;其三,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1.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面临的师资转型发展问题

办学离不开教师,教师是学校办学的首要核心资源,地方本科高校要实现发展中的真正转型,必须实现师资队伍的转型。胡晓清、李建启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师资状况与国外同类高校差距很大,表现在教师知识更新滞后,产业技术发展、实践能力难以适应培养要求,惯有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理论型师资队伍难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等等。[3]朱士中认为,目前我国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缺乏学科带头人、教师自觉转型缓慢、“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青年教师比例过高、教师实践能力薄弱、科技服务地方能力不足、新专业开拓困难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健康发展。[4]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转型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师资队伍的质量也是高校间竞争力的最集中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根据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应用化发展的大势,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尽快实现师资队伍由传统的“教学型”向现代的“应用型”转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2.高校教师德育现状及对策的理论研究

关于教师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文献较多,对于高校教师的德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有较为深刻且全面的论述。如陈宁在《师德建设——多视角的分析与建构》一书中就实施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方法、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展开研究。浦卫忠、周敏主编的《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就师德的历史与现状、建设途径等问题展开论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组编的《教师职业道德导论》介绍了中国师德传统和国外师德建设情况,并提出师德建设的基本思路、原则与方法供不同层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参考。

通过了解学者们关于教师德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德育教育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

3.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1)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有学者认为,大多数高校教师能以其丰富的知识和优良的思想品德在教书育人的园地上无私奉献,辛勤耕耘,业绩显著,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赞誉和普遍认可。但是,也有少部分教师在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方面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廖和平、周雄文指出:“例如,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学习掌握不够全面,对党的指导思想认识领悟不够透彻,对党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某些国际事务的态度不够冷静,对敬业奉献的价值取向不愿倡导,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够关注,对治学的态度不够严谨,对学生的成长进步不够负责等等,以致出现师德师风‘滑坡’,学术浮躁,师生关系变异等不良现象。”[5]

(2)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有的学者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加以分析。主观原因方面,刘斌认为,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解决教师们的事业发展动力,政治思想工作也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被矮化、虚化,难以得到教师的积极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难成为教师开展自我教育的主观诉求。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部分教师过分强调自我和物质享受,忽视集体和精神追求;二是教育合力欠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尚不完善,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还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各级部门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开展工作的合力;三是网络信息挑战;四是教师面临家庭生活、教学科研和专业提升的压力等等。[6]上述主客观因素使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顾及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提升。

(3)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现状。廖和平、周雄文指出:分别从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层面,就教师的价值取向、管理机制、工作队伍、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心态、认知、认同和工作环境等,剖析了制约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主要原因。[5]吕卫东、闫德忠、姜转宏、刘玉峰等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现状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认识比较落后,在工作中呈现出被动应付、缺乏主动的现实状况;二是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陈旧简单、工作重心不明确、薄弱环节较多、开拓创新意识缺乏;三是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虽然基本明确,但具体的工作体系不够完善、工作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工作运行机制不畅,最终难以在全校范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造成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四是对教师主体地位的认识不够,对不同教师群体的思想观念及内在需求的差异性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教师心理健康、心理素质等问题研究不够,没有能够贯彻落实好“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五是体现为工作深度不够,部分高校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沉迷于做表面文章,不愿做更具体、更深层、更长远的实际工作,不善于及时发现和抓住教师思想发展变化的苗头,难以满足解决转型时期出现的大量现实问题的实际需求,进而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明显的制约。[7]

(4)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现状问题的解决对策。吕卫东、闫德忠、姜转宏、刘玉峰等学者从改革创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涵和目标着手,提出了完善有利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畅运行的综合协调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加强教师的“自教自律”等策略。[7]姚植兴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对策:积极有效地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选拔、配备和培养工作,建立支持教师成长发展的思想政治服务机制,实施严格有效的教师思想作风考核机制,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培训机制,加强对教师党组织、学术组织等思想政治建设、管理和引导工作,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线下和线上网络建设。[8]

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做出了如上分析,虽不能对所有相关主题研究做出完全的概括和总结,但可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如何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虽然目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建设有不少论著,但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时期教师思想动态的研究较少或欠缺。许多文献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主要是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能力的提升方面加以考察。许多关于“师资建设”“教师管理”的文献并没有基于地方高校教师的规模跨越式发展的背景,对他们所具有的独特本质、成长规律和发展逻辑加以研究。基于目前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高校明确在学校转型发展中对教师思想动态把握的意义,采取相关解决对策,从思想决定行动的工作方法上找到助推学校成功转型的方法策略。

三、做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工作

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提升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研究与实践,要做好的工作如下:

理论提升工程。政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高校教师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决定着教师的理想、信念和立场。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已经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属于国家政治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师有义务熟知并从内心深处认同,因而有必要加强对高校教师进行基本的政治理论教育。

实践提升工程。高校教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有机融合,坚持专业特长、职业发展和服务社会等相结合,积极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在理论知识指导下开展社会实践,用正确的观点支配行动,“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扶贫支教、志愿服务等,通过社会大课堂进一步开阔眼界,转变观念,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达成统一”[9]。克服自身不足,增强社会责任感,并自觉地用正确的思想认识来教育和感染学生。

文化提升工程。教育是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项伟大工程。教育事业的成功,是建立在教师把丰富、渊博的文化知识无私奉献给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在“以德润身”的基础上,真正成为“文化人”。因为,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不可能焕发出对教育的热爱,也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当今社会信息量不断扩大,需要地方高校教师具备不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掌握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本土知识等,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业务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智能结构。

网络提升工程。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及时研究和运用新的网络技术。一方面向广大教师及时推送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知识、党的治国方略、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用正面、主流的声音占领互联网阵地,把握话语权高地。另一方面,将国情、社情、校情等结合起来,把学校发展的目标前景,目前面临的机遇、挑战等问题通过网络传达给教师员工,让教师员工时刻明确自身的使命,与学校的发展荣辱与共。

[1]人民网.教育部将多措并举支持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EB/OL].2014-04-25.

[2]钟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共产党员月刊,2015(3):5-5.

[3]胡晓清,李建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4(21):18-20.

[4]朱士中.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10(9):47-49.

[5]廖和平,周雄文.制约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3-127.

[6]刘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探微[J].武汉理工大学党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01-1007.

[7]吕卫东,闫德忠,姜转宏,刘玉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40-41.

[8]姚植兴.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对策的研究[J].教育评论,2015(4):74-76.

[9]新浪山东.聊城大学郑永朝: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探析[EB/OL].(2016-03-30).http://sd.sina.com.cn/edu/news/2016-03-30/092414611.html.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5.049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级课题“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研究”(编号:2016YB027)]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转型政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转型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沣芝转型记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