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2016-03-17 06:35:57况敏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会计金融学院江西南昌330100
文教资料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互联网+

况敏(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会计金融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况敏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会计金融学院,江西 南昌330100)

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互联网+”已涉及各个行业领域,在高校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结合,提升高校辅导员管理效率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围绕如何将新生入学教育深入融合“互联网+”元素,提出“移动互联”方式提升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效率,并结合目前大学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开展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互联网+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一、引言

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是入学教育,这是新生了解学校的重要途径,是新生顺利开始大学生活的基础,是新生由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的重要铺垫,是高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各高等学校受到普遍重视。对于高等教育中层次相对较低的群体——高职新生来说,入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家提出“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方式,“互联网+”的新型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地被开发,其核心是借助信息化、网络化、移动互联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发展与提升,互联网的教育思维正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热点研究问题。“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将两者加在一起,而是将高职新生特点、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等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由此,本文将围绕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与“互联网+”融合进行研究。

二、高职生入学特点与“互联网+”的融合

高职院校新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或城市低收入家庭。相对本科生而言,高职生高考成绩较低,在中等教育阶段,是被老师忽视的群体。现在的高职生都是“95后”,是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表现出鲜明的群体特性和个性特点。

(一)个性自由,感情强烈但不深刻,比较情绪化。

(二)自我意识强,带有较强的功利化价值观。

“95后”一些高职新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比较片面,容易走极端;做人做事时,自我意向强,以自我为中心,思想意识趋于功利化,缺乏集体荣誉感。他们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能力更弱,对大学生活有更多困惑,对未来如何、怎么去实现,都不太明确,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三)网络依赖性强,自理能力较弱。

高职一些新生对网络依赖性强,喜欢玩手机,喜欢看手机微信,喜欢写QQ说说,将大量时间花在手机游戏、微信、QQ聊天上,缺乏精神生活。这些同学自理能力较弱,做事不考虑周围同学的感受,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和同学之间的矛盾。

(四)学习主动性欠缺,对实践活动参与度不高。

大学学习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对高职新生来说是一种挑战。部分高职新生学习主动性不足,仍然过多地依赖老师的课堂教学,平时不知道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预习和阅读,出现课上听不懂、课下吃不透的情况。对于高职院校举办的各类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热度不高,呈现眼高手低的特点。

依据以上高职新生的入学特点,探索基于“互联网+”信息载体平台,开设网站、微信订阅号、微信群、QQ说说和手机APP等,让新生参与到网站建设、微信订阅号推送、手机APP制作和班级QQ说说的编写中,同时在这些载体上开展一系列入学教育工作。让新生玩手机的时候领悟到自己需要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大学生活历程来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入学前考察、考试入学、入学教育、专业学习、毕业与就业。高职院校会在入学教育阶段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参观等方式,促进高职新生心理、学习和生活适应。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将室外机组的风冷式冷凝器换成板式换热器,用水冷却高压气态制冷剂,使气态制冷剂冷凝成高压液态制冷剂,省去轴流风机,节约一定的电能,利用水冷式冷凝器中的冷却水进行循环使用向室内加湿器供水。图4和图5是传统空调室外机和利用SolidWorks建立的室外机模型对比图,由2个图对比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室外机的内部结构。

(一)入学教育时间短,缺乏连续性。

目前,大学开展入学教育仅停留在入学教育阶段,时间大概在一周左右,时间较短,缺乏连续性,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特别对于高职新生,入学前考察和考试入学阶段对大学生活与学习的认识与感触都非常浅显,让他们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尽快认识并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非常困难。往往当他们真正遇到问题时,才会认识大学生活与学习,认识自我,而此时入学教育早已结束。

(二)入学教育内容大而全,停留在模式化。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适应性教育、专业学习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纪律文明修身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卫生教育、入党启蒙教育。采用的是传统我讲你听的集体听课方式方法,缺少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制度教育,教育内容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入学教育结束之后,留下的只有雁过无痕的效果。当高职新生碰到问题时,还是不知道如何获取帮助,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入学教育并不能真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三)入学教育师资力量整合不足。

一方面,因为入学教育时间短,相关部门都会抢先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教育内容,部门之间配合与衔接不足,导致各部门难以形成强大合力。入学教育阵地主要是以学生所在学院为主,但是入学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工处、保卫处、后勤服务管理中心、党团委、心理服务中心等多个部门,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协调。另一方面,从事入学教育的基本都是学生工作者,以辅导员为主,工作人员结构单一,专业人员不足,更广泛的专业教师和专家级人员参与有限。

(四)入学教育的获取渠道单一。

高职院校入学教育主要通过参观学习、班会、讲座等线下渠道对新生进行单向灌输,这些枯燥乏味的说教并不能引起新生的注意力与兴趣,严重影响入学教育效果和新生角色转换的适应性。而“95后”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的,特别是4G网络时代,为手机上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更倾向于通过访问互联网解答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四、做好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将入学教育纳入长期工作统筹。

高职院校入学教育因时间紧、内容多,一方面相关部门为赶进度疲于应付,另一方面高职新生在一周左右时间无法完全接受并理解各方面内容,故我们可以考虑将入学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统筹。

首先,预热阶段,时间在入学前考察和考试入学阶段。这两个阶段可作为入学教育的延伸。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学校相关基本情况、专业与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及校企合作模式等内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与家长在入学前就清楚地了解就读学校与专业的具体情况,从而缩短学生入学适应期。

其次,开展阶段,时间在新生入学教育实施阶段,但时间长度扩展为入学后的一学期左右。这段时间在集中教育时段结束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志愿者活动、现场咨询服务和专题活动等多样化教育活动。让高职新生对大学生活有初步直接体验,为高职新生今后学习中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高职新生领会、消化前一阶段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巩固入学教育成果,实现顺利过渡。

(二)入学教育内容设置科学化。

根据高职新生的特点,入学教育内容设置必须科学化。第一,内容选择上,选取那些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启迪人生的新知识,以便学生理解、接受,并对思想、行为起引导作用,让其内化成素质。第二,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启发学生主动去分析、思考;引导新生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看社会、看世界,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和自觉性;第三,让你听我讲模式向双向交流沟通模式转变,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第四,不回避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入学教育内容,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创建个性化的入学教育“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平台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创建一个个性化的、适用的、有效的“互联网+”平台(该平台包括服务器网站、微信订阅号、微信群、QQ说说和手机APP等互联网信息载体平台),可以大大提高解决新生问题的效率,同时为学校各部门员工节省时间,减轻阶段性工作压力。如墨尔本某高校的迎新网站,其首页设计含有该校的个性化标志和学校迎新委员会的欢迎词,让新同学认识到入学教育的意义,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为学校整个迎新活动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

(四)建立健全学校的联动机制。

入学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学校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统筹计划,稳步推进。选择合理排序活动时间,选择合理分布活动模块,联动辅导员、专业教师、党政干部及优秀学生的力量。另一方面需要与专业学院入学教育形成合力,确保学校、学院的入学教育活动无缝衔接。这样的联动机制既体现了学校的整体实力,又突出了以专业为立足点的学院特色,从而促进入学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五、结语

本文叙述了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通过网站、微信订阅号、微信群、QQ说说和手机APP等互联网信息载体平台,将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适合“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新生能力培养与教育的新生入学教育机制,为高职院校创新性教学模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黄艳,田辉玉.“90后”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1).

[2]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3]操菊华.生态视野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8).

[4]于舜.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职业教育,2015(10).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互联网+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11-25 14:25:06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4:52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入学第一天
新生娃萌萌哒
视野(2015年4期)2015-07-26 02:56:52
新生改版
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