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可拉依·依拉音 申 婷
(喀什大学中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语言与文化】
汉维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米可拉依·依拉音 申 婷
(喀什大学中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笔者在概括介绍关于礼貌用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汉、维民族日常的礼貌用语,揭示汉、维民族的文化差异。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运用礼貌用语研究成果,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礼貌语言;汉族;维族;问候语;自谦语;道歉语;祝福语
不同的民族,受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宗教因素及血缘影响,礼貌用语存在差异,维汉民族也是如此。例如,在维语中,父母的妈妈都叫“momɑ”(奶奶、姥姥),父母的爸爸都叫“bowɑ”(爷爷、老爷),父母的兄弟都叫“tɑγɑ”(舅舅、叔叔),父母的姐妹都叫“hɑmmɑ”(姨妈、姑姑)。而在汉语中,父母的妈妈、爸爸、兄弟、姐妹等都有不同的称呼。
另外,汉族人的称呼语体现出了尊老的传统和习惯。例如,称呼比自己年长的、熟悉的人,或有杰出贡献、德高望重的长者时,习惯在姓之前加一个“老”字,以示尊重。这里的“老”字丝毫没有任何的贬义,而是显示对这个人的尊重的敬仰,像孔子被称为“孔老夫子”,袁隆平被称为“袁老”,但是,同样的一个“老”字,如果放在维语中,就有了冒犯之意。在维语中,对老年人都称为ɑχunum(阿訇),qɑrim(师父),dɑmollɑm(大毛拉)等。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汉语称呼语中的人际关系是“上下、长幼、尊卑”。在维语中,称呼语的使用和对其意义的解释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称呼时到底直呼其名还是“头衔+姓”。一般来说,维族人在和比自己年长或是上司说话时也要表现出尊重,但不论对方年龄多大,职务地位多高,都不会使用什么特殊的称呼,人们更愿意直呼其名,这也充分表现出平等的文化追求,是一种平等社会关系的标志。[1]
(一)汉维问候语的相同点
汉族和维吾尔族长期生活在一起,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使维汉民族的语言交往更加深入,所以问候语在维汉双语中有相似之处,甚至基本趋于一致。比如,汉族人见面时经常会问“你最近身体还好吗”“最近工作还顺利吗”等,维语中也有类似的问题。
(二)汉维语熟语问候语的不同点
因为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所以维汉民族之间语言表达上存在着差异。比如,“你吃饭了吗?”这是一句汉族人很常见的打招呼方式,这句话并不是真的问对方吃饭了没有,而是一种在双方很熟悉的时候的一种招呼,以显示亲近和礼貌。但是,在维吾尔族人中便不可以如此说,因为在维语中“吃”除了吃饭还有承受、遭遇、获得、接收、占有、依靠、消灭及压迫的意思。
一个民族的发展中,宗教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问候语中自然而然也会夹着宗教的词语,如菩萨保佑、阿弥陀佛,都有佛教的影子。维族人见面时,也会有伊斯兰教的词语出现,如阿訇保佑你。问候外出归来的人时会说“ɑllɑ bεχtiizni bεsun”(愿您幸福),“χuʃkεpsiz, mεrhɑbɑ”(欢迎光临),汉语中就很少有这样的表达。[2]
汉族和维吾尔族在恭维语和自谦语的用法上有明显差异。在维吾尔族文化中,“人人天生平等”这个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例如:
(2)逛街去了啊,眼光真不错!
从例(1)(2)中可以看出,在维语中,说话者会直接夸奖这件衣服很漂亮,而在汉语中就会用眼光好来间接夸赞衣服好看。从文化角度来看,汉文化和维吾尔文化同属于一个中华民族的大的文化圈内,但又分属于不同的文化层。存在诸多不同,在赞美词使用方面也是如此。[3]维吾尔语中有一种说法“toqquzi tεl bolup kεtsε bolmɑjdu , bolmisɑ jɑmɑn θgynyp qɑlidu”,其大意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不能什么都一应俱全,总要有所期盼地过日子,这样才能促使人们不断追求上进和完美,并认为过于完美则意味着不幸的孕育和降临。这一说法也使赞美、恭维之词在维吾尔语中成为禁忌。
国际化日益加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维汉两个民族在语言方面也都产生新的特点。在回复表扬时有了西方的味道,更加习惯于说“谢谢”作为接受对方赞扬的回应。[4]
受到他人帮助后,自然要致谢,这也是最基本的礼貌。在致谢方面,维吾尔族人不论对方是否真的帮助了自己,都会把“rεχχεt”(谢谢)像口头禅一样挂在嘴边,即使在家人之间也不例外,但在汉族人中则不然,汉族人在家庭中通常不使用“谢谢”,否则会让他们感觉家人之间有疏离感。除了家人,在致谢这方面,两个民族之间也有相似之处,如“让您费心了”“麻烦您啦”“让您破费了”这样的话在维汉致谢中经常使用。[5]
在重大节日、生日、婚礼等时刻或场合,祝福语必不可少。一句简单恰当的祝福语,会让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对不同民族来讲,由于各自的生活需求、认知能力及交际需要不同,使他们对祝福语的理解、表达形式皆有不同之处。[6]
维吾尔族很重视出生礼,婴儿出生要进行“tuγut toj”(满月礼)仪式。孩子出生四十天后,将孩子和母亲接回婆家,此时婆家会为其举行欢迎仪式,并赠送给儿媳金戒指,送给孩子衣服,等等。常听到的祝福语是:(1)obolγɑn dɑjɑrɑm lik ɑdεm bolγɑjsiz(愿您长大后变成一个有用的人);(2)ɑllɑh bεχtiizni εsun(愿您幸福!);(3)sɑγlɑmobolγɑjsiz(愿您平安长大)。
在汉族人中,也有类似的祝福。如老人过寿时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小孩子生日时说健康成长;过年时说年年有余、吉祥如意、恭喜发财等。
从以上这些分析对比中可以发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对同一件事的衡量标准不同,反映在礼貌语上也是如此,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学习不同民族的礼貌语,有助于彼此间更好地交往。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时,首先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学习这一民族的语言,将其与自己的母语比较,认识异同点,尊重差异,尤其在跨文化的交际研究中,认识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十分重要。[7]
[1]陈斌.英汉礼貌语言对比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8):35-45.
[2]刘翔.汉英礼貌用语的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5-25.
[3]魏霞.汉、维问候语对比[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6):10-32.
[4]马生仓.汉语礼貌用语的语用翻译[J].宁夏师范大学学报,2012,(4):7-15.
[5]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8-112.
[6]马媛.维吾尔语祝福语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2012,(4):3-5.
[7]陈建民.汉语的祝福语[J].语文知识,1991,(10):13-25.
【责任编辑:周 丹】
2016-07-10
米可拉依·依拉音(1994-),女,新疆哈密人,主要从事汉维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H2
A
1673-7725(2016)09-01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