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备战
卷首语“一带一路”推动港口企业“走出去”
■林备战
到2015年底,中国港口城市已全面部署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超额完成全年10%的增长目标,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承包工程亮点纷呈,大型项目显著增加,中国已进入资本输出和产业输出阶段,有力地支撑了“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
一、海外建港或建立友好港关系,从区域大港向国际强港迈进
2015年中国海外港口建设高潮迭起。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移交中国开始,吉布提港、也门亚丁港、缅甸皎漂港、孟加拉国吉大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马尔代夫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我国企业加速参与国外港口建设,青岛港、宁波港等多个港口公司通过“友好港口”、合作运营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青岛港2015年与世界上6个港口建立友好港关系,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航线密度,2015年新开22条航线,仅与西哈努克港之间就已有7条班轮航线。在“一带一路”物流运输方面,宁波港与全球218个国家(地区)建立了投资贸易关系,其中大多数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二、中欧班列借陆港运行越开越远,加速“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建设
自2011年开始,首列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成功开行以来,成都、郑州、武汉、苏州等城市也陆续建设陆地无水港,开行去往欧洲的集装箱班列,2014年全年开行中欧班列308列,发送集装箱26070标箱,比2013年增开228列,增长285%。到2015年,国内已经开通32条中欧国际班列,遍布东北、华东、华南、西南、中西部诸省市。
在中欧班列经过的站点,如重庆、郑州、西安、武汉、兰州、乌鲁木齐等国际陆港,加快了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的通力合作,加速了港口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出口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港口(包括陆港)与沿线各国的经贸关系,尤其是提高了陆港城市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稳定了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
中国港口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带来了诸多层面的影响。第一是带动国内产业转移,经济重心由东部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第二是长江、珠江黄金水道加快建设,有力推动江海联运业务发展;第三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国际运输通道的建设速度。
三、外贸出口增长推动港口企业“走出去”
2015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势头良好。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值接近6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1/4。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情况好于同期总体出口情况,“一带一路”为我国外贸注入新活力,形成了“全球资源、亚洲制造、中国集成、全球销售”的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我国沿海各大港口率先行动起来,中国港口企业纷纷“走出去”。
港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新形势下,在完成转型升级的同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港口企业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努力,才能成为国际一流的企业。一是确立“走出去”的目的。港口企业走出去首先要明确开展境外投资是投资主业还是副业,是资本运营还是在境外建立国际航运中转中心,采取跨国经营业务。二是通过港口间合作平台建立互动对话机制。采取加强合作交流、协同发展的模式,搭建起民间沟通渠道,实质性推进“走出去”发展。三是顶层设计,整合资源,转变观念,超常规思维,创新运营发展模式。四是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中国港口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进程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长。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只有坚持“走出去”,开拓新业务,才能在创新发展中书写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