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下江海文化的创新研究

2016-03-16 22:44:3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江海文化发展

王 飞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素质教学部,江苏 南通 2260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下江海文化的创新研究

王 飞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素质教学部,江苏 南通 226007)

江海文化的发展必须做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的传承和创新工作,这是实现江海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构建一导多元的文化发展格局、面向现代化的文化发展特质、面向世界的文化发展体系、面向大众的文化发展机制,是江海文化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文化品质的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江海文化; 创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江海文化的发展必须做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的传承和创新工作,这是实现江海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传承,是保持江海文化区域特色的需要;创新,是保持江海文化时代性的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使江海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是保持江海文化融鲜明的区域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于一体的需要。江海文化需要在文化品质的高度、文化底蕴的厚度、文化内涵的深度和文化视野的宽度上加强自身的再造和提档升级。

1 构建一导多元的文化发展格局

江海文化是江海人民在本区域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特有文化。江海人民在丰富的生活、勤劳的生产、长期的交往和复杂的环境影响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物质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方式,在文化理念、制度、习俗、社会心理、文化活动等方面,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历史,积累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智慧,塑造自己的文化特色,并且以精神和物质的方式代代传承。

许多学者考证认为,江海文化是多元包容的文化。“在以往有关江海文化的论述中,长江黄海环抱与南北交会的独特地理位置、冲积平原与沿海滩涂的自然环境、三角洲沧海桑田的地理变迁、移民的进入与近邻文化的流传影响,以及依托于自然条件形成的生产方式的多元化等等均成为研究和概括江海文化特征的充分理由。”[1]作为江海冲击的沙地,江海文化具有“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关东文化”“荆楚文化”“维扬文化”等输入的影响,体现“盐文化”“农耕文化”“植棉文化”“移民文化”“里下河文化”“沙地文化”“海洋文化”“五山文化”“近代文化”等内生的特质,呈现“五方杂糅、多元共存、包容会通”[1]的文化结构形态。

在江海大地经济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江海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崇文尚武、擅农重商、富民兴邦、以德化民”[2]的文化传统。在近代化进程中,张謇大兴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运动,引入西方先进的理念、知识、技术、制度和模式,创办近代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教育文化、社会事业等近代文明,创造了模范全国的江海文化现象,显著地提升了江海文化的品质。新中国成立后,江海文化融入社会主义大家庭,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涌现出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展现出“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江海文化面临升级提质的历史境遇,江海文化何去何从,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梳理文化脉络,江海文化直接由江海人民的生活生产内生而出,由江海大地的环境孳乳,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保持特色和多元性,这是由它的文化特质决定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将富有特色的江海文化传承好,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遗产。当然,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主题和时代精神,江海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应当融入国家主流文化。在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价值,江海文化体系应当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引领,保证江海文化的社会主义本质、先进性和发展方向。

2 构建面向现代化的文化发展特质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3]文化是实践的产物,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江海文化在历史发展境遇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展现其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历史价值,在历史的变迁中,江海儿女以其勤劳和智慧,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造符合时代特质的新文化,使江海文化绵延发展,生生不息。

实践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现代化是其发展的主流和内生动力。在江海大地历史发展进程中,江海文化从农耕文化向农工商文化、海洋文化的历史演进就是追寻现代化的潮流,尤其伴随近代文明崛起的江海文化,成为引领中国社会的模范。江海文化发展的经验昭示我们,根植于现代化的文化创造为江海文化的发展注入生机活力,游离于现代化进程的江海文化必然黯然失色。江海文化的起落兴衰,契合了其现代化发展的曲折历程。

现代化过程中往往遇到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江海文化的发展也面临这样的挑战。在江海文化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运动中,传统是发展的基础,抛弃了传统,就丧失发展的根据;现代化是发展的潮流,背离了现代性,就丧失发展的活力;传统与现代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合奏文化发展的进行曲。

江海传统文化有其历史意义和价值,但是其在与现代文化相伴发展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的历史阶段,文化发展必然产生新的价值取向、内容、形式和载体,以满足人们在新时期的文化发展需要。因此,一方面,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江海文化面对现代化的发展,实现文化的新创造,构建现代性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要对江海文化进行价值和功能重估,这是决定传统文化是否保存以及以何种形式保存的依据。对于现实价值大,具有学习、借鉴、应用、教育等功能的文化,应当千方百计地加以保护,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对于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文化,应当在保留其合理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实现其价值和功能的提升。对于不合时宜的文化,应当果断地加以摒弃,以新的现代文化实现其价值的超越。

3 构建面向世界的文化发展体系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指出:“凡百事业,均须有世界之眼光,而后可以择定一国之立足之地;有全国之眼光,而后可以谋一部分之发达。”[4]强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有世界的格局和眼界,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世界发展的大势和脉搏,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江海文化固然立足于江海大地,但其文化格局不限制于此。回溯文化的源流可知,江海文化是个开放的文化体系,是在陆海交会、内外交流、多元交融中整合形成的,始终处于吸纳外部文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沿,成为文化开放创新的活跃带。

江海人民对外部输入的文化采取积极有为的态度:一是积极主动地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随着移民的迁入,外部的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被大量引入,许多移民将他们乡土文化中的优良文化移植在新的生活空间,在经济垦荒中实现文化的拓荒,形成“青墩文化”“如海板块”文化、“通州板块”文化、“沙地板块”文化等具有鲜明特点的区域文化。二是兼容并蓄培育特色文化。对有价值的外来文化,江海人民包容会通,进行文化的再创造和超越,在教育、建筑、艺术、纺织、饮食、戏剧等方面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三是敢为人先推动文化创新。江海人民具有敢闯敢冒、开拓创新、勇于争先的精神,他们瞄准先进文化,率先示范,在地方乃至中国开风气之先。张謇在型塑近代江海文化过程中所绽放的光芒,既照耀着江海一隅,又辐射中国,也闪耀于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现时代,江海大地面临面向区域和国际开放、经济结构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我们要实现江海文化的持续发展,应当立足于世界文明发展的高水平,吸收世界文明发展的新成果,在世界文化价值链高端提升江海文化的品质,构建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创造易于交流的优质文化产品,搭建畅通的文化交流平台,增强江海文化的附加值,树立影响于世界的文化品牌。

4 构建面向大众的文化发展机制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生产者和变革推动者,江海文化生产、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主体是江海人民。因此,实现江海文化持续创新发展,应当构建直面江海人民生活的文化发展机制。

第一,构建面向全体人民的江海文化教育体系。文化的普及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要面向全体江海人民开展系统的教育,广泛普及江海文化,提高人们江海文化的涵养,夯实传承和创新江海文化的基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开发江海文化教育产品,创造文化推广的良好条件;针对不同群体,搭建形式多样的教育平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调动广大江海人民传承和创新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文化氛围。

第二,构建导向明确的江海文化制度体系。作为多元的江海文化在文化形态、价值、内容、存在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学习、享用各种文化的权利,进而使各种文化平等相处,规范交流,有序发展;我们要用明确的制度彰显政策导向、社会评价,鼓励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江海文化的传承、改造和创新,在包容多样性的基础上,应当通过制度设计的倾斜,凸显先进文化的引领性。

第三,构建融于生活的江海文化实践体系。我们根据文化形态,创设江海文化的学习体系、教育体系、体验体系、生活体系、工作体系、治理体系,将江海文化元素尽可能地引入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使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江海文化,同时使江海文化成为推动实践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塑造江海文化的实践体系中,我们一定要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样板,以其文化影响力推动多元文化的自我消长,使之在多元文化的交互中彰显文明的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化高地和文化依归。

[1] 赵明远.简论江海文化演进的时空脉络[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53-58.

[2] 黄鹤群.江海文化结构与文化大市建设[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05-109.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4] 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第4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55.

责任编辑 俞 林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culture of sea and river guided by socialist core value

WANGFei

(Department of Quality Teaching,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Nantong 226007, China)

To develop Nantong culture, we must inherit and innovate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alist, which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for realizing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of sea and river.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construct a dominant and diversified cultural development pattern, modernization-ordiente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world-oriented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ublic-oriented cultural development mechanism, which helps to strengthen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quality.

socialist core value; the culture of sea and river; innovation

2016-09-08

项目来源: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GYKY/2015/17)

王飞(1966— ),男,江苏通州人,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学,职业教育研究。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6.020

G 127

A

1671-7880(2016)06-0071-03

猜你喜欢
江海文化发展
非遗吹糖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在露水与江海面前,你会如何选择?
谁远谁近?
江海
黄河之声(2018年4期)2018-04-24 02:43:5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6000m~3江海直达LNG运输船推进系统分析
船海工程(2015年4期)2016-01-05 15: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