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价下石油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探讨

2016-03-16 21:54徐东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国际石油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

徐东(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



低油价下石油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探讨

徐东
(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

摘 要:石油企业的资本效率和人力效率挖潜空间有限,通过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以及资源要素重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实现石油企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针对石油企业的产业链特点,要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考虑在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和创新驱动两个层次分别采取不同的路径。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石油企业;低油价;可持续发展

随着以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持续提高为特征的“刘易斯拐点”①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由过剩变为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状况即将结束的状态。的到来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步衰减,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能否成功越过库兹涅茨拐点②库兹涅茨拐点即一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的倒U型曲线的顶点,是指随着一国收入水平的上升,收入分配差距将趋于扩大,当经济水平达到较高程度时,收入差距将开始缩小。这显示经济发展的关注点从注重效率到注重公平的转化。能否成功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越过库兹涅茨拐点,是一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跻身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中国大型石油企业面临利润跳水、成本倒逼、投资收窄、现金流风险持续增加等压力,即便在油价持续走高的前几年,包括中国石油在内的大型石油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呈现逐年下行的现象。成本硬性增长、管理粗放低效、生产经营风险高企、发展后劲乏力等问题不断吞噬着企业的效益,石油企业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形成发展动力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常态下,尤其是油价低位运行的环境下,石油企业需要深入探究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原始理论,寻求可持续增长动力。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全要素生产率,这将推动中国经济由投入型增长转向效率型增长。石油企业要重视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期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1 全要素生产率简介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生产效率的一个指标。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人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第一次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概念,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由技术进步而产生,是长期经济增长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全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通常略去土地不计)的投入量都不变时,产出量仍能增加的部分,全要素生产率并非所有要素的生产率,“全”的意思是经济增长中不能分别归因于有形生产要素增长的那部分,衡量的是所有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步(包括知识、教育、技术培训、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的生产率的增长。它有三个来源: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企业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首先,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进行经济增长源泉分析,即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其次,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是制定和评价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基础。具体来说,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与要素投入贡献的比较,就可以确定经济政策是应以增加总需求为主还是应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为主。

有关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由1995 -2009年的年均3.9%下降至2011-2015年的3.1%,预计“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会进一步下降到2.7%,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放缓决定了整体国民经济劳动生产率的下行。

2 石油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性

根据传统生产函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Q = f(L、K),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劳动(L)、资本(K)以及土地均可以实现产出,获取效益。运用排除法,可以分析除全要素生产率外,构成劳动生产率的其他两个主要变量——人力投入和资本投入能否进一步优化。

2.1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乏力

从资本投入效果分析。“十二五”期间,即便是在2014年夏季之前的高油价时期,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的资本投入与产出的表现为:投资规模持续增加,投资回报率逐年下降。2010-2014年,三大石油公司资本支出年均增加4%,但中国石油的投资回报率从12.1%下降到7.7%,中国石化从13%下降到6.1%,中国海油从25%下降到12.2%。相应地出现资产规模扩大,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的现象,三大石油公司的总资产平均增长65%,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到4%~5%甚至更低。上游油气成本的“天花板”不断被抬升,三大石油公司的单位油气产量折旧、折耗和摊销分别为14.46、17.35、21.3美元/桶。三大石油公司依靠资本投入,实现投资拉动的发展动力逐步丧失,高投资—产能过 剩—生产率低下—再高投资改造的恶性循环已经显现。

从人力投入分析。三大石油公司,尤其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这两个人力超密集企业,在过去一二十年,较好地运用了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政策,分别以市场化用工、项目用工(劳务派遣)等形式,以较低的人工成本和转移成本,实现了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的正效益。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完善,企业依法合规治企意识的强化以及员工维权意识的增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险金等社会统筹合理缴纳,福利、劳保制度的完善都成为用工群体的正当权利和基本诉求,企业人工成本逐年高企,人力资本的边际效益逐年降低。

可见,在资本和人力两个要素增效乏力的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有可能是新常态下石油企业唯一可依赖的增长动力。

2.2经济新常态和低油价下的形势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和油价低位波动的情况下,我们应对油价走势、石油产业发展趋势和新业态做出理性判断。

一是油价在短期内难以回归高位,油价低位震荡或将成为新常态。这是因为:1)石油回归商品属性,供需关系是轴心,油价波动主要取决于供需基本面,供需平衡还受宏观经济影响;2)能源效率的全面提高降低了能源需求;3)清洁能源的发展十分强劲,化石能源呈现结构性减少的趋势。

二是石油产业加快从“资源为王”向“技术为王”的过渡。回顾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史,每一次大的变革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看,新的石油技术集群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沉睡资源被唤醒,油气发现和开发成本不断下降,产量增长后劲足,影响世界供需格局的技术因素将不断增强。油气供需格局与技术创新之间相辅相成。当世界能源市场供小于求、油价高位徘徊时,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蓬勃发展。当新技术不断涌现,市场供应端资源基础加强,油气生产成本降低时,市场供需格局又会随之变化。与20世纪70年代海洋勘探开发技术发展,北海油田大规模开发导致油价大幅下挫类似,这次全球供需格局的变革源于页岩油气开发成套技术,以及风电、生物质能源、煤化工清洁技术等突破了原有技术瓶颈并形成了强大的替代压力。总结历次低油价历程可以看到,石油开采新技术集群的形成,深层次地影响着世界供需格局,凡是能够驾驭市场、抵御风险、抓住机遇、借势发展的大小石油公司,总是超前研发新技术,用新技术化解新风险。美国中小公司灵活应对低油价给我们的启示是:石油企业只有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巩固传统常规技术的优势地位,追赶和发展非常规技术集群,才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三是石油企业到了必须摈弃依赖人力投入和资本投入驱动,进入创新驱动模式的时候。在经济新常态和能源互联网时代,既要重视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更要重视颠覆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石油企业只有通过颠覆性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才可能突破重重难关,实现质的飞跃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以上判断,石油企业的资本效率和人力效率挖潜空间有限,通过技术发展、科技创新以及资源要素重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实现石油企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

3 石油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全要素生产率由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和微观生产效率两部分构成,它更多的是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发挥作用产生的增长。石油企业应根据产业链特点,考虑在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和创新驱动两个层面,分别采取不同的路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1资源重新优化配置

在宏观层面上,通过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可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资源主要指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中要积极做好五项工作。

一是树立和强化现代人才工作理念,即人才优先发展、人才安全发展和人才与企业共同协调发展等理念。

二是突出存量优化思维,即变过去靠增量改善为通过培训、技能鉴定和终身学习改善,优化现有人力存量,同时有意识地把优势人力资源调整和充实到企业优良的业务和板块中,实现劳动力在企业各部门和下属公司之间的有序转移、良性转移、效益转移。

三是坚持实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人才队伍的“H”型发展通道政策(即三种人才可以交叉任职)。

四是积极施行人才流动和用工动态管理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彻底转换。

五是改进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和政策。

总的原则是,在低油价环境下,物力、财力以及信息资源都十分有限,必须开展“创造性破坏”,即推行企业各项业务市场化或内部市场机制,实现“僵尸业务”和“僵尸企业”的有序退出。石油企业必须下决心退出生产率和竞争力低下的业务,消除“痛点”,实现有限资源在企业内部的重新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做不到这一点,其他改革都无从实施。

3.2实施创新驱动

在微观层面上,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改善管理,推动体制改革,激发人的积极性,都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等。对于中国石油企业而言,大规模裁员以及资产、资本的大规模运作既不符合国情也不符合企业实际,只有科技创新是最现实和最长效的做法。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最近披露的数据,在过去20多年里,世界范围内的14家大型石油公司、4家大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研发投入总体保持大幅增长的态势,绝对值增长了近2倍。建议国内石油企业在创新驱动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依靠理论、理念、体制和制度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和员工创新的活力。石油企业要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理念,把企业发展的基点落实在创新工作上;要深化理论研究和理念探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益分享的政策机制,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积极释放改革红利和制度红利,主动改革、创新改革、创造改革;鼓励员工立足本职岗位革新创造,形成以科研骨干为核心,全员共同参与的“大创新”格局,鼓励生产经营一线创新、低成本创新。

二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企业全面创新中的龙头作用,积极开展突破性技术研究。科技创新是石油企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新常态和低油价下增长的新动力。针对业务发展的需要,石油企业要围绕关系发展全局的突破性技术难题,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应用,突出跨界创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三是将创新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总结提高企业自身成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按照全寿命周期的思路开展管理创新工作,提高企业在各个环节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四是树立能源互联网和跨界思维,积极尝试石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吸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加快MES 和ERP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将企业内部各项业务适时引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车道,力争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互联网技术与能源生产消费的深度融合,推动以需求驱动的市场体系构建及组织变革,提升能源市场的效率和市场主体创新力、生产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石油产业新型商业运作模式。

对于全面应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并纳入考核和管理,石油企业需要加强研究、统一认识,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反复探索中加以认知和掌握。正所谓“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希望中国石油企业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思路的引领下,不断开展资源要素重新配置和创新驱动的实践探索,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贤胜, 钱兴坤, 姜学峰. 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6: 315-316.

[2] 张少华.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度和分解[J]. 统计研究,2014(3): 54-60.

[3] 蔡昉.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 中国社会科学,2013(1): 56-71.

[4] 易纲. 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 经济研究,2003(8): 13-20.

[5] 杨汝岱.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 经济研究,2015(2): 61-74.

[6] 蔡昉. 全要素生产率是什么率[N]. 人民日报,2015-03-23(17).

[7] 蔡昉. 从全要素生产率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N]. 中国经济时报,2016-01-12(4).

[8] 魏枫. 谁牵动了油价之手[N]. 中国石油报,2015-01-18(3).

[9] 薛梅. 破局低油价的理性之辨[N]. 中国石油报,2016-01-20(6).

编 辑:夏丽洪

编 审:周 勇

Study on oil enterprises’ enhanc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low oil price

XU Dong
(PetroChina Planning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Abstract:The improvement space for capital efficiency and manpower is limited.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quality, profi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oil enterprise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echnology & science innovation, and resource restructure. 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from the reshaping resources and innovation driv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 chains of the oil enterprise.

Key words: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il companies; low oil pri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6-02-18

猜你喜欢
全要素生产率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中国人口红利的国际比较与测算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