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熹,徐伟民
(武汉轻工大学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23)
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熊熹,徐伟民
(武汉轻工大学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23)
摘要: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高度融合的今天,高等学校都积极地推进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就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推进混合式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平台;网络教学;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价
1引言
2012年被称为世界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元年。同时,世界著名大学也纷纷加入MOOC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优质MOOCS相继出现。2013年,阿曼多·福克斯(美)和戴维·帕特森(美)教授又提出“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概念”,即将MOOC在线教学资源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线上(on-line)学习与线下(off-line)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1]。
我国高校自2013年初开始加入到MOOC建设实践中[2]。2013年10月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正式对外发布,并且结合“学堂在线”这一MOOC平台,针对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开展了混合教学的试点[1,3]。我国学者们对“翻转课堂”、“MOOC”、“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并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4]。但要在高等学校大规模推行MOOC或SPOC,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2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的重点之一是MOOC的利用与开发[5]。高校的网络教学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开展。一是与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智慧树、尔雅通识课、爱课网等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联盟。充分利用其网络平台上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鼓励学生选课并在线学习获取学分,激发学生网络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同时缓解高校自身建设优质课程和师资不足的压力。联盟网络平台上的MOOC资源,具有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和教学信息的综合性等优势[6]。但是,由于远程教学,学生在线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价交给了运营商,远距离的教学教师团队难以形成,学生与线上教师难以直面交流,教学过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导致学生中途退出率较高、学习考核存在漏洞、课程通过率较低等问题产生,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是在引进联盟平台中的部分网络课程的同时,学校自建网络课程平台,加快建设符合本校特色和人才培养体系要求的优质网络课程,保障网络教学的持续性。但是在自建网络课程时,由于高校要兼顾自身的人才培养特点,建立教学平台、课程教学资源,同时还要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工作量大,进程缓慢。
2.1教师参与混合式教学的思想准备问题
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将传统课堂上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建成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包括文档、视频、PPT、动画和题库等,以供学生预习和复习。既要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又要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合理安排见面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知识内化,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8]。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进,对教师要求更高了,教师要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关能力。如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课程资源与扩展资源的建设能力、线上与线下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网络互动能力(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教师课堂授课之外的网络平台工作时间增加了。教师建设课程网站,丰富和完善课程学习资料、布置作业、进行网上答疑以及在线讨论与交流等[6,9-10],都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才能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2.2学生参与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方法和能力问题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能力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尽管现代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感兴趣,对网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也感兴趣,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时间管理观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影响很大,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向自觉并主动学习,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同时也需要学校的学习环境改变。基础性知识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借助于网络课程资源、在线互动交流等手段主动完成[6]。由于学生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如果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控能力、 意志力及挫折承受力较差,没有认真去进行课前学习和思考,那么在见面课学习中,就会出现提不出问题、听不懂授课内容、参与不了课堂讨论等问题,从而导致课程学习失败,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3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改革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是一考定终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上课出勤率、期末考试中,忽视了教学过程的考核和评价,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考核与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即包括线下课堂教学考核与评价和线上网络学习与互动的考核与评价。因此,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要重新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等方面,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核与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又要考核与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11],还要考核与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形成综合考核与评价结果,重点考核与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3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行的措施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行,除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外,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全天候、无边界的网上“教”与“学”的互动空间,能为教师进行课程网站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便利;能实现教师进行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网络互动教学;能为教师测评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提供支持;能方便学生查阅教学资源、观看教学视频;能实现课程教学评价功能。其核心功能模块为数字化课程资源模块、在线教学活动模块、在线教学评价模块。
3.1.1数字化课程资源模块
室性早搏(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指His束及其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通常被定义为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搏动,频率>100次/min,在30 s内自行终止。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可通过查体、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远程心电监测发现。
使用向导式创建课程网站,发布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设计等教学材料。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章节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设计、编辑和展现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线编辑视频资源,按知识点剪辑视频、在视频内部插入图片、PPT、测验题、提问及字幕等。教师可以通过列表方式告知学生学习参考资料,并可使用链接链接到学校数字图书馆。教师可以在网站上建立试题(习题)库并进行分类管理;设置试题(习题)库中试题(习题)的难度系数,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自动修正难度系数,教师可以根据难度系数、知识点和测试层次等选择方式从试题(习题)库中随机抽取智能组成新的试卷,供学生在线考(测)试。
3.1.2在线教学活动模块
网络教学平台展现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学生将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学习和交流,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能力,在线教学活动模块设计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视频教学、在线学习与讨论、在线辅导答疑、在线作业与测试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并可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和讨论式教学等,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过程管理和控制,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练习、测试题进行巩固知识,也可以自已选择测试题进行自测,提高学习效果。
3.1.3在线教学评价模块
该模块设计需要实现多维度教学评价。重点实现对教师教学过程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与效果评价。对教师教学评价指标的创设、指标分数及权重的设置、被评价课程分类设置与选择、参评学生的选择与限制,具有分学院、分教师统计教师评价得分与排名和分类汇总学生评语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指标由教师自行拟定,随时了解学生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不断调整与完善课程教学方案。教师可以通过统计功能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观看视频时间、访问课程网站的内容、参与在线讨论、完成作业情况等来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同时还可以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设置成平时成绩考核指标及权重,形成学生平时成绩。
3.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3.3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改革
3.3.1教师对学生评价
教师对学生考核与评价包括两个部分,即学生课堂学习考核与评价和学生在线学习考核与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考核与评价主要考核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情况(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测验成绩)、面对面讨论问题情况、期末考试等线下考核与评价。学生在线学习考核与评价包含视频观看、参考资料访问、问题的回答、论坛讨论(或分组讨论式教学)的参与度、在线练习的完成情况、在线测试的成绩等考核项目,教师可以设置每个项目的权重进行在线考核评价。
学生总评成绩=学生课堂学习考核评分×权重+学生在线学习考核评分×权重
3.3.2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设问题形成教学调查问卷,进行教学调查,随时收集并了解学生对教师自已的教学情况和对本课程的相关意见和看法。
3.3.3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除按传统的教学督导制度外,还可以设置评价指标通过网上进行评教,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设置调查问卷,了解教师教学过程整体情况。因此对教师评价包括:学校督导评价、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对教师网络教学评价、同行评价等。针对混合式教学,对教师评价体系应增加网络资源的丰富评价(视频资源、学习参考资料内容、网站设计与内容更新等)、在线答疑的回复率、在线讨论的引导方法、在线练习与测试的发布与批改等指标。
3.4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与改革
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运行的关键,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的过程中,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以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为目标,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在混合式教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阶段,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网络课程建设培训制度、网络课程建设标准、教师网络课程建设的激励性制度等,在混合式教学实施阶段,有建立和完善教师网络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教师网络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学生网络课程学习学分认定等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混合式教学条件下的教学质量。
4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要求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答疑解惑。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把握好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设计在线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知识点以及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MOOC浪潮中,高等学校不能局限于共享校外的优质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进行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和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进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课程或课件放到网络上,也不能简单地组织学生在线选课学习,而是要切实做好学生在线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戴维·帕特森.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130(4):13-21.
[2]袁松鹤,刘选.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130(4):3-12.
[3]吕静静.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新内涵探究——基于SPOC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228(3):72-80.
[4]孙洁.论混合式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基础[J].现代企业教育,2013(14):137-138.
[5]裴小琴,夏春明,杜龙兵,范圣法.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以华理校园慕课平台建设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5,143(3):10-13.
[6]张永胜.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与设计[C].第20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29-35.
[7]赵新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公安法学教育改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5):56-29.
[8]章木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ESP+EGP混合教学模式探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1):78-81.
[9]王一帆.互动与对与:经管类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中的混合式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2016,37(3):270-272.
[10]赵晓霞.MOOC冲击传统高等教育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6-14(6).
[11]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2.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of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network
XIONGXi,XUWei-mi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an 430023,China)
Abstract:Mixed teaching mode is a new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nline teach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actively promoting the network assisted teaching plat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xed teaching.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hybrid teaching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network platform; network teaching; mixed teaching; teaching evaluation
收稿日期:2016-03-12.
作者简介:熊熹(1962—),男,高级讲师,E-mail:666mm999@163.com.
基金项目:湖北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2014325).
文章编号:2095-7386(2016)02-0114-04
DOI:10.3969/j.issn.2095-7386.2016.02.022
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