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2016-03-16 19:08郑思融刘芯芯任静涛袁镇海陈贤智
文教资料 2016年1期
关键词:华南农业大学平时成绩教学管理

郑思融 刘芯芯 任静涛 袁镇海 陈贤智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郑思融 刘芯芯 任静涛 袁镇海 陈贤智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学生的课程考核结果是对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随着人才培养方向的多元化,课程考核也逐步摆脱以前的单一形式,并不断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体系。为加强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华南农业大学于2013年4月推出了本科课程考核新规。本文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效果的调研,进一步探讨课程考核的发展方向。

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 实施效果 改革方向

一、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承担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任。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华南农业大学紧跟时代潮流,推出课程考核改革。

华南农业大学原课程考核方式大致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70%。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后,平时成绩比重有所上升,占总评成绩的50%。其中分为考勤至少3次,占总评成绩5%以内;随堂测验至少3次,占总评成绩25%或以上;课程作业至少3次,占总评成绩20%或以上。

为验证课程考核改革成果,本研究团队在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的支持下,以华南农业大学学生教学信息委员会为基础平台展开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全校师生对于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见和看法;同时,对相关老师进行详尽采访,对不同意见进行探讨。最终通过分析论述,形成此次调研结果。

二、调查情况

(一)基本概况

本次调研共派发纸质问卷2000份,涉及全校450名教师、1200多名学生及300多名教学信息员。针对不同对象,调研团队针对性地设计了三份不同问卷且有效回收率分别达到77.3%、98.92%、92%。

由数据可知,此次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都达到了77%以上,回收有效问卷的总体数量较多,数据真实、可靠。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此次调研活动的所有有效问卷的汇总数据。

(二)主要数据分析

1.课程考核改革成效

(1)课堂出勤率提高

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是衡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参考标准,据调查显示,本次课程考核改革对提高学生出勤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我校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整体上较好,由此可以看出此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在提高学生课堂出勤率方面已初显成效。

(2)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教学实践证明,好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教师能在教学中得到乐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积极性。良好的课堂交流有助于师生加深互相了解,促进知识有效传输。调查显示,由于课程考核新规有对课堂参与度的相关评定,我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有所提高,但不排除较多学生迫于考核压力参与课堂互动。

(3)课后复习情况更为乐观

复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收获。适当的课程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改革之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大大减少,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大大增加,因此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新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校学生 “平时上课随意、考前突击复习、考完立马忘记”的不良状况。

2.课程考核改革仍有不足之处

(1)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课时因素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调查发现,各学科反映课时紧张的教师都超过了50%。根据后期对一些老师的采访得到的回答,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原因,一方面学校部分课程的课时一直较少,特别是对于专业课来说,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压力较大,难以丰富课堂内容和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同时对学生拓宽知识广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也有一定的削弱。另一方面由于平时的成绩考核需要在课堂上完成,考勤、随堂测试必须占用一部分课堂时间,不仅影响了课程考核的验收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

(2)考核方式没有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

在反馈信息中,79%的教师反映课堂上学生偶有缺勤,仅有2%的教师反映课堂上学生时常缺勤。89%的教师反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学生的调查中,仅有1%的学生会常常缺勤,67%的学生能够做到从不缺勤,32%的学生会因为时间冲突等原因偶有缺席。

从学生的学习状况看,尽管现行课程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活跃程度,但应付式作业增多,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32%的学生表示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37%的学生迫于压力而参与,31%的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此次改革虽然有所成效,但大多数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尽管学习状态取决于学生个人,但如果教育工作者在课程考核内容设置时,更多地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应付,将会有效地强教学效果。

(3)课程考核方式对不同学科的验收不够弹性灵活

调查数据显示,理工、管理类教师更重视期末成绩,认为期末成绩所占比例应高于平时成绩。同时,文史、社科类则倾向于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大致相等。并且,即使在同一学科中,不同科目老师对于成绩比例分配的看法有所不同。

同时,教师更希望能够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社科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同时要考查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因此有教师认为可以将实践表现加入课程考核;理科类内容较为复杂,难以迅速掌握,多练习是提高该类课程成绩的必由之路,因此该科类老师认为平时练习、作业应该在成绩考核中占有一定比例。

目前,华南农业大学的课程考核方式对于不同学科的要求大同小异,不能满足各学科的实际需求,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到课程考核方式的制定当中;另外,在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上应给予教师较大权利,使教师能够灵活地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和相应的比例,使平时成绩考核方式更加贴合课程性质。

(4)课程考核改革还需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学生的意见

此次华南农业大学的课程考核新规与学生的期望有所偏差。

调查发现,32.97%的学生认为平时与期末成绩的理想比例为3:7,28.75%的学生认为平时与期末成绩的4:6,23.95%的学生认为5:5,7.93%的学生认为6:4,5.31%的学生认为7:3。另外,数据表明,课程作业、课堂考勤、随堂测试、课堂表现是我校学生的较易接受的四种平时成绩考核方式。然而,不同学院的学生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和随堂测试、课堂笔记等方式相比,理学院和林学院的学生更希望以课程论文、PPT展示、课程实践的形式进行平时成绩考核。

综上,现行的平时成绩考核指标总体上比较合理,但由于各个学院具有不同的特点,个别指标并不完全适合所有学院的学生。学校政策制定者和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所指定的课程考核方式具有科学性。但在制定考核方式时,适当地考虑学生意见,将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相互反馈机制还不够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新生对于现行的课程考核了解不多,这种现象较为正常。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大二、大三,甚至大四的学生对于现行的课程考核完全了解的也不多,这表明了实施课程考核改革后,我校学生并没有很清楚地了解到方案的具体内容。同时,学校没有一套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反映课程考核情况,使得教学部门无法适时地对相关的考核政策作出及时调整。

教学管理和相互反馈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如果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之间不能有一套快速的反馈机制,达到由上而下的及时传达和由下而上的及时反馈的效果,则会间接影响我校的教学质量。

(三)对高校课程改革的相关建议

1.课程考核应以学生发展为方向

纵观世界格局的发展,以管理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然不适宜今时今日的大学发展。课程考核必须正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尤其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教育不只是传播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抽象的归纳理解能力,最终是为了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作出有意义的选择。为此,各类专业课教师应彻底改变课程考核相当于考试的概念,必须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纳入考核范围,使课程考核更加注重过程的发展。这样的措施不仅有助于学生有效理解理论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专注于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理论知识的主要传授者、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及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教师是课程考核的执行者。如果教学管理部门在课程考核的制定过程中能充分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则不仅能更好地完善考核规定,而且能够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即是要认清课程考核的本质,认识到学生所具有的能动性。学生不只是教学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主动积极,直接决定最终的学习效果和思维发展的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必须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课程考核方式应树立学生自我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观念,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3.制定弹性课程考核政策

高校学科众多,课程也有相应的分门别类,单一的考核机制肯定无法满足不同学科的需要,同样,不同学科的考核方式需要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而制定。然而,正是因为学科众多,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则学生的考核工作将会给教学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混乱。所以,引入弹性课程考核政策十分必要。制订课程考核方案时,可由校教学管理部门明确考核方向和大体考核内容的占比划分,再由各院系依据学院性质进行细致划分,最终由各学科教师根据自身上课内容和方式进行一定范围的微调。政策的弹性在于权力的适当下放,这样的操作既能明确教学管理部门的战略方向和管理目标,又能满足各学科的实际需求。同时,提高院系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而不是仅靠“上传下达”。

4.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完善改革措施评价与信息反馈机制,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形成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学反馈机制的确立,一方面,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下达政策,使教师、学生更能明确政策的方向。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向教学管理部门反馈关于课程考核的相关问题,以及为学生向老师提出意见提供方便,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下辖的学生教学信息委员会,其宗旨就在于“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经过不断建设,该平台为学校教学反馈提供了不少便利。尽管其职能还没有涵盖包括课程考核的反馈等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只要稍作改造建设,这样的平台很快便能服务于课程考核的反馈。建立反馈机制需要一条传递的纽带,一个供教师和学生反馈的平台,这样才能在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三方之间更方便地建立对话,提高反馈和改进效率。

三、结语

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等全面参与,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结合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相关理论和经验,建立起以学生能力为评测核心、注重学习过程考核的课程考核体系。同时以高校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而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课程考核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实践能力,重点是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态度。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对国际的不断借鉴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包括课程改革考核在内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必将促进教育教学全方位改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李晨光.高校课程考核改革之我见——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4(34).

[2]李子彦.对当前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VOL25(7).

[3]崔芸,黄文勇,林宇健.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0,VOL16(5).

[4]徐蕾艳.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12(6)(中旬刊).

[5]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VOL31(6).

[6]李念良,李望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2013(9).

[7]罗三桂,刘莉莉.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

向 红 李晨光

猜你喜欢
华南农业大学平时成绩教学管理
华南农业大学生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
海上专业英语平时成绩信度与效度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