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遐东,史 悦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北宋东京樊楼与古代文学创作探析
景遐东,史悦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樊楼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内最著名的酒楼,作为东京城内极富文化内涵的地标性建筑。南渡以后,樊楼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或为文人士子冶游之地,或为市井故事的重要发生场所,并且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东京的象征。更值得注意的是,樊楼一度成为士人追忆故国的代表意象,被赋予民族与中原记忆。而元以后,樊楼则常成为后代文人笔下北宋盛世与繁华都城的象征。
樊楼;东京;国都;文学
东京城是北宋最具代表性的繁华都市。遍布东京城的酒楼,在城市繁荣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樊楼作为东京城内最为知名的酒楼,满足了社会各阶层饮食文化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在京城民众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又因民间流传宋徽宗与李师师在樊楼饮宴弹琴的风流韵事,使得樊楼成为了一道别有情趣的风景,自宋代以后便不断被文人写入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作为象征北宋东京城盛世繁荣风雅的标志性建筑,樊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早已超出了一般酒楼的范畴,它见证了一代天子的风流韵事,也目睹了众多市井细民的悲欢离合。在朝代更迭中,樊楼又作为南宋遗民思念故国旧都的象征和后代文人笔下北宋东京梦华盛世的具体意象,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关于樊楼最初建立的时间,文献没有明确记载。目前,最早提及樊楼的史料是《宋会要辑稿》:“开宝七年正月十四日,幸大相国寺焚香。还御东华门,召从臣观灯。先是帝自左掖门出,乘逍遥辇至明德门外灯山前,驻辇阅百戏,遂召从官升楼宴饮。是岁始自左掖门出,由御桥至开封桥,观坊市影戏,遂至相国寺,过酒户孙守彬楼,少驻辇。又至白矾楼观杂戏,遂御东华门。”①据此可知樊楼本名白矾楼,在宋太祖时期就已经存在。此外,南宋吴曾笔记集《能改斋漫录》地理篇中也有关于樊楼的记载:“京师东华门外景明坊,有酒楼,人谓之矾楼。或者以为楼主之姓,非也。本商贾鬻矾於此,后为酒楼,本名白矾楼。”②指出白矾楼因最初有商人在此出售白矾而得名,也被称作矾楼。
关于樊楼的本名,除上述两则材料外,吴自牧《梦粱录》酒肆篇中记载:“曩者东京杨楼、白矾、八仙楼等处酒楼,盛于今日,其富贵又可知矣。”③也佐证了白矾楼为樊楼本名。
樊楼在北宋宣和年间易名为丰乐楼。《东京梦华录》酒楼篇中记载:“白矾楼后改为丰乐楼,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④可知白矾楼在宣和年间进行了扩建,而此时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时期,易名“丰乐”二字,有期盼丰乐盛世之意。《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中也记载:“樊楼乃是丰乐楼之异名。”⑤但白矾楼一名早已深入人心,仍被沿用,同时被称做矾楼。据笔者推测,由于“矾”的繁体写法为“礬”,与“樊”字相似,因此在文字流传过程中也被写为樊楼。北宋灭亡后,南宋临安城内也曾有座仿照北宋东京白矾楼而建的丰乐楼,为了区分两座同名的建筑,现存有关北宋白矾楼的话本、小说、诗、词等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多称之为樊楼。
关于樊楼的位置,根据《宋会要辑稿》和《能改斋漫录》中的记载,可知樊楼位于东华门外的景明坊。宋史学专家周宝珠先生在其著作《宋代东京研究》 中所附的《北宋东京图》上标出的樊楼具体位置,也与上述文献记载一致⑥。此地段位于京城核心商业区,地理位置优越。
樊楼是繁华东京城的地标建筑之一,建筑规模庞大,内外装修奢华,与皇室建筑相比也毫不逊色。徽宗宣和年间扩建后樊楼的模样,《东京梦华录》载:“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内西楼后来禁人登眺,以第一层下视禁中。”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展现的东京建筑多为一、二层,登楼者在三层相高的西楼向东眺望时,大内皇宫一览无余。所谓“五楼相向”,指出樊楼并非一栋单独的建筑,而是东西南北中五座主楼鼎立的建筑群。五座楼之间有飞桥供人来往,楼内部有走廊供人上下,构成一个彼此相通的整体。樊楼景致也曾出现在画卷中,为人赏识。元代王恽《题李怀远世系后》中载:“李镐,字之京。涿之定兴人。尝作《樊楼风雨》、《春云出谷》二图,大为东瀛子萧公所赏识。曰:‘士夫间不多见也。’”⑦该画虽以失传,但可以想见樊楼之宏伟瑰丽。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都城东京,有正店七十二家,脚店数以千计。”樊楼正是这七十二家正店之首。正店有酿酒沽卖的权利,樊楼内的侍者“茶酒博士”便有七、八十位之多。樊楼自酿的酒是天下名酒,其上缴给朝廷的税款,同样不可小觑。《宋会要辑稿》食货篇中记载,宋仁宗天圣五年,朝廷下诏:“白矾楼酒店如有情愿买扑出办课利,令于在京脚店酒户内拨定三千户,每日于本店取酒沽卖。”一家酒楼能得到朝廷如此重视优待,可见樊楼在北宋时期的显赫地位。
宋张能臣《酒名记》载:“樊楼自产酒有‘眉寿’、‘和旨’两种。”⑧酒名均出自《诗经》。“眉寿”取自《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寓意健康长寿;“和旨”取自《小雅·宾之初筵》:“酒既和旨,饮酒孔偕。”“和”为醇,“旨”为甘美,酒名雅致,体现了店主较好的文化素养。
北宋取消宵禁后,夜市便逐渐发展壮大。《东京梦华录》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皇宫东华门外的樊楼前便形成了“市景最盛”的饮食市场。樊楼门前车水马龙,也带动周边的茶肆生意兴隆。《摭清杂记》载:“京师樊楼畔有一小茶肆,甚潇洒清洁。皆一品器皿,椅桌皆济楚。故买卖茶极盛。”⑨
当然,樊楼能够名扬天下,不仅依托于美酒美食等物质方面,而且得益于文人雅士歌姬舞女所展现的娱乐方面。《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篇中记载:“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延叟、孟子书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在京城瓦肆群芳谱中,李师师名列第一。而这位花魁娘子献艺之处,正是樊楼。《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中有这样两段描述:
樊楼上有御座,徽宗时与李师师宴饮与此,士民肯不敢登楼。
当时李师师住在内西楼,此屋甚雅,珠帘秀额,红床锈被,四壁挂山水名画,绿绸窗帘。她红绸调筝与屋侧,青衣演舞于中庭。⑩
宋词乐舞,美酒佳人,怎能不使人流连忘返?宋徽宗与李师师在此饮宴弹琴的记载,为樊楼增添了皇家色彩和想象空间,也使得更多文人开始关注樊楼,将其作为描写对象或东京的重要背景写入诗、词、话本小说等古代文学作品中。
(一)诗词中的樊楼
北宋文学作品中写到樊楼的并不多见,樊楼进入文人诗词作品始于南宋,作为东京城的代表意象,抒发了北宋遗民怀念故国旧都的民族心理。
朱熹之师,宋代理学兼文学家刘子翚,在壮年时代经历了靖康之难,其父出使金国,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亡。面对山河破碎、国都沦陷、生父为国捐躯的现实,刘子翚悲愤交加作《汴京纪事》组诗二十首,记国都沦陷,忆往日繁华。其中第十五首以樊楼为具体意象,追忆汴京太平盛世:“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北宋时期,能够在京师樊楼享用美酒,欣赏歌舞娱乐,被看作是生平乐事,美好记忆。而今汴京沦陷,衣冠南渡,再登樊楼已成奢望。
南宋初年,临安西湖畔建起了一座丰乐楼。这座与北宋东京丰乐楼重名的建筑,是南渡的东京民众对东京梦华的怀念,更是南宋子民对恢复大宋盛世的憧憬。但偏安东南的宋室君臣贪图享乐,南渡至临安后大兴土木,并无积极恢复故土之意。唯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辛派词人刘克庄渴望建功立业收复故土,却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他在《即诗十首》第七首中写到:“吾生分裂后,不到旧京游。空作樊楼梦,安知在越楼。”感叹自己生于南渡以后,未能目睹昔日东京繁华,岂知梦中樊楼,竟在吴越,故国之思沉痛悲凉;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延至后代,樊楼逐渐成为了诗词中代表京师繁华盛景,追忆承平乐事的具体意象。比如,宋元之际方回诗《次韵宾旸啼字犹字二首》:“往年灯火醉樊楼,月落吹箫未肯休。不惜黄金追胜事,肯回青眼顾时流。”元代黄溍《送凌吉叟之杭州教授》:“春风樊楼醉,一笑百斛珠。亦有朱门家,齐讴间吴歈。”明代王立道《大梁行送陆白庵同年使周藩》:“城中日暮起歌钟,五千户邑擅侯封。樊楼灯火晃清昼,平台车马如游龙。”清代汤右曾《汴京杂感四首》其一:“清渠照出锦帆迟,千载烟杨尚作丝。一样伤心莫回首,樊楼春酒最浓时。”清代查慎行《汴梁杂诗八首》其六:“胜国分藩本属周,承平乐事属樊楼。星连北极雄繁会,地是中原沃衍州。”清代赵翼《西湖怀古》:“一笠峰峦非艮岳,两陛灯火似樊楼。空馀芳草孤口路,老将骑驴威白头。”明代牛恒《周藩宫词》:“夜来行乐雁池头,侍女分行秉烛游。唱彻宪王新乐府,不知明月下樊楼。”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金陵杂题绝句》:“淡粉轻烟佳丽名,开天营建记都城。而今也入烟花部,灯火樊楼似汴京。”明代文坛盟主“后七子”领袖王世贞词《多丽·晚春雪后即景》:
醉飞琼,恼乱瑶池清宴。吉玲琤凤钗敲碎,荡成满地飘霰。送夭桃武陵几树,伴梨花杜曲千片。妒我春衫,妆他寒食,乍惊蜂蝶,又猜莺燕。五陵畔,杂和烟雨,宝马踏青转。樊楼上,银筝细炙,红炉重暖。怯寒色,条桑小妇,幂篱轻护娇面。展纤弯,一双莲瓣,屐齿香泥粉痕浅。冷落流光,凄迷余景,东风无计玉山软。天公老,被伊瞒过,红日几时见?空耽搁,无主野芳,满目愁怨。词写晚春雪景,上片结尾用李师师红绸调筝于樊楼之典故,画面闲雅而有情思。
清词第一人阳羡派词人陈维崧北上开封时,游览樊楼遗迹,遥想北宋时期东京城繁华盛景,感慨沧海桑田物是人非,遂作词《满江红·樊楼》:
北宋樊楼,缥缈彤窗绣柱,有多少州桥夜市,汴河游女。一统京华绕节物,两班文武排箫鼓。叉堕钗斗起落花风,飘红雨。 西务里,猩唇煮。南瓦内,鸾笙语。数新妆炫服,师师举举。风月不须愁变换,江山到处堪歌舞。恰西湖、甲第又连天,申王府。
作家竭尽描摹北宋东京之歌舞繁华,而下片最后转写西湖甲第连天,委婉抒发了北宋亡国之感叹。
(二)笔记、小说中的樊楼
樊楼作为京师重要会饮之地,是笔记、小说中北宋时期多位名人奇闻轶事的发生地。
1、北宋张君房是中国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著作《云笈七签》影响深远。张君房不仅痴迷道术,而且热衷功名。仕途曲折不得志时难免借酒消愁。释文莹《湘山野录》中便有张君房醉饮于樊楼的记载:“祥符中,日本国忽梯航称贡,……夷使回乞令词臣撰一寺记。时当直者虽偶中魁选,词学不甚优赡,居常止以张学士君房代之,盖假其稽古才雅也。既传宣,令急撰寺记。时张尚以小官,醉饮于樊楼,遣人遍京城寻之不得,……钱希白曰:‘世上何人号最忙,紫微失却张君房。’时传此事为雅笑。”日本国来朝,圣上传召的关键时刻,张学士仍两耳不闻于樊楼醉饮,足见宋初京城酒肆之甲的吸引力,令京师士人流连忘返。
丰城黄氏家学渊源深厚,一门父子四人均中进士。《江西通志》中有黄彦辅醉饮樊楼作词的记载:“黄彦辅,字伯疆,丰城人。得礼之子,政和进士。……为人豪爽醖藉,尝在京师樊楼酒酣,赋月词十篇,皆以《望江南》歌之。都人聚观,谓谪仙堕世。明日词传禁中。”南宋徐鹿卿《丰水赋》中“堕谪仙于樊楼,精象数于草堂” 一句便化用了黄彦辅醉饮樊楼作词被称为谪仙堕世的典故。张舜民《画墁录》中记载了一则于樊楼看相的奇事:“冯继业之父,朔方节度使卫王刘伯寿,少年不羁。一旦,早至,白矾楼下天未明。独坐茶坊中,有一老人继入,就坐,因相问劳,共茶。老人曰:‘少年不能饮,老夫自饮。可同登此楼乎?’伯寿欣然从之。既上阒,无一人,老人一举已斗余矣。熟视伯寿曰:‘少年神清气足,可以致神仙。然肩骨低一指,犹位跻三品,至耄年,文武双全,子孙蕃衍。’”多年后老人对刘伯寿的预言一一印证,让故事发生地樊楼增添了一抹神异色彩。
王明清《龙主》开篇:“宣和七年元日,有太学生数人,共登丰乐楼会饮。都城楼上酒客坐所,各有小室,谓之酒阁子。邻阁有一客,引盃独酌至数斗,浩歌箕踞,旁若无人,衣冠甚伟。诸生异之,因相率与之揖,且邀共坐。客亦不辞,来前又饮斗镣,议论锋出,凡所啓问悉出人意表。诸生降问及姓氏。曰主姓龙,弃家访道,随所寓而安之,亦有年矣。”可见京师太学生相约聚饮樊楼的景象。
周密《齐东野语》中有富商沈君与携名妓于樊楼炫富的记载:“吴兴东林沈偕君与,即东老之子也,家饶于财。少游京师入上庠,好狎游。时蔡奴声价甲于都下。……一日,携上樊楼,楼乃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沈遍语在坐,皆令极量尽欢,至夜,尽为还所直而去,于是豪侈之声满三辅。”展现了樊楼作为京师第一酒楼,声名远扬,以至于成为外地富豪炫耀家财一掷千金之地。
2、与诗文中的樊楼多作为东京繁华象征的意象不同,宋元话本和明代小说中往往将樊楼作为故事情节展开的重要场所,对樊楼的描写较为生动具体,洋溢着浓厚的京城、市井气息,见证着市井细民的悲欢离合。据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 现存宋元话本有4篇涉及樊楼。
最有著名者当属《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故事发生在北宋徽宗年间的东京,富商周大郎之女周胜仙与樊楼二掌柜范二郎于樊楼一见钟情。周胜仙通过与卖糖水的吵架,巧妙的自报家门,透露其待字闺中等重要个人信息,范二郎也隔空回应,自报乃樊楼开酒店的范大郎之弟。虽有媒妁之言,但二人婚事遭到了周父的坚决反对。周胜仙气绝身亡,周父为女儿风光下葬。周胜仙在棺内遭盗墓贼奸污,阳气入体意外复活。凭着心中对情郎的一丝执念,夜深灯火上樊楼,终与范二郎相见,但范二郎以为活见鬼,失手将周胜仙打死。于是,范二郎被开封府拘禁。周胜仙在梦中与范二郎做了三日夫妻后,魂魄归天。情痴女主角周胜仙爱上了樊楼里的范二郎,在樊楼邂逅了她人生的春天,也在樊楼葬送了卿卿性命。樊楼作为市井文化的载体见证了一个痴情的女子的爱情悲剧,贯穿话本始终。《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有一段写宋仁宗微服私访,“将及半晌,见座酒楼,好不高峻,乃是有名的樊楼。有《鹧鸪天》为证:‘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物珍馐味,四面栏杆彩画檐。’”宋仁宗眼中樊楼竭尽奢华,其后的故事也就由樊楼展开。仁宗在樊楼饮酒时遗落折扇,恰好被经过的赵伯升捡到,后归还仁宗。赵伯升也凭借这段樊楼际遇而平步青云。《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则讲述靖康国难时期,一批背井离乡的东京人在燕京的经历。燕京城内最豪华的酒楼秦楼乃是金人仿照樊楼建造。置身秦楼,遗民脑中浮现的尽是樊楼昔日盛况。小说还有主人公杨思温在燕京秦楼上遇到了原是“白樊楼的过卖陈三儿”的情节,生动表现了遗民的故国之思和对北宋繁华的无限追忆。《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中临安善煮鱼羹的宋五嫂本是住在“汴京樊楼下”,因北宋亡国流落到杭州,同样表达了国家乱亡百姓离乡背井的社会内容。
3、《水浒传》中多处写东京热闹繁华,其中两次写到樊楼。其一是第七回,高衙内垂涎林冲娘子,让家住樊楼前的陆虞候请林冲去樊楼吃酒。场景设置上,此时林冲尚为朝廷官员,吃酒唯有到号称这京城酒肆之甲的樊楼,方能配得起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当时两个上到樊楼内,占个阁儿,唤酒保分付,叫取两瓶上色好酒,希奇果子案酒。”其间谎称林冲闷倒,引林娘子前来,借机将其骗至陆虞候家。林冲之悲剧即游樊楼开始。
其二是第七十二回,宋江在元宵节与李师师商议诏安之事后,“正打从樊楼前过,听得楼上笙簧聒耳,鼓乐喧天,灯火凝眸,游人如蚁。宋江、柴进也上樊楼,寻个阁子坐下,取些酒食肴馔,也在楼上赏灯饮酒。吃不到数杯,只听得隔壁阁子内有人作歌道:‘浩气冲天贯斗牛,英雄事业未曾酬。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史进、穆弘在樊楼醉饮抒怀,抒发匡扶正义壮志未酬之感;宋江则谨慎清醒,生怕兄弟在这京城贵胄云集的樊楼上出言不慎,惊动朝廷,坏了招安大计。樊楼再次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场所。
樊楼作为文人笔下北宋东京城的代表性建筑,成为北宋盛世的见证。樊楼作为繁华东京城的一座建筑,紧邻皇宫地段优越,建筑规模瑰丽宏特,装饰风格奢华大气,是北宋子民引以为骄傲的地标之一。樊楼作为一座酒楼,首先以美酒美食满足了市民的餐饮物质消费需求,在京城民众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为,经营者引入雅俗共赏的文化娱乐方式,京城瓦肆群芳云集此楼,令食客流连忘返,是北宋京城市井文化的典型。樊楼依靠其京城七十二家正点之首的实力,进入了文人的视野。樊楼又因宋徽宗与李师师在此饮宴极大提升了知名度。探寻皇帝曾痴迷的温柔乡,满足了众多市井细民的好奇心理,樊楼也因此具有了天子、冶游的别样格调。
随着朝代的更迭,樊楼在文人笔下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宋室南迁后,西湖畔建起了一座沿用北宋樊楼旧名的丰乐楼,心怀故国的南宋文人往往借丰乐楼寄托对东京的怀念,自然也婉转抒发对宋王室不思收复故土的悲愤。元以后,樊楼则成为文学作品中描写北宋东京时代的重要背景,也成为描写盛世繁荣风雅的象征。
注释:
①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
②吴曾.能改斋漫录,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③吴自牧著,符均校注.梦粱录,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④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下引《东京梦华录》文本同注.
⑤佚名.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北京: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⑥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⑦王恽.秋涧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张能臣.酒名记,四库全书本.
⑨王明清.摭清杂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佚名.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北京: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1]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2]吴自牧.(符均、张社国校注).梦粱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
[3]佚名.新刊大宋宣和遗事[M].北京: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4]孟元老.(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 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胡世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7]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胡光波)
2016—01—12
景遐东,男,文学博士,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史悦,女,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I206.2/.4
A
1009- 4733(2016)03- 0001- 05
10.3969/j.issn.1009-4733.2016.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