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研究

2016-03-16 00:31陶克祥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训体育院校办学

陶克祥

(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中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研究

陶克祥

(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现有14所本科体育院校校训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体育院校校训体现了体育院校的办学特色,凝炼了体育院校的办学理念,是我国体育院校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具有显著的语言文化和词源文化特征,形式对称、内容含蓄是其主要语言文化特征;词源文化特征显示,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主要源自引经据典、名家之言、庆典贺词等。研究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是加快新时期体育院校实施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本科体育院校;校训;中国

大学校训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是大学办学理念的高度凝炼,是大学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大学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的深刻反映,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大学校训已成为大学人引以为豪的文化旗帜。“校训对一所大学而言,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精神文化元素,它对内能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向心力,对外则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一种重要彰显,是获得外在认同和支持的一种重要途径。”[1]随着我国大学文化研究热的兴起,众多学者便把研究目光投向大学校训研究领域,有的学者涉足国外大学校训研究,大学校训研究成果斐然。可是,关于体育院校校训的研究成果显得较为贫乏,这显然不利于彰显我国本科体育院校的文化形象和文化使命。我国14所本科体育院校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形式独特、内涵深刻的校训文化,对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事业发展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实施本科体育院校的内涵式发展,研究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1 校训的由来及要旨

我国的校训由来已久,自古以来,学校教育绵延不绝,“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2],先秦的学校称之为“庠序”,尔后,不同形式的学校教育如国学、私学、书院等日益完备。随着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我国古代学校纷纷采用明晰的语言来表述学校的办学理念,这就是我国古代校训的滥觞。如东汉洛阳太学院训“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唐朝国子学校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南昌友教书院院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身”;仙潭书院院训“敬业乐群”;贵州永宁维风书院院训“格致,诚正,修养,知所先则近道;孝悌,谨信,亲爱,行有余以学文”;百泉书院院训“立学,立教,立志,立身,立德,立功,立言,立名,立诚”;鳌峰书院院训“居敬穷理”;东山书院校训“公诚勤俭”;宏道书院院训“仰高,恭敬,逊志,省身”;濂山书院院训“格致,立志,慎修,安贫”;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白鹿书院院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应天府书院院训“夫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劝学之要,莫尚宗经”;鹅湖书院院训“为学修身,处事接物”;丽泽书院院训“讲求经旨,明理躬行”。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校训或院训可谓是洋洋大观。此外,在我国古代社会后期,氏族社会组织逐渐演变为家族社会组织,家族团体于是便成为重要的社会组织,为了规范约束族人的言行举止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富有“修身齐家”之道的古代家训应运而生,如《增广贤文》、《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这些家训无疑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和处世为人的智慧经典。由于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大多是“家族子弟校”,家校不分,因而,家训遂成为校训,也就是说,我国古代的家训是校训的重要渊源。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撰写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堪称我国古代学校校训典范,“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3]。

然而,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我国大学校训肇始于近代,1892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圣约翰学院把“光与真理(light and truth)”作为校训。1901年,美国监理公会创办的东吴大学提出了“为社会造就完全的人格(Unto a Full Grown Man)”的校训。1902年,张之洞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4]为校训。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以《君子》为题作演讲,自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时至今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上都有了各自的校训文化,如北京大学的校训“爱国,进步,科学,民主”;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等。由此观之,校训已发展成为当今我国大学的一个重要文化标识,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训是学校学风、教风、校风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历史传统和文化思想的积淀,校训为我们眺望大学精神家园打开了一扇窗户。“以校训为代表的大学文化符号,是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的体现,具有激励学生成长、沟通师生情感、弘扬大学精神等方面的功能,是大学精神的有机载体”[5]。概言之,校训是大学教育理念的重要文化标识,大学校训充分表达了大学对其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和大学特有的文化旨要。“大学校训文化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大学校园文化的独特文化内涵,即文化特质”[6]。从校训的由来,可以看出,校训体现的是一所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集中表述了大学的办学精神,是大学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浓缩,最能体现大学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理想,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 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的文化特征

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新型体育大学,1952-1954年,相继创建了“华东体育学院(现名上海体育学院)、中央体育学院(现名北京体育大学)、中南体育学院(现名武汉体育学院)、西南体育学院 (现名成都体育学院)、东北体育学院(现名沈阳体育学院)和西北体育学院(现名西安体育学院)”[7]。1956年创办了广州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和哈尔滨体育学院;1958年创建了天津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和吉林体育学院;1984年创建了河北体育学院。至此,这14所本科体育院校成为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佼佼者,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我国14所本科体育院校发展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校训文化。各本科体育院校官网显示,北京体育大学的校训为“追求卓越”;山东体育学院的校训为“坚卓竞远”;上海体育学院的校训为“身心一统,兼蓄竞攀”;天津体育学院的校训为“自强不息,自树树人”;武汉体育学院的校训为“公勇诚毅,学思辩行”;成都体育学院的校训为“行健不息,积健为雄”;沈阳体育学院的校训为“厚德博学,弘毅致强”;广州体育学院的校训为“文精武杰,德厚学博”;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校训为“求知躬行,崇德尚勇”;吉林体育学院的校训为“拼搏,求实,敬业,团结”;西安体育学院的校训为“拼搏,创新,严谨,团结”;南京体育学院的校训为“拼搏,求实,创新,团结”;河北体育学院的校训为“崇德,砺能,拓新,笃学”;首都体育学院的校训为“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

从这些校训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的主要文化特征。

2.1 语言文化特征

从语言形式上来看,其一,我国14所本科体育院校校训使用的语言一律都是汉语,没有夹杂外文,凸显了汉语语言的审美文化。其二,校训的语言结构在字数上均为偶数,北京体育大学和山东体育学院的校训为4个字,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的校训都是8个字,惟有首都体育学院的校训为10个字,8个字的校训是主体。“二言八字”的校训居多(7所院校),“四言八字”的校训次之(4所院校),“一言四字”的校训最少(2所院校)。“一句话式”的校训仅有首都体育学院。这体现了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语言结构的多样化和丰富化。此外,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的语言结构对称工整,不仅富有形式上的对称美,而且蕴含内容上的含蓄美,可谓是“言简意赅,语浅义深”,恰如格言、警句和座右铭,既便于人们识记,也便于人们理解。相对来说,“二言八字”的校训在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中居多,更为人们所青睐。从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的语言文化特征上,我们可以看出,校训传达了校训文化建设的基本语言规范,校训不仅要具有形式上的语言结构美,而且要具有内容上的语言意蕴美,与校园的宣传标语有着显著的区别。

2.2 词源文化特征

从词源上来看,我国本科体育院校的校训分别源自引经据典、名家之言、庆典贺词等。“自强不息,公勇诚毅,学思辨行,行健不息,厚德博学,弘毅致强,德厚学博,求知躬行,崇德尚勇,崇德,笃学”等校训内容,基本上来自我国传统经典著述,体现了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注重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办学理念。中华传统经典文存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文化基石,我国本科体育院校从中汲取了发展的精神动力。《大学》开宗明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8]。意即大学之事“德”为先,大学教育要以德育人,以德化人,“崇德、厚德、德厚”的校训充分体现了德教的传统文化。《周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9]。“自强不息,行健不息”的校训正是源于此处。《中庸﹒问政章》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0]。 “学思辨行”的校训语出于此。“公勇诚毅”的校训语出民族诗人屈原的《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11]

由此可见,弘扬传统文化,颂扬民族精神成为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的重要文化特征。北京体育大学的校训“追求卓越”是在北体大建校45周年的庆典上提出的,“追求卓越”体现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是北京体育大学创办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行动指南。上海体育学院的校训“身心一统,兼蓄竞攀”源自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上海体育学院首任院长吴蕴瑞先生的体育教育思想,“身心一统”体现的是吴蕴瑞的“身心一元论”体育哲学思想,他认为体育的价值在于实现人的身心两健和全面发展。“兼蓄竞攀”反映了吴蕴瑞先生的体育思想融贯中西文化,“兼蓄”一词取自汉语成语“兼收并蓄”,作为校训表达的是文理兼蓄、文武兼蓄、德技兼蓄的旨意,体现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历来思想“文武兼修,德艺兼备”。“竞攀”一词源自西方体育文化,蕴含了运动竞赛、竞争奋斗之意,作为校训表达的是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体现了西方体育文化倡导的竞争文化理念。校训“拼搏,创新,严谨,求实,团结”大致源自时代的政治标语口号,政治色彩浓厚,作为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政治激励作用,但缺乏体育院校校训应有的个性文化。

3 研究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校训的现实意义

从我国14所本科体育院校校训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校训是一种类似于为人处世的格言、箴言和座右铭,语言简练,内涵丰富,是学校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的高度浓缩,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大学教育价值取向的深刻反映,是一所大学的理想追求和文化风采的公然表露。校训是我国本科体育院校前进中的一面鲜艳旗帜,每当人们提及到某一校训的时候,我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其中蕴含着深刻文化精神的校训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学校向前发展的方向。毋庸讳言,高等体育院校校训是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历久弥新、生机盎然的精神文化力量。解读体育院校校训,是我们研究我国本科体育院校办学方针的一把钥匙,是我国体育院校校园文化研究的显要内容,对于丰富新世纪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文化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校训文化是我国本科体育院校育人的重要教育力量,对造就和培育德才兼备、身心俱健的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校训文化也是我国本科体育院校的一种重要精神文化,她以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感染着、感召着、鼓舞着体育学人,影响并规训着体育学人的言行举止,激励着体育学人自觉地养成一种奋发向上和自律自为的主人翁精神,校训营造出了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积淀成为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文化中的精品文化和高尚文化,对我国本科体育院校优良校风和校貌的形成与保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然,研究校训文化对繁荣和发展21世纪我国本科体育院校大学文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校训既是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扩大社会影响力和提高社会声誉的重要文化媒介,也是我国本科体育院校面向社会和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校训是我国本科体育院校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体育院校建设和发展大学文化的首站,校训所铸造的特色大学体育文化,不仅有利于优化我国本科体育院校的人文环境,而且有利于彰显我国本科体育院校的个性文化,进而涵养本科体育院校的文化精神,树立我国本科体育院校良好的体育大学形象。众所周知,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和社会文明的文化高地,因此,研究本科体育院校校训,无论是对我国体育院校自身大学文化发展,还是对社会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结 语

我国14所本科体育院校不仅确定了自身的校训,而且明确了办学的方向,校训体现了我国体育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校训对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事业发展均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然而,不可否认,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也存在着政治色彩过于浓厚,学科特色较为浅显,雷同现象较为严重等缺陷。校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待于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文化建设去进行弥补和完善。为此,未来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文化发展要对校训文化进行深入探讨,深化体育院校校训文化研究,基于体育院校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办学理念,对校训加以修订和完善,突出体育学科特色,尽显个性文化风采,使我国本科体育院校校训成为名副其实的品位文化。

[1]卢晓中.大学精神文化刍议[J].教育研究,2010,366(7):82-87.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3]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EB/OL].http://blog,sina,com.cn/blog-4c659c2c01000dql.html.

[4]网易新闻.“嚼得菜根,做得大事”[EB/OL].news.163.com/14/ 0213/14/9KVI01UL00014Q4p.html.

[5]王磊.高校校训蕴含的大学精神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3,10:88-91.

[6]毛殊凡.论大学校训文化特质 [J].高校理论战线,2012,(11):61-65.

[7]李晋裕,滕子敬,等.学校体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6.

[8][10]线装经典编委会.四书[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13,47.

[9]郭彧译注.中华经典藏书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12:2-11.

[11]姚柱.我国体育院校校训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2: 79-83.

责任编辑:胡德明

Research on the Mottos of Undergraduate Sports Universities in China

Tao Kexi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 analysis,etc.the paper conducts a research into the mottos of 14 undergraduate sports universities in China.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chool mottos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flect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sports universities.They serve as spiritual bo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universities.Themottoshaveobviousfeaturesoflanguageand etymology cultures.Symmetric form and implicit content are the main language culture features.Etymology culture features lie in classical quotations,famous words and speeches of celebrations and congratulations, etc.Motto study meets the practical needs of sports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the new period to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undergraduate sports universities;school motto;China

G807.4

:A

:1672-447X(2016)03-0071-004

2015-10-12

陶克祥(1966-),安徽舒城人,博士,黄山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校训体育院校办学
校训展示墙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