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东超 郭 勤
(重庆邮电大学 软件工程学院 重庆:400065)
微博之于创新社会治理的理论蕴涵与影响
郝东超郭勤
(重庆邮电大学 软件工程学院重庆:400065)
摘要网络时代,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拓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新媒体的触角已经延伸至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微博出现后颠覆了“议程设置理论”,颠覆了媒体的权力结构分配,颠覆了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并且已对社会舆论结构、社会治理、社会思潮、国家安全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
关键词微博;创新社会治理;内涵;影响
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兴的问政方式,在微时代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创新社会治理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微博爆料、评论转发、发酵升级的突发公共事件和舆论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对我国的社会治理产生直接影响和冲击。
1微博的特点与微博问政的内涵
1.1微博的信息生产特点与传播模式
微博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新媒体服务,其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彰显着前所未有的“零时间”特征。
在信息生产方面,广电、报纸等传统媒体要对源信息进行素材加工、编排校对、审核审查等一系列环节,过程繁琐,甚至更为复杂。微博信息内容简短、形态多元、渠道多样、发布快捷等特点,促成了半现场直播半实时交互的信息生产特点。微博独特的信息生产方式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流程,为舆情管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信息传播方面,微博具有传播速率零时间、传播形态新闻化、传播空间裂变化、传播过程互动化等个性特点。从传播学视域来看,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不但具有拉斯维尔程式、数学模式、循环模式、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互动过程模式等传播模式的特点,还开辟了其专属的多层级传播模式。微博多层级的传播模式,体现了“微众时代”传播者、受众和传播媒介之间灵活多变的传播关系。
1.2政务微博的发展
微博的兴起为政务微博的孕育诞生奠定了成长基础,也促进了政务微博的发展。2009年11月,湖南省桃源县政府开通了我国首个政务微博,开启了微博问政的篇章。但由于其在开设之初,只复制粘贴一些政府公文,必然带来了“零转发”和“零评论”的结果。2010年,随着许多舆情和社会热点事件在网络世界,特别是在微博平台上被不断传播、广泛热议、无限放大,我国一些政府机构和官员开始尝试用微博聆听世界、倾听民声、汇集民智。2011年,我国进入“政务微博元年”,政务微博开始爆发式发展。2013年,政务微博进入常态化运营管理阶段。截至2015年12月底,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52390个[1]。《光明日报》撰文指出,随着政务微博服务功能的融入,政务微博发展已经进入3.0时代[2]。2016年,政务微博的迅猛发展已为网络世界开辟新的舆论场,也为社会治理创新带来新的选项,政务微博发展进入新常态。
1.3微博问政的基本内涵
“微博问政”作为新名词始现于2010年的安徽省“两会”,国内外学术界对其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中国传媒大学的王庆认为:“微博问政是中国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的新宠,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想的实现搭建了可展望美好前景的平台。[3]”德国政治传播专家诺尔认为,微博是一种“数字民主”,虽然通过互联网无法消除政治上的负面影响,但能起到避免疏远的作用[4]。笔者认为,微博问政是网络时代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表现,借助网络技术、运用网络工具、通过网络语言,以网络化操作代替现场处理,实现政务参与和社会治理,是行政管理和网络问政基于微博平台的实现形式。
2创新社会治理的内涵
2.1传统社会管理及其弊端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网络社会到来之前的社会管理主要依靠国家行政力量的推动,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国家对公民和法人的社会管理;二是国家对社会自治组织的管理;三是社会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管、自我服务,这是传统社会管理最容易忽视的部分,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
建国初期,这种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国家政权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弊端:
(1)在管理体制方面,权利高度集中,忽视客观规律。一是没有处理好党政关系,“在很多事情上党代替了政府工作。[5]”二是片面强调用行政手段进行国家资源配置,纵向管理,忽视了客观规律。三是行政机关服务意识淡薄、效率低下,官僚主义色彩浓厚。
(2)在管理依据与环境方面,依靠行政力量和行政命令,未形成官民互动的良性政治生态。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管理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政令实现。上层领导者和决策者难以及时听到来自基层的声音,决策带有领导个人意志,“官本位”思想严重,决策制定缺乏依据;中间执行者上行下效,对于来自上级的政令缺乏必要思考,工作浮躁,容易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基层群众向上反映问题、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不畅,缺乏官民沟通桥梁,基层群众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3)在管理主体与手段方面,机构冗杂,信息闭塞,管理方式与管理观念落后。一是社会管理的机构过于庞杂,导致政府组成部门分设过细,职能重合、效率低下。据资料显示,1954年,国务院下设机构64个;四年之后增加到81个;到1981年,国务院已设有100多个机构,甚至省级党政机构也有80到90个。二是行政机关获取时局信息渠道闭塞。过去,网络信息化程度低,各级行政机关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靠上级电文、搜集书面资料、统计数据等,对于经济社会变化的反映较为迟钝。
2.2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治理与传统的社会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治理主体多元。社会治理除了社会管理所注重的政府主体作用之外,还强调社会组织、社区自治和普通公民的参与,而传统的社会管理主要强调政府层面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带有强制性色彩。二是社会治理方式多样。社会治理除了行政力量推动之外,还包括法制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多种治理方式,而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主要依靠行政力量。三是社会治理方向互动。与单向的传统社会管理相比,社会治理强调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政府在制定方针政策时,要与不同的社会治理主体沟通互动,广泛征求意见;不同的社会治理主体之间也会进行互动交流,这与“从上至下”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截然不同。四是社会治理内容丰富。传统的社会管理内容带有索取性质,而社会治理则注重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服务国家、社会、人民。
微博问政作为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互动平台,是“公权力”和人民群众互动的重要渠道,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涵一样,微博问政的内涵远远高于形式,已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微博在社会治理中的影响
微博作为网络社会的产物,在信息传播、社会稳定、舆论格局、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微博问政将党委政府推向了社情民意和网络舆论的最前沿。
3.1微博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微博强大的传播速率对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高度浓缩的微博内容造成信息的模糊化。2011年5月24日,北京“地铁迷药事件”一度引起社会恐慌,由于博主“@海安瑾”对于事件细节描述过于详细,导致微博被大量转发。直至次日“@平安北京”辟谣,才将事态逐渐平息。事件反映出公民缺乏对于社会言论自由的共识,没有道德底线。正是这样环境,使得谣言有了赖以形成并迅速蔓延的温床。现今,随着微博实名制的推出、网友素质的提高和微博管控治理方式的不断完善,情况较前几年有所好转,微博变得逐渐规范、健康、有序。
(2)进驻微博的传统媒体越来越多。截至2015年8月,新浪微博认证的媒体微博总数达26259个,包括17323个传统媒体[6]。“@央视新闻”、“@中国之声”、“@人民日报”等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均开设了官方微博。它们运用微博追踪社会热点的特点,将微博平台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使自身向着更为全面、深度的报到角度转变,并借助微博信息平台,逐步转变传统的营销方式。
(3)新型信息传播媒介日益丰富。随着移动端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大量涌现,这一类软件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发送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并且与微博进行信息推送融合,使信息传递变得更为直观、快捷。
3.2微博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微博为公众参政议政提供了网络可能性,如2011年以来每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与网民的微博互动,补充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的形式,微博问政已然成为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11年借由推特(TWITTER)等新媒体通讯工具引发了全球四大事件:“阿拉伯之春”、“伦敦之夏”、“华尔街之秋”、“俄罗斯之冬”。在过去,组织、宣传、发动这种运动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而现在只需转瞬之间,快到来不及反应。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在快速传递讯息、动员社会力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操作优势和先天的运作能力。这种能力与优势一方面有利于聚集民众力量、激发组织活力,另一方面也给政府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
微博是一把双刃剑,从微博简短的发展史和复杂的现状来看,随着“网络民粹”现象的泛滥,微博等新媒体对社会治理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它也在优化政府服务效能、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微博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不可避免地波及至社会治理领域。一方面,当网上谣言得不到权威说法或官方解释时,必然带动现实社会的口耳相传,部分不明真相人员受其迷惑煽动,加入传播人群,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另一方面,我国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微博的重要性,勇于正面应对。现今,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相继开通政务微博,积极与网友互动,消除了行政神秘,宣传了党政形象,充分发挥了政务微博在资讯发布、服务社会和引导舆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现今,微博问政已成为提升我党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平台。
3.3微博对舆论格局的影响
微博的诞生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舆论格局。如影响较大的几个事件: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事件(从地震发生到首条微博发布仅用时53秒)、2015年青岛“天价大虾”事件、2016年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或发展都是率先在微博平台曝光、蔓延并产生重大舆论影响的。
微博对舆论有快速聚合作用,快速聚合作用可带来两方面的舆论影响:一是产生强大的正面号召力。如“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免费午餐”等一系列公益活动的举办,将线上号召带到线下,在实际中传播正能量。二是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放大群众情绪。部分网友将在线下生活中遇到的负面情绪在微博上进行发泄、释放,虽然对于网友而言起到了缓解情绪、释放不满的作用,但是对于网络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恶化了网络环境和微博舆论场,增加了群众的负面情绪。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以党报党网党台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一个是以民间和网络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或草根舆论场。微博作为民间舆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对舆论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可避免地影响至社会治理的领域。微博问政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由管理职能向治理服务职能转变,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群众。
3.4微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信息的大众传播的角度来看,相较于传统媒体广告,微博的信息发布具有受众广、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一条迎合受众心理的微博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成千上万人的眼球,并且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商业价值。近几年,微博营销的成功案例层出不穷,如吉列微博皮肤零距离接触梅西、微博搜索广告见证世界杯冠军、红牛利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营销“神文案”等,均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微博与电子商务网站、论坛等开展合作之外,微博还成为人们预测市场经济的一个可能通道。2011年8月,坐拥300多万“粉丝”的微博大V史玉柱曾在其微博上发表关于股市信息的一条微博,使得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的股价分别上涨6.47%和7.2%,令其获利3.31亿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微博的影响力已扩展至经济领域,也必将影响至社会治理领域。
4社会转型呼唤社会治理创新
从创新社会管理到创新社会治理是一个逐渐嬗变的过程。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是中国进入经济社会大转型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微博是网络时代公众参与面最广,对社会和谐影响力最大,对政府公信度和行政能力挑战最深的网络新媒体。微博新媒体的流行与普及带来了传播媒体的革命,进而对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治理带来机遇和挑战。微博对经济社会建设和政府行政管理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治理的影响。许多时候矛盾和纠纷首先在微博上爆料,并通过微博的评论转发、不断发酵、升级逐渐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演变成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迅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时代环境。二是政府决策的影响。微博短小精悍的内容、多元的信息形态和互动性的传播模式既可以使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及时便捷传递给公众,也可以使政府全方位理解和把握公众的意见反馈。三是社会监督的影响。作风是党和政府的生命。微博个性化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特点可以使其发挥监督各级党政工作作风的作用。
总之,微博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政府的行政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的中国,传统的问政方式已不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治理行为,急需一种新型的政务参与方式为社会治理注入新鲜血液。加强微博问政研究,规范微博问政举措,探索微博问政的新模式,对于实现社会治理网络化的新常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政务风云榜[EB/OL].(2016-01-25)[2016-04-25].http://weibo.com/zhengwubang.
[2]周洪双.政务微博进入3.0时代[N].光明日报,2015-02-18(0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49fc870102dw9s.html.
[3]王庆.略论微博问政[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21.
[4]你从微博世界得到了什么?_开到茶扉_新浪博客[EB/OL].(2011-10-18)[2016-05-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49fc870102dw9s.html.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9.
[6]中国传媒咨询网.纸媒表现优于广电:2015传统媒体“两微一端”盘点[EB/OL].(2016-01-02)[2016-04-21]. http://www.gotton.cn/news_one.php?id=12285.
(责任编辑:游涛)
Connotation and Influence of Micro-blog Poli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Hao DongchaoGuo Qin
(Colleg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Abstract:In the network era, with the continuous upgrade of network space expanding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is new media has covered all areas of people’s social life. Disputes and conflicts emerged, especially when micro-blog subverting the traditional “agenda setting theory”, power structure distribution of media and traditional way of social governance. The subversio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social structure, social management,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and our national security.
Key words:Micro-blog; innovation of the social governance; connotation; influence
收稿日期:2016-05-15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传播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2015QNMK43);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导向规律研究》;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巧用网络语言开展95后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新探》(K2015-13)
作者简介:郝东超(1987~),男,法学硕士,辅导员.E-mail:haodongchao123@163.com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524(2016)02-0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