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新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有效路径

2016-03-16 11:08安玉莹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城市融入成人教育

安玉莹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成人教育:新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有效路径

安玉莹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新型农民工俨然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与城市的排斥,他们在城市立足面临一定困难。作为社会服务性的成人教育,可以使新型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拓展人际交往、转变自我认识,是新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有效路径。要为新型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建立社交平台、增加素养教育和进行心理疏导,促进他们全方位地融入城市。

关键词:新型农民工;城市融入;成人教育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浪潮一般涌入城市,从而产生特殊的农民工群体。新型农民工亦称为“第二代农民工”或“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其市民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由于新型农民工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与大城市不同,他们往往被城市排斥,造成心理上的失落与挫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引发一定社会问题。因此,帮助新型农民工顺利实现城市融入刻不容缓。社会服务性极强的成人教育,能够使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拓展人际交往并转变自我认识,从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心理上全方位地融入城市。为此,成人教育成为新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有效路径。

一、新型农民工概述

(一)新型农民工概念界定

“农民工”一词最早于1984年出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杂志《社会学通讯》上,随后使用日渐广泛。对于农民工的界定,研究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农民工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1]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群体出现显著的代际分化,年轻一代分化为新型农民工。

王春光认为,新型农民工是指年龄在25岁以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有人认为新型农民工是指“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80年代受教育,90年代外出经商”的农民工群体;也有人认为新型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90年代后期开始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亚群体。此外,还有人着重对改革开放前后不同时代背景成长起来的农民工进行划分,将新型农民工界定为出生于改革开放后,接受一定的教育,从事非农业生产或经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而不具有城镇居民身份的从业人员。[2]

从年龄层面上看,新型农民工属于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群体;从文化程度上看,新型农民工普遍接受了教育;从社会阶层上看,新型农民工依然是农村人口。综上所述,新型农民工是指“出生于1980年后,接受了义务教育,在城市进行务工,依靠工资为收入来源的农村人口”,既包括生长于农村就业于城镇的人群,也包括跟随打工父母在城镇长大的农民工子女。

(二)新型农民工的特征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新型农民工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也随之焕然一新,他们在许多方面呈现出区别于老一辈农民工的特征。

1.受教育的年限长。新型农民工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新时期,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他们基本上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学历层次是高中水平,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的仅占很小的比例。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新型农民工的受教育年限较长。

2.对职业的期望较高。由于新型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高,并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他们不希望像父辈那样完全凭借自己的劳动力来提高经济水平,而更愿意将目光聚焦在更体面、更有技术性的工作上,要求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对薪资也有较高期待。同时,他们将工作当成是一种开阔眼界和寻找谋生机会的手段,与城市市民共同竞争工作岗位。

3.城市认同感较强。新型农民工渴望在城市扎根,与市民一样平等地交往、生活以及参与社会活动,共享现代文明。与父辈相比,他们追求的不只是单纯地赚钱养家,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自身,拥有与市民一样平等的权利,进而在城市收获“家”的温馨。虽然受农民身份与自身素质的限制无法立即融入城市,但是新型农民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向城市靠拢。

4.边缘化状况严重。一方面,新型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城市,虽然是农业人口却没有务农经历,对土地非常陌生。乡土对他们来说仅仅是出生地而已,几乎没有乡土情结,因此被传统的乡土社会边缘化;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与城市文明相背离,新型农民工难以被城市所接纳,使得他们在城市被边缘化。

二、成人教育促进新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意义

新型农民工融入城市在空间位置上的转移仅仅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是实现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转变。它涉及新型农民工的经济、文化、社会与心理方面的转变,进而顺利实现市民化。雅克·德洛尔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的序言中提出,“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它的确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帮助人类减少贫穷、误解、不包容、不接纳、压迫与暴乱等现象,促进和谐的人类发展”。[3]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服务性的教育形式,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机构特点,是新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有效路径,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升职业技能,促进经济融入

新型农民工城市融入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高低决定着其市民化能力的强弱。正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哈比森教授所言,“在现代生产中,贫困人口最稀缺的资本便是人力资本”。[4]新型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就是通过教育、培训等形式获得的可以带来工资等收益的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新型农民工积累资本量的大小会影响到非农职业转化的程度,影响他们在城市就业与获取收入的能力,进而影响经济融入进程。成人教育内容是根据成人这一特殊群体安排的,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与功利性,可以快速提高新型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增加人力资本量。因此对新型农民工来说,掌握一门职业技能是城市融入的第一要务,有了一技之长就有了在城市生活的经济资本。新型农民工为了在城市长久地居住,就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成人教育形式,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融入

对于新型农民工而言,他们不仅成长环境与市民不同,而且受到的家庭教育与市民也存在较大差别,因而他们形成的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就在一定程度上与城市主流文化相悖。为此,提高新型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刻不容缓。成人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在促进新型农民工文化融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他们适应城市文化责无旁贷。对将要适应新环境的新型农民工来说,成人教育是他们现有教育的继续,可以改变他们传统的文化理念,让他们了解城市生活的常识,形成城市生活的规范。[5]成人教育有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不仅可以传递给新型农民工城市文化理念,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内修素养外塑形象,彰显自身价值。这样,新型农民工才会真正地实现文化融入。

(三)拓展人际交往,促进社会融入

布罗尼斯拉夫·盖雷梅克在反对社会排斥现象时指出,“假如说教育希望缓解那些因经济、文化、心理原因而挣扎在现代社会边缘的人的境况,那么它更能够加快少数人群体在社会融入过程的步伐”。新型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主要依靠“地缘”与“业缘”,这样他们就把自身封闭在农民工圈子里。城市市民对新型农民工也没有足够的认识,更不会主动和他们交往,所以就造成新型农民工 “自己出不去,别人进不来”的局面。成人教育不仅是新型农民工与城市互动的桥梁,更是他们与城市市民交往的纽带。因此,新型农民工可以借助成人教育的平台打破“地缘”与“业缘”的交际格局,增加与城市市民的良性互动,拓展狭窄的人际交往圈。同时,新型农民工通过接受成人教育意识到拓宽社交网络的重要性,积极结交市民。城市市民也能够重新认识新型农民工群体,在心理上接纳他们,从而加快他们社会融入进程。

(四)转变自我认知,促进心理融入

心理融入是新型农民工城市融入最关键的环节。虽然新型农民工在经济层面、文化层面能够融入城市文明,但是在精神层面依然处于游离状态。游民心态与社区参与意识的矛盾、城市归属的渴望与心理预期落差的矛盾、乡土文化与城市主流意识要求的矛盾等,造成他们无法对自己的社会身份进行准确的定位。新型农民工要真正地融入城市,首先对自身要有清晰的认知,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作为沟通新型农民工与城市的桥梁,成人教育对新型农民工自我认识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相比其他教育途径,成人教育是传承价值观念最有效的途径。[6]通过成人教育,新型农民工可以全面剖析自身的优缺点,对自身有清楚的认知。树立城市市民的自信,相信自己同城市市民一样是建设城市的中坚力量。只有拥有城市归属感,新型农民工才能在心理上融入城市,进而真正地实现城市融入。

三、成人教育促进新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策略

(一)开展职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

人力资本是提高新型农民工经济收入的关键因素,增加新型农民工的人力资本量是他们在城市落脚的前提条件。虽然新型农民工的受教育年限相对较长并有了一定的知识量,但是他们的职业技能却缺乏专业性,是城市的“短漂一族”。因此,提高新型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刻不容缓。成人教育应遵循市场导向,开展相应的职业培训,切实加强新型农民工的专业技能,使其从劳动密集型市场转移到技能密集型市场。其一,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成人教育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新型农民工形成正确的择业意识,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其二,开展“定制式”职业培训。针对新型农民工的特点,成人教育联合企业实行特别定制的职业培训,进行现场参观与实地观摩,使培训与就业对接,增加岗位的竞争性。其三,鼓励新型农民工创业。一方面,建立创业咨询平台,让新型农民工深入了解创业知识;另一方面,开设创业励志讲座,分享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增加新型农民工创业的自信。

(二)加强素养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座城市都积淀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土生土长的城市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独特的城市规范。作为城市的外来者,新型农民工必然在许多方面都与城市市民存在一定差别。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成人教育应加强新型农民工的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7]首先,开展道德素养教育。成人教育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传播城市生活理念、行为规范以及道德准则,使新型农民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与城市之间的价值冲突。其次,进行法律素养教育。为新型农民工开设法律课堂,帮助他们了解基本法律常识,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开展“送法进工地”活动,招聘志愿者定期在工地巡讲,为他们解决合同、工资等纠纷。再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成立媒介素养推广机构,培养新型农民工使用新兴媒体的能力,利用网络的共享性与便捷性,获取相关信息,以此来发展自身。最后,鼓励终身学习。当今社会,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8]培养新型农民工终身学习的意识,在闲暇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汲取所感兴趣的知识,不断塑造新的自我。

(三)构建社交平台,促进人际交往

费孝通先生曾经十分形象地指出:就像一块石子被丢在水面上会产生一圈又一圈波纹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处于社交圈的中心,靠人际交往慢慢向周围扩展。[9]因此,社会关系是由个体逐渐延伸出去的,依靠个人交往来扩充。新型农民工的个人交往常常被局限在由“地缘”和“业缘”建立起来的交际圈,因此他们发展人际关系需要成人教育搭建平台,提高他们发展人脉的意识,积极主动与市民交往。一方面通过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等平台,为新型农民工提供与城市市民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教育帮助新型农民工利用微博、微信、博客等客户端建立朋友圈,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他们的交往延伸到亲缘之外,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际网络。

(四)进行心理疏导,增加城市归属感

帮助新型农民工转变认知偏差、形成城市归属感是消除新型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心理融入障碍的有效途径。首先,开展心理辅导,消除新型农民工的错误认知。通过成人教育开展心理辅导,对新型农民工进行合理的引导,消除他们自认为是“外来人”的错误认知,形成“城市主人公”的意识。其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了解新型农民工的心理动态。针对他们出现的诸如自卑、焦虑、落寞等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帮助他们有效管理情绪。再次,举办心理建康讲座,增加新型农民工的自信。通过讲述励志故事,为新型农民工送上“心灵鸡汤”,激励他们挖掘自身潜能,为融入城市生活而努力奋斗。10

参考文献:

[1][2]刘传江.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2,45.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

[4]马欣悦等.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新生代市民化的职业教育培训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4):47-50.

[5]陈维华,陈醒.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成人教育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90-192.

[6]于莉,何爱霞. 成人教育规导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应然功能及其实现[J].职教通讯,2007(6):15-18.

[7]宋雁. 城镇化背景下成人教育促进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J].职教通讯,2014(4):31-34.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

[9]谢建杜.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54.

[10]柴素芳,沙占华.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的成人教育策略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4):50-54.

(责任编辑:刘奉越)

Adult Education: the Effect Path of New Migrant Workers’ Urban Inclusion

An Yu-ying

Abstract:In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the new migrant workers have been the main body of migrant workers. Due to limitations and exclusions of their own quality of the city, they have too many difficulties to live in the city. As a social service educational form, the adult education is able to rise the new migrant workers professional skills, develop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expand thei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change their self-awareness. So the adult education is the effect path of new migrant workers’ urban inclusion. Starting vocational training, setting up social platforms, adding to literacy education and carrying ou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promote them achieve the urban inclusion successfully.

Key words:the new migrant workers; urban inclusion; adult education

作者简介:安玉莹(1993-)女,山西朔州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23

doi:10.13983/j.cnki.jaechu.2016.01.014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71 (2016) 01-0067-04

猜你喜欢
城市融入成人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户籍障碍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影响研究
院校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相关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对农地流转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