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丹
(曲阜师范大学 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三喻文化视角下老年大学教育发展研究
崔丹
(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 要:三喻文化是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的总称,它们对老年大学教育的影响各不相同,后喻文化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同喻文化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前喻文化有利于丰富教学模式。基于此,可以通过三喻文化的协调功能来更新老年大学教育理念,通过后喻文化的楷模教育来扩展教学内容,通过同喻文化的实践导向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前喻文化的反哺作用来优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三喻文化;老年大学教育;文化传递
文化是人类为了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通过体力和智力的劳动,以适应和改变自然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社会的一系列假设、价值观及社会相互交往形成的有机体。[1]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喻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文化传递模式,总结了人类历史文化传递的普遍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与知识急剧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终身学习的队伍中。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老年人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备受关注,老年大学教育正蓬勃发展。因此,三喻文化促进老年大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逐渐成为重要推动力,从而促进老年大学学员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全面发展。
一、三喻文化与老年大学教育概述
(一)三喻文化
三喻文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著作《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三喻文化是后喻文化(Post—figurative Culture,又译后象征文化)、同喻文化(Co—figurative Culture,又译互象征文化)和前喻文化(Pre—figurative Culture,又译前象征文化)的合称。[2]三喻文化一经提出便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指出其划分依据与教育对象的年龄、经历不同有关,这些研究都极大地丰富了三喻文化理论,影响深远。
1.后喻文化。后喻文化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化传递方式,主要指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传授知识技能经验,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学习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礼仪准则等。[3]后喻文化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示范性。在某种程度上后喻文化是一种知识传承的楷模教育,即年长一代把其毕生积累的知识技能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传统的学校教育属于典型的后喻文化传递模式。第二,广泛性。后喻文化的教育内容表现在方方面面,除了教师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后喻文化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复制性。 “未来重复过去”。在一定程度上,后喻文化是年轻一代对年老一代期望的复制,年轻一代听从年长一代的谆谆教导,并以其作为自己前行的榜样与目标。[4]
2.同喻文化。同喻文化是发生在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平行的文化传递方式,是一种相对随意的教育与学习方式。同喻文化往往继承后喻文化的知识,同时也是对前喻文化知识的进一步创新。一方面,同喻文化具有过渡性。相对于后喻文化而言,成人不再以模仿复制上一代人的知识经验为主,而更多的是与同龄人沟通交流,寻找共同的参照点,不断成长。另一方面,同喻文化具有隐蔽性。同喻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难以觉察的文化传播方式,因为同一代人有共同的社会背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交流与沟通相对比较容易,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好接受他人的新观念和新方法。
3.前喻文化。前喻文化是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自下而上的文化传递过程,是一种文化反常规的传递方式。前喻文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第一,反向性。前喻文化的传递模式恰与传统的文化传递模式相反,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年长者意识到更新已有知识经验的必要性,需要不断地向年轻人学习新的知识,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即时性。前喻文化所传播的知识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要求人们能够根据时代发展的不同需求而不断创新,因此在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信息现代化时代,年长一代迫切需要年轻一代的指导与帮助,促进他们再次社会化。第三,创新性。前喻文化所传承的不再是旧技能和旧知识,而是以科学的视角探索新领域和新技术,倡导文化多元化、理念更新化和知识创新化等。
(二)老年大学教育
老年大学是社会发展进入老龄化时代的产物,是老年人享受继续教育的正规课堂,是推进老年人积极健康地度过老年生活的重要场所。老年大学教育是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接受的所有教育,既包括系统的课程类教育,也包括闲暇类教育。系统的课程主要有休闲娱乐类、知识技能类与素质拓展类。上课方式有很多种形式,有的设置一些特色课程,老年人单独上课;有的设置高校课程,老年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学分,最终获取学位;有的不定期举办一些讲座供老年人学习。
老年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老年人的学习要求,使老年人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知识,实现继续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并促进其健康长寿。[5]终身学习理念的普遍传播,激发了老年人接受老年大学教育的动机。老年大学教育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课程,如运动健身、书画写作、唱歌跳舞等,成为老年人修养身心的重要途径,为他们提供乐趣,不断完善人生。老年大学教育是老年人智力再开发的基地,也是丰富老年人知识的殿堂。
通过手机媒介对基层岗位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在推行方式上,要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要根据企业实力,选取适宜的模式。另外,要做好E-training,应加强推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做到持续改进。
在我国,老年大学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9月,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现名山东老年大学)诞生,随后,在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各地老年大学相继应运而生。[6]1984年3月,我国第一所民办老年大学——广东领海老年大学成立;1985年5月,武汉市老年大学成立,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大城市老年学校教育网络,[7]这标志着老年大学不再是单一的组织,而是逐渐形成一个大系统并与时代接轨。1987年,我国第一套老年大学教材出版发行。1998年12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成立,标志着老年大学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国老年大学教育迄今为止已经历30多年,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8]目前,老年大学教育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
老年大学的广泛建立,促进了老年大学教育的快速发展。老年大学教育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老年人再社会化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9]它的发展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丰富老年人闲暇生活做出重要贡献。因此,老年大学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如何促进老年大学教育更好发展的任务迫在眉睫。
二、三喻文化对老年大学教育的影响
基于老年大学教育对象广泛、内容丰富且方式多样的特点,三喻文化必然会对老年大学教育产生影响,并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后喻文化有利于丰富老年大学教育的教学内容
后喻文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化传递模式,学校深受它的影响,并已成为学校传统教育的主流方式。目前,老年大学教育的学员年龄呈下降趋势,有些学员的年龄不到50岁。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才会更有发言权,因此老年大学聘请年长的教师讲授通过实践获得的真知,会更有说服力。在老年大学中,有许多年龄较大的全职或兼职教师,他们是各行各业的学术大家或技术精英,并不因为年长而放弃追求,而是仍在老年大学中发挥余热。虽然老年大学的很多学员都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他们仍愿意聆听比自己年长且知识经验丰富教师的谆谆教导。年长教师的教导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老年大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也提高了老年大学教育的教学质量,更提升了老年大学教育师资队伍的权威性。老年大学是一个小型的文化汇聚场所,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相对来说,年长者的经验积累往往更加丰富,从这方面而言,后喻文化丰富了老年大学教育的教学内容。
(二)同喻文化有利于丰富老年大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三)前喻文化有利于丰富老年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自下而上的前喻文化传播方式越来越广泛,与普通教育相反,老年大学教育往往受前喻文化影响较大。从知识层面来讲,年轻一代并不比老年一代匮乏,反而相对来说更加丰富。在经济与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年轻一代借助网络学习知识,可以很容易地、系统地、全面地掌握某个知识点,使知识深度不断拓展。从生理层面来讲,由于老年大学学员的年龄和身体条件限制,他们对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获取知识的方式也较被动,所以如果有知识经验丰富的年轻一代引导,他们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还可以拓展视野,使晚年生活老有所得、老有所乐。总体来说,前喻文化对老年大学教育有很深远的影响,受到学员的欢迎。一方面,前喻文化有助于丰富学员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前喻文化有助于丰富老年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使老年大学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三、三喻文化视角下老年大学教育的发展策略
老年大学学员由不同知识背景、生活环境、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组成,他们对老年大学教育有着不同的期待,因此应根据学员的特点和需求,从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传递模式着手,加强多维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使学员增加知识与提升技能,促进老年大学教育发展。
(一)发挥三喻文化的协调功能,更新老年大学教育理念
三喻文化代表着信息交流和文化融合,是知识技能传播的不同方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文化传播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老年大学教育需要三喻文化的统筹与协调,以促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的综合作用下,不断地丰富老年大学教育的内容,更新管理者和学员的思想观念,使老年大学教育办学更具特色。老年大学教育在注重知识更新的同时,也要弘扬前人积累下的优秀成功经验。一方面,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老年大学与老年社区、养老院的区别,增强老年大学教育的责任意识,不要只注重老年大学教育的休闲娱乐功能,而忽视重整和再社会化功能。另一方面,学员要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得,重新调整对生命的看法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生目的。
(二)弘扬后喻文化的楷模教育,扩展老年大学教育内容
楷模教育是后喻文化的主要形式,要在老年大学设立楷模教育大课堂,传播优秀的知识技能经验,完善老年大学教育的管理机制,开发老年大学学员的潜力,使老年大学的管理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自主,从而培养出更多智慧老人。①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老年大学的现有资源,构建校长主管和智慧老人协助的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另外,智慧老人可以开办讲座,通过讲授自身积累的丰富知识技能和成功经验,发挥后喻文化引领下楷模教育的重要作用。凡是有一定特长的学员都可以在老年大学发挥余热,扩展老年大学教育内容,使他们的价值得到充分利用。
(三)引领同喻文化的实践导向,创新老年大学教育方法
如何使老年人真正在老年大学教育中老有所学和老有所得,关键在于课程安排和讲授方法运用,因此要在同喻文化引领下,以实践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实用性课程。学员希望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弥补他们之前的缺失,丰富晚年生活,所以老年大学教育要深入实践,讲求方法,了解学员的真正兴趣需求。除此之外,老年大学教育还要注重交流,创新手段,避免单一的讲授法,根据不同课程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演示法和自学辅导法等。注重拓宽课堂交流方式,运用辩论式、汇报式、讨论式、座谈会式、网络演练式等活跃课堂气氛,使学员充分参与其中。教师要与学员形成伙伴关系,平等地沟通与交流,更好地促进知识的传播。要关注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充分尊重学员学习的自主性,运用多样的方法,促使老年大学教育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前进。
(四)增强前喻文化的反哺作用,优化老年大学教育模式
前喻文化实质上是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反哺教育,有利于丰富老年大学教育模式。老年大学教育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老年大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年轻一代,学员向他们学习,他们把先进的、创新的观念、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员,通过反哺作用,促进学员跟上时代潮流,增加信心,重塑对生活的热爱。老年大学教育要加大前喻文化的反哺力度,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全职的、专业的教师数量,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有所下降,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可能有些衰退,因此要注意尊重学员的人格。除此之外,管理者要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管理才能,针对老年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合理的设计课程模式、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所有的教育模式都要针对学员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不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10]
注释:
①智慧老人是指老年大学有经验的、有知识的高水平老年学员。
参考文献:
[1]魏新,张春虎.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82.
[2]何爱霞.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 (4):114-117.
[3]邓美德.家庭场域下文化反哺的抗阻及教育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10.
[4]李金.三喻文化视野下的社区教育发展[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 (4):26-30.
[5]贾岩.老年教育与美育[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1:115.
[6]张秀芳.谈老年大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科教导刊,2014(12):191-192.
[7]于苗,魏玉娟.新型老年大学建设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新型老年大学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5):170-171.
[8]张娜.中国老年大学的现状及反思[J].高等函授学报,2011(11):78-80.
[9]郭世松.学习型社会与老年教育改革——以广西钦州市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5(3):13-15.
[10]张娟娟.高等院校举办老年大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49.
(责任编辑:刘奉越)
The Elderly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Development Research Under the Three Figurative Cultural Perspective
Cui Dan
Abstract:The three figurative culture is the general name of the post-figurative culture, co-figurative culture and pre-figurative culture, their impact on the old university education vary, post-figurative culture enriches the teaching contents in the old university education, co-figurative culture enriches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old university education, pre-figurative culture enriches the teaching mode in the old university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function of three figurative culture to updat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he old university education, through the model education of post-figurative culture to extend the old university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the practice-oriented of co-figurative culture to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old university, through the nurturing role of the pre-figurative culture to optimize teaching model of the old university.
Key words:three figurative culture; old university education; cultural transmission
作者简介:崔丹(1990-),女,内蒙古通辽人,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和人力资源开发。
收稿日期:2016-01-05
doi:10.13983/j.cnki.jaechu.2016.01.007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71 (2016) 01-0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