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出路思考

2016-03-16 08:36李志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毕业生

□文/李志娴 寇 琳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河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出路思考

□文/李志娴寇琳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提要]高职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随着高校扩招而出现的新问题。破解这一问题需要从校方、毕业生本人、全社会等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就业质量和数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对策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5日

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同其他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一样,都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财富。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他们,这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这与毕业生数量激增、全球经济下滑、企业用工短缺、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都不无关系。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就业环境,我们需针对上述问题做一系列改革:深入进行高职办学改革;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从而实现高职毕业生的充分、高质就业。切实地做好此项工作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为此,本课题组本着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在河北省几所知名高职院校展开了调查、走访了几位知名专家,并分析得出了初步的应对策略。

解决这一复杂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从高职院校、毕业生乃至全社会出发。就院校而言,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观念需更新、人才培养方式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需调整、教学制度需改革、教学方式需创新、考核制度需改革、毕业门槛需提升。就毕业生本身而言,其个人素质需提高、就业心态需调整、就业观念需更新、就业要求需降低。就全社会而言,对高职毕业生应提供更多、合适的平台。

一、切实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解决就业难题首先要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落后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学生缺乏自我培养意识是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必须加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对于教育者而言,必须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人才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理解,增强紧迫感。

第一,要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企业比较青睐政治思想素质高,事业心强、责任感重、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毕业生。(1)较高的政治素质。这要求高职毕业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要求毕业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对社会发展趋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前瞻性把握能力;(2)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任何一家用人单位都要求员工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勇于担当。企业都希望员工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共同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具和临时落脚点;(3)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目前的毕业生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后生人,并且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抗挫折能力较差。而真实的职场生活永远不会一帆风顺,他们会遇到无数的困难,也难免有曲折和坎坷。这就需要这些“90后”毕业生抛弃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做法。这就要求他们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忍不拔的作风,踏踏实实地工作。

第二,要培养高职学生过硬的专业素养。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学生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一线工作岗位。高职学生一般学习主动性较弱、自制能力较差,为此高职院校应把握好“考试”这个指挥棒。进一步完善学生考核制度,变“宽进宽出”为“宽进严出”,使高职学生在校三年中能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

第三,应加强高职毕业生的人文素养。专业技能教育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事”,属于“硬本领”。人文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属于“软实力”。高素质的毕业生应该“软实力”和“硬本领”都具备,这对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配套改革是应对措施的重点

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校的招生情况、社会声誉以及生存和发展。要做好就业工作,就要求高职院校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人才缺口,把握就业市场的“风向标”,做到“有的放矢”。各院校应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独特定位,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高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应更新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要求是为企业一线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技能性人才。坚持面向市场和面向社会办学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高职的专业设置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在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前应该认真研究国家后几十年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律。在研究和预测的基础上,还要结合着人才培养周期长、见效慢与现代社会发展快、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特点超前地而非滞后地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在此过程中,应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尽力做到事前调整和主动适应,避免事后调整和被动适应,使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此外,高职院校应该熟悉解读国家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结合未来几十年的国家产业结构设置调整专业和课程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连续多年就业率过低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直至停止招生;对实用性不强和与时代发展脱节的课程要坚决取缔。做到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和课程,形成特色优势专业群和实用精干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二)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为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要有一套科学地、适用并实用的课程体系;二是在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中落实“校企合作”这一方法。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载体是课程设置。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切实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这就要求校方不仅要关注学生基本基本技能、技术的获得,更要关注其全面素质的养成。另外,也要求校方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初次就业所需,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职业提升空间,为毕业生职业生涯的进步和人生道路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高职院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安排不同的内容。首先,在教学中应合理渗透就业内容,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其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学形式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开设模拟招聘活动、组建网上论坛等,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内容考核上,应敢于推陈出新,可以采取过程考核、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让师生可以全方位、无障碍地在网上进行探讨。

(四)高职院校应做毕业生与企业交流的“桥梁”。高职院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职业人”的“车间”。学校要创造机会创造平台使得学生与企业进行无障碍对话。“订单培养”是个不错的形式。“订单培养”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出口”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大胆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直接面向企业为企业培养面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一线实用性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莫艳红.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及促进就业的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8.

[2]王雪峰.性格成就人生[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44.

[3]姚裕群.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调查与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7.

[4]翟宇环.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1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河北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问题分析”(项目编号:2015030418)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