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分析

2016-03-16 08:17
关键词:培养模式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李 波



河南省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分析

李波

摘要: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几年国家以及河南省重点发展的对象。目前河南省各类学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否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一线幼儿园师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对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现存的模式与体系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关键词:学前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目前,河南省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是由两类学校完成的。一类是普通高等院校,一类是各级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有两大体系,一是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一是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高职院校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严格意义上,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属于普通高等院校,但由于其办学的基础多为幼儿师范学校,因此本文所说的普通高等院校不包括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这两类学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有很大的差异,关键在于它们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有很大的差异。

普通高等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具备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和科研能力,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工作的教师以及从事学前教育保教工作的一线教师。

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政治信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求实创新精神;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热爱幼儿,愿为社会服务,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能力结构要求:具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美术等最基本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具备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至少达到英语四级水平;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掌握教师口语,普通话测试达到学校规定标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结构要求:具有广泛的、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观点。

在课程设置上,以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原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学前教师教学语言艺术、幼儿文学、美术基础、音乐基础、钢琴基础、舞蹈基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数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美术)等为主。通识课程一般要求38学分,专业教育必修课程83学分左右,专业教育选修课程43学分左右。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幼儿园见习、实习,幼儿师范学校实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等。

这种模式有其有益的一面。它突出理论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先进教育理念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灌输与培养。其理念既包括正确的幼儿观和教育观,还包括课程观等。课程设置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学前教育学科理论前沿和改革的动态、热点问题等,掌握系统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同时也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的学习,希望培养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高师院校也在实践层面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要求:具有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学前教育多门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具备教育职业岗位或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水平;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不足。首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模糊,缺乏专业特色,致使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定位不明确,在就业时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很多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办学经验缺乏、办学资源匮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和方向定位不明确,只是简单沿袭其他高校的办学模式,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侧重于研究型教育和理论灌输型教学,忽视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培养;注重在理论层面的灌输,忽视托幼机构的现实情况,偏离市场需求,不能彰显出个性特色和人才优势,缺乏专业特色,最终的结果就是人才培养趋于普通化。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和通识的教育学课程体系没有区别,无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与科学性,理论深度不够。课程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课没有引起重视,实践课程更是少之又少,只是把实践课程看成了教学环节的一个小部分,没有作为独立的一部分来重视和发展,难以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通过对一些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高师院校的“幼儿文学、美术基础、音乐基础、钢琴基础、舞蹈基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数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美术)”课程,只是应付评估检查。如“钢琴基础”课程,绝大多数高校只开一学期,每周两节课。试想一下,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的普通高招生,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又能学到什么呢?这样的毕业生自然也就无法胜任幼儿园实际教学要求。

幼儿师范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涵盖了幼儿教师、育婴师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几个方面,专业发展兼具适应性、实用性与专业性特点,力争打造具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幼儿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注重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管理,或者在社区从事学前教育及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健康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和情绪稳定;初步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能力,初步掌握音乐、美术和舞蹈等专业技能;具备从事幼儿园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婴幼儿身心保健知识,能够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婴幼儿成长进行科学指导;具备从事育婴师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主干课程,以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社会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外幼儿教育史、幼儿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课程论、幼儿保健学、幼儿游戏理论、琴法、声乐、舞蹈、美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园舞蹈创编与技法等为主要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幼儿园见习、实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等。

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培养方案时,幼儿师范学校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强功利性和办学思路的短视性问题,过分强调艺术课程的教学,淡化和弱化教育理论的教学,培养的大多是“短、平、急、快”的技能型人才。这类学校招生的对象多为艺术类学生,是按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等大类来培养的。例如,一些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其前身是幼儿师范学校,其所设置的专业分音乐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其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刚刚开设起来,其培养方案中所设置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训练、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游戏、儿童文学、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课程,很多没有得到落实。其专业教师队伍基本上还是原来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最多也只是来自高师院校的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专业。其所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和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能够立即填补空岗,但发展潜力不足,文化修养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幼儿师资的期望,也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其所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与原来的幼儿师范中专生没有太大差异。

教育部在《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中指出,高师教育系需分设学前教育组,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由此可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创办之初的目的是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而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是幼儿园一线教师。随着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以及儿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儿童健康教育学和学前教育各学科研究的深化,特别是“关键期”理论的深入人心,人们对学前儿童潜能的开发和学前教育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不再满足于只能照顾儿童和看管儿童的看护者,而是期待具备较高文化修养、具有教育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开发学前儿童潜能的高素质教师。这是原来模式的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暂时无法达到的,也是幼儿师范学校所无法企及的。

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标准。2011年12月17日,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规划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的两类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设计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的能够满足学前教育需要的合格人才。

(责任编辑孟俊红)

文章编号:1006-2920(2016)03-0071-03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3.013

作者简介:李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 451464)。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独立学院人文学科(基础教育)复合型师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14SJGLX368)。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