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概念的教学探讨

2016-03-16 07:58马振萍
化学教与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溶解度概念教学初中化学

张 松 赵 拯 马振萍

(1徐州市教育局 江苏徐州221018;2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江苏江阴 214443;3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江苏无锡 214174)



“溶解度”概念的教学探讨

张松1赵拯2马振萍3

(1徐州市教育局江苏徐州221018;2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43;3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江苏无锡214174)

摘要:溶解度是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也是“溶液”章节内容组成部分。从现状看,学生对该概念的建构比较模糊,溶解度曲线意义理解不全面,应用上存在困难。通过对该概念的教学方式、相关知识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应让学生自主探究,适当思维训练以领会溶解度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多重表征切换,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溶解度;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一、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存在的问题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是九年级化学“溶液”部分重要内容之一。溶解度是表示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溶解度曲线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部分内容包含表格法和作图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在化学学习中。新授课学习两个月后,学生大脑中还留下些什么呢?一轮复习“溶液”时,收集分析溶解度相关习题,并针对“什么是溶解度”,“如何理解溶解度曲线”以及“曲线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发现不少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理想:①溶解度的概念认识不全面,关注点放在溶质在水中溶解的质量上,缺乏温度限定、溶剂认识及最多溶解量的限定;②能说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但溶解度曲线上的某点无法清晰解释;③能说出温度改变或溶剂质量改变时溶液的成分的变化,但如何借助溶解度曲线来对应现象,表现出低效能。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学习溶解度一段时间后,学生对该概念印象逐渐模糊,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理解不全面,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上存在困难。

二、影响学生认知的因素分析

1.溶解度概念特殊,常规教学方式显不足

在日常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沿用以下模式进行:展示概念的课本表述;根据概念表述,列举出关键点;针对关键点,特别是易错点强化练习。该教学模式环环相扣,全在教师掌控中,知识点训练的针对性强,教学步骤中规中矩,实验似乎也成了多余的。这种教学方法方便,效果立竿见影。确实,对于一般定义性概念,抓关键点,反复强化可使学生对概念短期内获得较深印象。溶解度概念表面上是一个很简洁表述,如果用上述关键词法,学生很容易记住该概念,通过对“一定温度下”这个前提,“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时”等关键词强调,学生不难记住,特别刚学时印象深刻,且可按图索骥地进行运用。但由于该概念未引起学生深层认知重组,随着时间增长,学生的短时记忆未能转化成长时记忆,对概念的理解变得模糊。

2.溶解度学习过程速成,相关知识有干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为提供建构知识的素材,也为学生探索科学规律提供空间。初三课时相对紧张,溶解实验花费时间较长、实验现象相对平淡,于是部分教师以黑板实验来代替实验探究,通过讲实验、记现象、得结论,使得原本就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更缺少建构该概念的基石。特别是将溶解度概念运用到溶解度曲线中时,由于该概念的抽象性,加上学生对图像认知比较薄弱,一部分学生出现信心不足,畏难情绪增加。溶解度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往往融合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知识。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融合使得难度进一步加大,成为学习的难点。教师在解决这方面问题时也往往是将题就题的评讲,学生无法形成科学思维方式,不能从概念的本质上解决问题。

3.学生科学思维不足,尚需要专门的训练

科学课程不仅能促进学生探索科学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同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溶解度概念学习的过程中,要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蕴含着变量控制的思想;溶解度在图形中的运用,需要一定推理能力。观摩了多节溶解度公开课,我们发现仅有少数教师进行思维能力集中训练。多数教师就题讲题,缺乏对学生思维系统的训练、有针对性的归纳。学生解决问题不能举一反三,最终影响了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与应用,如溶解度曲线线上和线下的点的意义与变化,包含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再与质量分数联系时,学生感觉难度特别大。

三、解决对策探索

溶解性是粗略地、定性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为进一步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精确地、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引入溶解度的概念。通过溶解度的学习,学生要体验到为什么要引入溶解度,如何表示溶解度,如何应用溶解度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由于该概念的限定比较多,学生学习时易产生非胜任感,进而丧失继续探索的勇气。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认知经验,重新组织形成新概念,特别要着重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为此,我们从以下几点改进教学:

1.深入开展活动探究,获得足够素材为概念形成作准备

溶解度学习需要基于以下认识:多数物质在溶剂(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限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不同;溶解限度(固体)不仅决定于固体物质的性质,还受温度的影响;在不同质量的水中,固体物质溶解达到最大限度时,所溶解的质量也不同;因此,人们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溶剂中(为测量方便,通常取100g),溶解固体物质达到饱和时的质量,称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些知识如果通过教师口头讲解或黑板实验,学生无法获得体验,易感到厌烦。针对现在的学生生活经验贫乏的现状,通过设计探究活动来充实学生的溶解体验。我们的做法是:①先抛出问题:如何用所给仪器和药品,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的强弱;②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设计实验方案;③学生合作,进一步完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④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该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建立溶解度概念的必要的条件是:温度一定,溶解在相同质量的水中,且都达到饱和。接着要让学生转向,怎么才能获得这些数据,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导学生将100g水中溶解的最大量计算出来,同时考虑到温度变量,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该过程其实还原了人们引入溶解度概念的目的,为了方便、定量的研究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或比较溶解能力,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2.适当思维训练,逐步厘清概念内涵与外延

溶解度概念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深度。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进一步加深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对于学困生而言,似乎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难点,但这恰恰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机遇。我们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索: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通常为水)中,溶解度往往不同。要比较某温度时两种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时,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或信息提示进行判断。如提供了溶解度表或曲线,可寻找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曲线寻找交点),再根据区间划分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低于交点温度和高于交点温度分别比较。同时,对于不同溶质进行比较时,既可以根据一定温度下,相同质量的水(常取100g)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来比较。也可以转变思维,相同质量的溶质(如10g),在一定温度下,不断加入溶剂(水)至恰好完全溶解,加入水的质量越少,溶解度就越大。这种类似的变式思维训练,可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度概念理解,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

3.多重表征切换,切实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溶解度概念的学习,我们的目标是学生能利用溶解度的相关信息判断和预测实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在中考中也常以能力题的方式进行考查,难度较大。我们采取图像、数据和实验多重表征切换,让学生在概念的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切实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对于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溶解度曲线,然后针对曲线上某一点进行判断。对于多数物质而言,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如果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加,此时溶液就具备继续溶解该溶质的能力。如果没有增加溶质,则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溶液的成分不改变。同理,如果降低温度,溶解度减小,溶液就会转变为过饱和溶液,体系中很可能有溶质析出,当固体析出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接下来,我们用硝酸钾饱和溶液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推理。这样,数据表征转变为图形表征,再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接下来再对氯化钠和硝酸钾溶液溶解度数据进行比较时,学生一致提出采用图形表征的方式进行判断,虽然数据表征比较精确,但不如图形表征直观。此时,教师顺势抛出问题:如何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如何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最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学习的有用性,享受学习成就感。

四、教学启示

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的灵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时间紧、任务重的初三化学教学中,我们更要坚信学生虽然有差异,但通过恰当问

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需要在和谐的气氛中主动参与,亲自实验,切身体验。多种感观的调动,学生更愿意参与,认为更有趣,体验更加丰富。自然教学目标更易达成。事实上,氯化钠与硝酸钾混合物的提纯,学生之所以无法理解,往往是学生无法进入实验操作中的问题情境,而学生一次亲自实验,远远超过教师十次苦口婆心地反复解释。另外,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的评价不应只盯着短时间的考试成绩,而应在学生一个阶段后再全方面的考量,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陆余平,赵拯.电解质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化学教育,2014,35(11):40-41

[2]陆余平,赵拯.对萃取概念教学的探讨.化学教育,2011,4:38-39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03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0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溶解度概念教学初中化学
“溶解度曲线”考点击破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例析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CO2捕集的吸收溶解度计算和过程模拟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