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响英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慕课时代“基础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康响英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与新形势信息时代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心不准确、教学内容与时代的需求不合拍、输入与输出量不足且不协调、教学手段不先进等五大主要问题。只有采取找准教学重心,重新调整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高效先进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研讨新时代语言习得规律,编写符合新国标要求的教材;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反馈六个针对性对策,“基础英语”才能够承担起专业主干课程的责任,走出目前困境。
慕课时代;基础英语;困境;出路
“基础英语”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的前身为“英语精读”课。随着国内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八十年代后期,“英语精读”课更名为“综合英语”课,以体现整体语言教学的理念。2000年教育部批准实施新的《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综合英语”课又更名为“基础英语”课,开始重视对学生主体的重新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课程设置六十年以来,学者们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过探讨,对其教学效果、课程定位提出过质疑。20世纪90年代初,学术界甚至讨论过是否要取消英语精读课[1]。社会在发展,生源在变化,我们对语言学习规律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如今,由大数据、慕课、微课等现代教育技术支撑的云课堂正向我们走来,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与新形势信息时代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其课堂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手段也需要做出“革命性”的转变。
“基础英语”是学生获取英语语言知识和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艰巨任务,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后续课程高级英语的学习,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也直接影响英语人才的培养规格。“基础英语”覆盖面最广(英语专业所有学生),所占课时最多(每周4—6节),持续时间最长(达两年之久)。因此,该课程一直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重视,其课时所占比例为其它基础技能课的两倍,教师和学生为此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也大大超过其它课程。
由于受索绪尔及乔姆斯基等语言学家的理论影响,“基础英语”大部分课堂仍遵循以传授词汇、语法知识为主的传统理念,强调知识的体系性、规范性,忽视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学生依旧习惯于一些传统型教学行为,如听讲、记笔记等……而对于提问或质疑、要求口头陈述这类主动性更强的学习形式,在课堂上仍很少见[2]。课堂大部分时间教师在“一言堂”,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差,社会认可度低,与时代需求脱节。
慕课是MOOCs的中文音译,即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课程)的缩写,它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对于传统课程内容固化和结构化的弊端,其因开放性、自主性、多元化及优质性特点而成为目前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3]。但目前慕课这股劲风还没有吹进“基础英语”课堂,这里的教学手段落伍,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的水平低,更不用说熟知微课与慕课的制作方法。目前,“基础英语”课堂“费时多、收效低”的问题仍很严重,教、学双方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低得令人吃惊[4][5]。因此,“基础英语”教学现状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的外语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精神相距甚远,不仅难以达到国家教委对这门课程规定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因此,该课程的重要性与其教学效果极其不相称,两者之间的矛盾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显得更加突出,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基础英语”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人们对该门课程的认识比较模糊,有些人认为“基础英语”是传统精读课的翻版,有些人认为这是一门纯粹的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训练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把“基础英语”定位为英语专业技能课。本人认为《大纲》把“基础英语”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单项训练课程排在同一个阵列是欠妥的,对其定位也很模糊。高凤霞认为将“基础英语”定位于纯语言技能课,这是一个我国英语教学长期未能走出的误区[6]。陆明、丁万江感叹“这门课从定义到操作均难以定位,既找不到该课程设置的明确目的与意义所在,也无法建立一套有效的系统操作规范”[5]。王月平、何向明在回顾和评析“基础英语”课程50年来的历史沿革时指出,此课程一直饱受质疑,其问题在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给学习者提供充足的语言输入,逐字逐句的课文解释阻碍了学习者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讲解过多而缺少学生活动,灌输语法知识过多而讨论内容意义和篇章风格特点过少[7]。
(二)教学重心不准确
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学重点随心所欲。有些教师词汇、语法和交际技能等交织在一起,自己都不清楚重点在哪。有些教师倾向于单项技能的机械训练,将听、说、读、写、译培养过程割裂开来,由于缺乏真实语境而收效甚微。有些教师聚焦于传授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其课堂像传统“精读”课。虽然清楚明晰的规则讲授能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留下较深的印象,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导致真实的交际性言语输出明显不足,且脱离现实语境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的关于英语的概念性知识难以转化为真正的言语能力。有些教师只注重口语讨论,其课堂像口语课;有些教师满足于帮助学生疏通课文理解中的障碍,其课堂像阅读课。“这种各行其是、缺乏规范的操作,损害的不只是基础英语这门课的效果,从长远来讲,它将影响学生、教师乃至整个外语教学界对外语及外语教学的认识,影响我国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效度”[5]。因此,对“基础英语”课程的明确定位已经刻不容缓。
(三)教学内容与时代的需求不合拍
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文和科技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社会的信息化以及知识和信息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剧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那些只具备单一英语知识体系的大学生已经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社会需要大量的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新闻、法律相结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针对当前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人文等综合素质越发凸显。英语交际功能的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英语学习的重点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转变为跨文化学习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学习等。当前,基础英语教学内容仍局限于教材,存在“专业内容不足,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思想深度不够,系统性不足”等问题[8]。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材“多数仅从实用和功利角度出发,工具性特征明显而人文性特征缺失”[5]。“大多数基础英语教材己出版多年”[8]。由于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严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拓宽学生人文、科学知识的语料明显不足,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与时代需求脱节。为此,教师必须突破教师用书和学生教材的限制,采用现在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任务型”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四)输入与输出量不足且不协调
传统的“基础英语”课堂重输入、轻输出;重语言知识的传递,轻交际能力的培养。老师“填鸭式”的对学生进行的输入是以教师为主的单向沟通模式,“要学生学’,而不是“学生要学”。至于学生有没有真正吸收,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则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恰恰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所在。这样的模式虽然重视输入,由于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输入的量与质都令人失望,输出的量更是少得可怜。过分精致的输入挤占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学生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进行讨论或者交际,缺乏相应的互动和输出过程,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目标,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无法实现在语言产出技能培养方面的目的。因此,输入与输出缺乏内在关联性,体现的是现在的输入为将来服务的教学理念,加上有限的输出缺乏真实的语境而操练不到位,最终步入“一壶烧不开的水”的困境。
(五)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
长期以来,“基础英语”与信息技术的课内整合较少,两者之间的课外整合更是少见。课堂上视频材料和音频材料利用率低,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几张PPT进行“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操练,课堂气氛沉闷,费时低效。课外,慕课、微课,网络平台等在线自主学习的方式几乎与“基础英语”教学绝缘。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在多媒体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发展缓慢,明显滞后于大学英语教学,凸显了英语专业的‘尴尬’”[9]。如今,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正在给每一个领域带来历史性的巨变。现代教育技术自身走出了附属或辅助的角色,第一次走上教育改革的最前台,慕课、微课、超文本、超媒体等网络学习资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因此,“基础英语”教学模式的革新迫在眉睫。
“基础英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新世纪给我国外语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妥善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关系,积极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找准教学重心,重新调整教学目标
对课程的准确定位,找准教学的具体目标是对教学效果的首要保证,也有助于为基础英语教材找到较为合理的设计模式。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主要的综合课程,“基础英语”在整个英语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基础语法和词汇熟练程度的掌握和正确运用以及对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培养,达到技能训练知识化,是本课程的重点。因此,它应该是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重的综合课程,既有别于其他专业知识和单项技能课,又与其他课程保持有机的结合,与单项技能课相辅相成。虽然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重,但基本词汇、基本句型的精确用法与课文意义的解读又是重中之重的核心所在,是它区分于其他课程的标志性成分。十五年来,由于《大纲》把“基础英语”定位于专业技能课,有些教师在强调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同时忽略基本知识的传授,出现了忽视甚至不教语法和词汇的极端做法,严重影响着“基础英语”教学的质量,导致学生口笔头表达中常见的语言错误多,病句多,表达方式不恰当、篇章结构不严密等现象。“词汇——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知识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制约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英语水平,并直接影响听、说、读、写技能的提高”[10]。因此,我们在重视听、说等技能的同时,不能矫枉过正,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应取长补短,着重探讨如何将专业知识的传播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程的效益,让两者优势互补。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高效先进的教学模式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教育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所凭借的根本手段。“作为一种可以变革教育的潜在强大工具,信息与通讯技术受到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广泛重视”[11]。多媒体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信息量大,能以互动的方式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交际场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法在视觉、听觉以及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极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12]。
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英语”课时的限制,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与创新能力三方面顾此失彼。师生课堂面授与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课前,教师指导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自己解决知识性问题;课堂上,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视频、音频材料及吸引眼球的图文说明,融入课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腾出的时间来开展英语语言训练,并充分利用现在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的放矢地解决老师在学生身上发现的问题。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运用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或复习,或者根据课程进度与要求,随时使用教师储存在电脑中的资料,完成其中的作业,加强和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大数据、慕课、微课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优化输入与输出的质量,增加输入与输出的数量,从而拓展“基础英语”课堂容量,增加教学密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构建高效先进的教学模式提供强大的后盾。
(三)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基础英语”教师秉承“知识是教会的”理念,课堂里教师喋喋不休地唱独角戏,学生处于被动,甚至旁观者状态。现代外语习得理论主张,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必须经由自身的体验后与已有的知识产生联系,然后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第二语言不是“教会”的,主要是“练会”的[13]。语言的学习是一种知识的内化过程[14]。而知识内化过程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决定。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时刻牢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应由重“教”向重“学”的指导转变,除了教会学生学习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更大程度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引导、协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人甚至说,一个人的英语基本功是否扎实就看他的精读老师如何调教了[15]。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学媒体种类繁多,学生素质普遍提高。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的基础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同时扮演设计师、传道者、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参与者、研究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必须突破教师用书和学生教材的限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素质,采用如多媒体、网络、微博、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热门话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事实上,这对英语教师无疑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更加艰巨、更具挑战性的要求,这远比教会学生现成知识、用客观题去测验学生要困难得多。因此,“基础英语”教师不仅要熟悉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各类师资培训,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学习音频、视频、课件、微课的制作方法,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四)研讨新时代语言习得规律,编写符合新国标要求的教材
教材是实施大纲的关键,是学生的主要语言输入来源。“外语教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外语教学的质量”[16]。当前,英语专业使用的“基础英语”教材不同程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为语言而语言”的设计理念,缺乏真实语境的机械操练任务为主,不利于学生语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二,与热点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少,时代感不强;第三,学习任务的设计没有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基本上没有涉及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主动获取知识和自我评估等内容;第四,学习任务设计内容在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养成方面也欠考虑[17]。教育部2003年“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明确指出,外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学会一门“工具”,还是“传承中外优秀文化,增加人文和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18]。即将实施的英语专业《国标》特别强调英语类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提升,对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等做了较大调整,为达到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而制定的课程体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19]。因此,迫切需要编写一套教育信息化形势下符合《国标》要求的“基础英语”教材。
优质教材及其任务的设计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二语习得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外语交际能力理论、输入输出假设、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都对外语教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理论,结合新时代的实际研讨新的语言习得规律与教学理论原则,兼顾语言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把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拓宽学生的人文、社会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材编写的原则,彻底改变基础英语“精读”式的老面孔,真正使“基础英语”成为专业英语基础阶段以培养学生“思想深度和知识广度”[20]为目的的专业课程。
(五)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2010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世界顶尖名校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指出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何兆熊指出,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一般的英语学习者所不要求具备的英语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知识和修养,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修养[21]。这是专业和非专业的一个根本区别。
“基础英语”作为英语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大纲精神的主要空间和平台。其课程地位与“综合性”课程性质决定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英语”对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多方面作用随着语言及语言教学学科的发展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合英语”教学应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全面人文素质等的提高起到全面作用[22]。因此,“基础英语”教师应该跳出学科的限制,通过广泛吸收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科技等多元化知识,改善教学质量,解决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知识面过窄、人文修养过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培养竞争社会所需要的多元化英语人才。
(六)改变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反馈
当今,“基础英语”的评价方式是以终结性的考试为中心。考试考查的内容过分偏重对语法、词汇的检测,而不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显然,这种评价方式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特别是与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不合拍。信息化时代,由于输入渠道的多元化,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所占份量越来越少,通过网络、电子资料等渠道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多,加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基础英语”应该把学习过程纳入评价体系,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采用以期中、期末考试等终结性评价,课堂表现、家庭作业、小测验、小组课题、中期论文等形成性评价以及面谈、问卷调查、读书背诵等其他灵活方式,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能力、态度、策略、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进行综合评估。这种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才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科学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评估,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修改考试大纲,将自主学习内容列入期末考试范围;降低期末考试在整个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增加给学生更大自由发挥空间的观点阐述等主观题的比重。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手段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素质教育才有可能真正落实。
面对当今飞速巨变的世界,在英语专业新国标即将实施之际,如何以“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为核心,辅之以校园网、因特网、慕课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多种教学资源呈现形式的网络化,多渠道、多模态地在更广泛的空间创造性地学习,是“基础英语”教师始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培养理念先进的教师、编写符合《国标》要求的优质教材以及采纳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基础英语”一定能够承担起专业主干课程的责任,走出目前的困境。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8.
[2]汪清.行为与观念: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状况之调查[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7(2):36-41.
[3]顾骏.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3-07-19.
[4]李力.英语专业基础教学课程设置及考试改革刍议[J].外语界,2000(3):18-21.
[5]陆明,丁万江.换“药”不妨也换“汤”——论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与教材改革[J].外语界,2002(1):37-41.
[6]高凤霞.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基础英语教学改革[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06-109.
[7]王月平,何向明.精读:中国英语教学50年[J].中国英语教学,2006(1):79-83.
[8]常俊跃,金雪.英语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基础英语”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建议[J].外语研究,2012 (6):54-58.
[9]谢友福,孙飞凤.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对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与改革的构想[J].外语界,2008(6):52-56.
[10]张存旺,李世忠.坚持准确定位,提高教学效率——浅谈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英语教学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0(5):37-39.
[11]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2014.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E B/OL].http://weike.enetedu.com/ report/new s/pdf_fm_1.htm l.
[12]纪卫宁.高级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再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2007(11):34-35.
[13]周健.对外汉语语感教学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21.
[14]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 anguage Ac q uisi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5]朱嘉麟.再议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定位问题[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6):118-120.
[16]束定芳,华维芬.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六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2009(6):37-44.
[17]华维芬.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学习任务设计要素解析[J].外语教学,2012(3):64-67.
[18]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试行)[Z].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9]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7-8.
[20]韩敏中.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英语精读的定位与选材[C].北京:北大英语精读教学研讨会,2000.
[21]何兆熊.对英语专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4(6):3-4.
[22]曾绛.基于师范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认知与教学[J].外语学刊,2014(1):112-116.
[责任编辑:葛春蕃]
The Predicam entand Solution of“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atMOOCs Tim e
KA N G Xiang-ying
(Schoolof Foreign Studies,H unan First N ormalUniversity,C hangsha,H unan 410205)
There are fivemain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mode of“C omprehensive English”,namely, undefined teaching objectives,inaccurate teaching focus,incompatible teaching contentsw ith the needsof the time, inade q uate and uncoordinated inputand output,dated teachingmeans.Therefore,thismode progressively contradicts w ith the re q uirementsof the Internet age.O nly bymeansof readjust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 to locate the teaching focus,constructing an efficient teachingmodebased on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updating teaching philosophy, improving the capacity f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compiling te x tbooksmeeting the demand of the new N ational Standard guided by language ac q uisition law,strengthening the combination among different disciplines to upgrade students'overalland comprehensive q uality,changing assessmentmechanism,can“C omprehensive English”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a core course for Englishmajorsand step outof the predicamentof inability to boilwater.
M OO C s time;“C om prehensive English”;predicam ent;ways
H319
A
1674-831X(2016)03-0055-05
2015-12-03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534])
康响英(1967-),女,湖南邵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模糊语言学、文体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