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杰 蒋建平
摘 要:本文基于已有文献,对水平受荷桩现有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各方法进行评价。进而对现有水平受荷桩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探讨今后关于水平受荷桩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水平荷载;桩;现有理论;总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6.189
0 前言
桩按受力特点可分为受轴向压力的桩、受上托力或轴向拉力的桩以及受横向荷载作用的桩(水平受荷桩)。我国现有各类现代化桥梁将近50万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开工建设桥梁1万多座。桥梁建造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大跨度大规模的世界级桥梁相继进入运营,亦有一系列的跨海大桥正在建设或筹建之中,其中以主跨1088m的苏通大桥为代表,与此同时,城市立交桥的建设也越来越多。这些桥梁在给陆地交通带来极大便利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亦有安全事故隐患。由于船舶行驶速度越来越快,通航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发生了船舶撞桥事件。即使不发生此类事件,桥梁桩基亦要承受河流水压力,裸露桩段部分承受风压力,车辆制动亦使桩基遭受水平荷载。对于大型船舶,其靠泊码头时往往会对码头产生巨大的桩基力,此时桩基为横向受力,是码头撞击设计中不可忽略的荷载。同时,高桩码头不可避免的承受波浪力、潮流力以及风压力等水平荷载。因此,在公路铁路、桥梁、近海工程、海上石油平台等工程设计中,水平荷载是必须考虑因素。
国内外关于水平受荷桩的受力变形分析,主要有整体数值法、弹性理论法和弹性地基梁法[1]。
1 整体数值法
整体数值法包括有整体有限元法、整体有限差分法和边界元法等各种整体数值方法。整体数值法把桩和土体都离散为单元,基于数学手段进行求解。这类方法能较好的模拟桩土相互作用,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的发展成熟,此类方法应用越来越普遍。Brown和Shie(1990年)[2]采用大型商业软件ABAQUS对水平受荷桩进行三维分析,采用完全弹塑性模型模拟土体,对桩后桩土分离现象以及桩周土体的塑性应变进行分析。但是有限元分析结果的精度取决与土体参数和选取土的本构模型,其中土体的参数往往需要室内土工试验得出,这是限制整体有限元分析法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弹性理论法
弹性理论法在国外提出并投入应有,典型的代表人物为Poulos和Davis,而在国内的报道应用较少。弹性理论法考虑土的连续性,但没有考虑土的非线性,求解过程对土体的弹性模量的选取较为敏感,而且在工程应用不方便,在国内的应用较少。
3 弹性地基梁法
水平受荷桩计算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Winkler弹性地基梁法。该将桩周土体的作用简化为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弹簧,弹簧刚度若是桩身变形的函数,则为p-y曲线法;弹簧刚度若是与桩身变形无关的常数,则为弹性地基反力法。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因其简单易用,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4 近年兴起的特别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也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方法,例如GUO和LEE等[3]提出考虑弹簧间剪切耦合的地基反力法;周洪波等[4]结合p-y曲线法和Poulos弹性理论法各自的优点,提出耦合算法。
5 关于轴力的考虑
一大批学者[5-6]在其研究的成果中,得出的分析结论大多包含:试验荷载范围内,竖向荷载的存在对水平受荷桩的影响小于10%,故当纵向荷载不是特别大,可以忽略不计。
6 现有方法具有的问题
现有的水平受荷桩的计算方法,大多具有复杂的理论推导,对数理能力要求较高,不利于工程中的应用。今后在发展水平受荷桩理论研究时,应考虑实际的应用情况,应当简化。另外,大多数文献的推导过程,是基于桩顶完全埋置在土体中,而在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中,桩头是裸露土体的,已有推导是否使用于海岸工程中仍待验证。其实,单纯的水平向受荷桩在实际工程中很少存在,但是计入轴力会使计算复杂,因而对于轴力引起的二阶效应是否计入,要根据实际工程作出论断,而相关的理论计算亦应发展。
桩体在海洋工程、陡峭山坡等的应用,常常面临有复杂的荷载环境,对于复杂荷载作用下桩体的受力性状,国内外研究仍属较少。此外,在海洋平台、风电工程的桩基等,常常承受着复杂荷载,且常为循环作用,对于循环力作用的水平受荷桩基的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亦为水平受荷桩今后的研究方向。
7 结论
本文基于已有文献,对水平受荷桩现有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各方法进行评价。进而对现有水平受荷桩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探讨今后关于水平受荷桩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陈蓉.非均质地基中被动群桩分析及桩基水平循环加载特性[D].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Dan A Brown, Chine-Feng Shie.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laterally loaded piles[J]. Computers and Geotechincs,1990,10(01):59-79.
[3]GUO W D, LEE F H. Load transfer approach for laterally loaded pil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2001,25(11):1101-1129.
[4] 周洪波,杨敏等.水平受荷桩的耦合算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04):432-436.
[5]皇甫明,王幼青等.纵横向荷载作用下桩的工作性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35(06):743-746.
[6]赵明华,吴鸣等.轴、横向荷载下桥梁基桩的受力分析及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15(01):50-54.
作者简介:陈文杰(1991-),男,广东四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岩土工程、桩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