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霞
【摘 要】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模式,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法,因为这种方式能唤醒、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教师需在课堂中巧妙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允许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课堂呈现出一个“海纳百川”、“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实践;总结
一、为学生构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识形成过程的感知当中
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不是光靠教师的讲解、灌输以及学生的机械记忆来完成的,这种方式是不牢固的,一个数学概念、定理的建立和形成,必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消化,使之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才能被理解掌握,而且是终生难忘的,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实例:角的分类。《角的分类》这节课,主要以直角为主导,以活动角移动为方法,让学生经历角的分类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时,首先,幻灯出示角,让学生凭借直观图形将角分为三类,锐角、钝角、直角,然后,小组参与学习,学生出示圆形纸片、量角器,让学生动手用圆形纸片折一个直角、并量出角的度数,引出直角的概念,直角是90度,质疑两个直角呢?活动角的演示引出新知平角,学生回答平角是180度,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学生的回答真精彩,判断题:一条直线就是平角,学生齐声说:“错”,让学生再次理解角的概念,又让学生板演画平角,最后,周角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先指名让学生上台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在板演画周角,小结出周角是360度。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1周角=2平角=4直角,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本课的内容,在练习中看到生活中的数学,在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解决问题,培养空间观念,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形成过程的感知当中。
上述过程中,《角的分类》是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角的特征概括而获得的,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参与实验、主动探索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把参与主体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
在课堂上,有效的“创设情境”,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数学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能力。
教学实例:循环小数
(1)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课堂教学时,采用故事导入,如: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循环”的含义,同时,从故事和生活现象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从而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2)让学生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题1:400÷75=5.333……,出示竖式让学生观察余数和商之间的关系,这道题的教学是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题2:15÷16=0.9375,1.5÷7=0.214285714……,安排两道练习题,让学生从计算中辨析,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并用圈式图表示小数的分类,非常直观。
(3)让学生从巩固练习中,理解“循环”。上述问题的设置围绕“循环”展开教学,由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在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了知识体系。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实施分层教学,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一刀切”的教学不利于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把学生分成三组(基础组、提高组和竞赛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这样,基础差的学生不因听不懂课而丧失信心,优秀的学生也不因授课内容简单而乏味。
教学实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简单知识导入新课学习,集体参与,展开教学,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用手比划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老师出示图形生说出图形的面积。
(2)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例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多少?小组合作讨论算法,体现数学新课标下的算法多样化。解法①:在长方形上摆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生动手摆放了15个小正方形,得出面积是15平方厘米。解法②:面积公式计算,有一学生说:“在长方形上摆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时,我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5×3=15(平方厘米)。
(3)有利于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①尝试练习:计算图形的面积。②挑战练习:数学“门诊部”。③拓展练习:计算拼成后图形的面积。在组织教学上,让竞赛组的同学评价提高组同学的解法,而提高组同学评价基础组同学的解法,基础组的同学最后总结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得失,最后,大家一起总结解题的方法,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能使全体学生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信心。
四、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不能拘泥于形式,要以提高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己任
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应用意识。教学实例:《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弧线,向学生介绍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2)感知抽象。小组成员参与量三角形的内角,并将量出的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相加,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3)培养严谨。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①折一折:将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使之变成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发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正方形4个角内角和的一半,也就是360的一半,即180度,初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②拼一拼:学生动手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拼成一个平角,进一步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4)拓展升华。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参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尝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形成正确的表象。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参与式方法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参与性高、活动性强、兴趣浓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学习具有个性化,这种个性化决定了不同的个体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因此,很难有一种适合于所有学生、所有内容的参与方式,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的选择参与方式,同时,参与式的运用不能程式化,应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变化参与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