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博物馆在农村中小学中的教育功能
——以淮安地区为例

2016-03-15 13:55赵巧凤
关键词:教育功能农村中小学新媒体

潘 新, 赵巧凤

(1.淮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江苏 淮安 223001; 2.淮安运河博物馆, 江苏 淮安 223001)

发挥博物馆在农村中小学中的教育功能
——以淮安地区为例

潘新1, 赵巧凤2

(1.淮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江苏 淮安223001; 2.淮安运河博物馆, 江苏 淮安223001)

摘要: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存在很大差异。笔者通过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对比的方法,对淮安主城区和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博物馆作用的发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前博物馆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甚微。在博物馆公益属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有关博物馆的教育课程开发、利用网络媒体、送“展览”进校园、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让更多的农村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发挥博物馆在农村中小学中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农村中小学;教育功能;新媒体

0 引言

2015年6月,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高度,对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做出了具体要求。由此可知,今后一段时间,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教育将会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当前农村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没有参观过博物馆,无法接收博物馆在学习生活、身心发展方面给予他们的正能量,有必要加强博物馆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作用的发挥。

1 中小学生参见博物馆的现状调查

博物馆在中小学教育中所起的作用现状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和走访的方式获取具体数据,并加以对比、分析。调查问卷主要围绕是否参观过博物馆、参观数量、名称和感受等内容设计了16道题目,其中15道选择题,1道为论述题。为了加以对比,调查对象除了选择淮阴区一个乡镇的农村中学和小学,还选择了淮安市主城区的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此次调查共发放表格190份,收回178份,有效问卷178份,回收率93.7%,有效率100%。

1.1 主城区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

1.1.1 主城区中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

主城区中学选择了初一至高二5个年级,每个年级选取10人,共发放表格60份,回收59份,有效问卷59份。根据调查,每个同学都参观过博物馆,其中参观过一座博物馆的有4人,参观过二座博物馆的有15人,参观过三座博物馆的有10人,参观过三座以上博物馆的有30人。除了淮安本地区的博物馆,还有的同学到外省市,甚至国外参观过。

1.1.2 主城区小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

主城区小学选择了一年级至六年级6个年级,每个年级选取10人,共发放表格6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根据调查,有43人参观过博物馆,7人没有参观过博物馆。其中参观过一座博物馆的有16人,参观过二座博物馆的有6人,参观过三座博物馆的有9人,参观过三座以上博物馆的有12人。

1.1.3 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发现,主城区中学生和小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差别不大。或许是因为年纪尚小的原因,在小学生中有14%的学生没有参观过博物馆,且参观的总体数量比中学生少。

1.2 农村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

1.2.1 农村中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

农村中学选择了六年级至初三4个年级,每个年级选取10人,共发放表格40份,回收40份,有效问卷40份。根据调查,有36人没有参观过博物馆,4人参观过博物馆。其中参观过一座博物馆的有2人,参观过二座博物馆的有1人,参观过三座以上博物馆的有1人。

1.2.2 农村小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

农村小学选择了三年级至五年级3个年级,每个年级选取10人,共发放表格30份,回收29份,有效问卷29份。根据调查,仅有1人参观过一座博物馆,28人没有参观过博物馆。

1.2.3 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发现,乡镇中学生和小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差别不大,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参观过博物馆。即便是参观过博物馆,也大多局限于淮安本地的博物馆。

1.3.1 主城区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

综合主城区中小学参观博物馆情况,有102名学生参观过博物馆,7名学生未参观过博物馆。其中参观过一座博物馆的有20人,参观过二座博物馆的有21人,参观过三座博物馆的有19人,参观过三座以上博物馆的有42人。

1.3.2 农村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

综合农村中小学参观博物馆情况,有5人参观过博物馆,64人未参观过博物馆。其中参观过一座博物馆的有3人,参观过二座博物馆的有1人,参观过三座博物馆的有1人。

1.3.3 调查结果分析

对比调查结果发现,农村中小学生和主城区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差别巨大。在主城区中小学,有94%的学生参观过一座以上博物馆,在农村中小学,有92%的学生没有参观过博物馆。由此可见,博物馆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作用的发挥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2 博物馆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强烈的反差让人深思。如果说我们的博物馆吸引力不够,那为何主城区的学生有那么多人去参观?如果说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求知欲不够强,那为何在走访的时候他们流露出那么强的参观欲望?笔者此次只选择了一个乡镇进行问卷调查,且该乡镇距离主城区距离很近,交通也较为便利。因此,有理由相信其他乡镇的农村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也大多如此,或者更糟。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农村学生极少去参观博物馆呢?笔者根据问卷调查和走访情况,分析其原因如下。

2.1 博物馆多集中于县(区)以上的城区

一是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及林下经济。全区以黄河故道为中心,新建成苹果、枣、核桃、桃等经济林基地2300亩。在河口区新户镇实施花千谷项目,种植核桃、红梨、油桃、柿子等20余种优质果品以及玉兰、紫藤、月季等花木树种,集休闲旅游、果品采摘于一体,形成具有田园特色的生态景观。同时,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产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因势利导,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目前,淮安的博物馆主要集中于主城区、淮安区,洪泽县、盱眙县和金湖县的城区,农村地区没有博物馆。虽然现在农村交通状况大有改善,很多乡镇都有了直达市区或者县城的公交车,但由于距离城区较远,农村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远不像城区的中小学生那样具有地理优势和交通便利,出门坐上公交车,甚至走上一段路就可以参观到博物馆。以笔者调查的乡镇为例,乘公交车从镇中心到市区要近30分钟,然后再转乘其他线路公交车才能到达博物馆,相对来说参观博物馆的时间成本较高。

2.2 农村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农村学生参观博物馆大都由父母带领前往。但是由于淮安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产业配套不完善,很多学生的家长选择外出务工或者创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由祖辈或者其他亲戚代为照顾。即使父母在家,平时也要忙于农务或者打工赚钱,很少能有时间带着孩子去参观博物馆。

2.3 参观博物馆的意识较弱

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父母或亲人学历相对不高,能够接触博物馆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而且,在农村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不会刻意带领孩子去参观博物馆。根据走访,农村学生家长带孩子前往市区,大多都会去购买生活、学习等用品,很少会有家长愿意花时间带着孩子去参观博物馆。

2.4 农村学校极少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

经过向农村学校教师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需要报县(区)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备案。但是由于距离相对较远,农村学校参观博物馆需要包租数辆客车前往,不仅需要相应数量的活动经费,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学校也极少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相关活动。

3 提高博物馆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作用的对策

《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坚持‘均等便利’的原则,教育项目实施要做到广覆盖,保障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农村青少年的文化鉴赏权益”。由此可见,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遗存集中保护、展示的场所,和致力于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必将成为加强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教育的前沿阵地。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渐健全,农村的孩子不应该继续被挡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之外。因此,加强博物馆在农村中小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显得势在必行。

3.1 文博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进行摸底调查

通过深入农村一线的摸底,收集农村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详细准确的数据,并调查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了解他们的渴望和诉求,为下一步切实加强博物馆在农村中小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3.2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校组织参观活动

根据对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情况的调查摸底,由教育主管部门和文物部门联合制定鼓励农村中小学校参观博物馆的相关政策,并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和指标,以此支持并推动农村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进行参观,让他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开拓他们的视野。

3.3 实施博物馆中小学教育课程协同开发项目

由博物馆和中小学校根据中小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每个学段的学习任务和课程,按照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5个学段精心设计,构建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体验内容及评价标准,开发丰富多彩、形式各异、具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项目库,引导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

3.4 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型媒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在农村也越来越普及,并逐渐成为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工具。因此,各博物馆要注重陈列展览和馆藏文物数字化的开发,充分发挥网络在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的独特作用,通过“网上博物馆”、远程教育终端等形式,增强博物馆在农村教育的辐射范围。

3.5 推动落实送“展览”进农村校园活动

目前,博物馆虽然有送“展览”进校园等活动,但大都局限于主城区或交通便利的周边地区。博物馆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制定工作方案,充分征求博物馆和农村中小学校的意见,分批分期将陈列展览和讲解送到农村中小学,让农村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

3.6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

制作博物馆方面的相关宣传节目、材料,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介发布;同时也可以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时机,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学校,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册页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传,提高其参观博物馆、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意识。

发挥博物馆在农村中小学中的教育功能是一项长期工程。目前,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已经出台了相关意见,需要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积极贯彻执行。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博物馆将会迎来更多的农村中小学生参观,并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文博论文集[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郝国胜,黄琛.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研究[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5.

[3] 刘舜强.博物馆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4] 宋娴,能芳,等.新媒体与博物馆发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王晓青]

收稿日期:2016-01-20

通讯作者:潘新(1985-),男,江苏徐州人,馆员,主要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研究。 E-mail: hanchan2001_2004@163.com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876(2016)01-0092-03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农村中小学新媒体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