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课程规范探索

2016-03-15 15:43:18李会平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微积分院系数学课程

李会平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 合肥230601)

高职数学课程规范探索

李会平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 合肥230601)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数学课程的安排呈现多样化,为有效发挥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多方面重要作用,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很有必要对高职数学课程进行科学规范;论述了高职数学课程规范的必要性与目标,并给出高职数学课程规范的措施。

高职数学; 课程; 规范

高职数学课程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数学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分配出现新问题,传统的数学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再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高职数学课程规范具体措施对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规范高职数学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区别数学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需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定量分析一切问题的基础,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应用的前提是熟练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量变引起质变。当前许多高职数学教材,片面强调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强行在数学教材中塞进很多有关经济等方面的应用,有的应用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往往超出高职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导致数学知识被弱化。这些教材过早地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结果既没有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没有能把学生引导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层次;表面上好像是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实际上把学生引导到忽略数学知识积累的误区。为区分数学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具体学科中的问题,很有必要规范高职数学课程。

(二)是培养一专多能、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

高职数学培养的目标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的掌握要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前提,因此,学习数学课程应该成为实现这种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时,数学课程还能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数学课程的素质教育应有“数学素质”与“一般素质”的双重含义[2],数学素质应与数学有关的,一般素质包括:思维素质、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审美素质。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幅减少数学课课时量,这明显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应该及时规范高职数学课时量,以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三)是学生有效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

没有一门学科知识掌握能离开数学思维或数学知识,理工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更离不开必备的数学知识。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在本科院校都接受过比较规范的数学教育,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高职不同的专业学习要求学生有不同的数学知识,有些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物联网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与运筹学知识,按照现有的高职数学课程设计,能开设到运筹学课程的模式很少,因此,高职学生的数学知识常常跟不上专业学习的需要,授课教师不注意到这一点,可能很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从这点上讲,必须规范高职数学课程。

二、规范高职数学课程的目标

(一)化繁为简

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对于复杂繁琐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必须把数学知识简化。加之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应该加强工学结合,努力促进就业。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不在于对数学公式、定理的论证多么完美,重要的是学生是否会应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繁琐的理论直观化、简单化,这也是一个高水平教师的特征,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化繁为简应该成为为高职数学课程规范的重要目标。

(二)真正发挥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多方面作用

科学设计高职数学课程,能锻炼学生较准确的计算能力、较科学系统的分析能力、较可靠的理性判断能力等;数学文化[3]的巧妙安排,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介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质,有利于学生自觉磨练意志。总之,数学课程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别的课程无法取代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数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紧紧围绕真正发挥高职数学多样的教育功能来设计高职数学课程。

(三)满足岗位要求

学以致用,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未来主要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人才,传统的数学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做得非常少。为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应该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满足未来岗位要求。

三、规范高职数学课程的措施

(一)规范高职数学教材名称

高职教育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应该尊重科学,任何时候,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教育不应该迎合主观偏见。可当下对高职教材的命名却很不规范,有《高等数学》《经济数学》《计算机数学》《物流数学》《工程数学》等等,这样命名一方面反映出数学工作者迫切想改变数学知识不符合专业需求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育界对高职数学课程的设置及其内容的安排很困惑。这样命名可能有利于教材的推广,但这明显不规范,有违科学精神,原因有:数学几乎在每一角落里都有应用,不同的地方可能用到相同的数学知识,没有必要对每一处每一个应用都给予名称,这样命名存在数学知识层面界限划分不清,用相同的《高等数学》这一名称就能能反映出可能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这些《经济数学》《计算机数学》教材的内容主要为牛顿时代创立的微积分,数学界把这一时期称为高等数学时期,相应地,高等数学时期数学知识组合成的教材应起名为《高等数学》,这样命名反映出数学的发展历史,《高等数学》高等的含义为牛顿时代的数学成果,不是近现代数学成果。只有这样给教材起名,学生才能记住数学上这一段光辉的发展史,才能深刻理解科学知识的获得是多么的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知识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业创新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因此,一部数学教材的名称就能真正发挥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多方面作用,当然,前提是数学教师应当知识渊博,专业精通,懂得数学文化,把那段高等数学发展历史艺术般传授给学生,才能起到育人的目的。

(二)用“微++”新模式规范高职数学课程内容

为充分发挥数学课程多方面重要作用,同时又顾及到高职教育的特点,可以采用“一元函数微积分++”模式规范高职数学课程内容,“一元函数微积分++”模式,简称“微++”模式,那就是把数学课程分为校级、院系级与教研室级课程,这三种课程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对应不同的学习目标。之所以提出“微++”模式,是因为高职不同的专业要求掌握不同的数学知识,为适应高职的实际情况与数学课程的特点,必须把面向全校性的数学课程改为面向院系与教研室的数学课程,只有这样规范数学课程,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数学课程的素质教育,才能让数学课程更紧密地为专业课程服务,才能在高职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帮助。校级课程的内容应尽可能精简,以适应高职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校级数学课程内容以一元函数微积分较为合适,具体来讲,就是把一元函数微积分为各级各类高职院校的校级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微积分知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能培养学生的其它方面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开设的课程之一,即使课时很紧,作为校级公共课的一元函数微积分也必须开设,以充分发挥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院系级数学课程涉及的数学知识相对比较全面,主要是为院系内各个专业服务,院系级数学课程是否开设以及开设什么内容由院系决定。一般把传统的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与常微分方程作为院系级公共课课程的备选内容。院系级数学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高素质的劳动者。教研室数学课程开设与否由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决定,少数专业的就业岗位需要专门的数学知识,各专业教研室应该主动适应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准备,以实现满足岗位需求的目标。常用的教研室数学课程的内容有统计学与集合论以及线性规划。

“微++”模式有利于提高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广度,为学生选定数学课程提供空间,高职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选定相应数学课程,具体来讲,仅仅为将来就业做准备的学生可以选校级数学课程与教研室数学课程;要求懂更多专业理论的学生可以选校级数学课程与院系级数学课程;应对升学考试者应该学习校级课程、院系级课程与教研室课程。学生自己选定数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推动学生就业,有利于提高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三)规范高职数学教材内容编写

校级一元函数微积分内容的编写应该符合数学课程的特点与高职教育的特点。微积分是以变量为研究对象,变量数学比常量数学抽象得多,初学者难以接受;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缺乏动力,害怕学习上的困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高职院校由于多方面原因,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对数学课程的教育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认为高职教育没有必要开设数学课程,一般高职院校安排数学课时量相对较少。鉴于上述特点,在编写高职数学各级教材时,应该遵循三点,第一,内容的编写尽量采用描述性语言,比如,极限概念的完整理解对数学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过程,更不用说高职学生,因此很多版本的高职数学教材回避极限的严格定义,采用极限的描述性定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极限这一重要概念,同时节约了课时量,值得提倡;第二,强调知识的背景介绍与知识的应用,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品质,比如,发现定积分的历史可以介绍,定积分的应用可以作为定积分教学的重点来编写;第三,精简或删去繁琐的数学论证,这样,有利于节约课时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抽象繁琐的证明往往让学生很困惑,比如,重要极限的证明不必给出严格的证明,只要列一张表就可以观察出极限。

院系级数学课程教材应该紧紧围绕主要专业课程来编写,数学理论的编写尽可能详细,以满足院系内多个专业的需要。院系级数学课程内容应该覆盖本院系内各专业主要课程必备的数学知识,编写院系级数学教材的编者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专业系部的每个专业课程所需的数学知识,然后归纳总结一个院系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以此为依据确定院系级数学教材的编写内容。例如,高职财经类专业应该重点上多元函数微积分课程与线性代数课程;计算机类专业应该重点上多元函数微积分课程与离散数学课程;工程类专业应该开设空间解析几何与多元函数微积分以及常微分方程等课程。

教研室数学课程是否开设由教研室决定,少数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专门的数学知识,此时,把专门的数学知识作为院系课程要求不合适,可以开设教研室数学课程。由此可知,教研室数学课程的开设正好弥补了校级数学课程与院系级数学课程的不足,教研室数学课程有助于培养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比如,物联网专业的学生需要懂一点运筹学知识,可以把运筹学作为教研室课程来开设。

(四)规范高职数学课时

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学校应为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提供足够的课时,对校级数学课程应该给予足够的课时,可以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优势,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打下基础。院系级数学课程与教研室课程可以列为专业课程来开设,课时应当开足,以真正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五)规范高职数学授课

授课方式从教学方法上来讲应该多种多样,但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高职专科生的数学基础差,因此,讲授高职数学有些要求必须遵守,例如,淡化证明,重点强调应用;讲解数学文化,陶冶情操;真正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引导高职学生主动学习。

[1]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5-07-29)[2016-03-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moe_958/201508/t20150817_200583.html.

[2] 李以渝.高等数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 邹族荣.数学文化欣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G712;Q1-4

A

1671-4733(2016)03-0070-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6.03.018

2016-03-28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5jyxm674)

李会平(1974-),男,安徽望江人,讲师,硕士,从事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工作,电话:15209882549。

猜你喜欢
微积分院系数学课程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基础训练
追根溯源 突出本质——聚焦微积分创新题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46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大学生(2016年7期)2016-04-29 10:12:06
TED演讲:如何学习微积分(续)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